10.22 自曝財務造假!​求生欲極強上市公司--ST神城

10月15日,*ST神城發佈了一則公告,《關於信息披露自查及整改措施的公告》。

這則公告的前半部分中規中矩,提出公司在自查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包括之前未披露的借款、未公告的擔保等事項,這也是上市公司常見的“補卡”現象,沒有什麼太大異常。

不過到了後半部分,畫風一轉,竟然聲稱公司虛增利潤,相當於承認自己財務造假。

說句實在話,很多上市公司被交易所問詢被證監會調查甚至被董事長判刑,一直到退市,都不肯承認自己財務造假。

自曝財務造假!​求生欲極強上市公司--ST神城

像*ST神城這麼實在的,在A股著實不多見。雖然公司掙扎在退市邊緣,但公司的態度值得肯定。

據公司公告,2017年12月14日,公司和深圳前海石泓商業保理有限公司簽訂了《無追索權國內保理業務合同》,約定公司將2.32億元的應收賬款折扣轉讓給石泓保理,折扣率為86.76%,融資總額為2.013億元。

該業務並不是真實的保理業務。保理公司的資金實質大部分由公司提供,實質亦未向業主方寄送債權轉讓通知書,業主方亦未將工程款付給石泓保理。2.013億元的融資款是公司以自有資金2億元和大股東個人資金130萬元通過龍巖市恆達工程有限公司和北京安魯萊森建築材料有限公司支付給石泓保理,石泓保理又轉回給神州國際。公司財務人員在收到石泓保理款項時,終止確認2.32億元的應收賬款,達到少計提應收賬款壞賬準備的目的,虛增了公司當期的淨利潤,虛增金額約為3,573.76萬元。

自曝財務造假!​求生欲極強上市公司--ST神城

一、財政部又雙叒叕改報表格式了

2019年,財政部又改了資產負債表格式。哈哈哈哈,做報表的同學們又要通宵熬夜改數了。

雖然我們看到的上市公司財報只有4張報表,但是,表哥表弟表姐表妹(報表會計的暱稱)們實際要處理的報表通常數百張,都要在事務所審計之前出具完畢,並和事務所審計師並肩作戰,用1-2月的時間把這些數字逐一落實。

表面上看起來只有一個單元格發生了變化,而要調整的表格通常數十張(有人說報表都是自動生成的,那麼,你以為自動生成的公式是誰設的?)。

最近幾年,財政部和應收賬款過不去。

2017年把應收賬款和應收票據合併成一個項目,2018年又重新分開,2019年增加了應收賬款融資。

需要明確一點:會計準則(含報表格式)向來都是為了經濟政策而改變的,絕不是會計司聘請的那些老專家的個人意願。

準則變化要麼是為了和國際準則趨同,要麼是為了適應最新的國家層面的經濟政策。

所以,財政部用了兩三年的時間折騰應收款是為了什麼?

2017年5月16日,人民銀行網站發佈《小微企業應收賬款融資專項行動工作方案(2017-2019年)》,支持小微企業應收賬款融資。特別的是,此次人民銀行、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財政部、商務部、國資委、銀監會、外匯局聯合印發。

無論是把應收賬可和應收票據合併,還是再拆分,還是再加上應收賬款融資,都是為了響應這個方案。

懂了這層道理,財政部對報表格式的折騰也就理解了。

應收賬款融資有很多種方式,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應收賬款保理業務。

二、什麼是應收賬款保理業務

問題來了,什麼是應收賬款保理業務呢?

熟悉“詩與星空”的讀者,大多都很瞭解這項業務了,考慮到最近新來的朋友比較多,再贅述一下。

賣方和買方簽訂賒銷形式的銷售合同後,形成應收賬款,賣方將應收賬款打包賣給第三方的保理商,獲取現金,然後由保理商向買方收取應收賬款。這種應收賬款融資的方式,叫做保理業務。

自曝財務造假!​求生欲極強上市公司--ST神城

保理業務在發達國家是一種很常見的融資業務,由於信用體系健全,該類業務風險極小。但在中國,就被很多公司玩出了花樣,成為修飾業績甚至財務造假的工具。

簡單理解,保理公司就是代收債的,債權方把應收款賣給保理公司,保理公司去找債務方要債。

從實際操作來看,這類業務有兩個風險點。

一是公司業務、財務分離導致的詐騙。客戶業務部門簽署銷售合同後,供應商將應收款賣給保理公司,然後再到客戶的財務部門進行結算。財務部門未進行核實的情況下就進行支付,待合法的保理公司持相關手續來結算的時候,財務部門才發現被供應商騙了。按理說這是很荒誕的情況,但實際上頻繁發生。

二是通過保理業務虛增利潤。將壞賬風險較大的應收賬款出售給保理公司,從而避免計提壞賬準備,實現虛增利潤的作用。本文的主角*ST神城就是這麼操作的,雖然它採用的是虛假交易,但是通過真實交易也完全可以實現。

許多應收賬款餘額居高不下的上市公司,參股成立了保理公司,專門用來承接上市公司的應收賬款。

據東方財富Choice,進入2019年以來,上市公司發生保理業務或成立保理公司的公告多達135份。

比如智度股份發佈公告稱,參股一家保理公司。公司的核心業務是移動互聯網流量的聚合和經營,主要利潤來源是移動互聯網廣告。這麼一家公司,參股做保理業務幹什麼?難道想搞業務轉型?打開公司財報發現,公司的應收賬款達到了26.68億,佔資產總額的一半以上,壞賬風險巨大。通過參股保理公司,將公司的風險較大的應收賬款轉移給保理公司,一方面由於是關聯公司可以談個好價格,另一方面壞賬去無蹤,利潤更輕鬆。

三、風險清單

我們統計了2019年以來發生保理業務或參與成立保理公司的上市公司,作為風險清單。

如果這些公司的應收賬款金額比較大,就要小心從事保理業務的“真實”居心:究竟是真的融資,還是為了轉移壞賬風險。

自曝財務造假!​求生欲極強上市公司--ST神城

四、應收賬款融資的優點

說完風險,再說一下優點。

作為一項從上到下推動的金融政策,應收賬款融資必然有其優點。

東方園林董事長何巧女曾經在一次座談會上對央行行長說,“現在民營企業太難了,如果易行長給我批准一個銀行,我一定拯救那些企業於血泊之中,一個一個地救。”

這是民企尤其是中小企業的真實現狀,由於銀行喜歡“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對資產狀況不佳的企業放貸非常謹慎,所以缺乏抵押物的中小企業獲取資金的渠道非常匱乏。

發達國家信用機制比較健全,所以除了抵押房產、設備、存貨等資產外,應收賬款融資是常態。

而中國的中小企業最大的問題是信用,所以它們長期的應收賬款經常會被認為一文不值。但是中小企業的應收賬款的客戶,一層層追溯到最終往往是大型企業甚至國企。近年來,在頂層政策推動下,國企加快了支付中小企業款項的進度,優化了整個市場的應收賬款質量。

在這個前提下,應收賬款融資終將能夠成為中小企業有效的融資渠道,緩解貸款難、融資難的現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