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瘋狂出逃2000億 A股又來一韭菜收割機

我們提到近期將是監管政策的頻出期!果然,今天又有傳聞稱,監管層有意對減持規則進行修訂,已形成相關方案;

目前這個消息尚未得到官方的證實,暫時還不能斷言真偽。但無風不起浪,傳聞總是在最敏感的地方爆發,現在能夠傳出規範減持的消息,就間接的反映了各方對於大小非減持已經產生了極大的擔憂。


瘋狂出逃2000億 A股又來一韭菜收割機


畢竟上市公司股東是對其企業質地最為了解的人,當他們瘋狂減持套現自家的股票時,往往意味著其公司可能出現了某些不為人知的問題,或者其公司股價已經處於高估狀態,特別是當這種減持行為批量出現時,不僅對於某個公司會產生影響,甚至對於大盤都會造成危機,所以市場參與各方,不論機構還是普通投資者對於上市公司的減持都極為敏感。

而根據我們的統計,截止到今天收盤,年內A股上市公司的重要股東累計減持了約2000億元,涉及上市公司1532家!光看這組數據可能沒有太多感觸,但是要知道2018年行情如此不景氣,兩市減持規模為1800餘億,減持的上市公司為1078家。對比之下今年才到10月份,減持規模就同比2018年全年增長了10%,減持公司數量更是增漲了近50%。

所以,近期為什麼有傳言認為監管會進一步規範上市公司的大小非減持?實際上,最根本的動力就是因為今年的減持規模有了大規模抬頭的跡象,尤其是減持公司的數量,居然大比例的增長,

這一危險情況,在當前監管鼓勵長線資金入市,國家重點防範金融風險的政策背景下,是任何一方都不能接受的。

後續進一步規範大小非減持,只會是時間問題!一旦該政策能夠在近期得到官方證實,並且出臺具體落實的時間表,對於市場必將會形成重大利好,特別是對於中小創個股而言,本身因為企業規模小,業績波動幅度大,減持亂象相比於大企業要更加嚴重,如果能夠在市場規則上對於股東減持加以制約,將會提升中小創個股對於長線資金的吸引力。

因此,我們認為,如果是短線激進型的投資者,可以在目前利好政策尚未落地的情況下,提前佈局部分倉位的創業板借殼概念股,博弈監管政策不斷加碼、重組新規中期驅動之下,創業板隨時可能率先走出的反彈行情。

而中長線,在當前指數方向尚不明確的情況下,穩健型的投資者則可以保持控倉觀察的態勢。

等待行情明朗化之後,再進一步擴大倉位,重點追蹤我們反覆強調的“智慧交通”板塊,從中優選業績穩定增長、行業地位較高、研發投入較大的個股加入自選,一旦行情明朗之後,這些板塊和個股出現低位放量動作,投資者也要敢於重倉博弈其戰略性的大機會。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點關注跟上吃肉不迷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