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3 陽泉礦務局王永順:採煤工“作曲家”,一生為礦工歌唱

非常懷念兒時在家門口聽流浪盲藝人唱大鼓書的情景:“天兒不早了,弦兒調好了,男女老少來得也不少了——開書!”一陣急促開場鑼鼓響過,一個個身形消瘦、面龐黝黑、眉宇間落滿了歲月風霜的盲藝人紛紛粉墨登場。

直到今天,我還會唱一首從盲藝人那裡聽來的《大煙袋》:“上一次鬼子來掃蕩,狗日的他真厲害,搶走了俺哥的倆雙孩(鞋),還有我的大煙袋,大煙袋(呀咿呀呼咳),菸袋。”每當盲藝人演唱這首歌的時候,觀眾們總會說:“這首歌,礦務局的王永順唱起來,那才叫疊手(陽泉方言,好的意思)。”

讓白羊墅煤礦職工時常掛在嘴邊的這個王永順,是原陽泉礦務局二礦一名井下機電維護工,也幹過掘進工。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那是一個充滿激情的火紅歲月,是一個革命歌聲無比嘹亮的時代。當時的陽泉,群眾歌詠活動開展得轟轟烈烈,工廠、農村、機關、學校到處有歌聲,男女老少、大人小孩都參加歌詠活動。王永順是陽泉礦務局工人宣傳隊的主要演員,《大煙袋》這首歌是他的保留節目,每場必唱,不唱《大煙袋》就下不了臺,所以在當時人人都會唱,也都愛唱。

阿巴拉古,到處流浪

王永順,1937年出生在大同一個鐵路工人家庭,什麼時候失去了父母,他也記不大清了,反正小小年紀就流落街頭,風餐露宿,顛沛流離,破廟、橋洞、城牆根都是他的棲身之地,捱過打,受過罵,遭過白眼,忍飢挨餓那更是家常便飯。一提起那段苦日子,王永順總是說:“老了,老了,過去的事情都記不清了。”可是,爹孃臨死前說的那句話他一輩子都記得清清楚楚:“餓死不做賊。”

陽泉礦務局王永順:採煤工“作曲家”,一生為礦工歌唱

年輕時期的王永順(王永順 提供)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他隨著一群同樣無家可歸的兒童在大同鐵路線附近的村莊流浪。在那裡,他第一次聽到了山西的“二人臺”:《走西口》《掛紅燈》《打金錢》《打連城》《五哥放羊》《摘花椒》,那大起大落的跌宕旋律,那載歌載舞的優美動作,讓他如痴如醉。只要有二人臺表演,不論路多遠,不論颳風下雨,他都會跑過去觀看,一邊看一邊學,很快,那些膾炙人口的山西民歌小調他差不多都會唱了,還唱得有腔有調,挺像那麼回事的。

1949年大同解放,王永順和其他流浪少年被國家收養,獲得了新生。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這一批流浪兒背起書包進了學校。王永順從小學唸到中學,直到考入大同煤礦技術學校。天賦聰明、能說會唱的王永順,在學校時就是一名非常活躍的文藝積極分子,唱歌,跳舞,演話劇,街頭宣傳,哪裡也少不了他。他還參加過《白毛女》《血淚仇》《小二黑結婚》的演出,在話劇《朋友和敵人》中擔任了二號人物的重要角色。

1957年2月,19歲的王永順從山西大同煤礦技工學校畢業,被分配到陽泉礦務局二礦小南坑,做了一名井下機電維修工。學校生活讓從小就對音樂情有獨鍾的王永順更加多才多藝,他不但會唱民歌小調,而且還會唱許多外國名歌,如:捷克民歌《愛挑剔的姑娘》,匈牙利民歌《娶怎樣的新娘》,阿爾巴尼亞民歌《含苞欲放的花》,俄羅斯民歌《喀秋莎》等,這些充滿異國情調的優美樂曲深受礦山青年的喜愛。

陽泉礦務局王永順:採煤工“作曲家”,一生為礦工歌唱

青年時期的王永順 (王永順 提供)

那個年代,印度電影《流浪者》在中國引起了強烈的轟動,“阿巴拉古,姆——,阿巴拉古……”影片的主題歌《到處流浪》感情真摯樸素,旋律優美流暢,深受觀眾的喜愛。王永順更是把這首風靡一時的歌曲天天掛著嘴上,一邊唱,一遍手舞足蹈。也許是王永順有過一段到處流浪的經歷,他在唱這首歌時,感情特別投入,彷彿是在演繹自己的過去。每次上臺,只要他聲情並茂地唱起這首《到處流浪》時,礦工們頓時為之沸騰,叫好聲此起彼伏,鼓掌聲連綿不斷,觀眾一次一次地要求他“再來一個”。他說唱首別的吧,礦工們說不行,還唱那首到處流浪吧!於是他又唱了起來,一遍又一遍,礦工們始終百聽不厭。他唱到哪裡,小夥姑娘就跟到哪裡,“阿巴拉古”像旋風一樣刮遍了十里礦山。

陽泉礦務局王永順:採煤工“作曲家”,一生為礦工歌唱

中年時期的王永順(王永順 提供)

1957年底,陽泉市組織春節文藝匯演,特地把他請到匯演舞臺,讓他演唱《到處流浪》。為了把《到處流浪》唱得更好,更富有感染力,王永順完全採用印度語唱詞“阿巴拉古……”,正好他的形象又頗似幾分拉茲(印度電影《流浪者》主人公),乾脆就留了個小鬍子,理了個“拉茲頭”,表演時又加進一些模仿拉茲的表情和動作,再配上手風琴的流暢伴奏,一個印度流浪者的鮮活形象活脫脫地展現在觀眾面前。就這樣,王永順的名字伴隨著他的歌聲由礦山傳到了全市,成為當時萬眾矚目的明星。

只能抽空唱一段

1958年,國家進入了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三面紅旗為主導的轟轟烈烈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那個時期也是文藝大躍進的時期,反映社會主義建設場面和建設者精神面貌的作品成為中國文學藝術創作的主流,這一方面是滿足社會政治的需要,一方面也是熱火朝天的社會主義建設浪潮推動的必然結果。

陽泉礦務局王永順:採煤工“作曲家”,一生為礦工歌唱

王永順創作手稿集(王永順 提供)

當時的陽泉,社會主義建設如火如荼,到處是大幹快上的火熱場面,誕生了一大批以社會主義建設生活為題材,反映新中國、新社會建設者精神面貌的藝術作品,主創人員大都是生產一線的普通勞動者,這些藝術作品的主要特點是通俗、寫實、有教育意義、以正面歌頌為主。

那個時候,陽泉的群眾歌詠活動在全省、全國出了名,全市各單位紛紛組織現場會向兄弟單位介紹經驗。為了配合當時的社會環境,小南坑也組織了演唱隊,利用業餘時間在各礦表演、宣傳,王永順就是這支演唱隊的骨幹成員。這支演唱隊在各個礦區巡演,又到太原、榆次,為兄弟單位演出,還參加了全國煤礦匯演,名噪一時,相當轟動。

也正是在這個時候,激昂的社會環境為王永順的創作創造了條件,而煤礦火熱的生活賦予了他創作的靈感。

當時,二礦黨委組織開展了班前班後賽歌會活動,要求各單位組織演唱隊,教唱革命歌曲,更重要的是要編寫宣傳本單位的好人好事的演唱材料以鼓舞礦工的工作熱情和豪情壯志。

一天,支部書記找到王永順,說:“永順,咱們這些礦工兄弟了不起啊,為國家做出的貢獻太大了。你寫個歌兒唱唱他們吧。比如,哪個班奪了高產啦,哪個人做了好事啦,你就編幾句順口溜、小快板表揚表揚。”

陽泉礦務局王永順:採煤工“作曲家”,一生為礦工歌唱

王永順創作手稿(王永順 提供)

對於黨支部書記提出貼近生活、面向礦工、自編自演的要求,王永順真的有點為難。沒有金剛鑽,不敢攬這瓷器活啊。自己文化程度不高,又沒有專門學過音樂,怎麼編歌譜曲呢?

然而,王永順是個不服輸的後生,他心想,工人階級戰天鬥地,敢想敢幹,連火車、飛機都能造出來,自己卻連個歌都不敢寫?不行!非寫不可!後來硬著頭皮,冥思苦想了好些日子,終於寫了一個《我們採煤日夜忙》,興沖沖地跑到工人中去教唱,誰知大家都唱不起勁來。後來又寫了一個四部合唱《歌兒越唱煤越多》,在教歌中累得他滿頭大汗,工人們卻怎麼也唱不成調。有一次甚至還弄出了個大笑話,王永順寫了一首《只能抽空唱一段》,歌詞是:“老王在工作面忙攉煤,忽然看見愛人張巧梅,哎……誰叫你下井來參觀?哎……你三天三夜沒上坑,我給你送飯來……”

礦工們聽後,一個個差點笑岔了氣:“井下不比田野間,哪能下來把送飯?巧梅嫂子即便下來了,兩眼一抹黑她甚也看不清呀!永順啊,你小子真能胡咧咧。”他自己一琢磨,也覺得好笑。一是礦井不能隨便下,二是工作面什麼也看不見,怎能遠遠就打招呼呢?短短四五句,毛病一大堆。笑掉大夥兒的牙,羞紅了自己的臉。

編個小曲唱自己

受到工人們的批評,他就找原因,思來想去,覺得一是自己不懂作曲,二是對採煤工人的勞動生活沒有切身感受。於是,王永順就跑到市圖書館,借來了《和聲法》《曲式學》,關住門學起來,漸漸地掌握了一些作曲的基本知識。同時,他還向領導要求,自願到採掘第一線去和大家一起勞動。當時礦黨委正在號召輔助工支援採煤一線,領導對他的請求非常支持,第二天,王永順就被調到掘進隊,到四尺煤層工作面當攉煤工。攉煤就是把採下的煤一鍬一鍬地攉進煤車,一個班八小時,要連續不停地把十噸煤攉上煤車。咬著牙幹完了一個班,王永順累得腰痠腿痛,全身骨頭都要散架了。

陽泉礦務局王永順:採煤工“作曲家”,一生為礦工歌唱

王永順創作手稿(王永順 提供)

在和煤礦工人們的長期共同勞動中,王永順的思想感情起了很大變化。過去,他覺得采煤工人沒有什麼了不起,只要有力氣就行。和工人們朝夕相處久了,他覺得采煤工人一個個都是胸懷祖國、不貪圖安逸、品質高尚的人。那副好身板兒,也正是在艱苦勞動中練就的鋼筋鐵骨硬功夫。特別是在坑下那些不平凡事蹟,使他感受頗深,許多可歌可泣的事情,就發生在自己身邊。

陽泉礦務局王永順:採煤工“作曲家”,一生為礦工歌唱

王永順在為礦工演唱自己編寫的歌曲《咱們的礦長哪去了》(王永順 提供)

一次,他們支援四隊奪煤時,頂板來了壓力,冒頂事故隨時都有可能發生。隊長李桃小讓大家都離開工作面,他一個人冒險進去,用支架支住了大頂。搶險過程中,李桃小被一塊石頭掉下來砸傷了腿。大家急著要把他抬走,他說:“先不忙!”從容不迫地指揮大家排除了險情,在確定事故隱患完全排除、可以繼續安全生產後,才讓人把他抬上了坑。

像這種關鍵時刻,黨員幹部衝鋒在前的情景,他看到太多了。工人階級的英雄本色和忘我工作的高貴品質,讓他深受感動。從此,他決心學英雄、當英雄,只有這樣才能寫好唱好這些默默無聞的礦山英雄。

思想認識提高了,創作思路也就寬了;跟礦工感情深了,王永順寫的歌曲也就受到大家的喜愛。一次,掘進七組遇到岩石,完不成進尺計劃,只有零點班完成得好。於是,他寫了一首《唱唱七組零點班》:“掘進七組零點班,革命幹勁衝破天,困難面前不低頭,班進度達到兩米三。嗨!真是不簡單!”拿到坑口班前一唱,礦工們非常激動,熱烈鼓掌歡迎。工人王金山說:“嗨呀!就是不簡單!零點班能做到,咱八點班也不差。夥計們,咱也好好幹,讓歌詠隊也唱唱咱!” 當天八點班就突破了零點班的指標,超額完成了生產任務。

“班前唱一唱,渾身有力量。”工人們總是對王永順這樣說。這時,王永順真正體會到了為工人的需要服務的意義,從此以後,他就找到了竅門,也找到了自己的優勢和位置,自編自演一發而不可收拾。

陽泉礦務局王永順:採煤工“作曲家”,一生為礦工歌唱

王永順在潛心創作(王永順 提供)

素材來源於火熱的生活,曲調來源於熟悉的民歌。王永順創作了很多反映時代主旋律的作品。在進行階級教育時,表現新舊社會礦工生活的清唱劇《生動的一課》,許多人看了流下了眼淚。全國煤礦學習“石圪節煤礦”時,他寫出《石圪節礦風實在好》,被中央電臺選入《每週一歌》欄目播出,又被潞安礦務局石圪節煤礦選為礦歌。全省提出開展“五好職工活動”時,他寫了《五好礦工歌》,選登在全國《革命歌曲大家唱》上,相繼被《工人日報》《工人歌曲選》《唱歌、教歌、寫歌》陸續轉載。同時,他還寫出許多貼近礦工生活的作品,有反映個別青年不安心工作的《新礦工趙德好》,有反映技術革新的《找竅門》,反映安全生產工作的《安全生產五過硬》,還有讚揚領導幹部參加勞動的《咱們的礦長哪去了》,歌頌退休礦工留戀礦山的《有個老漢不服老》,通過新舊社會對比教育青年的《編個小曲唱自己》……

礦工跟黨心連心

寫礦工、唱礦工、演礦工、說礦工,短短几年間,王永順成了礦工十分喜愛的歌唱家、作曲家。從那以後,王永順帶著自己的歌兒,走遍了礦山,唱紅了陽泉,唱進了省城太原。1962年,王永順被評為山西省青年文藝標兵,《咱們工人的業餘作曲家——記陽泉二礦王永順同志》的報道在《山西日報》刊發,《火花》《工人日報》等刊物都紛紛轉載了他的作品。

“我只是一個普通的煤礦工人,我寫的作品能夠得到社會的承認、受到大家的歡迎,完全是因為黨和政府對我的關心、愛護和培養的結果。”王永順總是這樣說。

陽泉礦務局王永順:採煤工“作曲家”,一生為礦工歌唱

刊有王永順教唱歌曲照片的《山西歌聲》雜誌(王永順 提供)

當王永順的名字傳到了陽泉市後,當時的市委宣傳部部長任直生馬上意識,煤礦工人自編自演,宣傳礦工,歌頌礦山建設,符合時代潮流,符合《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應當大力支持,應當培養工農兵自己的藝術家。他及時和礦領導交換意見,要求重點培養王永順,並指示市文化館的專業人員去礦山幫助王永順提高業務水平。

省音樂家協會主席夏洪飛還專程到二礦住了九天,跟礦領導做工作,為王永順的成長提供了更多便利條件,讓他接觸更廣闊的礦工生活,熟悉更多的採礦業務和技術。

陽泉礦務局王永順:採煤工“作曲家”,一生為礦工歌唱

王永順在教唱他創作的歌曲《五好礦工歌》(王永順 提供)

1963年,在黨組織的親切關懷下,王永順參加了由中國音樂學院和全國總工會開辦的培養工農兵學員函授學習班,正式學習寫歌詞和譜曲。

1964年3月29日至4月10日,組織上推薦王永順參加了在省城太原舉辦的山西省獨唱觀摩音樂會,來自全省各地的58名優秀歌手匯聚一堂,盡情放歌,熱情交流,相互學習,切磋技藝。王永順帶來了自己作詞作曲、自己演唱的反映行行業業支援農業建設的《支援農業人人有責》,以及《有個老漢不服老》和《找竅門》等。他動情的演唱、風趣的表演,加之生動活潑的說白相間,贏得了聽眾陣陣熱烈的掌聲。

陽泉礦務局王永順:採煤工“作曲家”,一生為礦工歌唱

王永順參加省音協代表會議時的合影(王永順 提供)

特別是他創作的男聲小合唱《咱們的礦長哪兒去了》,只有四句詞:“咱們的礦長哪兒去了,牆上掛著呢子帽,桌上還有公事包。找呀找呀找呀找呀還是找不到,找呀找呀找呀找呀。(白)找到了!原來在坑下把煤刨哩,哎咳吆。”感動了所有的專家和群眾,至今為人們所津津樂道,成為了那個年代黨群和諧關係的一個美好回憶。

在第二天的全省音樂界座談會上,文化部藝術處處長葉林說:“山西不簡單哪!工人農民自己寫歌、唱歌、登臺表演,這是幾千年來沒有發生過的事情,只有我們這個新時代,才出現了這樣的新生事物。這是個方向,我們就是要培養像史掌元、王永順這樣的農民作曲家、工人作曲家。”王永順“工人作曲家”的稱號就是這次會上叫響的。

陽泉礦務局王永順:採煤工“作曲家”,一生為礦工歌唱

陽泉礦務局工程處工人合唱隊在演唱王永順創作的歌曲(王永順 提供)

1965年,對28歲的王永順來說,是難忘的一年,更是值得一生珍藏的一年。這年11月,由中國作家協會、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和解放軍總政治部、文化部共同組織的全國青年業餘文學創作積極分子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作為一名優秀的煤礦業餘歌曲創作者,王永順被評為“全國青年業餘文學創作積極分子”,並受到周總理、朱德委員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接見,聆聽了彭真、周揚、劉寧一、劉白羽的報告。

從此以後,王永順的創作熱情空前高漲,寫出了《咱們工人英雄漢》《礦工跟黨心連心》《毛主席著作閃金光》《質量第一記心中》《咱們的業餘文工團》等一大批歌頌黨、歌頌社會主義建設、反映新時代、新社會勞動人民戰天鬥地火熱生活的優秀歌曲。

讓我唱支心中的歌

正當王永順的創作之火越燒越旺、捋起袖子準備大幹一場的時候,文化大革命到來了。王永順被當作“牛鬼蛇神”“周揚文藝黑路線的黑干將”揪了出來,每天挨批鬥,他的藝術創作不得不停頓下來。雖然不能譜曲寫歌了,但王永順心中對音樂的那份熱愛卻絲毫沒有減弱。

挨批的時候,王永順一次一次對自己說,這輩子再也不寫歌了,再也不搞文藝了。可是,當黨組織向他發出召喚的時候,他總是按捺不住自己那顆激情燃燒的心。

1973年夏天,省文化局音樂工作室舉辦為文化部《戰地新歌》徵集優秀歌曲的活動,陽泉市革委會組織起了一個全市熱愛音樂創作的50多人的“歌曲創作學習班”,共創作了100多首歌頌工農兵的群眾歌曲。就這樣,《煤礦工人永遠聽毛主席的話》這首歌在王永順的筆下誕生了。歌曲順利入選1974年5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戰地新歌》第三集,榮獲全國“煤鄉之春”音樂會徵歌一等獎,並由中央樂團合唱隊演出,中國唱片社錄製成唱片,在全國煤炭系統廣為流傳。

陽泉礦務局王永順:採煤工“作曲家”,一生為礦工歌唱

王永順創作手稿《石圪節礦風實在好》(張文平 翻拍)

從此,王永順重新開始了他的創作生活,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王永順擔任了市文化宮主任,並在1981年12月陽泉市首屆文代會上當選為市文聯副主席和音協理事長。年過半百的王永順又煥發了青春,他不僅通過辦班等形式,培養了大批文藝人才,為活躍群眾文化生活做出了重要貢獻,而且還創作了許多讚美礦工生活、富於時代氣息的新歌,如《咱們煤礦好》《俺村來了個好後生》等,還積極拓寬自己的創作領域,放寬視野,創作了許多緊跟時代步伐、反映時代特徵的抒情歌曲,如《喜送勞模進北京》《讓我唱支心中的歌》《垂柳》等,用他淳樸熱忱的歌聲,為我市音樂舞臺帶來了一股清新、活潑、充滿生機的絢爛春風。

陽泉礦務局王永順:採煤工“作曲家”,一生為礦工歌唱

王永順工作照片(王永順 提供)

1994年,王永順老人提前退休了,但退休後的他依舊筆耕不輟,繼續用手中的筆為礦工歌唱。王永順說:“我是從煤礦裡爬出來的,是礦山養育了我和我的創作。我沒有什麼來回報養育我的煤礦和我的礦工兄弟,唯有心中對他們的一腔熾熱的情感和手中的一支筆。我決心做他們的一名忠實的歌手。在我的創作生涯裡,我的每一部作品都是歌唱礦山,歌唱礦工的,以後,我如果還能拿起筆來,我希望歌唱的仍然是煤礦、仍然是礦工。我將用手中這支筆,和我們礦山上的許多歌手一起,永遠、永遠地為我們的煤礦、為我們的礦工歌唱。”

40多年來,王永順深深地植根於煤礦這塊沃土裡,盡情地汲取著營養,譜寫出了500餘首反映煤礦生活的歌曲。王永順說:“我的心中有一首歌,歌唱社會主義祖國,她曾鼓舞激勵著我,伴我一路風雨走過。我的心中有一首歌,歌唱我們親愛的黨。她用母親般溫暖的懷抱,給了我新的生命。我的心中有一首歌,歌唱我的礦工兄弟。一張張烏黑的臉膛,一顆顆火熱的良心。”

生命不息,創作不止。創作,給了他永恆的青春;藝術,賦予了他燦爛如花的生命。他用了一輩子的時間為礦工譜曲、為煤海歌唱,唱出了風姿綽約的生命之歌。(張文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