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2 秦始皇真是暴君?其實我們被矇蔽了兩千多年!魯迅:他是被冤枉的

秦始皇真是暴君?其實我們被矇蔽了兩千多年!魯迅:他是被冤枉的

關於秦始皇的歷史評價,始終褒貶不一。作為第一個完成華夏大一統的皇帝,褒獎自不必多說。今天我們著重聊一聊貶的一面。

焚書坑儒

這是秦始皇上位以來最臭名昭著的事件了,它不僅給秦始皇留下千古罵名,更是使得他畢生努力和政績在大多數人眼中幾乎“毀於一旦”,只留下了個暴君的稱號。可事實的真相與大家印象中的,可能有些出入。

秦始皇真是暴君?其實我們被矇蔽了兩千多年!魯迅:他是被冤枉的

先來看看焚書,關於下達焚書的政令在《 史記· 秦始皇本紀》中有記載:

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

簡單解釋一下就是,燒的是非秦朝史記、且不屬於博士館的私藏儒家等各家經典,並不是全部書籍;對於於民有益的醫書和農業方面書籍,秦始皇一直是重點保護的

魯迅先生也曾在《華德焚書異同論》曾替秦始皇喊冤,他認為:

“秦始皇實在冤枉得很,他的吃虧是在二世而亡,一班幫閒們都替新主子去講他的壞話了。不錯,秦始皇燒過書,燒書是為了統一思想。但他沒有燒掉農書和醫書;

他收羅了許多別國的‘客卿’,並不專重‘秦的思想’,倒是博採各種思想的。”

秦始皇真是暴君?其實我們被矇蔽了兩千多年!魯迅:他是被冤枉的

焚書之後的第二年,就是所謂的坑儒。首先坑儒在歷史上本就存在很多歧義。有人認為不存在;有人認為坑的是方士;即秦始皇求仙失敗後,遷怒欺騙並且背後議論自己的方士,對他們所下達的絞殺令(類似於剷除迷信活動);有人認為殺的都是儒士。

即便是最差的第三種情況,殺的也都是秦始皇眼中以權謀私、不支持政令、妖言惑眾的奸利之徒。並不是頭腦發熱隨便是個儒士都拉過來亂殺一通。

悉召文學方術士甚眾,欲以興太平,方士欲練以求奇藥。今聞韓眾去不報,徐巿等費以鉅萬計,終不得藥,徒奸利相告日聞。盧生等吾尊賜之甚厚,今乃誹謗我,以重吾不德也。諸生在咸陽者,吾使人廉問,或為訞言以亂黔首。

再來看看,被大張旗鼓的批判了千年的坑儒事件,最終殺掉的儒士有多少呢?一共也才四百六十人。當然,論殺人罪這並不在少數,但那是什麼時代?只要翻一翻史書就知道,不論是秦前,還是之後的朝代,一個詔令就除掉幾百儒生的事件可謂屢見不鮮,這種事情在那個年代根本不是什麼大事。更何況,一個國家的儒士有多少?如果真是針對儒士實施的暴政,又怎麼會僅坑殺四百多人?

秦始皇真是暴君?其實我們被矇蔽了兩千多年!魯迅:他是被冤枉的

最重要的是,“焚書坑儒”的實質並非無故暴政,而是在當下不得不實行的一場思想統一運動。那個時候,戰國時期剛剛結束,百家卻仍在爭鳴中,思想領域內極度混亂。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一個國家真正意義上的統一。

那麼,為什麼秦始皇還是被罵得這麼慘呢?我們發現在罵秦始皇的人中,有幾個人非常有名,他們分別是賈誼、陸賈、董仲舒、司馬遷。看出來了嗎?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都是儒士。所以世間會被誇大也就沒什麼奇怪了。有意思的是,當年秦始皇要求焚掉的詩書經典還有不少被保留了下來,可下令保留的醫學、農業書籍,已經蕩然無存。或許在某些後世儒士眼裡,民生疾苦與精神食糧相比,根本不值一提吧。

建長城、修阿房宮,勞民傷財

提到勞民傷財,讓我想起了歷史上另一位被後人詬病為暴君的皇帝——隋煬帝。他

修復長城、開鑿大運河、三徵高麗,致使百姓民不聊生苦不堪言。然而,回過頭來再看,他真的有錯嗎?這一樁樁一件件哪一個不是為後世創下千古功勞!長城如今是中國的標誌和驕傲;大運河至今依舊在馬不停蹄的運轉,成為京杭重要的水上運輸要道;討伐高麗同樣解救了邊境人民,為我國領土擴張打下了基礎。

秦始皇真是暴君?其實我們被矇蔽了兩千多年!魯迅:他是被冤枉的

秦始皇與隋煬帝何其相似,一篇“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讓所有人記住了秦始皇的暴虐,記住了他讓人修長城死了十幾萬了。可長城在對抗匈奴中保住了幾百萬人的功勞,沒認記得。只有人怪他弄死了十萬人。

這就好比漢武帝北伐匈奴。如果漢武帝不出兵,匈奴動不動就殺一殺邊境村民,這些性命人們只會算到匈奴頭上。可一旦漢武帝發兵徹底剿滅匈奴,那些在戰爭中死去的生命,就一定是要算到漢武帝頭上,而被他保下來的百姓,沒有人會算做他的功勞。

況且,長城並非秦始皇一人修建,歷朝歷代都在修長城,只不過他是第一個吃螃蟹又過敏而亡的朝代。可他也是歷史上第一個有資源有能力這麼做的人,只是選錯了線路,又沒有及時止損,但也並沒有歷史上說的不堪。

至於修建阿房宮,儒生講:

秦始皇為一己私慾令六十萬苦力修建阿房宮

秦始皇真是暴君?其實我們被矇蔽了兩千多年!魯迅:他是被冤枉的

可真相是什麼呢?2006年,考古學家發現阿房宮並未建成,只是空有一個基地而已。可見後世史書中對於其暴政傷民,大有誇張之嫌。後考古學家在出土的竹箋裡發現,秦始皇在位期間,還制定了很多有利於平民百姓的“仁政”。這和史書中百姓苦不堪言是完全不相符的。

濫殺無辜,殘暴不仁

儒生說,秦始皇“不信功臣,不親士民”,說他刻薄寡恩。真的是這樣嗎?俗話說“狡兔死,走狗烹”,這是幾千年來亙古不變的規律,可秦始皇自登基後,從未殺過一個功臣。他胸襟之開闊,是歷代明君都不能及的。

秦始皇真是暴君?其實我們被矇蔽了兩千多年!魯迅:他是被冤枉的

比如戰國時期,秦在統一六國的時候,有一對大將王剪父子立下了汗馬功勞是幫助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最大功臣!在統一六國期間二人先後帶兵消滅了燕、趙兩國,可就在準備拿下楚國的時候,秦始皇聽信了李信的誇大其詞讓其帶兵進攻,王剪一氣之下跑回家養老。結果李信兵敗後,秦始皇知道自己錯了後又自己打臉,跑回去百般勸請王剪出山,而且對他提的所有不合理要求(要封地等)照單全收。後來在行軍途中,王剪又三番五次增加砝碼,秦始皇不僅沒生氣,還一一應允。

作為一代帝王,先是自打臉,後又被臣子如此脅迫,還不生氣,這脾氣真的是好到沒誰了。不過有人說了,這是非常時期,有一個詞叫“秋後算賬”。但直到秦始皇統一六國,秦始皇也沒有找王剪一點麻煩。

或許有人又要說了,如此良將,本就該給他應有的禮遇。對此我只想說,漢朝也有這樣一個功臣,他叫韓信,在劉邦需要韓信發兵救援的時候,韓信同樣講條件要挾,讓劉邦封他為齊王才肯發兵。然後,他就被劉邦處死了。

秦始皇真是暴君?其實我們被矇蔽了兩千多年!魯迅:他是被冤枉的

何為暴君?慘無人道為暴、亂殺無辜為暴、不顧民生為暴。可綜上所述,秦始皇最具代表性的“殘暴”事件均可被一一推翻。當然,我並不是一個歷史的細節控,只是希望大家能更全面的認識真正的千古一帝。

都說歷史是一面鏡子,但不該只是一樽單面鏡。那些拋開歷史大局觀去詆譭謾罵秦始皇以及其他惠及古今帝王的憤民,或許真的該設身處地的想一想,如果是自己生在那個時代,即使重來一次,是不是會比秦始皇更好。如此便也能多一份理解了。

-完-

謝謝你看完!喜歡歷史的朋友,可以多多關注【巴巴歷史】頭條號,支持下作者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