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什么是智慧?什么是聪明?

约伯讲到上帝的创造工作时,特别使我吃惊的是他说:“上帝将北极铺在空中,将大地悬在虚空。”(约伯记26:7)“至于地,能出粮食,地内好像被火翻起来。”(约伯记28:5)“上帝明白智慧的道路,晓得智慧的所在。因祂监察直到地极,遍观普天之下。要为风定轻重,又度量诸水。”(约伯记28:23-25)

约伯是3500年前的古人,他怎能超越他的时代,晓得三千多年后才得到现代科学论证的上帝创造之工的这些奥秘呢?圣经告诉我们,这是因为他敬畏上帝,上帝就赐他聪明智慧,使他能明白上帝的大能与奇妙的作为,正如经上所说:“敬畏上帝是智慧的开端。”

下面就让我们用现代科学知识来论证约伯所说的这些惊人现象吧。

1.“上帝将大地悬在虚空”——现代天文学的解释

在古代人们以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大地被几根柱子支撑着,在圆形穹苍笼罩之下。而约伯则说:“上帝将北极铺在空中,将大地悬在虚空。”什么是虚空呢?虚空(VOID)即空间。大地怎能悬在空中而不掉落呢?直到17世纪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才得以说明。

根据现代天文学,宇宙空间有地球、日、月等天体组成的太阳系,而太阳系只是银河系中的一个小星系,银河系包含有1200-1500亿个像太阳一样的恒星;在银河系之外,还有千千万万个像银河系一样的河外星系,每个星系都含有2000-3000亿个星球。这无数的天体都按照一定的轨道,有规律地运行着。

此外,地球距离太阳1.5亿公里。有计算表明,若是再靠近太阳0.1亿公里,则因温度增高,就会阻止水蒸气凝聚降雨而汇集到海洋,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也不会经化学作用生成石灰岩而封存于地球中,因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会越来越高。在那样的环境下人类和动物能否生存就成问题。

再者,地球的北极是怎样被铺在空中的呢?经天文测量可知,地球自转的赤道面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黄道面之间夹角为23.5度,因此地球上除了赤道附近和两个极区外,大部分地区都有一年四季之变化,形成气候、土壤、生物以及生态环境的多样性,使人类在地球上生活丰富多采。若不是这样铺张北极,那后果就不堪设想。

说到这里,人们不禁会问:“是谁如此恰到好处地把北极铺在空中,将大地悬在虚空呢?”唯物论者会说,“这是客观存在”,或说“本来就有”。信上帝的人则说:“此乃出于上帝之手”。

2.“地内好像被火翻起来”——现代地球内部热对流说

地可耕种,能出粮食,这是人们眼睛可以看到的事。地内好像被火翻起来,则是人眼看不到的,谁能想得到的呢?火山与温泉是可以看到的,但是在约伯时代,没有人能把这些外部现象与地内被火翻起来联想在一起。唯有约伯会超越常人而如此说。

直到300年前,英国的物理和化学家罗伯特•博伊尔才比较正确地推断地内热对流特征:“在我看来,可能在未被穿透的地球内腹,有许多巨大的仓库,里面实际上是火而且相当热,也许有些地方火和热都有。通过地下廊道、裂隙、通道网络和其它传导途径,从我称之为地下热库的有火有热的仓库,连通地下浅层,通过插入土层的通道而传导热;或许最常见的方式是通过热矿泉或蒸汽向上传送热。”

让我们把这个现代科学家的说法跟3500年前的约伯的说法比较一下:尽管约伯说的没有那么详细,但是就地内热对流的本质特征,两者说的很相象。约伯说:地下像被火翻起来;现代科学家说:地球内腹有许多巨大的有火有热的仓库。

到20世纪30年代,英国地质学家阿瑟•霍姆斯提出地球内部热对流说,用来说明大陆漂移的驱动机制及发生地震与火山的原因。

现代地球热对流理论认为,早期的地球是无分选的凝聚作用而形成的,后来由于增积作用,每个投落的微行星高速轰击地球,其巨大的动能转化为热能,且因接连不断的增积而被封存于地内;加之重力压缩作用,使地球体积变小,消耗在内部压缩的能量转变为热能,正如打气筒发热一样;再者,地球内部的放射性元素如铀、钍等因自发衰变,释放出粒子和辐射,被周围岩石吸收而发热。上述三种因素联合作用结果,使地球内部温度上升到1000℃以上,于是铁质熔化,在重力作用下沉入地心,形成液态的铁质地核。由于铁质下沉而释放重力能变成热能,使地内温度加速上升,致使大部分物质变成熔融状态,比较轻的就向上浮起,经冷却形成地壳。在地壳和地核之间是分异作用剩下的地幔。根据地球物理探测推算,地核(距离地表2900-6370公里)温度达3700-4500℃;地幔下部(距离地表350-2900公里)温度为1500-3700℃;地幔上部(距离地表70-250公里)温度为1100-1200℃,其物质处于部分熔融状态(即为液态与晶体混合物),故称为软流圈;其上为固化的地壳(大陆地壳厚度0-70公里,大洋底地壳0-10公里),在此层内,往地下每深入一公里,地温增加25℃。

地球内部的热大部分是通过地幔中的热对流传到地表的。其结果是使热的密度比较小的地块往上浮起,而冷的密度比较大的地块则下沉。据推测,距今2亿年前,全球本来只有一个大陆,后来破裂成十来个大小不等的板块,漂浮于软流圈之上,如同竹筏漂浮于水面上。由于地球内部热对流驱动,使有的板块之间分离,而造成海底扩张;有的板块互相碰撞,在接合带上就会发生火山、地震及造山运动等大规模地质现象。

由此可见,约伯在3500年之前就说“地内好像被火翻起来”,这是多么正确,多么难能可贵!

3.“上帝要为风定轻重,又度量诸水”——现代地球水文循环理论

(1)为风定轻重

在古代人们不知风为何物,更谈不上为风定轻重。然而约伯确信风是物质,有轻重,且可测定。至于如何测定,他虽不知道,但他相信,在人所不能的,在上帝凡事都能。

直到300年前,伽利略才断定空气有重量,并进行测定。如今我们都知道,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空气有重量,且可测定,早就被圣经指明。除约伯记外,诗篇62:9也说:“下流人真是虚空,上流人也是虚假,放在天平里就必浮起;他们一共比空气还轻。”这不仅断定空气有重量,而且也说出测其轻重的方法。这再一次证明,圣经不但包含科学真理,而且超越科学。

(2)度量诸水——现代地球水文循环理论

约伯说:“上帝明白智慧的道路……要为风定轻重,又度量诸水。”后一句英文表达是:God apportioned out the waters by measure。可直译为:上帝经度量按比例分配了诸水。诸水包括江河、湖沼、海洋以及地下水等。

现代地球水文循环理论,就是讲诸水按比例分配,包括如下两方面:

a.地与海洋的“水流进流出”按比例分配

水蒸气从大洋蒸发进入大气圈,大部分又降雨落到洋面,少部分被风刮到大陆上空,然后凝结成雨和雪降落地面。大部分雨水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未下渗的水就汇聚成地表径流,流入江河,回归大海。地下水大部分通过近地表岩层缓慢流动,或流出地表成为泉水,或流入江河、湖沼、海洋;有些地下水可通过土壤表面蒸发或被植物根系吸收再从叶片蒸发,进入大气中。江河、湖沼、海洋也在不断蒸发水气。

根据气象——水文观测数据可知,海洋蒸发的水比作为雨水降落洋面的要多,这种差异通过陆地径流回归海洋而达到严格平衡;而此径流本身又严格地抵消陆地上降水量多于蒸发量,如下表示:

陆地、海洋和大气的“水流进流出”分配

(所有数字均以10的13次方*立方米/年为单位)

陆地 海洋

降水9—— +(3)——蒸发40

蒸发-6 降水-37

径流3——(3)+ ——回流3

b.各种天然水的容量及其占地球水总容量的百分比

现在通过测量河流的流速流量,可推算每条河流每年流入海洋的水量。通过测量湖泊、海洋的等深线可以推算其面积与体积。诸水的容量及其占地球水总容量的百分比如下表所示(其中容量均以10的15次方*立方米为单位)

海洋1350; 97.3%

大陆与两极冰川29;2.1%

地下含水层8.4; 0.6%

河流湖泊0.1378; 0.01%

大气中0.01378 0.001%

生物界0.006 0.00004%

从上表可见,生物界含水量仅仅占全球水总量的一千万分之四,按统计学此比例可以忽略不计。但是水是各种生命形态(从细菌到人类)所需可溶性食物的载体,因此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此外,大气中含水量仅为全球水总量的十万分之一,但是它对地球气候以及水资源位置的影响远超过其比例。假设大气含水量增加到全球水总量的一万分之一,其增加量为全球河流湖泊的含水量,若是此增量变为降水量,则全球河流湖泊的含水量加倍,其结果岂不是造成全球河流湖泊泛滥成灾吗?若是大气含水量减少,势必造成全球旱灾。然而维持上表的分配比例,对地球生命为最佳(尽管每年全球都有局部地区发生水灾或旱灾,但从总体来说这是最佳的分配比例)。

再者,假设两极的冰溶化,全球海平面就升高几米,从而造成大量滨海城市与农田被淹没海中。如今只因人们盲目利用能源,而造成地球“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变暖,致使两极的冰稍微多溶化些,就引起明显的海平面上升。

总之,上表所列的诸水按比例分配是不容人任意改变的。那么是谁设计出这个最佳的分配比例呢?又是谁维持了这个分配律呢?这是任何聪明人的头脑设计不来的,也是任何人力无法维持的。此乃出于上帝的安排。“人定胜天”者可以休矣。正如约伯所说:“上帝明白智慧的道路,晓得智慧的所在。因他监察直到地极,遍观普天之下。要为风定轻重,又度量诸水(经度量按比例分配了诸水)。”为此我们要感谢赞美上帝!

什么是智慧?什么是聪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