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5 上海一线城市,海归留学生,竟然只找5000一个月的工作,为什么?

前言:

无论是说起上海,还是海归的留学生,都是比较高大上的感觉啊,但是最近的一件事情给我印象极为深刻。

在中国,普通的大学生毕业,对工资的要求(心理水平)应该也最少不低于4000-5000吧。

然后上次一次微信和一个朋友沟通,她告诉我,她有一个朋友刚留学回来,以前就是在国内上的一本,然后自费出国留学的。

在上海找了几天的工作之后,最后选择了一份月薪5000+的文员,而她学的是经济贸易。

上海一线城市,海归留学生,竟然只找5000一个月的工作,为什么?

这是什么样的原因,我带着好奇的心理追问了一下,朋友表示,自己也很想通,最后思考一番说:“是不是因为本身家里就不缺钱,找个工作也只是象征性的而已”。

这个话让我想到了一个我比较熟悉的身边的事情,有一个在银行工作的朋友,英国留学归来后直接进了银行。当时我是对出国比较好奇的,我就问了下,出国是个什么感觉?

他当时的回答我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为他的回答很有代表性,他的原话是:“就等于是漂洋过海学会了喝可乐,吃泡面”,我说就这吗?

他回答,也没什么太大的区别啊,跟在国内差不多,除了那边的人比较开放,什么都说,上学都差不多。

我所说的这个朋友,也是回来以后就在武汉买了房,买了车,当然,都是家里的资助。这简单的思考以后,好像觉得朋友的话也有道理。

可能是我们把“留学”想的太高大上了而已,说不定真正留学的人感觉自己跟普通的旅游族没多大区别,只是一个临时,一个时间长些而已。

上海一线城市,海归留学生,竟然只找5000一个月的工作,为什么?

01:留学生回来是不是就一定会出人头地,高人一等呢?还是会净化的更强大一些。

通过我自己身边的事情发现,除了在观念上的影响确实很大以外,在其他方面有时候区别真的没有那么大。

(A)出国留学的都是什么人?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出新闻,说的是外国为了吸引中国学生去留学,开设了很多福利待遇,而原因就是有统计表示,每年中国的留学生为国外经济的贡献都是上百亿的输出。

上海一线城市,海归留学生,竟然只找5000一个月的工作,为什么?

甚至有些国家,还专门为什么留学生准备了方便其就业和出行的签证政策,左思右想,原理出国留学还停留在一个“富人游戏”的范畴。

出国镀金,还是很多人相同的目的,出去一次,回来就成了所谓的“海归”,这是一种缩影,不针对任何特定的人物。

(B)出国后有什么观念影响?

在国外生活久的人,起码在从业上面,和国内的求职者对比,相对没有那么大的心理压力,觉得只要工作有前景就可以,并不是一开始就要求很高的待遇,起码我遇到的几个有这样的倾向和表现。

可能这与在国外的生活有关,国外的节奏并没国内这么紧绷绷的,有很多我们熟悉的人,在大学毕业的时候面临的就是求职、谈对象、成家,这好像成了一种定律,每个人的安排都差不多。

(C)从企业待遇上来看,留学生确实有了一些明显的优势

以前很多企业底薪的起止标准是博士-研究生-本科,这样的一个简单顺序,现在有的企业硬生生的加了一条留学生进去,就变成了留学生博士、本科-研究生-大专,类似的这种结构,这种标准是只人证书和经历的,不需要你有什么特定的能力,你只要拿到了国外的毕业证,你就可以享受这样的待遇,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这样。

上海一线城市,海归留学生,竟然只找5000一个月的工作,为什么?

02:作为国内没留过学的同学,在找工作的时候,千万不要感觉输了别人一大截

其实都一样,只是所学的地方不太一样,而且,中国的教育虽然有时候和得过比起来,可能差了那么一点,但是比某些国家,还是差不了那么多的。

模式有区别,但是短时间的效果差距不大,起码不是去留个学就能改变很多的,真正改变大的是那些留学后留在国外工作的人。

从这不难看出,其实真正的走出校园开始的学习,是从第一份工作开始的,这是从实际经历中学习东西。

这样看,留不留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经历,有机会去国外实习或是交流,可能你会感触的更深刻。

上海一线城市,海归留学生,竟然只找5000一个月的工作,为什么?

03:小熊想说的是,有些事情,你无法选择,但是你可以选择自己的心态

针对留学上来说,极少一部分靠着自己的努力,公费留学,这样的人确实值得敬佩,而对于自费出去的,很多优越在原生家庭条件上面,这一点很多是我们自己无法选择的。

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在今后的工作经历中弥补这些,就像朋友的那个朋友,留学回来找的工作也是5000+的,如果你能找个更好的,你的起点未必就比他们差。

命运始终是公平的,给你关了一个门,就会给你打开另外一个门,工作中学历固然重要,但是当学历已成定数的时候,把自己交给努力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