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丹陽-齊樑帝王的故里


距今1500多年前,在那個硝煙瀰漫、帝王更迭的亂世,78年間,先後有11位蕭氏帝王輪流登場,締造了有名的齊梁王朝。那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時代,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也是一個文化發達、學術繁榮的時代,其特殊的齊梁文化為後人所矚目,不僅以其成就在中國歷史上享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對後世的文化發展也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丹陽是南朝齊梁兩代帝王的故里。齊朝的建立者齊高帝蕭道成和梁朝的建立者蕭衍等帝王就從今日丹陽的胡橋、荊林、訪仙一帶走出,開始了他們叱吒風雲的帝王生涯。齊梁帝王死後大都歸葬丹陽。

丹陽蕭氏的始祖可追溯到漢高祖的第一功臣、丞相蕭何。蕭何的後人蕭整,原籍蘭陵郡蘭陵縣(今山東棗莊市峰城鎮東)。西晉時,因八王之亂,以及王彌、石勒起兵,匈奴攻逼,北方漢族官民相率逃往江南,蕭整也輾轉逃亡到晉陵武進縣(今江蘇丹陽)安下家來。為追憶先祖,將其稱之為南蘭陵。

蕭氏家族初至江南時,門第不顯,社會地位還比較低,齊、梁蕭氏皇族的始祖蕭整僅是個淮陰令,而其子蕭鐫只是北府兵主帥苟羨的一個“參軍”。咸和(326—334)年間,東晉北伐後趙、前燕時,蕭鐫曾率二千人戍守泰山。進入劉宋後,曲阿蕭卓一支迅速崛起。蕭卓,字子略,洮陽令,有一兒一女。兒子蕭源之,字君流,歷任中書黃門郎、徐兗二州刺史、冠軍將軍、南琅琊太守。女兒蕭文壽,是宋高祖劉裕的繼母。蕭文壽對待劉裕視同己出,所以劉裕對繼母也非常恭敬孝順。劉裕當了皇帝之後,曲阿蕭氏遂成了外戚,逐漸顯達起來。蕭源之有一子,名蕭思話,與宋武帝劉裕是姑舅表親,所以武帝對他很信任。十八歲時,蕭思話就做了琅琊王大司馬行參軍,後來轉為相國參軍。二十七歲時,遷任中書侍郎,仍督青州、徐州之東莞諸軍事、振武將軍、青州刺史。蕭思話通過軍功,利用外戚的身份,成為顯赫的人物。同時,蕭思話的子侄等又與皇室聯姻,使曲阿蕭氏步入高門士族的行列。

蕭道成也因是劉裕繼母的遠親而逐漸發達。他起初是劉宋雍州刺史蕭思話手下的一員小將,後來因為作戰勇敢,履立戰功,官職不斷升遷。《南史》中記載,蕭道成和蕭順之小時候經常一起攀登家鄉的金牛山(今丹陽水晶山)。公元479年,蕭道成推翻了劉宋王朝,建立了南齊。蕭道成在位四年就死了,其子侄為爭奪皇位,內亂頻起,相互殘殺,加之多處發生農民起義,齊王朝的統治大大削弱。和帝中興元年(501),蕭順之的兒子,雍州刺史蕭衍率兵進入建康,任大司馬錄尚書事。次年,改為相國,進爵梁王。不久自立為帝,國號梁,史稱蕭梁。

南朝時期的武進縣,治所在今江蘇省丹陽市東,地域範圍包括相當於今丹陽境內東北部胡橋、埤城、前艾、訪仙、運河、建山等鄉鎮及今常州武進市境內西北一帶。《隋書•志第二十六》:“曲阿有武進縣,梁改為蘭陵,開皇九年(589)併入。”丹陽東北這片土地稱武進縣有221年,後改稱蘭陵縣有87年,於公元589年迴歸曲阿。曲阿縣在唐天寶元年(742)正式改稱丹陽縣,以後歷代延用。由於以上原因,造成歷代許多學者誤認為齊梁故里武進縣就是當今的武進。《梁書 •列傳第一》明確記載了梁武帝修陵在“南徐州南東海武進縣東城裡山”,即:位於現丹陽三城巷附近的梁修陵就在當時的“武進縣東城裡”:“高祖德皇后郗氏,諱徽,高平金鄉人也••••••建武五年,高祖為雍州刺史,先之鎮,後乃迎後。至州未幾,永元元年八月殂於襄陽官舍,時年三十二。其年歸葬南徐州南東海武進縣東城裡山……高祖踐阼,追崇為皇后……詔從之。陵曰修陵”。)這裡已經清楚明白地表明東城裡就在丹陽三城巷的梁武帝修陵旁。

東城裡附近,修陵石刻北三里許,有一座皇業寺。皇業寺初名皇基寺,於梁大同二年(536)興建,是梁武帝蕭衍為其父梁文帝蕭順之祈求冥福而命人建造。唐代為避唐玄宗李隆基名諱,改“皇基寺”為“皇業寺”,門楣有“敕建皇業寺”石質匾額。殿宇雄偉,氣勢恢宏。大同十年,(544)梁武帝輿駕東行曾回故里,《梁書•武帝紀》記載:梁大同十年三月清明前後,八十一歲的蕭衍率一班官員浩浩蕩蕩東行,來到闊別五十餘年的故鄉南蘭陵(丹陽),拜謁其父梁文帝的建陵以及其妻郗皇后的修陵。他感慨萬千,詔曰:“朕自違桑梓,五十餘載,乃眷東顧,靡日不思。今四方款關,海外有截,獄訟稍簡,國務小閒,始獲展敬園陵,但增感慟。故鄉老少,接踵遠至,情貌孜孜……”又作《還舊鄉》詩。拜謁建陵、修陵後,在皇基寺設了法會。然後去京口,旋即又迴轉老家,宴請鄉里故老,對所經近縣的迎候者,老少數千人,各賞錢二千。

在齊梁帝王的故里丹陽,除了皇業寺外,還有一座蕭氏宗祠,坐落在今丹陽市訪仙鎮蕭家巷村。蕭氏宗祠是齊高帝蕭道成、梁武帝蕭衍後裔的宗祠。作為一座歷史悠久、名聞遐邇的皇家宗祠,蕭氏宗祠在中國宗祠文化和中國家族史中,有著獨特的歷史地位和不可忽略的研究價值。宋代歐陽修、宋祈曾如此評價丹陽蕭氏家族:“世家之盛,古未有也”(《宋史》)。蕭氏家族歷時千年,世系不亂。這在十分重視家族譜系的中國整個封建時代,也是絕無僅有。儘管朝代更迭,但蕭氏家族世代興達。齊梁兩代,先後有11位蕭氏族人登上皇位。自唐代至五代後梁,300年間出了9位宰相。其他如皇后、皇家駙馬,官拜九卿、刺史者不可數計。2010年,為保護和恢復歷史文化遺存,重修蕭氏宗祠。修建後的蕭氏宗祠,以齊梁歷史文化和蕭氏宗族文化為特色,運用雕塑、鐫刻、鑲嵌、壁畫等形式,陳列展示豐富多彩的姓氏文化和蕭氏歷代名人事蹟、典故,並敬列蕭氏先祖之牌位,供奉神明。既營造出莊嚴、肅穆的祭祖氛圍,又有著豐富生動的文化內涵,以期形成以尋根問祖、祭拜祖先、觀光旅遊、文化傳承為特點的新宗祠文化。

齊、梁兩代在中國文化發展史上,是繼春秋戰國之後又一個輝煌時期。歷來論南北朝文化,往往以齊梁代指整個兩朝。在蕭氏皇室成員的推崇倡導下,齊梁文化取得了全方位的發達和興盛,有著突出的表現。《昭明文選》、《玉臺新詠》、《文心雕龍》、《詩品》、《神滅論》等都是那個時代誕生的煌煌鉅著,既卓立於當時,又影響於後世,千百年來始終閃爍著耀眼的光芒。中國文學史上著名的“永明體”和“宮體”兩詩派的產生,以及駢體文的成熟,均在齊梁時代。永明體成為我國格律詩產生的開端,對辭賦、駢文以及後來的詩、曲等文體都有很大影響,在我國文學體載的發展史上有重要地位。此外,梁武帝蕭衍創立的“三教同源說”,在我國曆史上實現儒、釋(佛)、道三教圓融,使之成為華夏文明的主流文化之一。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曾經的齊梁帝國已隨風飄去,齊梁帝王的故里也早已不是當年的模樣,只有齊梁時代誕生的文化,在時間的長河中依舊延續著它昔日的輝煌,歷久而彌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