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9 貴州省一個縣,人口超60萬,因為一條河而得名

貴州省,簡稱“黔”或“貴”,地處中國西南腹地,與重慶、四川、湖南、雲南、廣西接壤,是西南交通樞紐。貴州歷史悠久,是古人類發祥地之一,遠古人類化石和遠古文化遺存發現頗多。早在24萬年前,就有人類棲息繁衍,已發現石器時代文化遺址80餘處。截至2018年底,貴州省下轄6個省轄市,3個自治州。其中,就思南縣來說,總人口超60萬,隸屬於地級銅仁市。在歷史上,思南縣因為一條河而得名,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而來。

貴州省一個縣,人口超60萬,因為一條河而得名

首先,思南縣是貴州省銅仁市下轄縣。在地理位置上,思南縣位於貴州省東北部,烏江中下游,轄屬銅仁地區,地理座標為東經107°52″108°28′,北緯27°32″28°10′。縣境東西長57.6千米,南北寬69.3千米,東鄰印江縣、南接石阡縣、西連鳳岡縣、北靠德江縣。就思南縣的歷史來說,早在春秋戰國時期,該地區先屬巴國南境,後屬楚國的疆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今貴州省思南縣一帶屬黔中郡這一建制。漢朝時期,今銅仁市思南縣一帶屬巴郡涪陵縣。東漢末年,分涪陵縣地設立永寧縣,治今思南。晉朝時期,萬寧縣仍屬涪陵郡,郡治漢復縣。

貴州省一個縣,人口超60萬,因為一條河而得名

公元578年,也即北周時期,以萬寧縣地設立費州,亦名涪川郡,該地區屬之。隋朝開皇五年(585年),於費州地設立涪川縣(思南)。唐朝貞觀四年(630年),分思州的涪川、扶陽2縣設立費州。四年後,割思州的多田、城樂2縣來屬。公元742年,唐玄宗李隆基這位皇帝在位時,改費州為涪川郡。乾元元年(758年),複名費州,州治涪川縣,今思南縣一帶屬費州涪川縣。宋大觀元年(1107年),田祐恭歸順,又一次設立思州。宣和三年(1121年),廢思州。紹興二年(1131年),今思南縣一帶屬務川縣這一建制。元至元十五年(1277年),也即元朝時期,稱清江城為思州,而稱故思州為思南。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在該地區設立思南道宣慰使司。

貴州省一個縣,人口超60萬,因為一條河而得名

最後,明朝永樂十一年(1413年),在該地區設立思南府,隸屬於貴州承宣布政使司。清朝取代明朝後,今思南縣一帶仍屬思南府。到了1914年,思南府改為思南縣,隸黔東道。對於思南縣來說,因為縣在思邛水之南,故名,也即因為一條河而得名。並且,思南縣這一建制始於1914年,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而來。1928年,思南縣直屬於貴州省。1970年,思南縣屬銅仁地區。2011年11月,撤銷銅仁地區,設立地級銅仁,思南縣屬之至今。截至2018年底,思南縣總面積達2230.5平方公里,總人口約為68萬人,也即為貴州省人口較多的一個縣。對此,你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