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 團隊就5個人,在商業計劃書中怎麼介紹才更顯檔次?這6點你要知道

團隊就5個人,在商業計劃書中怎麼介紹才更顯檔次?這6點你要知道

隨著創業人員的變多,我們好像隨處可見各個公司的CEO、CFO、CTO等等。好像當前社會中你的名片上不帶一個O就混得極差一樣。

尤其是現在一些大學生初創的公司,公司只有幾個人,但是個個都有響噹噹的名號,其實自己就是光桿司令而已。

團隊就5個人,在商業計劃書中怎麼介紹才更顯檔次?這6點你要知道

如果你是投資人遇到這樣的情況會怎樣?很多人是哭笑不得的。

所以在團隊成員介紹上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需要注意:

1.小公司不要每個人都是領導。很多公司在初創期間,人數很少,但是可以發現的是每個人都有一個頂級職位。它們分別為CEO、CFO、CTO、COO、CMO等。公司一共就五個人結果全都是首席什麼官,拜託各位把這些職位搞清楚再寫title好吧?

一般在公司人少的情況下,只寫一個公司CEO就可以了。這樣可以清楚的告訴投資人誰是這個團隊的領袖,這就夠了。

當然,在公司小有規模之後,你們的創始團隊是都可以加上比較響亮的title的,畢竟你已經不再是當年的光桿司令。

2.有技巧性地包裝學歷。不可否認,在創投圈是有著明顯的學歷鄙視鏈的。你可以不承認,但是它的確存在,而且不可消除。

大概是這麼一個排序:國際一流大學(哈佛、斯坦福、麻省理工、耶魯大學等)>清華北大>其他大學。

看學歷投人,看似是一個草率的規則,但是卻是很多投資人都在遵循的規則。其中,天使投資人徐小平就多次表達出對於國際名校創業者的喜愛,陳歐畢業於國際知名院校斯坦福大學。回國後的陳歐剛準備創業,徐小平就投資了陳歐,就是這麼直接。陳歐甚至不需要製作出一份精美的商業計劃書來。

在國內,投資人看學校只有兩個準則,一個是清華北大,另一個是其他。這個規則看似冷酷,但是又無可奈何。

團隊就5個人,在商業計劃書中怎麼介紹才更顯檔次?這6點你要知道

有人可能會反駁,我也畢業於國內的985/211大學呀,憑什麼還是會被鄙視?對不起,你的學校就是其他大學。

假如說我們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這個學校在我國中西部可以說是頂級院校了,但是到了北京好像就有點拿不出手了,於是想要包裝的話,就直接寫成是國內著名高校。

這樣反而更容易引起投資人注意,他們也會好奇你到底畢業於哪所“著名高校”?這樣你們就有了下一次詳聊的機會。

3.團隊介紹學會用關鍵詞。除了學歷之外,我們還需要向投資人展示團隊成員的工作經歷情況。

很多人總是怕表達不清楚,於是便把介紹搞成了記敘文,長篇大論寫誰誰誰做過什麼。比如說,我曾經在2014年--2018年之間任職於阿里巴巴,從事IT開發工作,做到了P7職位,下面管理一個團隊。

這樣的寫法給人的感覺就是囉嗦,因此需要將它簡化成4年的阿里巴巴技術管理經驗。這樣一句話就OK了。

學會用關鍵詞可以大大提升BP的簡潔程度,也可以提升逼格。

4.不用每個成員都介紹。團隊介紹其實最主要的就是突出創始人的光鮮履歷就可以了,其他的聯合創始人也可以稍微介紹一下。其他的一些主管啊,員工啊,那就沒有必要一一介紹了。

因為投資人的時間非常有限,你長篇大論的介紹你們公司的每一位員工是何居心?除非你們公司只有五個人,那可以每個人都介紹一下。

有的公司有二三十人,創始人還想一一介紹,這不是不懂事嗎?

抓重點,懂取捨是一個成功的BP的基本表現

5.兼職成員不要過多。有些創業者為了提高自己公司的分量,於是外聘了很多知名的兼職人員。就在投資人準備進一步瞭解的時候才發現公司全是兼職人員那是什麼心情?

恐怕投資人要再一次的欲哭無淚了。

兼職人員太多一是會讓投資人懷疑創始人的吸引能力不夠,二是會擔心公司的穩定性較差。所以最好從根本上杜絕這種現象。

6.團隊成員關係不要過於單一。創業團隊的每個人的關係也是投資人的參考之一。因為只有彼此的專業能力的互補性是不夠的,如果成員之間瞭解程度不夠的話,會為以後的團隊合作製造很多的障礙。

現在大學生創業的話,很多都是一個宿舍的出來創業,這樣的關係其實就挺好,因為他們彼此熟悉,也早就過了磨合期,穩定性要比較好。

當然,如果團隊成員之間關係過於密切也是非常不好的。比如說有個人創業,公司有四個人,除了創始人外,剩下的三個人分別是創始人的爸爸媽媽和老婆。這種關係讓每個人投資人也會望而卻步,實在太過單一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