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 德邦快遞:一家靠著加班排名來增速的快遞公司?

公司簡介

就是我們熟悉的是德邦物流,老王平時要寄送重貨的首選。

德邦快遞成立於1996年,前身為董事長崔維星先生於1996年在廣東創辦的“崔氏貨運公司”,經過22年的發展致力成為覆蓋快遞、快運、整車、倉儲與供應鏈、跨境等多元業務的綜合性物流供應商。

2018年7月2日,企業品牌名稱更名為“德邦快遞”,全面聚焦大件快遞和小件貨物物流市場。

作為國內重貨運輸的“順豐”,德邦強調流程,注重標準的經營方針標定了德邦的行業地位。


德邦快遞:一家靠著加班排名來增速的快遞公司?





業務模式及組織架構

先說運行模式。

簡單來說就是客戶到營業部發貨,營業部將收件運輸到中轉場,接下來涉及中轉場與中轉場之間調配分撥,接下來就來到了目的中轉場,再去目的營業部,再到最終收件客戶的手中了。(幾乎所有快遞都是這個模式吧)

那麼物流和快遞有什麼區別呢?

最直接的理解就是物流主要負責運輸配送重貨,大件貨物、異形貨物,快遞業務主要集中在小件貨物上。

在德邦劃分標準是按照重量3kg-60kg為區間來劃分。

德邦以做重貨運輸起家,從網絡覆蓋面和規模上說上是重貨領域物流公司中最全面的。

德邦強調流程,注重標準,各項標準能夠會落實到4級5級的執行層面。

這於德邦是純直營管理模式密不可分,現在很多物流公司以加盟形式為主,在日常管理上會相對鬆散,導致標準化在執行落地的時候有難度。

雖然在2014年後德邦開始搞合夥人制的混合運營模式,但是經過十幾年的品牌經營市場上口碑還是很好,當然一分品質一分價格,好的服務品質需要穩定的收費標準來置換的,德邦的收費高於比重貨物流公司,相當於快遞裡面的“順豐”,在快遞價格方面德邦的定價低於順豐,高於“三通一達”。

但一分錢一分貨,老王的選擇沒有錯。


德邦快遞:一家靠著加班排名來增速的快遞公司?


再說說組織架構。

總裁辦下設三大事業部,快運事業部,營運事業部,職能事業部,支持部門包括人力資源部,品牌傳播部,審計部,德邦大學總幹部部門。

快運事業部:負責運輸過程中的標準化制定,營運支持。

營運事業部:涉及到各個區域的營運點的管理,人員規模在十幾萬人,主要構成為營業員,快遞員等。

職能事業部包含新業務部門(境外業務,倉儲)以及德邦科技(IT支持及流程)兩大子部門,德邦科技下設多個技術研發中心,研發每個中心職責不一樣,負責對不同的運營環節提供對應的技術支持。有運營研發中心,營銷研發中心,流程支持中心,新業務研發中心,IT 運維中心等10個技術中心。


德邦快遞:一家靠著加班排名來增速的快遞公司?


劃重點:營運事業部負責公司的對貨物運輸的過程負責,簡單可以理解為中轉場到中轉場之間這個過程,不負責直接對接客戶。營銷部門是負責對接客戶的,最常見的方式就是營業部對接,快遞員對接。對接客戶的系統開發主要在營銷研發中心,在後端的涉及到中途運輸的技術研發在營運研發中心。

我們上面提到的三大事業部的SVP會與董事長崔維星先生組成輪值CEO委員會,對公司進行輪值管理。

扁平化管理。

企業文化

作為國內物流行業的領先企業,“客戶導向、兌現承諾”是德邦的企業文化,企業自身願景也是致力於人、物的充分交流。

老王作為忠實用戶對這種文化的最直觀體驗就是:要寄件,打個電話就能到家,一般三兩天就能寄到,寄到後東西還是原來的東西,沒有缺這少那,答應會專注老王的“託付”,德邦做到了,表揚。

但是,客戶體驗不錯,不代表員工體驗也很好,我們接著聊。


德邦快遞:一家靠著加班排名來增速的快遞公司?




環境

2009年,德邦總部搬遷至上海,這也是德邦由區域性公司向全國性公司發展邁出關鍵一步。

總部位於青浦-徐涇-物流園區,在這裡還有幾個大的物流快遞公司的總部,同時大部分物流公司在青浦大型轉運中心,形成行業上的規模效應。

園區內,德邦一共有7幢樓,除了包括中轉場,3幢新造大樓,2幢重新裝修的辦公樓,總部辦公人數在3000-5000人。

環境說不上好也不算太差。


德邦快遞:一家靠著加班排名來增速的快遞公司?





面試

P7以下2面:部門負責人 /骨幹面試+人事

P7以上不低於3面:部門負責人 /骨幹面試+跨級領導+人事

這裡就需要對德邦的職級進行下說明:

專業崗位P,管理崗位M,運營崗位O,後面的數字越大,級別越高。Band 是統一的級別,類似於初級中級高級。

技術專業崗位P7部門負責可以做決定,P8以上的高級別會到總監至高級總監的Level面試,崗位級別越高,面試輪數就越多。

還有一點是在德邦是沒有M級面試,因為德邦不存在空降管理,就算是招一個資深的管理人員過來,至少要在德邦工作半年後再任命,也就是說,必須在德邦內部有沉澱才會被任命,理論上最快是半年。

具體的晉升信息老王在後面會和大家說。這裡老王和大傢俱體說一下應屆生在德邦入職後的一些日常工作。

德邦招的本科生,尤其是通用管理崗位(非IT、財務等的專業崗),都是要從一線做起的。

一線無非就是兩個,一個是營業部,一個是轉運場。營業部有營業員、收銀員等崗位,其實做的最多的工作就是搬貨。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不瞭解一線的具體工作,沒有實際的經驗積累,就算成為了管理層也沒有辦法提出建設性的改善意見和優化流程,換言之,不接地氣。

所以,在一線工作的這段時間,對於本科生來說,更多的是鍛鍊,觀察體會一線的工作環境和工作場景,為以後的晉升或者管理積累更多的素材。

但是,一個上了四年學的大學生,畢業之後居然要去搬貨,裝車、卸車,就算他自己願意,他父母也不願意;就算他父母假裝願意,說出去也不好。所以很多人搬著搬著貨,就辦離職了。

另一部分就是被分到轉運場的,做的最多的就是統計員,各種統計數據。老王的一位在德邦朋友當時進入的是晚班調度配載組,分為中班和晚班。中班是從下午4點到凌晨1點半,晚班是從晚上11點到早晨8點半,主要負責貨量的統計和制定發車計劃。

據老王在德邦的一位已離職的朋友說德邦主要是白天去接貨,晚上集中卸車和裝車,所以需要大量的理貨員。夜班是很傷身體的,但是他們為了生計,長年累月地上著夜班,真的特別辛苦。

在國外都用科技智能化分揀的時候,中國還在用人工進行搬貨,落後的不只是一點半點。也就是在那個時候,老王的那位朋友確確實實感受到了中國的物流行業還很落後,在上了7個月的夜班之後,身體實在是受不了了,然後異動到了上海的總部。

薪資架構

薪資架構非常完善。

12薪。

薪資=月薪+績效獎金+超額利潤+長期激勵+股權激勵。

績效獎金是一年有兩次分別在7月和次年1月發放,受眾佔比約90%的員工,根據級別和績效而定。

超額利潤從Band9以上開始享受一年一次在1月發放,股權今年9月剛公佈,實施細節未知,少數高級別的人才享有。

長期激勵是當到了Band8級別並轉正之後,在崗位服務滿兩年,在次年1月會根據待崗時間進行折算,早期是一定數額分三次發放,第一年1/3,第二年1/3+上年1/3。嚴格來說,等級滿足,服務期限滿足才可以。

超額利潤是公司上一年度利潤情況,利潤裡面一部分反饋股東和基本運營,剩下的就是超額利潤,也是比較可觀的一筆,當然能享受到的人也是少數。


德邦快遞:一家靠著加班排名來增速的快遞公司?



以上的架構是從2016年開始執行的,在2014年前,獎金是固定數額,每年1月發放1200塊,如入職未滿一年需折算。

2014至2015年由於整體經營狀況沒有達到預期目標,沒有獎金髮放。16年開始增加超額利潤獎金。

在沒有獎金的兩年,對大家的積極性那必須是有影響的,一方面沒有獎金另一方面又有控制人員流失的管理指標,所以這兩年管理層也是左右為難,不過在2016年的時候不再強制控制離職率,如果有人離職headcount就會關閉,不再招人,營運部門除外。




福利

2014年後分了基礎版和高級版。

基礎版:中秋節月餅、結婚禮金、生育補助、體檢(不是所有人都有,是針對30歲以上的級別比較高的)

高級版:基礎版+兒童學費補助(學齡前至大學),band8以上享受集體婚禮(蜜月旅行國內、國外都可以,但是看級別,級別高的自然是國外啦,而且績效好壞決定出資佔比(0%-100%))

在2014年之前是正式員工都可以享受。

說實話,雖然這樣看級別給福利有其存在的道理,但是老王覺得這麼一看德邦的福利並不是很好啊。

而且這個集體婚禮居然還成了德邦校招的亮點,夫妻雙方只要有一個在德邦任職就能參加這個活動,從2006年開始,已經舉辦了11屆。

結婚這麼重要的事情還要被公司操持,並且是看級別,老王是感覺不到幸福。



績效+晉升

績效看錶:


德邦快遞:一家靠著加班排名來增速的快遞公司?



Kpi 的評定,在年初和年中設定考評目標,所有的考量維度均為可量化的,評分結果為優良中。

德邦價值觀的匹配,專業崗也有價值觀的評定。最終會把kpi 和價值觀的分數算成總分,根據總分高低來排名。

P7以下以總監為單位評選,p8以上會以高級總監為單位做評定p9為副總為評定單位。

會有降級的情況:16年開始的,D比較少,C和D, 在C 類中再次複評。Band8以上會有強制出D,band8以下不強制出D,一般是C就可以了。

殘酷!

德邦的晉升實行的是雙通道制——專業崗和管理崗,專業崗要經過一層層的認證才能任命,管理崗要經過一層層的儲備才能任命,通過率都是50%。總體來說,還是相對公平的。

正常人員半年一次考評,經常參加項目會幫助績效加分,立項項目是少數,參與人數也是一小部分,能夠獲得積分的也是少數,如果只能是日常維護或者較冷門的部門,晉升過程會非常漫長。


德邦快遞:一家靠著加班排名來增速的快遞公司?


晉升也看錶:

德邦快遞:一家靠著加班排名來增速的快遞公司?


以技術為例。

IT類型的崗位採用積分制的形式,當積分滿足了才能下一個等級的晉升評定,績效考評是主要依據,如果在日常工作中有突出貢獻,參與解決重大問題,也會有評審積分獎勵。




食宿通勤

以上海園區為例。

去過工業園區的人都知道,一般廠區周邊是沒有商業中心的,需要到鎮上或者附近的地鐵站。

德邦園區內有3個食堂,2個便利店,當然吃膩了也可以點外賣換換口味。附近可就餐的地方不多,如果有車呼朋好友一起去徐涇鎮,吃的選擇就能多一些了。

內部員工經常感慨“德邦總部的這幾千人帶動了整個徐涇鎮的餐飲與住宿行業。”

在德邦總監級別會配銀灰色車,高級總監配黑色車,有一個流傳甚廣的段子:中午徐涇鎮上看到一個人開著銀灰色車子載著幾個人過來吃飯,點上一桌菜後必定會叫上一大碗飯,結帳的時候會喊著AA的……

福利不咋地,食宿通勤還不給力,到處充斥著階級劃分,差評!




考勤➕加班

物流快遞屬於典型的勞動密集型行業,加班是比較普遍的。

德邦採取的是大小周的工作制,即一週上5天,下一週上6天;

各個部門都有加班情況,拿技術部門來說,打卡時間平均在11小時以上,讓人略微覺得奇怪的地方是,在德邦管理層會把每個部門的打卡情況彙總起來後做排名,這難道是暗示鼓勵加班多就有什麼?

奇葩!




培訓

以內訓為主,公司很少有統一性的培訓,部門內訓的水平及效果因管理者水平而參差不齊。

部門自發組織培訓一般由部門負責人把關培訓內容,但如果對領域不熟或鑽研不深,就會有不適應聽眾需求的情況。

而且大多數的培訓沒有什麼覆盤回顧,懂得人自然聽的津津有味,不懂的人也就沒什麼帶入感了。內部培訓的主要問題在於講師的授課水平,有的人會處理問題,但是轉授或覆盤轉化成字案例,就有難度了。


德邦快遞:一家靠著加班排名來增速的快遞公司?




推薦崗位➕適合入職人群

最優崗位是:開發、架構等技術序列;

最差崗位是:熱線支持、桌面運維(很難到資深,到p7就到頂了),呼叫中心

最適合: 小於3年經驗,可以學習到應用架構、團隊協作、跨部門協作、流程標準等;

不適合: >7年經驗,:技術體系更新慢




寫在最後

對於公司管理,畢竟對於一個12W員工的公司來說,如何管理真的是一個很大的命題。德邦一直都在對標華為,從管理、文化等各個方面都在學習對標。雖然現在一線和職能部門對立比較嚴重,跨部門之間的溝通和合作效率比較低下,人員辦事效率比較低,人員的潛力和積極性沒有充分挖掘出來等等,但值得肯定的一點是,德邦是一個正在慢慢變好的公司,正在一步步改進的公司,有些地方之所以還沒改,可能是因為還沒有研究透徹如何改革,也可能是因為沒有到必須改革的地步。所以老王覺得未來德邦未來的管理會慢慢改善的。


公司:德邦快遞

福利:★★★

環境:★★★★

薪資:★★★★

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