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3 湖南朱氏家族探祕

皇室一脈 有清官有首富

朱玉堂的祖屋在離長沙市中心30公里的長沙縣安沙鎮上。環球人物雜誌記者坐了兩個多小時的車,問了三四個人,才輾轉找到。這座磚木結構的三進式庭院佔地近一畝,房舍黑白色調,上下兩層,園內祠堂、戲臺、雙眼水井等一應俱全。2006年,長沙市政府將院子按原貌修葺一新,嶄新的老宅此刻只有記者一人探訪,在豔陽下顯得有點寂寥。時光若倒退80年,此刻應有書聲朗朗——這裡曾被改造為“時中學堂”,免費供朱家和四鄉的孩子讀書。

宅子的主人朱玉堂曾獲光祿大夫頭銜,是晚清湖南首富之家的當家人,被尊稱 “朱雲谷堂”。而真正創下家業的,是他的兒子朱昌琳。

朱昌琳,族名朱諮典,字雨天,又字禹田,是晚清湖南富商和大慈善家。朱氏家族為人稱道的,除了財富、榮耀,還有他們為官的清廉,做人的正直,敢為天下先的氣魄和樂善好施的家風。

湖南朱氏家族探秘

朱昌琳,晚年自號養頤老人。他在好多老一輩長沙人眼中,首先是一個大慈善家,然後才是長沙的首富。朱昌琳成為長沙的首富,在當時是很跌了達官貴人的眼鏡的。冒險吞進千餘斛稻穀。除了做買賣外,朱昌琳還投資辦實業。長沙第一家近代工業企業湘善記和豐公司便有他的股份。他還與汪詒書、楊鞏等人合作,在靈官渡創建了湘裕煉銻廠,開長沙煉銻業的先河。隨後,他見長沙城市建設日益發展,又在暮雲市獨資創辦了阜湘紅磚公司。

朱元璋的血脈

朱昌琳顯赫於清朝咸豐、同治年間,但他的家世卻可上溯到六百年前,當時新興的朱明王朝剛剛開始統治中國。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後,除太子朱標和皇子朱楠以外,將其餘二十四個兒子分封各地,並給各家子孫後代都取好了二十輩 的排輩字眼。如太子的子孫排行為“允文尊祖訓,欽武大君勝,順道宜逢吉,師良善用晟。”可惜這一支除了建文帝朱允炆外,沒有後裔。太祖四子燕王朱棣奪取了侄兒的天下,為明成祖。他這一支的排行是:“高瞻祁見,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崇禎十七年(1644)北京城破,明思宗朱由檢在景山自盡,太子朱慈烺下落不明,崇禎另外兩個兒子定王慈炯和永王慈照(就是朱三太子和朱五太子)及子孫在康熙時被全部處死。明成祖一支,徹底斬斷於“和”字輩。

從朱元璋孫子一代起,皇家為避免天下避諱太多,規定皇族子孫取名用雙字,並且不必避諱單字。皇族子孫名字的第二字以火、土、金、水、木為序,自木字輩的太子朱標起依次排行。朱昌琳的先祖是朱元璋的十八子朱楩,生母是周妃,在洪武二十四年被封到岷州為王,二十八年改封雲南。朱元璋為這一支子孫設計的排行為:“徽音膺彥譽,定幹企雍,崇禮原諮訪,寬喜賁從。”建文元年,平西侯沐成向建文帝參奏岷王不法,建文帝把岷王廢為庶人,流放漳州。明成祖奪了建文帝皇位,恢復了岷王的王爵,但他依舊怙惡不悛,明成祖一怒削去了他的護衛和官屬。明仁宗朱高煦繼位後,把岷王朱楩遷到湖南武岡,讓地方官好好管教他,很久之後才為他重建王邸。岷王朱楩死於代宗景泰元年,諡號“莊”,史稱“岷莊王”。

此後直至明末,岷王朱楩的後人乏善可陳。明代無數藩王因犯罪或沒有繼承人而被廢除王位,岷王一支卻一直在封地湖南拿著朝廷的俸祿,安安穩穩過日子。崇禎十六年(1643),農民軍攻破武岡,殺死岷王,王世子在戰亂中不知所終。自洪熙元年(1425)至崇禎十六年(1643),岷王家族歷219年,終結於“禋”字輩。朱元璋給它定下的二十個字,用了還不到一半。

翌年四月,崇禎皇帝把太子和二王喚入乾清宮,親手為孩子換上布衣,叮囑道:“你今天是太子,明天就是小老百姓。我一定要殉國,你們不要牽掛我,各自逃生去吧。”——“勢敗休雲貴,家亡莫論親。”從王孫貴族到平民百姓,身份的轉換不過只是一夜間的事。

落魄皇孫 行醫教書為生

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代孫朱天池,族名鎔垂,為土字輩。老人現住邵陽,從水泥廠退休後便在家撰寫書稿。那是一部整理朱氏家族歷史的大部頭著作。

八十多歲的老人精神健旺。記者去拜訪時,他正準備祭祖,那天是他的父親朱寬浚116歲冥壽。他對記者說,他和一些族人一直保持這樣祭祖的習慣。

朱天池保存有四大本族譜,記載著從岷莊王至今的家族傳承。他說:“明朝滅亡後,岷府子孫四散逃匿,其中一支經寶慶、南陵遷至長沙。為避免清朝斬草除根,只能隱姓埋名。其中岷府八世孫企字輩的一人改名小魯,族內都叫他小魯公。這就是我們棠坡朱氏的先祖。”

小魯公的兒子還是不敢用朱元璋定下的輩分字排行,而是取名朱其美。“禋”字輩就斷了檔。直到他的兒子、十世朱雍松時,局面已經穩定,才恢復排序。十一世朱崇相、十二世朱理泰、十三世朱原善都是靠行醫和教書為業。朱原善又名朱玉堂,他的兒子朱昌琳是朱天池的曾伯祖父。另一個兒子朱諮桂,又名昌藩,則是他的曾祖父。

“南櫃總商”豪氣十足

朱昌琳生於道光二年(1822),他是明太祖的第十四世孫,排“諮”字輩,族名“諮典”。他幾進科場,卻未獲功名。道光二十七年(1847),27歲的朱昌琳到曾任雲南藩司的唐蔭雲家教書。這一年稻穀生芽,一石芽谷只賣到500文仍無人願購。朱昌琳想趁機囤積稻穀,但正做小生意的父親朱玉堂不願借錢給兒子,一口回絕說:“沒錢。”

最終借錢給朱昌琳的是他的東家唐蔭雲,朱昌琳用這筆錢囤積了幾千石生芽的稻穀。第二年,便是湖南歷史上有名的“道光己酉之災”。連月暴雨,湘江、資江、沅江暴漲,大堤潰決,饑民擠滿了長沙和善化,一斗稻米價格漲到數千文。這場天災讓朱昌琳發了大財。

同治三年(1864),曾國藩的湘軍剿滅了太平天國,在湖南重新實施“票鹽制度”,招募商人領取鹽票販賣淮鹽。朱昌琳再次看準商機,領了34張鹽票,創立了自己的啟順泰鹽號。又過了兩年,李鴻章為了籌集經費,把販鹽的壟斷經營權賣給了有鹽票的商人。朱昌琳憑已有的鹽票,又向別人租用了一些,從此成了湖南鹽商老大。生意鼎盛時,朱家的啟順泰鹽號向湖南、湖北銷鹽兩萬餘噸,佔了湖南總運鹽量的20%。

同治七年(1868),左宗棠平定回民叛亂,返回故鄉湖南招募茶商將磚茶送往甘肅和新疆。富商朱昌琳再次把握住機會,聯合湘商壟斷了銷往西北的70%的茶葉生意。這位號稱“南櫃總商”的朱老闆,把湖南黑茶一路銷到俄羅斯,他的“朱乾生茶葉總站”成為晚清名副其實的跨國公司。

朱昌琳一手把持著湖南省鹽、茶的經營權,其富足可想而知。他在湖南、安徽等地的田產,每年收租兩萬五千多石。他在長沙市內擁有房產不下數十處,其中位於絲茅衝的朱家花園佔地方圓十餘里,“登之可極盡嶽麓湘江之勝”,是湖南最豪華的私人園林。

1937年抗戰爆發,朱昌琳的子孫無償將朱家花園借給政府設兵工廠,因發生意外爆炸而毀於一旦。朱家子弟朱天池當時在棠坡祖屋,隔著六十華里還能聽見花園裡爆炸的聲音:“炸了足足有兩三天,才炸完。”單憑這句話,我們就可以想象朱家全盛時的繁華。如今,朱家花園因舊城改造已蕩然無存。這個豪富之家的遺蹟,除了位於長沙太平街的錢益升糧鋪,便只剩了棠坡老宅。

沒中秀才 卻當上內閣大學士

朱昌琳本是年薪32吊錢的窮教書匠,只用了20年便富可敵國。有人問他致富方法,他說:“務審時,如治國。”

與朱昌琳的豪富相襯的,是他的樂善好施。在“己酉之荒”中,朱昌琳僱傭工人在長沙修葺住宅,供給災民們飯食,救活了上千條人命。致富後,他更在長沙四鄉疏浚河道,修橋補路,設育嬰堂、施藥堂、鰥寡孤獨堂,設義學,為貧窮無依者發放年米、寒衣。種種善行,不勝枚舉。而他最熱衷的,便是救荒,非止湖南一省,附近的河南、湖北、陝西等各省災民,都曾受過朱昌琳的救助。

朱昌琳有大善心,又有豪傑氣度。朱天池老人告訴記者,光緒二十二年(1896)東南一帶官銀貶值,湖南市面上有很多成色不足的銀子、元寶流通,民間苦不堪言。當時湖南巡撫陳寶箴專程到朱府請朱昌琳出面設官錢局以維護貨幣穩定。朱昌琳慷慨答應。隨即他領導湖南官錢局鑄造一兩重的銀幣,格式統一,使投機者無機可乘。此後,朱昌琳又開設了乾升錢莊,連曾國藩兄弟也把積蓄存在“乾升”賺取利息。此後,官府凡要興辦公益事業,陳寶箴都委託給朱昌琳。左宗棠從關隴退休回長沙,許多德高望重的老人前來拜訪,左宗棠都只是向他們行後進禮。只有朱昌琳來時,左宗棠走下臺階相迎,熱情接待,並對人說:“這是我們鄉的豪傑之士。”

因為多行善舉,且與官府關係和睦,1897年,在朱昌琳捐巨資將湘江、碧浪湖和瀏陽河鑿通後,朝廷賞他三品卿賢,又賜內閣大學士和光祿大夫的頭銜。連秀才都沒有中過的朱昌琳,此時終於在名義上差不多位極人臣,人稱“閣學公”。

朱昌琳一生經歷了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五朝,卒於民國二年(1912),享年90歲。

棠坡朱氏的為官之道

朱昌琳的後人們大多沒有參加科舉,靠恩蔭得官,但都是清正廉潔、為民做實事的好官,這與朱氏的家風有不可分割的關係。

朱昌琳的兒子朱訪綸在清末擔任資政大夫,還曾在欽辦海軍衙門水操內學堂擔任辦事官。八國聯軍侵華的“庚子國變”中,白蓮教的教眾焚燬了教堂,法國教士羅尚德態度兇蠻,廣東巡撫聽說朱訪綸有才幹,請他出面處理。他據理力爭,激昂陳詞,羅尚德稱他為“中國官場最有血性的男子”。朱訪綸二十年間在南北任過數職,卸職之時民眾置明鏡一方,白菜一葉,焚香跪送,爆竹聲數十里不絕。辛亥革命後,他在長沙辦起了華實紡紗公司,造福鄉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