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如何閱讀英文學術文獻?——來自清華博士的經驗

如何閱讀英文學術文獻?——來自清華博士的經驗

本學期在給我們學院博士生的開設高級定量研究方法的課上,有學生提問說,“如何選擇一個有價值的研究選題”,我回答“讀文獻”;有學生提問說,“如何尋找合作者”,我回答“讀文獻”;有學生提問“如何掌握最前沿的研究方法”,我回答“讀文獻”;有學生提問“如何學習英文論文寫作”,我回答“讀文獻”。讀文獻真的可以解決這麼多問題嗎?其實,對於大部分,這算是沒有辦法的辦法,而結合我的經驗來看,效果還不錯。現在將課上與大家探討的觀點,整理出來分享給更多朋友。

其實,在國內讀社會科學是有很多優勢的,不過拋開優勢不談,也存在一些掣肘的地方。其中之一便是在國內讀博,遠離了大部分學術中心(主要都在美國),使得我們知識的新鮮程度,思維訓練以及研究方法訓練上與那些在學術中心讀書的同學存在天然的差距。如果能部分克服這些差距,我的經驗來看,讀文獻是性價比最高的方式

實際上,無論是讀博士還是未來從事學術研究,無論你在世界的那個角落從事科研工作,閱讀實際上佔到了整個科研時間的一半以上,如果不能掌握有效的閱讀方式,那將會對科研生涯產生極大的影響。在這裡,我主要想分享一些容易被國內博士忽略的閱讀關鍵點,而不是從一般意義上講閱讀的方法(例如快速閱讀、精讀與綜合性閱讀的區別,這部分知識已經有大量的專業著作)。

第一、選擇文獻來源

讀文獻首先要知道讀什麼,即選擇文獻來源。就和吃飯一樣,我們首要的要求是食材健康有營養,其次才是烹飪方法。在我們的學術訓練中,一般都會告訴我們,圍繞我們關心的關鍵詞在學術引文數據庫中檢索,然後選擇所謂的里程碑式的文獻進行重點閱讀。很多同學在開題報告的時候一般會彙報,動不動就說“在Web of Science 裡面有多少篇相關的論文,我自己讀了其中的多少篇”。不知道他們是不是真的通過這個方法構建了自己的知識圖譜,反正我是沒有用這一方法成功過。這裡面有兩個陷阱:

第一,你怎麼知道關鍵詞翻譯的正確呢?所有很多時候會聽到有同學彙報說,這個問題國外還沒有怎麼研究過,這種情況極大可能是關鍵詞翻譯錯了才沒有搜到有關文獻。

第二,即使關鍵詞翻譯對了,搜索得到的文獻中隱藏著大量的無營養成分。要知道,發表的論文裡有近四分之一不會得到任何引用。不加選擇地閱讀這些文章可能不能增進對問題的理解反而造成了更多的誤導困擾。

那麼怎麼選擇要閱讀的文獻呢?

首先,確定優秀的期刊來源,即你關注的細分學科中排名前五或者前十的文獻。研究表明,頂尖雜誌的文章的參考文獻80%以上也發表於這些頂尖雜誌,說明站在學術前沿的學者,是不會花時間去讀那麼多低質量文獻的。

其次,確定優秀的工作論文庫。已經發表在雜誌上的學術期刊,可能是他人三到四年前的工作。只讀已發表的文章,會一直難於追趕上學術前沿。而工作論文,則多是正在進行完善的研究工作,體現了學術前沿的最新發展。

經濟學科可以參考美國國家經濟研究署工作論文系列(NBER Working Paper Series),這一系列每週更新工作論文,既是美國優秀學者正在進行的研究工作,也體現了美國經濟社會實時關注的問題。另一種方法則是追隨你的領域的專家,看他們的個人網站上有什麼工作論文的更新。

第三,找到相關領域最牛學校的博士論文數據庫。這樣,和你同齡的最優秀的博士生都在做什麼研究,用的什麼方法,一目瞭然。還可以一步實現前沿性與文獻來源的綜合性。別人都幫你整理好前沿文獻的綜述了!在確定文獻來源之後,我的建議是廣泛瀏覽,重點閱讀,掃描幾乎每一篇文章的核心,選擇那些最相關最感興趣的論文精讀,第三部分會講到怎麼精讀。

第二、讀到學術社區

拿到文獻之後怎麼讀呢,當然是一字一句的讀。但是在這之前,有一個很重要的步驟,可能很多同學都會忽略,那就是讀作者。以娛樂八卦記者的姿勢讀作者。什麼意思?當看到一篇自己非常感興趣、與自己可能的研究問題非常接近的論文時,不要急於讀下去,要看看是誰寫的論文。然後最好搜索一下這個作者,看看他的簡歷,有沒有做了其他相關的研究,他長什麼樣子,有沒有同事或者同學也在做相關的研究,他的老師是誰,哪一年畢業的,都在哪裡工作過。像不像八卦記者,很像!

做完這些事情之後,你會覺得,好像對這個作者很熟悉嘛,假裝認識!這麼做有兩個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可以快速蒐集其他相關的學術成果,幫助建立更完善的知識圖譜。

另一方面,可以快速找出學術中心,如果你發現某學校的一群學者,圍繞你關心的問題不斷從不同角度發表高質量論文,那麼你大致上可以確定,這個地方就是你的研究問題的學術中心了。

逐漸地,你會發現不同的學術中心之間的社區關係,於是你還用發愁出去交流訪學或者讀博士後的時候不知道去哪裡嗎?有了這些知識,再加上一些實際見面的機會,很容易建立自己的合作者網絡。

第三、讀到可以複製

八卦完之後,終於可以開始閱讀了。到了實際閱讀部分,反而沒什麼方法了!其實也是有方法的,比如先讀什麼再讀什麼。但是這類方法是教不會的,也是不要別人教的。當你用最笨的辦法讀了100篇論文之後,你自然會總結出來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

因此,對於剛開始精讀論文的博士生而言,我建議,就用最笨的辦法,一字一句從都讀到尾。當然讀一遍是遠遠不夠的,你經常會發現讀了一遍,完全沒看懂文章在做什麼,怎麼做的。此時,你就需要再讀一遍,如果還不懂,那就再讀一遍。我記得我剛開始讀第一篇非常重要的參考文獻時,前後讀了十幾遍,可能也就是個半懂。

現在重點來了,如何判斷一篇精讀的論文已經被自己完全(或者階段性地完全)消化吸收了?我的建議是,如果這篇論文你閉上眼睛或者給別人介紹的時候,可以從口頭上覆制了,那麼這篇論文就可以放下了。

具體地說,這篇論文試圖回答什麼問題,用了什麼樣的方法來回答這個問題,每個變量是如何測度的,用了什麼數據,以及數據是如何獲得的。當完成文獻閱讀後,一定要寫閱讀筆記,閱讀筆記的內容就是我剛才說的這些問題,合上文獻,默寫出來。積累一定時間之後,整理過去的閱讀筆記,把他們用思維導圖的形式記錄下來,這就是你的知識圖譜,其中的每一個分支你都無比熟悉,而且富含營養。如果能繪製出一副上百篇高水平文獻的知識圖譜,那這個時候,你就是這個領域的專家了,和國外的博士差距就只剩下方法(其實閱讀也是可以讀出來的,但更多需要閱讀教材和實踐)、數據(在很多時候國內數據上有優勢)和寫作了。

第四、讀到可以寫作

最後說說寫作,同樣的,我們不去討論如何寫作的具體技巧,比如學術語法,學術詞彙,文章架構等,而是關心閱讀與寫作的關係。如果把寫作看作學術研究的輸出,閱讀就是其輸入。閱讀文獻可以極大提升寫作水平,尤其是初學者的寫作水平。閱讀對於寫作有兩方面幫助。

其一,精讀過程中,可以記錄積累一些表達和措辭,關注句子與句子、段落與段落之間層次的關係,觀察模仿如何使用文字將技術性的內容講清楚。

其二,當你能夠清晰地寫出自己的文章做了什麼之後,仍然需要進一步閱讀,思考文章的邏輯結構等。

許多博士生在初讀文章的時候,可能關注點會偏向於數據和方法,重在琢磨一個問題是怎麼被解答的,而忽略了文章是怎麼提出研究問題,闡述為什麼要研究這個問題,以及作者如何在文中自我評價其對解決這一問題上的獨到貢獻。仔細閱讀和思考文章的這些方面,對提升寫作的高度至關重要。此外,學術雜誌也各有風格,文風和側重各有不同。如果你已初步明確想要投稿在什麼類型的雜誌,你可以從這些雜誌中選擇文體相近的優秀論文進行分析性閱讀,並相應地修繕自己的文章。

以上是一些個人淺見,拋磚引玉,希望引出更資深專家的金玉良見,也希望能夠幫助博士生們從自己閱讀的文獻中發現自己的研究興趣,問出有趣的研究問題並最終發表優秀的學術論文。

如何閱讀英文學術文獻?——來自清華博士的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