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 四川省一個縣,人口超40萬,建縣歷史超600年

四川省,簡稱“川”或“蜀”,省會成都,位於中國大陸西南腹地。北宋真宗鹹平年間將地處今四川盆地一帶的川峽路分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稱為“川峽四路”或“四川路”,後來簡稱“四川”,四川由此得名。截至2018年底,四川省下轄18個省轄市,3個自治州,17個縣級市,108個縣,4個自治縣,54個市轄區。其中,就筠連縣來說,人口超40萬,隸屬於宜賓市,地處四川、雲南兩省的交界處。在歷史上,筠連縣這一建制始於明朝時期,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了。

四川省一個縣,人口超40萬,建縣歷史超600年

首先,筠連縣隸屬於四川省宜賓市。在地理位置上,筠連縣位於四川盆地南緣,雲貴高原北麓川滇結合部,地處北緯27°50′37"~28°14′28",東經104°17′45"~104°47′20"之間。北界高縣,東接珙縣,南靠雲南省威信、彝良縣,西鄰雲南省鹽津縣,也即該縣地處四川、雲南兩省的交界處。東西長48.5千米,南北寬43.4千米,幅員1256.35平方千米。筠連縣的縣城距成都市372千米、重慶市384千米、宜賓市89千米、雲南省鹽津縣縣城44千米。就筠連縣的歷史來說,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設立犍為郡,該地區屬之。

四川省一個縣,人口超40萬,建縣歷史超600年

西漢中期,今四川省筠連縣一帶屬屬益州犍為郡南廣縣地。漢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改犍為郡轄地為朱提郡,今宜賓市筠連縣一帶屬益州朱提郡南廣縣地。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筠連縣一帶成為蜀漢的疆域。彼時,蜀漢於南廣縣立南廣郡,縣境歸益州南廣郡南廣縣,不久廢郡存縣,仍屬益州朱提郡南廣縣。晉武帝泰始七年(271年),設立寧州(州治今雲南省曲靖市),該地區屬寧州南廣郡南廣縣。晉穆帝時(345~361年)安西將軍桓溫平蜀,南廣縣地屬東晉,今筠連縣一帶隨屬之。隋朝建立後,設立協州(州治今雲南省彝良縣),今縣境屬協州。

四川省一個縣,人口超40萬,建縣歷史超600年

隋煬帝楊廣這位皇帝在位時,廢協州入開邊縣(縣治今雲南省鹽津縣灘頭)。唐朝建立後,今筠連縣一帶屬戎州僰道縣。唐天寶元年(742)改戎州為南溪郡。宋鹹平四年(1001年),北宋朝廷將蜀地分為益、利、夔、梓四路,今縣境內各羈縻州屬梓州路(路治潼州府,今四川省三臺縣)戎州。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元朝於今縣境內合原筠州、連州而設立筠連州,就筠連這一地名,因為該地區四山皆竹,顏色相連,以地產筠篁得名。至元十六年(1279年),筠連州直隸敘州府,今筠連縣一帶屬之。

四川省一個縣,人口超40萬,建縣歷史超600年

最後,公元1371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改筠連州為筠連縣,縣治今筠連鎮,隸敘州府。由此,就筠連縣這一建制,始於明朝初期,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了。清朝嘉慶七年(1802),筠連縣屬四川省川南永寧道(道治瀘州)敘州府(府治宜賓市)。到了1914年,筠連縣屬永寧道。1928年,筠連縣直屬於四川省。1996年10月,撤銷宜賓地區,設立地級宜賓市,筠連縣屬宜賓市管轄。截至2018年底,筠連縣總面積達1254平方千米,總人口約為45萬人。對此,你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