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 多年後,我們終於能夠以平常心來看待許嵩了

圖源網絡

"這矯情的措辭結構,經歷過的人會懂。

那些不堪言的疼痛,也就是我自作自受。

你沒有裝聾,你真沒感動。

我們坐一起聽過,當然嫌它的唱法做作,現在聽起來竟然很生動。"

這段歌詞出自《幻聽》,出自2012年的專輯《夢遊記》,唱作者是那個網絡歌手出身的許嵩。07-08年,一首《玫瑰花的葬禮》火遍大江南北,那時他是個二十出頭的大學生,化名vae。

如今回過頭聽這首7年前的歌曲,頗有種現實諷刺意味。

多年後,我們終於能夠以平常心來看待許嵩了

在《夢遊記》發行的一年前,飽受爭議《蘇格拉沒有底》將大眾對於許嵩本人的是與非、對與錯推向頂峰。

末日預言似乎也讓人們變得焦慮,迫切地想要與一些看似不好的事物劃清界限。大家開始抵制網絡歌手,抵制非主流。那時還沒有喊麥,更沒有網紅對著鏡頭熱舞。人們單純地想為過往的青澀畫上句號。

"歌裡全是一些矯揉做作的詞句,非主流,難聽死了。"

首遭其害的就是許嵩等網絡歌手,浩浩蕩蕩的脫粉洪流讓他們跌入谷底。時至今日,當末日已經過去了七年,對於這些曾經被打上恥辱柱的歌手我們似乎也變得更加寬容。

但可惜的是,有的人沒能從那段過往中走出來,才氣被人們徹底遺忘,比如後弦;而有的人走出來後,慢慢地重新迴歸人們視線中,比如許嵩。

被誤解是表達者的宿命

馬東在《奇葩說》上說過:

"被誤解是表達者的宿命,沒什麼好抱怨的。"

對於七年前處於上升期的許嵩來說,是這樣的嗎?原以為趕上一個好時代,大家會喜歡他的創作、他的內心所想,最終還是被潮流惡狠狠地按在牆上動彈不得。

知乎上有這樣一條高贊評價:之所以被黑得這麼慘,是因為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比上是誰?是周杰倫、林俊杰、王力宏、胡彥斌等一眾天王,金曲才子;比下是一些早已無人知曉的過去式。

才華我們後面說,問題的關鍵在於,不夠優秀是一種錯嗎?這句話的邏輯特別詭異,似乎是一旦你成為一個歌手,你就必須做到樣樣拔尖,不然被黑是常態。

多年後,我們終於能夠以平常心來看待許嵩了

對於這些議論,他將所有思緒凝結成《夢遊記》,在裡面唱到:"風在淅淅瀝瀝的雨中,撐傘走過那路口。有人跌跌撞撞踩到我,沒說對不起借過。表情無喜無悲的冷漠,是這座城市的符咒。"

在經歷脫粉、群嘲之後,他低調地繼續唱著歌。歌聲中透露著落寞,他沒有抱怨,也沒什麼好抱怨的,哪個歌手不曾被誤解?

誤解是無法逃避的宿命,更重要的是,這是否會影響到你堅持下去的決心。

在粉絲替他著急,被人罵的時候,他終於出來懇求:粉絲還小,不要罵他們,喜歡我不是他們的錯,要罵就罵我。

多好的一個偶像,與世不爭,清心寡慾。護起犢子來卻毫不含糊,像個大哥哥一樣地保護粉絲。

哪怕他被誤解,被萬般詆譭。

哪怕他真的才華滿溢,寫下一首首膾炙人口又奧妙精深的歌,面對誤解,他選擇不做回應。

也或許正因如此,這種佛系得如同隱士的性格,多年後的今天,他始終不曾與商業、娛樂接軌。

多年後,我們終於能夠以平常心來看待許嵩了

有才華的人從不張揚

被黑是一種本事,被捧是一種本事,被人既黑又捧那就絕對有他的獨到之處。

許嵩的黑點是什麼?撇開網絡歌手這一標籤,似乎除了唱功與聲線,我們很難在他身上找到一個值得黑的點。

談製作,《如果當時》裡絕妙的韻腳運用證明他的創作實力絕對不差,內容深度?《毀人不倦》裡晦澀深沉的暗喻,將魯迅《而已集》的核心哲學領悟到精髓的《降溫》......他的文學內涵似乎也十分深厚。

這其中免不了製作人,中國地下金屬領軍人物沙維奇的極大助力。(對金屬樂感興趣的可以去搜索一下《眾神復活》系列)

我們不得不承認許嵩是一個才子,不得不承認作為一個歌手,他的創作能力絕對在合格線之上。只是他實在不張揚,也不愛賣弄人設,甚至不會為了自己的演唱去多做宣傳。

在那首《雅俗共賞》裡,他調侃似地唱著:"俗的無畏,雅的輕狂,還不都是一副臭皮囊?"

什麼是俗?什麼是雅?俗雅不都是人們去賦予的一個概念嗎?嘿,還不都是一副臭皮囊!

12年的《夢遊記》還帶著某種自嘲,到了16年,他已經從過往的陰霾裡走出來,全然一副灑脫姿態。

唱功靠"天"與"練",而才華靠的是"練"與"天"。

聲線是天註定的,而才氣則是一段段閱歷的堆積。你看,這個當初大談哲學深度的青年,現在返璞歸真到生活本質上了。

多年後,我們終於能夠以平常心來看待許嵩了

多年後的他擺脫過往的困擾,在一個vae+的軟件裡經營著自己與粉絲們的世界。

曾經他說:"河山大好出去走走,也只不過是河山大好。"現在他說:"山海有的是時間,因為他們沒有時間。"

多年後,我們終於能夠以平常心來看待許嵩了

有一個朋友曾跟我提起他們一群中年人去西藏旅遊,他與他太太抱著閱覽風景、增加地理歷史文化知識的心態。而同行的朋友不論到哪,都是匆匆一看。

在我聽他講這件小事的時候,驚覺早在2011年,許嵩就對這種中年人的"增量心態"有了體會。

河山大好,卻也不過是河山大好。八年後的今天,他已經33歲了,某種意義上來講,他也算邁入中年人行列了。

於一個"中年人"來說,人生的每一個增量都來之不易,減量卻輕而易舉。

慶幸的是隨著他年齡的增長,加與減似乎不太重要,他仍舊隱於竹林,在林間等待著每一隻嵩鼠的到來。

這種出塵得如同張岱筆下《陶庵夢憶》的心境從沒變過,也如同當年守護著他的粉絲,從沒變過。

青春抓不住,只有音樂留得住

當人們在討論許嵩的時候,到底在討論什麼?

多年後,我們終於能夠以平常心來看待許嵩了

朋友簡單而明確地告訴我:"那時候我在讀中學,我真的好喜歡他的歌。"

就連那些不喜歡許嵩的人,談及都是"年少時不堪回首的非主流回憶......"

青春,他就是我們95後的青春。

在他的甜歌之中品味當時的青澀、悸動;在他的悲歌裡宣洩、療傷。

可當我們再次回憶起青春的時候,你不得不遺憾地發現,在你還沒真正體會到的時候,轉眼就隨著時間跑掉,怎麼也抓不住。

過往的回憶變成一堆碎片,將所有的心酸都匯聚在一起。那段沒有結果的戀情;那些替你背鍋的朋友;夏日的汽水與冬日的熱飲......

青春留不住,只容你我在夜裡靜靜拼湊著過往。

但承載著回憶的音樂留得住,音樂最大的意義就在於喚起並撫慰你當時聽到這首歌的心情。

隨著年齡的漸長,我們終將跟過去揮手告別,而音樂讓我們得以在無數次告別後,悄悄地把那幾分鐘的時間存留下來。

去聽許嵩吧,去聽那些記憶裡的歌聲吧。

多年後,我們終於能夠以平常心來看待許嵩了

至於那些被黑的過往,他早已搖搖紙扇,輕笑道:"不如寄情山水,不如快意人生。不如,吃茶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