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衚衕裡最頭疼的這個問題,用這招解決是否靈驗


衚衕裡有很多現實問題需要解決,其中之一就是交通!舊時的衚衕沒有車輛,住的很舒服,但現在不同了,每家每戶都有汽車,一輛車停下來,半邊衚衕就佔去了,再加上來往穿行的汽車,還有不少電動車,又窄又小的衚衕,根本承受不了這種交通壓力。

最近看到報道,說是王府井周邊7條衚衕通過精細化提升建成交通安寧、步行友好街區,車輛行人各行其道,自在安全。話說王府井地區可是熱鬧繁華,周邊衚衕裡自然也少不了人流車流。那到底怎麼樣呢?這招能解決衚衕交通這個痛點嗎?今天“我是衚衕”帶大家跟隨IC攝影師上週拍攝的場景去現場看看。

衚衕裡區分了人行道、車行道,車輛只能通行,不能停車。去年此片區就成為全市首個“不停車街區”。

實行這一舉措的七條衚衕分別是韶九衚衕、錫拉衚衕、北官場衚衕、煤渣衚衕、甘雨衚衕、柏樹衚衕、西堂子衚衕。這7條衚衕分佈在王府井兩側,構成了王府井地區傳統街巷的毛細血管。

王府井地區大家都熟悉,我的既往印象中,走在王府井周邊衚衕裡,你面對的全是人和車,車輛停的多、車流量大,遊客量也大,你得不停地躲躲閃閃,甚至要從各種夾縫中穿行。既不安全,也不舒心。

那這7條衚衕是怎樣改的呢?據報道說,7條衚衕都進行了道路“瘦身”,將行車道縮窄為4至5米,兩側人行步道均拓寬至1米以上,並重新鋪裝地面、施劃交通標識,保障行人通行的連續性和安全性。

如此調整,再加上之前實行了“不停車街區”,這樣對於行人來說,就十分“友好”了。甚至有點步行街的感覺。這一點,在國外部分城市走訪中,小編曾有如此感受,有的城市車流量很大,但人家並沒有多少很寬的大街、很氣派的立交橋,卻顯得井然有序,城中行走感覺比較舒服。這不是崇洋媚外,確實人家在微循環方面做的比較細緻科學,當然跟行人與車輛都遵守交通規則也有關。


媒體記者報道說,在這些衚衕裡行走,第一感覺是“自如”,“不用繞行亂停亂放的轎車、電動車,也不用為狹窄的人行道心生不快”。

在交通改善的同時,這些街區還見縫插針種植了一些綠植和鮮花,像一個個小的“口袋公園”,這樣整體環境也得到了提升。

這是不是一個解決衚衕交通問題的妙招?又是不是具有在其他街區複製的價值?因為此舉措剛推出不久,還有待觀望和進一步實踐來證明,現在下結論還為時過早。另外,這一辦法對於街區環境與居民生活都大有裨益,但對於車主來說,停車、行車會不會有新的不便?又該如何權衡人車權益?還些都有待進一步觀察研究。期待它成為一個好樣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