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腫瘤醫生贏了人心,卻毀了前程。“假藥”不假,鬧劇寒心

農夫與蛇,東郭先生與狼,郝建與老太太。

而現實中呢,腫瘤醫生陳宗祥 與 患者家屬王玉青?這場醫鬧,把抗癌的複雜、艱難、曲折演繹得極其生動。

我們先簡單回顧下2月25日“醫鬧”的始末。

涉及當事人▶️

過世患者的女兒:王玉青,當地牙科診所醫生

腫瘤醫生: 陳宗祥,腫瘤科主任

轉藥人:王清偉,另一患者家屬

➡️2018年7月,晚期癌症患者王某病情惡化(晚期小細胞肺癌伴肝轉移且合併膀胱癌),女兒王玉青在腫瘤醫生陳宗祥的推薦下(陳醫生妻子口述,陳醫生原話,“如果你願意用,就試試卡博替尼吧”),決定使用未在中國上市的藥物卡博替尼,故向陳宗祥索要購藥渠道,陳醫生告知此藥未上市,並讓其自行購買。

后王玉青反覆央求,稱自己買不到,陳宗祥故向王玉青介紹了之前同樣購買過卡博替尼的另一患者家屬王清偉。

當月,王清偉在體諒王某病情危及的情況下,把自己手中還未用的藥物先給了王玉青,也就是第1瓶轉讓的卡博替尼。

王清偉當時的購買藥價是12600元,王玉青為表示感謝,堅持”給個整數“13000元。

➡️2018年7月,患者王某出現嘔吐反應,但7月和8月,用藥後的三次影像提示藥物有效——腋窩淋巴結、鎖骨淋巴結減小、輸尿管擴張較前縮小。

王玉青當時當著全病房患者的面感謝陳醫生,並說要送錦旗。

➡️2018年9月,王玉青再次找王清偉購藥。

王清偉建議王玉青在網上自己購買,並提供了藥代的聯繫方式,但王玉青堅持自己買不到。

後來王清偉第二次幫助王玉青購藥,並將寄送地址直接填到了王玉青家裡。

第二瓶藥王玉青仍然堅持給了13000元。

➡️2018年11月,王玉青父親去世

王玉青自己錄製的電話錄音裡顯示,她怒斥王清偉“為何這藥不給他自己爹吃?害了我爹等等”,王清偉被此事折磨。後經公安部門調查,認定王清偉不涉嫌犯罪,不予處理。

王玉青跑到醫院開鬧,稱藥物是假藥,要求陳醫生負責,後派出所曾介入。

➡️2019年2月25日,山東衛視新聞聯播《今日聚焦》做了“主任醫師開假藥”的報道

,並質疑“為什麼這樣的醫生還在正常上班”,此事在全國引起渲染大波。

隨後,媒體報道震動警戒,重新成立了專案組,並將陳宗祥、王清偉等帶到警局,

目前的處理結果是:

①陳主任在警局4天后釋放回家,但給予責令暫停一年職業活動的處罰,另在醫院的主任職務被解除。

②王清偉以涉嫌銷售假藥案被刑拘,刑拘7日後延長拘留30日。被捕原因一是因藥品有差價400,二是王玉青請求幫其購買第二瓶,王清偉幫了,且有差價。

有一個細節是,王清偉被拘留時,他的女兒剛剛滿月。

從2月25日此事件爆出,到本週引起全網討論,目前事件報道記者、當地政府、事發醫院、醫生群體、患者群體、吃瓜群眾都已發聲。

在一片聲援“善良的醫生”、痛罵“蛇蠍的患者家屬”、唾棄“不嫌事兒大的山東衛視”外,我們還想搞明白2件事情:

①醫生推薦患者未上市的藥物,合法麼?

②國內沒上市的藥物,患者自己難道不能用麼?

01 醫生向患者推薦未上市的藥物,合法麼?

在一片口誅筆伐下,當初“山東衛視”報道該事件的團隊卻義正言辭:

作為職業醫生,在醫囑裡開沒有批准上市的藥物,這是不是違規違法?

違規違法了是不是要接受懲罰?

我們都希望絕症有藥可治,但是藥三分毒。

別說這藥已被證明是假藥,就算有療效,也要看是否對症吧?

就算對症,也要考慮個體差異吧?

就算個體沒差異,也要考慮指導用藥吧?

醫生讓患者自行購藥、服藥,那患者的用藥安全怎麼保證?

患者最後死亡了,家屬懷疑藥物原因,那推薦假藥的醫生首先難辭其咎!

我們的報道有錯麼?

我們這次報道質疑的就是違規操作的醫生個體。

對此,醫生群體也發出了自己冷靜的聲音。北大腫瘤醫院消化內科張曉東主任說:“

此事對我國臨床醫生很有警示意義,也是規範治療的一部分,聊城相關部門對陳醫生的處罰有一定合理性,但不能以假藥罪論處,因為他並未從中獲利。”

這件事是真藥被超適應症用藥的一個典型案例。去世患者是肺癌和膀胱癌,但所推薦的藥物卡博替尼目前獲批的適應症僅有甲狀腺髓樣癌和腎癌,雖國外的臨床試驗證實肺癌有效,但尚III期臨床研究,在國內尚未有相關臨床試驗。

但如果是有高級別臨床試驗且證據證實有效的藥物,即使還未被獲批上市,醫生就有職責向病人推薦。不能因為在國內沒有被批准上市,醫生就不給病人推薦,這是不對的,但在推薦時,要向病人解釋清楚(國外合法上市,但國內未獲批),並且要在標準治療都失敗後才能推薦使用。

其實在臨床中,醫生根據醫學知識、臨床數據、醫學倫理向患者推薦國外上市而國內未批的抗癌藥、"孤兒藥″十分常見。醫生把可選擇的方案提供給患者,尊重患者的知情權,但讓患者做決定,一切曾是那麼合情合理。但此事之後,這種做法就要打個問號了。

這次醫鬧,直接的導火索看起來是陳醫生“亂給建議”並繼續傻傻地“提供購藥渠道”,才導致被極端家屬揪住醫生小辮子,放大到媒體。但相關部門的反應也是讓人百感交集,目前山東省衛健委在全省範圍禁止醫生給患者推薦未批准的藥物再次發生,違者將嚴肅處理。

這種情況下,不少患者以及普通群眾都給出了悲觀的期待:

“生命與法律面前,冷漠倒比溫暖更理智,更能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這時候,才知道當初英美法系設立陪審員制度和判例制度是多麼有先見之明!能很大程度上避免法律條文成為冷冰冰的惡法,讓法律展現人性的光輝。”

“絕症不好治,好人給予希望,壞人卻利用善行要錢。”

“法律成了壞人的武器,精心設計地陷害了善良的人。”

“想讓醫生寒心到何種地步?等到所有醫生畏畏縮縮戰戰兢兢地工作時,到底是誰的悲哀?”

“也是服了這死者家屬了,坑了多少其他病友,到時候政策出臺難免一杆子打死無數的希望。”

“以後患者去醫院看病會多收到幾句:我無能為力,我不能確定,去別的醫院看吧。”

“當年南京彭宇案,導致社會公德滑坡,老人摔倒無人敢扶,如今‘假藥門’,又會讓多少醫生寒心。”

“這個事情事到如今大家都看清楚,所謂‘患者誘導醫生的欺詐遊戲,陳醫生被設局,可憐但也有責任,畢竟中國法律在那兒。這件事情有點像“糊塗蛋”遇到“混蛋”,而所謂的受害者竟還是一個牙醫,唯恐天下不亂,道德淪喪。把這件事做一個好建材吧!讓任何事情法律第一,道德第二。”

“提前有錄音,中間做細節(每次故意多給400塊感謝費),最後敲詐400萬,真實一步步的陷阱!”

“醫者的人心準備好了面對幾十年‘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日子,卻沒有準備面對這世間的惡意。”

02 國內沒上市的藥物,患者自己難道不能用麼?

我們現在跳出事件來講,如果患全程不通過醫生建議,自己決定、自己找渠道購買國內沒上市的藥物的種行為也是犯法麼?

畢竟,患者獲知新藥一方面是從醫生,但還有另一方面是通過自己查詢和民間互助。那問題來了,如果患者自己想用國內沒上市的藥,算犯法麼?

對於這一點,其實還真有相關法律、法規。

《進口藥品管理辦法》第三十九第三款規定:“進出境人員隨身攜帶的個人自用的少量藥品,應當以自用、合理數量為限,並接受海關監管。”

另外,根據《禁止、限制進出境物品表》:除能使人成癮的麻醉品、精神藥物,有礙人畜健康、來自疫區的以及其它能傳播疾病的藥品外,中國海關不禁止、不限制其他的普通藥品經快件入境,當然前提是個人自用、合理數量,且接受海關的監管。

也就是說,根據以上條文,患者自己想購買國內未批准的藥物入境,滿足3個條件即可:

①自己使用(可能需出示身份證明、疾病診斷、藥物處方等)

②合理數量(可能需出示疾病診斷、藥物處方等)

③接受海關監管(可能海關會有記錄藥品的出入境情況)

而不用按照《藥品管理法》的規定申請進口藥品註冊證書,不用辦理進口備案等手續。

前路漫漫,心痛又心酸。我相信不少人在圍觀這件醫鬧時,並沒有置身度外,畢竟醫院和醫事是每個人都不能迴避的事情。

心疼這麼多善意、負責的醫生,以及真誠、勤奮的患者群體,大家長時間的努力很可能在這次醫鬧後變得停滯不前,。這次是一個個例,卻是我們審視自身的一次絕好機會。

好人有好報,善念永存。

  1. 微博一個有理想的記著
  2. 微博東大夫
  3. 微博燒傷超人阿寶


【木棉花關愛計劃】

①木棉花是國內首個針對「癌症家屬」的服務項目,項目致力於用最短的時間、最生動的案例、最明確的指導,最清晰的路徑培訓一位癌症患者家屬,讓其從“一無所知”到“我準備好了!”。

②木棉花的操作十分簡單:

以21天為一個週期(以具體課程為準)

利用每天“定時”的碎片化時間

讓患者從“一無所知”到“我準備好了”

③訓練營的目的是讓每位參與的家屬都能開始一段“與患者”的新旅程——這段旅程,並不輕鬆,甚至充滿挑戰,但是,在醫生、行業專家以及其他家屬的幫助下,這段旅程也會充滿希望。

④【關於“木棉花”的3個說明】

1:本期訓練營不推薦任何藥品、保健品、食品或者具體品牌的任何產品。

2:本訓練營主要致力於癌症家屬在治療路徑、家庭關係、心理負擔、行為習慣等訓練,不涉及具體的治療方案,不推薦任何具體的醫生,藥物,不會給到任何個案的治療建議。

3:我們不蒐集任何患者相關的隱私治療(包括並不限於聯絡方式、疾病病歷、治療方案等),也不會以任何形式將本次訓練營內產生的任何資料在未經學員同意的情況下,提供給任何機構或個人。

【“木棉花”課程目錄參考】:

主題1:

求醫之路

Topic 1:醫生亦凡人

Topic 2:理性面對新療法

Topic 3:重新看待替代療法

主題二:

關於疼痛

Topic 2:長期癌痛管理

Topic 3:副作用的緩解

主題三:

抗癌經濟

Topic 2:如何找到更多的錢

Topic 3:商業醫療保險

主題四:

家庭溝通

Topic 1:關於聆聽

Topic 2:關於真相

Topic 3:新的話題

主題五:

預後康復

Topic 1:運動和復健

Topic 2:家庭營養調節

Topic 3:長期堅持的重要性

主題六:

家庭變化

Topic 1:接受改變

Topic 2:兩個新的身份

Topic 3:新的改變

注:以上所有課程為一線臨床專家配合心理學專家、社區服務人員、抗癌明星設定,課程細節,將隨時可能根據每一期培訓營的實際情況做出臨時調整,本課程表僅供參考。

加入木棉花——這一次,我要為家人努力!

報名方式:添加助教小禾(微信號: mumianhuaxh)

腫瘤醫生贏了人心,卻毀了前程。“假藥”不假,鬧劇寒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