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 年過四十人易虛!乏力、心煩、失眠,4類體虛這麼養更有效

《黃帝內經》上講,年四十,陰氣自半也。意思是四十歲以後,我們的身體狀況就開始走下坡路,

容易出現各種體虛症狀。


年過四十人易虛!乏力、心煩、失眠,4類體虛這麼養更有效


怎樣才能知道自己是哪一種體虛呢?這裡有4個關鍵詞,可以幫我們自測,但要是情況嚴重,還是需要尋求醫生幫助。

1,氣虛關鍵詞:乏力

主要是乏力氣短、自汗,活動後加重。如果乏力加食慾不振,多為脾氣虛;乏力加腰膝痠軟,可能是腎氣虛;乏力加心慌氣短,可能是心氣虛。

山藥、蓮子、茯苓、人參等食材,可以補中益氣。但感冒時不應補氣,高血壓患者也要慎用人參,沒有症狀時無需進補。

年過四十人易虛!乏力、心煩、失眠,4類體虛這麼養更有效

2,血虛關鍵詞:面色蒼白

面色蒼白加心慌、心悸和失眠,多是心血虛;面色蒼白加上脅肋痛、手指無力、指甲容易斷裂,可能是肝血虛。

當歸、白芍、阿膠、三七、紅花等都是養血的藥,可以適量加入到日常飲食當中,不過服用的方法還需要醫師指導。

3,陰虛關鍵詞:五心煩熱

煩熱的同時還有周身燥熱,在晚上會加重。五心煩熱加上心悸,一般是心陰虛;加上脅肋痛,可能是肝陰虛;加上腰膝痠軟,可能是腎陰虛;加上口乾舌燥、乾咳無痰,則通常是肺陰虛。

年過四十人易虛!乏力、心煩、失眠,4類體虛這麼養更有效

不同類型的陰虛症狀,可以服用不同成分的六味地黃丸,有滋陰除熱的功效。

4,陽虛關鍵詞:畏寒

畏寒加上腹瀉、消化不良,可能是脾陽虛;加上腰膝痠軟,可能是腎陽虛;畏寒加心悸怔忡,多半是心陽虛。雖然陽虛在不同的臟腑有不同表現,但是一定有畏寒這個共同的核心症狀。

附子、肉桂、乾薑、鹿茸等都是溫熱的藥材,可以適當食用,但陰虛體質不能吃補陽的藥,比如感冒患者、高血壓患者或甲亢患者。

年過四十人易虛!乏力、心煩、失眠,4類體虛這麼養更有效

今日小結

人到了中年之後,身體素質就開始走下坡路,此時如果不注意保養,就很容易出現4種虛證。我們可以用不同方法,來對症調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