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 被遺忘的首富,曾一天“花光”900億,如今連員工工資都發不起

20年前,中國還沒有“光伏”的說法,而20年後,我們已經佔了全球70%的市場,毫不客氣的說,光伏產業已經成為了中國的“國家名片”之一。

不過,這張光鮮名片的形成史,也是一部中國光伏企業的血淚史。

據國際能源網的統計,從1999年到2018年,我國因經營困境被註銷的光伏企業達到2744家,這些已消亡的企業平均壽命只有2.6年。

而跟企業一起倒下的,還有無數企業人,不過雖然敗了,但都為中國的光伏產業發展做了貢獻,他們中的一些,甚至還曾改變了一個時代。

被遺忘的首富,曾一天“花光”900億,如今連員工工資都發不起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留學風潮盛行,三個中國人赴澳大利亞留學,他們分別是施正榮、楊懷進、趙建華,他們在澳大利亞學成了太陽能專家,成為第一批點燃中國光伏熱潮的人。

本世紀初,三人相繼回國,施正榮創辦了尚德電力,趙建華創辦了中電光伏,楊懷進是兩家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後來轉戰海潤光伏。

一時風光無限,三人曾被並稱為中國光伏產業的“揚中三傑”,施正榮正榮還在2006年被《新財富》評為中國大陸首富。

但後來的結局卻令人遺憾,2013年尚德電力欠下70億鉅債,施正榮走下神壇。海潤光伏如今則在退市整理期,而楊懷進早前因涉嫌操縱海潤光伏的股價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後,已不知去向。中電光伏也多次被列為失信企業,趙建華已經不是董事長。

被遺忘的首富,曾一天“花光”900億,如今連員工工資都發不起

在中國光伏的發展中,除了海歸派,還有本土派的代表,曾經的江西首富彭小峰正是被光伏行業“埋掉”的勇士之一。

2005年,彭小峰在江西新餘創立了賽維LDK太陽能高科技公司,僅僅兩年之後,公司就在紐交所上市,倍受資本市場的追捧,當年彭小峰則以30億美元的身家成為江西首富,位列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第6位。

但他的結局比施正榮還令人遺憾,2012年賽維LDK欠債200億,不過彭小峰已經甩掉包袱全身而退,只是他最終還是沒能跨過光伏這個檻。

2015年,輾轉了3年的彭小峰最終還是又以另一種方式回到了光伏行業,創立了綠能寶融資平臺,吸收個人投資然後再借給光伏電站的投資商,但最後卻造成了兌付危機,彭小峰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被批捕,至今還在海外。

被遺忘的首富,曾一天“花光”900億,如今連員工工資都發不起

兩個首富,成也光伏,敗也光伏,然而如今,相同的歷史可能又要重演。

最近,中國前首富李河君《致全體員工的一封信》刷爆了朋友圈,因為發不起員工工資,這個曾經身價千億的男人,給公司上萬名員工發了一封長達3000字的親筆信。

除了誠懇的態度、真摯的感情,當然傳遞出來的最重要信息還是缺錢、缺錢、缺錢!

其實遙想當年,在中國首富這個位子上,算起來李河君還是馬雲的前任,2014年5月,《新財富》富豪500強榜上,李河君成為中國大陸首富,而2014年10月,因為阿里巴巴上市,馬雲被《胡潤百富榜》評為新的首富。

不過,李河君這些年的財富確實縮水得厲害,首富的歷史已被遺忘,按照《胡潤百富榜》的歷年數據,從2014年的1250億開始一路狂瀉,2019年已經僅剩100億,難怪發工資都成了問題。

不過,李河君做了讓人最放心的表態,不會像施正榮一樣“玩消失”,也不會像彭小峰一樣海外“跑路”,正如他所說:

“光伏行業是為子孫後代積福的事業,相信天一定會佑漢能”。

被遺忘的首富,曾一天“花光”900億,如今連員工工資都發不起

確實,李河君和發電這件事情是打了八輩子的交道,最早還是從水電站開始的,不過李河君用來買下第一座水電站的第一桶金卻一直是個謎一樣的傳奇。

網上資料顯示,1989年,李河君從北京交大畢業後,跟大學老師借了5萬塊錢辦公司創業,據說倒賣過電子產品、玩具,也做過礦產生意,幾年的時間就積累起了幾千萬的資產,而他只是一個20多歲的年輕小夥子。

1994年,李河君遇上了老家廣東的一座水電站出售,經過市場調研和考察後,他買下了這座350千瓦的發電站,從此與發電綁在了一起。

90年代中國是缺電的,彼時很多地方因為電壓不穩,看電視都必須配一個穩壓器,有的大型工廠為了滿足自己的用電需求,甚至還自己建起了火電廠發電自用,李河君認定發電是有前景的,而且作為水電站的清潔能源更長遠。

之後李河君在全國大量投資興建水電站,2002年在雲南金沙江拿下了一個百萬千瓦級的水電站,其發電規模相當於葛洲壩水電站的1.1倍,李河君光是投資就花了200億,到後面建成後,有人花600億想買都被他拒絕了。

2006年,李河君當選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會長,這成了他接觸光伏產業的開始,只是不同的是,李河君看上了薄膜光伏發電這種更先進的技術,而毫無積累的他如何開始呢,一個最好的辦法就是併購。

有數據顯示,從2012年到2014年間,李河君名下的漢能集團就在海外併購了多家公司,逐步完善了自己的產品線,並達到了全球較高的水準。

隨著薄膜光伏發電業務的發展,漢能集團的股價也一路飆升,於是有了2014年李河君成為中國大陸首富,不過資本市場的表面風光只能短暫地隱藏漢能的虛假繁榮,彼時薄膜光伏發電的額市場規模遠不能支撐漢能的股價。

2015年5月20日是李河君的至暗時刻,因漢能集團被質疑業務營收大多來自於關聯交易並涉嫌操縱股價,香港證監會開始介入調查,當天的股價應聲下跌47%,而李河君的身價則縮水了1167億港元(約900億人民幣)。

本來李河君之前在收購水電站、國外光伏公司上花錢都是大手筆,而對於這一天內砍半的身價,有媒體笑稱,李河君一天就“花光”了900億,這之後的漢能集團雖然挺過來了,但李河君卻逐漸淡出了大眾視線。

除了每年富豪榜上一年不如一年的財富數字,大眾已經很少再提起這位昔日首富的風采,直到如今曝出“欠薪事件”。

不過,與以往那些被曝資金陷入困境的企業比起來,筆者卻有不同的心境,希望李河君能快速度過危機,就像他所說:

“光伏是造富全人類的事業”。

筆者也希望,天佑漢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