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 華為未來生態的驚鴻一瞥:5G+鴻蒙成下一代PC新標準?

5G時代的到來,對於各行各業的影響都是非常巨大的,尤其是5G在低延遲和高速傳輸上的飛躍性提升,讓我們在即時通信方面擁有前所未有的體驗,從而也讓從企業級到消費級的所有電子產品,都面臨著一場不可避免的“大換血”。目前我們可以預見到,5G通信標準的落地應用無疑將全面促進物聯網的發展,而物聯網又是大數據、邊緣計算和人工智能的基礎,所以物聯網的發展會帶動整個IT生態進一步向數據化、智能化方向邁進。

華為未來生態的驚鴻一瞥:5G+鴻蒙成下一代PC新標準?

5G時代會將更多的計算放在雲端,終端PC將會迎來變革

在“萬物智能”的大背景下,未來的筆記本電腦會朝哪個方向發展,還沒人能給出十分準確的答案。但在今年的 CES 上已有很多跡象表明,傳統筆記本電腦正在受到一些新想法的影響和衝擊,它們會和智能手機一樣,追求更輕薄的設計、更極速的算力和更智能的交互。對於未來PC的硬件和軟件來說,在5G時代,計算任務將從雲端向終端轉移。

華為未來生態的驚鴻一瞥:5G+鴻蒙成下一代PC新標準?

隨著物聯網的普及,整個網絡傳輸的數據量會大幅度攀升,這就要求終端具備更強的數據處理能力,所以在5G時代,終端的處理能力會進一步得到加強。另外,對於傳統行業來說,不少產業數據是有嚴格邊界要求的,因為這些數據涉及到企業的核心技術,所以未來5G時代,計算任務將需要雲計算和邊緣計算的配合來完成。

ARM架構另闢蹊徑,PC時代迎來新的“拐點”

5G技術具備高速率、大容量和低時延的特點,高速率體現在一切聯網設備的連接性能上,試想一下,一眨眼就能下載完一部高清電影?或是瞬間緩衝完的4K視頻?而大容量則體現在萬億級別的設備連接上,除了與雲端相連接之外,還能實現端到端的快速連接,藍牙傳文件?不,比這快得多了;同時,網絡延遲也將下降到10ms以下——比你眨眼的時間都要短得多。如此高的速率和極低的時延,能夠支持終端設備快速連接至雲端並獲得雲端的無限存儲和數據,同時還能在具備處理能力的終端上進行感知、推理以及行動,提升終端的計算能力。

華為未來生態的驚鴻一瞥:5G+鴻蒙成下一代PC新標準?

所以在5G時代,傳統PC市場將會遭受巨大沖擊。在未來,超高速、超低延時的數據傳輸無疑是雲運算最好的舞臺:通過高速的雲端運算代替傳統硬件運算,這種方式既能為筆記本、手機等便攜類電子產品淘汰掉大量耗電且佔空間的硬件資源,還能夠大幅提高其工作效率與續航時間。

由此可以見得,和傳統PC的處理器相比,近些年“雨後春筍”的ARM芯片在連接性和雲端計算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隨著5G技術的日趨成熟落地,用戶對於ARM架構的需求也隨著手機算力向雲端遷移而增長:在雲端使用ARM架構能夠提升40%的性能,而使用X86架構卻將損失40%的性能,在這方面ARM架構似乎具備的先天性優勢。另外,相比於X86架構,ARM架構能夠將筆記本做得更輕薄、更長續航。因此,在筆記本領域嘗試ARM以迎接5G、雲計算和物聯網新時代的呼聲越來越高。

MateBook E“仙人指路”,未來PC大勢已成?

作為互聯網辦公最重要的兩大產品,筆記本與智能手機之間的數據互通存在著難以逾越的鴻溝:手機與筆記本內存儲的照片、文檔無法實現高效的共享,並且在外出環境下為了防止信息洩露,我們很少使用不保障安全的WiFi網絡。筆記本無法隨時隨地獨立入網、不同設備上的內容無法互聯互通是擺在大部分人面前的直觀困擾。對於正在走來的5G科技互聯時代,目前主流的筆記本配置的進化方向顯然是與互聯網進步節奏是不相匹配的。

華為未來生態的驚鴻一瞥:5G+鴻蒙成下一代PC新標準?

那麼,ARM架構究竟會為傳統筆記本帶來哪些突破性的改變呢?以華為採用ARM架構的MateBook E為例,其主打創新的天線技術的全時入網,增強的天線能夠確保電腦在人員密集和信號較差的極端條件下仍能實現高效入網。同時,華為筆記本與手機之間的“一碰傳”功能不僅能夠讓手機與電腦間的文件傳輸實現超低延時的高效免流量互傳,從根源上解決了不同設備上的內容無法實現互通的問題。

基於ARM生態之後與全時入網後,現有筆記本電腦和移動互聯網時代割裂的現象也將大幅改善——不會再待機一天就掉電50%,也不需要開機因為上網問題搞半天。筆記本電腦可以像手機那樣,24小時在線,隨時接受推送的信息,真正適應移動互聯網時代。這不僅是解決了大多數用戶的痛點、更是對5G移動互聯時代的一次具有革命性意義的探索。

鴻蒙OS能否成為PC行業救命稻草?

華為作為筆記本領域的後起之秀,從彎道超車,更能加速它在PC市場的快速崛起。科技互聯時代在生產、生活方式及交互方式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筆記本市場也得正在面臨一次新的跨越,使用ARM架構即是打破了PC行業對傳統產品的固有思維。另外,MateBook E的面世也讓業界猜測,華為在PC芯片上會不會有什麼大動作?我們知道,華為手機最早也是使用的驍龍芯片,隨著麒麟芯片的研發成功,現在華為手機上芯片幾乎都已使用麒麟芯片。那麼在PC端,MateBook E目前採用了ARM架構芯片,那麼未來華為創造出搭載自主麒麟芯片的新形態PC似乎也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麒麟芯片在手機上的應用,就已經為中國在全球科技地位帶來極大的提升,如果在PC芯片上也能探索出一條路,將會鞏固中國在全球上的科技競爭力優勢。如今,MateBook E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未來搭載華為自主鴻蒙系統的MateBook也並非不可能了。

華為未來生態的驚鴻一瞥:5G+鴻蒙成下一代PC新標準?

在今年華為開發者大會2019,華為正式亮相了基於微內核的全場景分佈式 OS的鴻蒙操作系統。它是一款分佈式操作系統,它最大的亮點就是能與任何部署了鴻蒙OS的雲、邊、端進行數據互通,做到真正全端協同的高效體驗。在全場景智慧時代,如果華為筆記本搭載鴻蒙系統,除了能提升生產力,同時也將帶給消費者多樣化的選擇、個性的體驗。

在東莞松山湖舉行的開發者大會上,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說:“隨著全場景智慧時代的到來,華為認為需要進一步提升操作系統的跨平臺能力。”鴻蒙是基於微內核、面向全場景的分佈式操作系統,更合適移動時代的體驗,為未來而生。根據鴻蒙系統的設計初衷,它將滿足全場景智慧體驗,帶來高標準的聯接能力。在鴻蒙系統的賦能下,筆記本用戶將享受強大的跨終端業務協同能力,為各使用場景帶來無縫體驗。鴻蒙系統支持全場景、跨設備、跨平臺,尤其是能實現跨終端的無縫協同,為全場景智慧生活注入了新的動力。不妨設想一下,在使用千兆網速、超低延時的5G之後,基於ARM處理器的Matebook E也可以運行頂級畫質的3D遊戲大作,只是遊戲的渲染、AI都在雲端完成,筆記本電腦本身更多的職能是負責交互和顯示。這樣,每一個玩家都可以享受高質量、高幀數的遊戲畫面。

不僅是遊戲,任何軟件都可以按著這個思路去進行開發,這就是分佈協作的魅力。從這個角度看,ARM+鴻蒙OS的組合非常值得期待。在鴻蒙發展的路上,離不開華為硬件矩陣積累的經驗和生態。智能手機領域華為在十餘年間發展成為年出貨量過億的巨頭,因此在中美貿易戰中谷歌發難時,可以很有底氣的回應要用鴻蒙替代安卓。

PC作為華為全場景智慧生態的關鍵一環,它的開發難度對鴻蒙OS來說是具有極大挑戰性的,畢竟大家從一個熟悉的生態到一個陌生的生態需要一定的適應期。不過就筆者本人來說,我希望ARM架構+鴻蒙OS的組合早日到來,也願意拋棄對過去傳統操作環境的依賴,去適應和學習新的操作習慣。畢竟從2G、3G到如今的4G,每一次變革都會帶來一次操作環境的推陳出新。在未來的5G新環境中,ARM架構+鴻蒙OS的組合生態無疑是一套全新的高分選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