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 康熙的哥哥犯了錯誤,在外大肆宣揚,回家對岳父說:我這是自保

明朝末年,努爾哈赤在關外起兵,逐漸統一女真各部,努爾哈赤的兒子們,個個能征善戰,都是開創大清朝的功臣。其中,努爾哈赤的次子代善,更是功不可沒。代善的生母是大福晉,也就是說,代善是嫡子,一直被努爾哈赤看重。同時,代善也是四大貝勒之一。皇太極繼位後,為了感謝哥哥的擁立之功,封代善為禮親王,世襲罔替,也就是後世所謂的“鐵帽子王”。代善這一脈,到了康熙朝,又出現一個牛人,此人就是愛新覺羅·傑書。他和胤祥、奕訢等人齊名,被稱為清朝的六大親王之一。

康熙的哥哥犯了錯誤,在外大肆宣揚,回家對岳父說:我這是自保

傑書是代善的親孫子,和康熙一樣,都是努爾哈赤的曾孫,但是年齡比康熙大9歲,用現在的話說,傑書是康熙的堂哥。傑書的爵位雖然是襲承的,但到了傑書這一代,禮親王已經被改為康親王,傑書死後,康親王又被改回禮親王,所以,傑書是清朝歷史上,唯一一位康親王。

康熙的哥哥犯了錯誤,在外大肆宣揚,回家對岳父說:我這是自保

順治十七年,23歲的順治帶領王公大臣前去圍獵,年僅6歲的玄燁(康熙)第一次隨行,在獵場上,作為堂哥的傑書​,親自教玄燁射箭。在玄燁的童年印象中,傑書英俊威猛,是滿人中的佼佼者。待到康熙繼位,因為尚未親政,和宗室成員接觸不多。等康熙除掉鰲拜,提前親政之後,康熙一心要提拔自己的心腹,傑書很快得到了重用。

康熙的哥哥犯了錯誤,在外大肆宣揚,回家對岳父說:我這是自保

康熙十二年,三藩之亂爆發,康熙準備不足,急命傑書帶兵前去福建,阻擋耿精忠北上。當時傑書只有29歲,康熙給傑書的任務是:儘可能久地拖住耿精忠,這樣康熙可以騰出精力對付吳三桂。傑書深知責任重大,大軍剛到達浙江時,就和耿精忠的部下遭遇,傑書穩紮穩打,取得幾場勝利。

康熙的哥哥犯了錯誤,在外大肆宣揚,回家對岳父說:我這是自保

當大軍開到金華時,耿精忠手下的大將徐尚朝帶領五萬大軍北上,正遇傑書​。傑書以逸待勞,派遣大將海澄為先鋒,攻入敵人後方,並且和海澄約定,前後夾擊徐尚朝。海澄帶領兩萬人攻入後方,如果傑書此時立即合圍,敵人將會慘敗。但傑書猶豫了很久,最終決定放敵人一馬,兩天後,海澄的人馬被敵人反攻,傑書才出兵營救,雖然救出海澄,但清軍損失了2000多人。

康熙的哥哥犯了錯誤,在外大肆宣揚,回家對岳父說:我這是自保

作為一名軍事將領,在戰場上出現失誤,當然不願對外提起。但傑書​則不同,他大肆宣揚自己的過錯,兵部尚書杭艾聽聞後,立即彈劾傑書貽誤戰機,康熙知道損失並不慘重,當時又是用人之際,沒有追究此事。傑書的岳父是來自科爾沁草原的猛將,名叫博爾濟吉特·額森臺吉,他實在看不懂女婿的做法,女婿原本可以將此事壓下來,不要聲張,如今連康熙都知道了傑書的過錯,對以後不利。沒想到傑書回家卻對岳父說:“我是故意犯錯,讓皇上知道,只有這樣,以後才能自保。”

康熙的哥哥犯了錯誤,在外大肆宣揚,回家對岳父說:我這是自保

此後,傑書勢不可擋,三年多的時間內,耿精忠被傑書​打的如落花流水,狼狽不堪,最終耿精忠投降,傑書大獲全勝。不僅如此,此時臺灣的鄭經(鄭成功的兒子)開始攻打泉州等地,傑書又一鼓作氣,帶領八旗將士打敗鄭經的部隊,立下赫赫戰功。

傑書回京後,成為宗室成員在功勞最大的將軍,康熙親自迎接傑書,並未提及他的過錯。但兩年之後,康熙突然提及此事,傑書被罰俸一年,以示懲戒。傑書後來得到康熙的屢次重用,經歷大小戰爭近100多次,康熙三十六年,傑書病逝,善終。康熙十分悲痛,最諡號為:良。

康熙的哥哥犯了錯誤,在外大肆宣揚,回家對岳父說:我這是自保

​愛新覺羅·傑書,身為康親王,不僅能征善戰,而且思維縝密。他深知,作為宗室成員,功勞太大,將會帶來殺身之禍。如果能夠留下把柄在皇帝手裡,讓皇帝隨時敲打自己,才是自保的最佳選擇。傑書作為清代六大親王之一,智慧過人,值得佩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