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 “網賺”APP:但凡是騙局,必定反常識

“網賺”APP:但凡是騙局,必定反常識

圖片來自趣步官網

在被立案調查前,趣步一直是一家神奇的企業。讓用戶走路就能賺錢,從宣傳意義上看或許無懈可擊——花錢讓大家更健康,而不是讓大家為了健康而花錢。這樣讓用戶強身健體還能“躺賺”的網賺APP,看起來幾近於做慈善了。

可在因“涉嫌網絡傳銷、非法集資、金融詐騙”被查後,大家才逐漸意識到神奇背後的反常。

根據新京報等媒體報道,趣步上通過誘導用戶進行多級分銷、發行代幣“糖果”而涉嫌“非法集資”。這意味著,你以為只是每天走個4000步就能賺點錢,但其實在系統設計的複雜分銷和銷售體系裡,你已經成為了非法集資上的一環。

“腦回路已跟不上他們的套路”,或許又有人作此感慨。

“网赚”APP:但凡是骗局,必定反常识

圖片來自微博

善玩這種套路的,不只是趣步。在趣步之前,還有很多網賺模式APP也都不同程度陷入了麻煩之中。

數日前,被經銷商上門討債的網賺型電商平臺淘集集,同樣曾經以主打“買的多,賺的多”為口號,在用戶下單後進行瘋狂返現,再誘導用戶通過分享拉新來獲得現金提現。

類似的還有步多多、早起挑戰團、愛情銀行等。都是打著“美好”的名義誤導用戶可以“躺賺”,卻都不同程度地有自己的套路。

仔細看來,這些套路或者騙局,其實都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徵:你搞不清楚他們作為企業如何賺錢。

企業的第一責任是盈利,沒有盈利能力的企業是無法生存的。如果一家企業標榜的商業模式跟慈善無別,卻不提怎麼盈利,那這家企業必定還有著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比如說,某視頻網站曾打出的旗號是顛覆和創新,但隨著賈躍亭再也不回國,眾人才恍然大悟,原來只是經歷了一場巨大的龐氏騙局。對這樣的企業來說,“騙局”就是主要的盈利模式。

但凡是騙局,必定是反常識的,因此也必定要有新的話術來包裝。什麼叫反常識?當校園貸可以無門檻就借你錢花,當有人告訴你走路就能賺錢,當有人跟你說只要情侶兩人連續“麼麼噠”(簽到)365 天就能領取1000元……你信你大概率就上鉤了。

“网赚”APP:但凡是骗局,必定反常识

圖片來自新京報

這些都是標準的反常識行為,其背後必然存在貓膩。

永遠相信常識,並在任何情況下都堅持常識,是一件難能可貴的事。巴菲特也曾經表達過,自己成功的秘訣,恰恰在於相信常識的力量。

在市場經濟裡,一家企業需要為用戶創造價值來賺錢,這是基本常識。如果不需要為用戶創造價值就能賺錢,或者聲稱只創造價值卻不賺錢,毫無疑問都是泡沫。

在此之前,中國就曾經歷一場互聯網創投泡沫。大量初創企業都打著“顛覆”、“改善生活”的旗號輕鬆獲得融資,從O2O、互聯網金融再到區塊鏈,不少企業成於泡沫,長於泡沫,而當資本普遍變得審慎之後,這些企業就選擇鋌而走險,走誘導分享、非法集資的小路。

可以預見的是,“網賺”這種極為反商業常識的模式和企業,還會有更多遭遇曝光。

換個視角看,資本環境不好,倒是一個難得的擠泡沫過程。

什麼叫擠泡沫?從社會觀念的角度看,就是迴歸和擁抱常識。讓搞概念和搞灰色地帶的人當不了企業家,這才是正常的市場經濟。

□馬文(媒體人)

編輯:狄宣亞 實習生:段世昌 校對:吳興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