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寧睡孤墳,不進廟門”,說的是啥意思,能信嗎?

中國古代文化傳承到今天,生命力是非常頑強的,除了一些經典的詩文,其中在中國農村地區盛行的俗語也是重要的載體。俗語是最為通俗的一種語言文化形式,口口相傳,短小精悍,成為農民茶餘飯後重要的談資。

“寧睡孤墳,不進廟門”,說的是啥意思,能信嗎?

​雖然現代社會發展的很快,很多傳統的文化已經不復存在,但是俗語卻仍然有著很大的市場。俗語非常有趣,語言比較活潑,人們聽得津津有味,又和現實生活勾連甚廣,所以才會引起很多人的關注。俗語大多是來自於中國祖先生活的經驗總結,用來告誡下一輩年輕人,其中包含生活的方方面面。

“寧睡孤墳,不進廟門”,說的是啥意思,能信嗎?

寧睡孤墳,不進廟門。

佛教從漢朝的時候傳入中國,便打開了市場,與中國的儒教和道教相結合,形成了極具中國特色的禪宗。中國有很多的佛教信徒,人們信仰佛教,杜牧那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就鮮明地描繪了當時佛教盛行的場面。

“寧睡孤墳,不進廟門”,說的是啥意思,能信嗎?

一直到今天,佛教都一直有著很大的群眾基礎,沒到初一十五去寺廟進香禮佛的人都很多。按理說中國人對於佛教是非常推崇的,那為什麼這一句話卻對寺廟如此的牴觸呢?

孤墳一般都是指處在荒郊野外的墳地,人跡罕至,行人特別少,我們經常都會繞道而行。即使很多人不信鬼神,但是到了荒郊野地還有一座墳墓的地方感覺害怕是正常的。中國古代的治安遠遠不如現代社會,出門在外經常會碰到各種意外。

“寧睡孤墳,不進廟門”,說的是啥意思,能信嗎?

一旦意外發生,我們都會找一個緊急避難所,這一句話就是針對這種緊急情況而言的。墳地往往地處荒涼,人跡罕至,壞人做多了壞事,自然會心生暗鬼,他們遇到墳地都會繞道而行,往往這種地方最適合避難,就很難遇到壞人。

相反,正如很多影視劇裡面所表達的一樣,破廟成為很多人的落腳點,不僅是逃難者,歹徒和壞人也會經常選擇寺廟作為自己蹲點的地方。壞人往往躲在這裡尋找獵物,成為他們作案的最佳場所。這樣一來,寺廟就不如孤墳有安全感。

“寧睡孤墳,不進廟門”,說的是啥意思,能信嗎?

中國還有一句古話叫做置之死地後生,跟這一句話有異曲同工之處。中國的發展使得我們的社會相對文明,黑惡勢力也在逐步的減少,這種緊急情況越來越少。但是人心險惡,難以預測,我們能防則防,這一句話也可以作為我們的借鑑,在緊急的情況之下,不要找條件相對好的地方,反而環境越惡劣越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