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 都說35歲不行了,其實我的人生剛剛開始

文 | 壹默瞭然

都說35歲不行了,其實我的人生剛剛開始

領英數據發現,27-35歲期間是職場人發生人生轉折的高峰期。

其中,職場人升任經理的平均年齡僅為27歲。

而35歲,一直是個職場分水嶺。

公務員及事業單位招考的年齡界限,大多設置在35歲。

大多數的招聘啟事裡,都會明確規定年齡在35歲以下。

35歲的員工,按理正是經驗豐富、年富力強的職場黃金時期,卻一下子變成弱勢群體。

01

每天出入寫字樓,你會發現,進進出出的都是年輕的面孔。如果迎面走來一個老者,會有一種違和感。

公司裡的管理層,也越來越年輕了。尤其是設計、創意、營銷、媒體之類崗位。

自古寫字樓如青樓,不許樓裡見白頭。

年齡是道坎,35歲還在找工作,在不少人眼裡要麼意味著落魄,要麼意味著折騰。簡歷投遞無數,猶如石沉大海,發現沒人要你了,除非特別優秀。

“30歲以上的簡歷,基本不看了。”BAT某HR如是說。

一些類似銀行、證券等傳統金融企業,不管你的技術或者業務能力多出色,都有可能以“超過 35 歲”的理由將你拒之門外。

資本是嗜血的,既然不乏蜂擁而至的優秀年輕應聘者,幹嘛還選擇年齡大的呢。

長江後浪推前浪,中年失守的核心原因,是競爭力下降了,優勝劣汰。

一是知識迭代。過往的經驗,在這個日新月異的網絡時代,有些不頂用了。尤其是網絡、科技、媒體行業等,知識迭代可謂日新月異,中年人稍慢一點,就跟不上時代的快車,容易出局。

二是性價比不高。35歲的人,只要不是太差勁,在公司屬於高收入階層,一個人的薪水可以養兩三個年輕人,公司自然更傾向於招聘年輕人。

三是,現在很多創業公司的創始人和管理層都趨於年輕化,大部分人不喜歡招聘比自己老很多的下屬,有代溝。

35歲以後的高管位,都是找人內推,找獵頭推薦和內部培養的。如果你到了35歲卻還在通過招聘網站投遞簡歷不斷跳槽,就應該反省一下自己到底哪裡做錯了。

都說35歲不行了,其實我的人生剛剛開始

02

“過時”,是職場中年的一個痛點。

有一個多年報社採編經驗的朋友,去了一家新媒體公司寫公號。

按理說,老司機了,文字工作應該不在話下。結果,他被年輕人訓得像孫子一樣。

原來,他的寫稿風格還是報社那套風格,但公號早已不是這個邏輯了。

於是,報社的那些經驗,變成了他的負資產。他自以為擁有的文字能力,其實已經是套路化的“陳詞濫調”。

時代在變化,讀者的口味也在變化。靠著以前的三板斧,早已經不行了。

另一位有10來年地產行業經驗的朋友,去了一個地產自媒體,可是寫出來的文章,閱讀量還不如沒有地產經驗的90後。

經驗只能證明你有這段職業經歷,不能代表你在這個領域的成功。如果你在業內只是淺嘗輒止,但是又見過好的,反而有種敬畏心,會讓你縮手縮腳。

而那些沒有包袱的年輕人,則“無知者無畏”,加上可塑性強,學習東西快,反而更容易出成績。

面對大量湧入公司的95後新人,和自己平起平坐的90後,已經成為高層的同齡人,他們唯有忍辱負重,安安分分地幹好自己的活,絕不可能因為上司的幾句責備,而主動切斷自己唯一的收入來源。

上有老下有小,還有數額不菲房貸和車貸, 工作一旦停了,那還怎麼活。

於是,沒有足夠本錢“做自己”中年人,成了職場上可以被隨意訓斥的角色。

畢竟,現實向來欺軟怕硬。

03

灰犀牛理論告訴大家,人們會對看得見或者可預見的危機視而不見,最終導致該危機發生了。

社會疾速,時代很殘酷別隻顧著低頭拉車,更要抬頭看路。如果缺乏長遠規劃,未來將在某一天狠狠地懲罰你。

35歲,其實是職場生涯重要的承上啟下的階段。

有一小部分人,通過之前的積累,35歲之後變成“三高”人士:高年齡、高資歷、高工資。

有一小部分人,35歲就做到財務自由,提前退休,這可能是所有上班族的夢想。

也有一些低物慾的"Fire人群",迅速攢夠一年生活費的25倍,早早退休,每年就靠4%的理財收益生活。

但大多數普通人既沒有含著金鑰匙出生的運氣,也沒有過高的收入,更不想過那種極簡生活,豈敢說走就走,只能在職場默默忍受。

還有一些人,人到中年接受了自己的平庸,選擇體面退場,轉而去開個小店什麼的,過著忙碌而充實的生活。

你看,在城市的各個角落,有多少頑強生存的夫妻小店,在寒風中傲然挺立。

04

歲月何曾饒過誰?除了那些有準備的人。

“傳奇奶奶”姜淑梅,60歲開始認字,識字以後,她看了莫言的幾部小說,看完就不服了。

她說,都是山東老鄉,這樣的小說我也能寫。於是,在女兒的鼓勵和支持下,她就真的在75歲開始寫作了。

4年間她出版了4本書,引起了文學界的震動,還拿了很多獎,78歲成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如今82歲了,她的打算是:只要活著,一年要出一本書。

都說35歲不行了,其實我的人生剛剛開始

“不怕起步晚,就怕壽命短,千萬別偷懶”,在《歡樂中國人》的舞臺上,當被問起對年輕人的建議,姜淑梅說了這句話。

這位耄耋之年的老人,憑著一股不服老、不服輸的韌勁,活出了最瀟灑的模樣。

央視主持人李潘說,我曾經很害怕變老,對於一個女人來說,這是想起來都覺得很恐怖的事。可是在讀完《亂時候,窮時候》,認識了作者姜淑梅老人之後,我對於老年的到來,開始有了一些勇氣。

由大字不識到出版自己的書籍,姜淑梅的成功少不了以下幾個因素。

1、女兒艾苓是作家,是她的寫作指導老師,也是她作品的把關人。所以,家庭環境很重要。

2、1937年出生的她,歷經了民國、抗戰、新中國,經歷過戰亂,也感受過饑荒,半輩子都在為生計操勞。所以,閱歷很重要。

3、她有股不服老、不服輸的韌勁,這是強大的內心驅動力,也是最關鍵的因素。

凡有血性者,必有爭心。或許在禪修裡,勸大家與世無爭,但是在市場競爭中,保持爭心很重要。

在這個激變時代,我們就好像在大浪裡航行的船,要學會和風浪抗衡,而不是奢望什麼歲月靜好。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現在。”凡事都有定期,何時栽種,何時收穫,天下萬物都有定時。

當今時代是終身學習的時代,不管年齡多大,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準一個可以為之奮鬥5年、10年甚至更久的目標,持之以恆。

勇氣是行動帶來的,而不是無中生有的。


05

都說演藝圈的女演員,年齡大了沒戲接,可是周迅、孫儷、馬伊琍還是經常佳作頻出,俞飛鴻、徐靜蕾依然被大眾追捧。

危與機,總是並存的。不用把35歲當成洪水猛獸,只要應對得當,完全可以扭轉為下一個旅程的起點。

週一圍在《魯豫有約》裡,魯豫問他已經快40歲,才開始走紅,算不算大器晚成。

都說35歲不行了,其實我的人生剛剛開始

他說不算,認為40歲是一個剛剛好的開始,人需要生活,沒有生活就演不了人,我們不能總是去演霸道總裁,去演傑克蘇,瑪麗蘇,那都不是戲。

這個世界,有多少“被定義”,就有多少價值窪地。

人生何處不危機?腳踏實地走好每一步,預見併合理規劃好下一步,危機自然解除。

06

35歲並不可怕,也有許多天然的優勢。

比如,擁有豐富的閱歷和工作經驗,社會關係廣泛,做事踏實負責,這都是初出茅廬的年輕人所不具備的。

我們改變不了潮水的走向,就只能改變自己的走向,從內心上接受洗牌隨時可能發生的事實,並努力建立自己的護城河,做到自己不被洗出去。

我們必須始終保持旺盛的學習力,並不斷嘗試新鮮事物,接納變化、死磕目標、持續成長……

只有這樣,當“黑天鵝”襲來,你才能不慌不忙地應對。

35歲,不要慌,你還來得及。


·END·

作者:壹默瞭然,文字裡詩意,煙火中成長。微信公眾號:都市旅人(dslvren),講述都市情感,職場世相,在文字中感悟人生。

【往 期 推 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