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五行的思想起源

五行的思想起源

【易經系傳】中說:剛柔相推而生變化,在這裡我們瞭解五行的體系,才可以對這句文言文,有深入一層的認識和了解。以【易經】來說,站在中國學術的立場看,五行和《易經》根本沒有關係。可是現在要了解【易經】的法則,在占卦應用方面,就有著密切的關係。占卦等數術方面的體系,就是用八卦、五行、干支、配合起來去做推算。我們手上的【易經】,在秦始皇燒書(焚書坑儒)的時候,和醫藥方面有關的書(黃帝內經)沒有被燒掉。歷史上的記載,【易經】被當做是占卦的書,和當時的政治無關,所以沒有被燒,因此關於五經的流傳,古本面貌保留的最多,內容也以【易經】最為可靠。但在這一本書裡面,並沒有提到五行的字眼,只有在【尚書】【詩經】的【洪範篇】中,提到一點,就像現在學術界的爭論,這是一個問題。

五行的思想起源

河圖的五行

現代學術界對於中國文化的學者爭論很大,認為五行是漢朝、至少是秦漢以後的人所假託,這是研究中國文化發展史的立場的一種看法。其實關於五行和陰陽的關係,我們看到戰國時期,有一位歷史上著名的學者陰陽家騶衍,這個人學問非常的好,在當時他比孟子及諸子百家都要威風,看當時孟子到齊國去見梁惠王的情形很可憐。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梁惠王對孟子很不客氣,一點也看不起孟子,開口就說:老頭,你來找我幹嗎?可是鄒行到齊國或其他國家,場面就不一樣了,國家的大員、國君,沒有不親自招待他的,等當於現在國際著名的大科學家,到了一個國家,受到盛大的歡迎一樣。騶衍每次到不同的國家都大受歡迎,並且帶了一大群隨從。孔子周遊列國也帶了一大群學生,可是有時候連便飯都吃不飽,而騶衍每到一個國家那是吃不完的宴會,可見他在當時的影響有多大。鄒行是道家、陰陽家,他到底在各國講了些什麼?我們不知道,因為歷史上沒記載。但是他留下了一點東西,他當時就說天下有九洲,中國是九洲的一部分叫神洲。他這個說法是怎麼來的(很奇怪)?現在我們才知道地球有八大洲,但是他當時就知道了,所以他的思想學說,當時震動了各國,以科學的理論,指導了政治的原則。但是在當時歷史上,也找不出關於五行的資料。再看近年考古發現的甲骨文上,也沒有五行的名詞。

五行的思想起源

天地之數五十有五

五行的思想起源

河圖洛書的五行

五行的思想文化

個人的看法,【易經】的文化,是中國文化上古時期的中原文化的發展,是山西、河南這一帶的文化。在上古時期,文字、語言都還沒有統一,不像秦漢以後的國家,當時每一地區、每一民族,都有他自己的文化。如長江以南,楚國有楚國的文化,孔子的文化,繼承了魯國文化的系統;道家文化是繼承了齊國文化的系統。那麼陰陽五行的文化,可以說比《易經》的文化,也就是比中原文化還要更古老一點,或許是黃河下游,北京、河北這一帶的文化,如黃帝、神農這一時期的文化一樣。所以研究上古的文化思想史,是一項很艱難的工作。幾千年來,歷代學者作了許多分類的努力,到現代也有人研究了一輩子,依然搞不清楚。這是我個人的看法,僅供大家作參考。假如沒有弄清楚這個觀念,而把中國上古傳統文化亂扯一通,那牽涉的就太大了。

五行的思想起源

五行

五行的思想起源

五行的生克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