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為什麼人到中年,越來越不捨得花錢?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我就是這樣,以前花錢大手大腳的,可是人到中年,四十來歲了,越來越捨不得花錢了。因為總有一種危機感,就是錢不夠用了。



孩子今年已經讀初三了,比較愛學習的那種,也很刻苦。給他請了一個家教,每個小時100元,雖然說很貴,但是對兒子的學習幫助很大。但是這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但是我覺得只要孩子愛學,怎麼也要支持他,所以自己就捨不得花錢了。


小的時候不懂事,看到父母的節儉總是不以為然,如今自己也養了兒子,深知可憐天下父母心。所以,自己也沒有貪圖享受了,省下錢來給父母買件衣服,給父母買點順口的,心裡更舒服。

慢慢的,對於花錢這種事,我也開始越來越捨不得,總覺得錢要花的對地方,還有很多地方等著用錢。


我是焱垚


我現在就人到中年了,確實越來越捨不得花錢,看來我也符合題主所說的這種心理。有時想想,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不妨總結幾點原因。

第一,上有老,下有小,不得不勤儉持家過日子。遠且不說,就在最近幾年,先是父母有病幾住院,後又有岳母也住了院。每次在醫院裡辦住院手續,以及出院結算時,看著帳單子,心裡想著怎樣多掙錢,才能讓老人晚年的保障。而孩子也一天天長大,上了高中將來還要讀大學,以及戀愛結婚成家等。這些事情都不由自主捂緊錢袋子,不敢隨意胡亂消費。

第二,歲月不饒人,眼瞅著就要步入老年人行列,養老也是大問題。人到中年,已經沒有多少創業的激情,原有的工作也就那麼疲沓地幹著。掐指算算,再有十多年,就小入老年人行列,如果現在不攢錢,將來養老都是問題。算來算去,還是節約鬧革命吧,至少給夫妻倆將來有一個晚年的保障。

第三,越來越不願意出去應酬,實則是為了少些花銷。年輕時愛熱鬧,經常三五好友相約,一起喝喝酒,出去玩玩兒。而人近中年後,反而不願意出去應酬,大抵是熱鬧夠了,想清靜一些。但這背後的潛意識是儘可能少為應酬而開支,就是這樣的經濟帳,一算也就更捨不得大手大腳花了。

第四,物價越來越高,理財利率越來越低,節省開支最穩妥。如果和十年前,二十年前相比,現在的物價真是不低呢,而理財這塊隨著國家對金融的管控越來越嚴格,靠理財多增加家庭收入也不是很容易的事了。因此,想到不遠的將來,還是能省則省吧。真應了那句話-省出來的就算是掙的了吧。

綜合以上幾點,相信有很多中年人和我有相信的心理吧。我們都是普通人,只能過屬於普通人的日子,何況節約是美德呢。


寒石冷月


1.消費更理性了

剛畢業上班,20多歲的年紀,往往不會思考未來會怎麼樣,只要自己掙的夠自己花就行了,所以,就會如題主所言,年輕時經常在外聚餐,經常打車,各種票據一大堆。這個年齡段,收入不高,但是對未來還是懷著無限的憧憬與嚮往,相信自己以後能掙更多,所以,大多是月光族,但是他們自己並不在乎。但是,到了題主所說30歲以後,消費就變得理性了,甚至買東西還會考慮買哪個更划算,算一算其重量,考慮一下性價比,或者是考慮食品是否健康等問題,因為之前的衝動消費、大手大腳的消費他們都經歷過了,所以,他們更加理性。這就有點類似於青春期,中學時代,有的人為了一點小事、為了所謂女朋友就掄起酒瓶開打,但是畢業後走入社會,偶爾回憶起當初的衝動,都覺得很不應該……實際上消費的問題也是如此,消費心態的變化,反應的是這個人變得更加成熟了,所以消費也更加理性。

2.各種無形壓力更大

人到中年,除了消費更理性外,確實各種有形無形的壓力更大了。像題主這樣每月收入幾萬的,肯定還是佔少數,但是不管收入如何,都必須面對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孩子的教育是非常大的一筆支出,孩子的日常費用,甚至比大人都高出幾倍。所以,當父母的必須學會節省,學會理性消費。同時,家裡的老人以及其他一些交往,都可能需要用錢,這就讓中年人更加慎重,必須要預留一定的資金以防各種意外。即使是收入較高,但是各項消費也高,所以,不論收入在哪個級別,都有他們自己的壓力。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人認為那些高收入者不存在經濟壓力,其實不然,他們的朋友中有一群收入更高的朋友,他們的參照對象不同,比如普通老百姓考慮的是孩子讀個好的小學中學,而人家考慮的是孩子留學,乃至於孩子移民的問題。所以,不同階層都存在各種有形無形的壓力。

3.消費大多是大額支出

當然,中年人捨不得花錢,並不等於他們不消費,實際上,他們的消費大多是大額支出。比如家裡買車,收入較高的中年人起碼考慮20多萬以上的汽車,甚至有的高達上百萬,所以,他們不是不消費,是不亂消費,他們只是消費他們認為應該的消費項目,而不是年輕時認為的那些吃飯、K歌等等項目。再比如,很多中年人家庭可能每年會安排1-2次出境遊,這是他們認為必須消費的項目,這是拓展視野的機會。所以,中年人越來越捨不得花錢,更多的是在一些小的消費項目上舍不得,而在一些大手筆的消費上,他們非常有消費實力,消費起來也是不眨眼的。


坤鵬論


我是中年人、首先我有店和房出租、兒女都有自己公司、事業也可以、花錢對我來講、-年到頭也用不了幾個錢、年輕之時愛人要為我買名牌服裝、名牌包和手機、女人為悅己者容、每天很注重自己形象。現如今愛人巳不在我身邊了!穿我買品牌店換季打折衣服、吃、一天吃兩頓、一個老面饅頭、或一碗方便麵是一頓、我不吃葷、親戚朋友敢情送禮、全是大兒子去還禮、我不喜歡熱鬧場面、住在這陌生的城市中、獨來獨往、每天養養花、發發頭條、沒有所謂的什麼經濟壓力、只是不缺什麼、也不想去花錢、但是過年兒女們回到家中、我會買上他們喜歡的菜、只要兒女們喜歡、我從不考慮錢、也從不節約錢、因我和愛人今生賺的錢、我只啥得為公婆、兒子媳婦女兒孫子們用。我相信世上中年婦女都跟我想法一樣吧?


一座山26


還不到中年,我幾天越來越覺得花錢花的力不從心。

剛畢業的時候,自己賺錢,一個月拿個四五千,交了五險一金就剩下四千多,再加上房租,但是也能每個月瀟瀟灑灑,偶爾小資去逛下商場,朋友聚會吃個精美的菜餚,畢竟一人吃飽全家不餓,也不用擔心什麼以後,對於化妝品,衣服之類的需求也不是特別多。也沒想著買房買車,就感覺這樣的生活就很好,自由有方便。

可是隨著生活經歷的增多,突然發現租房真的能解決的問題越來越少,而且最重要的是,沒有房子就會一直漂泊,房東什麼時候想趕你就趕走你,什麼時候想漲價,也是一句話的事情,那麼,買房這件事就變成了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還有隨著年紀的增長,職位的增長,雖然工資有所提高,但是需求也越來越多,比如精緻的妝容,撐得起檯面的衣服,甚至還需要一臺能提高你身價的車子,這些東西放在一起,你的工資看著增高了,但其實你能自由花的錢卻越來越少,甚至捉襟見肘。

還有隨著年齡的增長,父母每個月的生活費,還有去醫院檢查,醫藥費的錢,還有自己機能越來越下降的機能,你會發現花錢的地方越來越多,可是你能依靠的的人卻越來越少。

再加上人到中年,肯定要結婚,生子,育兒,都是一大筆花銷,而且下一代的教育花費也是越來越高,物價越來越貴,所以只能從自己有限的工資裡面,以及節省,讓自己的妻兒,父母可能生活的更好一點,遇到問題的時候也能有一點抵抗能力。

奉勸各位還年輕的小夥伴,攢錢要趁早,理財更要趁早,要不然遲早稱為一個扣扣搜搜,連辭職都不敢的中年人。


嫻靜似嬌花照水


作為一個40+的非油膩中年大叔,對於這個問題的感觸挺大的,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經歷的多了,對很多東西看的淡了

人生就是一場旅程,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到中年,經歷的各種事情多了,對於物質方面的追求會慢慢看淡,更關注精神方面的訴求了,看書多了,吃喝少了,旅行多了,社交少了。

我以前年輕的時候,雖然收入不多,但是抽菸要抽好煙,和朋友出去吃飯搶著買單,什麼東西都要買貴的,其實是一種爭強好勝好面子的心理作用,現在不這樣了,煙早就戒了,聚餐也是AA制,買東西合用就好。


物質消費更為理性,不那麼好面子了

雖然消費能力還可以,但是我現在去買衣服、鞋子,根本不去名牌專櫃專賣店,基本上都是優衣庫這種規格的商場,200-400元左右的水平,1、2000元以上的壓根都不考慮了,還有不少是網上購買的,現在穿運動類的衣服比較多,迪卡儂就成了經常去的地方。反正現在基本上就本著舒適、實用為原則,不會為了面子去挑選貴价的品牌,不會為了品牌的溢價來支付更多沒必要的金錢。

吃的方面也差不多,一般一家人出去聚餐,不會再挑選高檔的餐廳了,以口味適宜、價格適中的家常菜館為主。自己的工作餐也不會像以前那樣動不動就吃商務套餐,基本上一份十幾元的快餐就搞定了,有時候一個幾元錢的沙縣小吃也對付了。


中年危機,意味著收入和職業的危機

40+年齡的人,往往處於職業天花板期間,職位、工作能力想要進一步向上突破已經存在很大的難度,但是薪水待遇又不低,相比年輕人來說,優勢是經驗豐富,但是學習能力、衝勁、體力耐力、薪資方面的劣勢也很明顯,這種情況下,一旦企業的效益不佳,或者企業的經營者希望降低成本,中年員工往往會首當其衝的面臨失業的風險。

一旦失業,往往不容易再找到合適的工作、相同的收入,導致收入水平的下降,這種情況下,量入為出、節儉開支變成了很多中年人的選擇。


負擔更重,經濟壓力大

40+的中年人,往往要揹負著養育正在上學的孩子,贍養古稀老人的重任,上有老下有小,還要擔負房貸、車貸的壓力,需要支出花錢的地方很多,對於很多人來說,總會感慨辛苦掙的那點錢都不夠花。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自己的身體狀態慢慢出現一些問題,醫療的支出,自己養老的儲備需求,都會是一個無形的壓力,壓在心頭上。


心態發生變化,更謹慎了

有上面這些現實的原因的影響,人的心態會逐漸發生變化,在消費的時候,會更多的思考,需要花這筆錢嗎?我真的需要這個東西嗎?需要出頭搶著買單嗎?想得多了,心態自然變得謹慎起來,消費的行為也就減少了。


逐漸以家庭為中心,社交活動減少了

2、30歲的時候,家裡老人還沒有退休,還沒有孩子或者孩子還小,人的心態相對更年輕,社交活動多,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慢慢的上學了,二胎也出來了,老人退休以後住到一起幫忙照顧孩子了,這種時候,個人精力的重心往往不得不轉移到家庭上面來,除了日常的工作,大部分空閒的時間不是陪伴孩子、老人,就是忙於各種家務,跟朋友們聚的少了,活動參加的也少了。


我是元寶爸爸,親子旅行、自駕旅行愛好者,多平臺獨立撰稿人,分享專業的自駕旅行、親子旅行等旅行知識和經驗!歡迎關注我,留言討論和交流溝通。本文系原創,抄襲必究!

自駕趣旅行



上有老,下有小,自己身體還一天天不行了,人到中年,不是越來越捨不得花錢,而是需要用錢的地方越來越多了,自身的壓力越來越大了!

比如就拿我來說吧,兒子正在讀高中,除了上學的日常的費用,兒子的吃喝拉撒的費用,最主要是兒子補課的費用。高中是人生的關鍵時期,父母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考上理想的大學,都願意為孩子的教育投資,即使將來大失所望,但是在高中時期依然執著的投資。



等兒子高中畢業了讀大學,依然需要一大筆學費生活費,大學畢業工作後,孩子掙的錢還不夠自己花,父母又得省吃儉用的攢錢幫著孩子買房子,娶媳婦……

我的父親公公婆婆都是農村人,沒有退休金,都已經70多歲了,隨時都有可能生一場重病,既需要人照顧,更需要一筆養老住院的錢!

前些天我的一位同學生了一場病,病治癒了,除了醫保報銷的,自己也花了十多萬。

中年人,不敢去算,一算到處都是隨時需要花錢的地方,所以怎麼敢去大手大腳的掙多少花多少啊!

如果有充足的錢,誰不想花錢大大方方的,可歸根結底,我們都是普通的人,掙的本來就不多,不省吃儉用的攢著錢又能如何?


如願小女人日記


我今年五十歲了,在以往手中沒錢的時候,還是覺得省點花就可以了。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各種各樣的原因,讓我覺得,少花點,多存點,努力賺錢,這樣才能夠讓自己不要變成孩子的負擔,讓我年過八十的父母親有需要的時候我能拿出錢來.每過一天一年,都感覺到時間短促,可以有體力有時間賺錢的機會越來越少.


茉莉8531


掙錢和花錢這件事,其實非常有意思。有的人就喜歡掙錢,不捨得花錢。有的人掙不來錢,但是卻非常能花。其實舍不捨得花錢怎麼掙錢,就看一個人對待錢的價值和觀念上。


經常聽老人們說過一句話,手裡面有錢了,誰都知道往自己臉上貼金。這句話的意義其實非常深刻。的確是這樣的,人有錢了,誰都知道大方。在某一個時刻,某一個階段,有些人總說別人小氣摳門兒。其實這個人並不是真的小氣,或者是摳門兒,因為他手裡面沒有那麼多的錢,去花費,或者開銷。對於他們來說,有一百塊錢,恨不得掰成幾瓣兒來花。在這方面節省在那方面計算,有很多家庭條件不太好的人,甚至是一年四季都不知道給自己買一件新衣服。越是這樣的人,他也吃苦耐勞,越是這樣的人,他也是在拼命的努力在賺錢。


從大學畢業之後開始步入社會,進入工作狀態。一般情況下,工作十年左右,基本上就有一定的存款了。我們先不說存款的多與少。有存款的年齡基本上也是在35歲到45歲之間。也就是說,人已經到了中年的時候,他們對錢的看法和年輕人是不同的。現在很多年輕人,圖自由,圖快活,每個月掙得工資都不夠花的,甚至利用信用卡還會透支下個月,他們體會不到節省這個概念和意義。但是人到了中年以後就不一樣了。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齡段。對於他們要好好的計算每個月的收入有多少,每個月的開銷又在哪些方面?他們要精打細算,要存點錢,為孩子上學,為孩子娶媳婦。還有就是為自己的老人。如果家裡面有身體健康的老人還好,如果身體不太好的話,對於他們來說也是一個負擔。所以這個年齡段的人是揹負著很多責任和義務的人。而且這個年齡段的人很少為自己活著,經常活在為了家庭責任和使命感……

到了中年以後,各種資源相對來說都聚集起來了。他們更懂得如何去掙錢,如何去花錢。不會大手大腳,但是也絕不會扣扣縮縮的了。


文史大世界


中年最缺少的是慾望。 小時候聽小說裡講燒餅夾牛肉,嘴裡都要留口水。看見別人家窗口裡的彩電,都興奮的不得了。年輕時看見美女就想去搭訕,可惜想想自己的工資,還是別丟人了。現在看見魚肉就想吐,不知有多少添加劑。看見美女,就希望我孩子將來也這麼漂亮,看見iphone 就想到沒有花鏡也看不見。天涼了,還是回家熬點棒子麵粥喝舒服。 有錢也沒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