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廣西目前有什麼可以替代甘蔗的農作物?

山桃子


廣西目前有什麼可以代替甘蔗的農作物?對於農民來說確實有農作物可以代替甘蔗,比如百香果、砂糖橘、辣椒等作物,只要獲得的利潤比甘蔗高,農民都會考慮選擇替換;但從政府和國家層面來看這種取代是絕對不允許發生的。



百香果、砂糖橘等作物甚至林業都可以代替甘蔗,農民考慮的是利潤

農民朋友選擇作物都是從利潤層面考慮的,種甘蔗的目的也是為了獲得高額利潤。但今天種甘蔗已經基本不賺錢了,甘蔗價格的打壓、勞動價格的上漲都在迫使農民朋友改種其他作物甚至選擇外出打工,這也間接造成了人口外流。而百香果、砂糖橘等作物都成了新的選擇,廣西桉樹的盛行跟甘蔗種植減少也有一定關係,只要利潤豐厚種什麼都是可以考慮的。


理性選擇代替作物

去年砂糖橘的拋售甚至倒掉應該給予我們警示,一味的跟風種植某種作物真的可行嗎?物以稀為貴,在沒有人種的情況下它的價格或許很高,但如果遍地都是就不值錢了。去年是砂糖橘的拋售,今年會是什麼呢?我們不是在選擇甘蔗的代替物,而是在選擇更持久、高效的作物。對於農民朋友來說是選擇利潤更好、勞動力更少的作物。

政府和國家層面不允許廣西甘蔗被替代

眾所周知,廣西是我國甘蔗最大的產區,如果廣西甘蔗產業被其他作物取代,那我國糖業將徹底癱瘓,進口將成為唯一選擇。甘蔗或者說糖不是什麼戰略產業,但我國的國情是不會允許這種情況的出現,任何物資被國外卡脖子都是對經濟甚至國家安全的直接影響。無論是工業還是糧食,我國都始終堅持擁有完成產業鏈,甘蔗甚至糖業國家也不會放棄。

政府已經對甘蔗產業進行補貼和幫扶

廣大的蔗農朋友應該都知道,現在種植甘蔗的補貼逐年增加,從200、300每畝都500、600每畝的補貼。成片種植地政府和糖廠還補貼修路、肥料先供給後付、免費地膜……,今天種植甘蔗的服務和待遇已經比十年前好多了。每噸500元的價格和6噸的畝產已經比種水稻強太多了。

為什麼農民朋友不願意種甘蔗?

為什麼農民朋友不願意種甘蔗?價格低只是一個藉口,更多的是勞動成本高。每噸500元,畝產6噸,一畝的收益已經有3000元,再加上政府的補貼,這個收益可以說已經很高了。效益高的同時勞動成本也很高,今天廣西甘蔗的收割多數還是依賴人工,每工120元,只能說請不起;而自己幹又幹不了這麼多,種甘蔗、打藥、施肥自己幹還行,但砍甘蔗實在幹不了。



改變甘蔗種植減少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減少勞動成本,逐步引進機械代替人工,進行承包式種植。政府的補貼只能治標不能治本,政府不可能無限期補貼,這不是市場經濟的模式,對政府財政也是負擔。

感謝您的瀏覽,喜歡我就關注我,更多精彩內容等你來閱覽。


桂柳一號


廣西是全國糖料蔗的種植基地,通俗一點講,廣西就是國家的糖罐子。

在廣西,甘蔗種植很普遍,所以要找出可以替代甘蔗的農作物是比較難的,甘蔗種植的利潤,相對於玉米花生,要高一些,相對於其他經濟作物,甘蔗的種植顯得簡單粗暴一些,而且是播種一次收穫三年,補一補種,可能又可以收穫一兩年,這就是甘蔗最大的優勢。



種植甘蔗,雖然不能賺到大錢,也不能一夜暴富,但是種植甘蔗的風險低,不用擔心甘蔗賣不出去,只要你採收送到糖廠,就會有人收,這是甘蔗種植的第二大優勢。其次是甘蔗種植的價格穩定,這也是甘蔗種植的第三大優勢,價格會波動,但是不會出現大幅波動的情況。

話說回來,最近幾年糖業也確實出現萎縮的情況,甘蔗的種植也確實受到了衝擊。原因是關係柑橘產業的發展和桉樹種植的發展。使得原先甘蔗種植的土地變成柑橘或者桉樹。



甘蔗種植受到衝擊,少不了受到柑橘產業的影響,好幾年前,砂糖橘在廣西活的一塌糊塗,利潤空間超大,也創造了一批財富神話。這使得一些甘蔗種植戶放棄了甘蔗的種植,選擇投身到砂糖橘的懷抱中,這是一個影響甘蔗種植的大因素。



除此之外,近些年,桉樹種植的流行,也使得原先種植甘蔗的種植戶放棄了甘蔗的種植,投身林業。這也是甘蔗被替代的一個重要因素。

目前為止,廣西能夠替代甘蔗種植的就是柑橘種植業和桉樹種植。這是常見的替代甘蔗種植的原因。


小菜說三農


從農民的角度來說,種東西賣無非是想賺錢。廣西是中國最大的甘蔗(糖料蔗)生產基地,官方統計面及目前有1100多萬畝。在廣西,想要找替代甘蔗的經濟作物,還真是有不少。

第一,首選改種柑橘。當前廣西改蔗地而種最多的是柑橘。這幾年,廣西的柑橘種植飛速發展,種植面積近700萬畝,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柑橘生產基地。

其中中得最多的就是沙糖桔和沃柑,這兩個品種據說已經超過500萬畝。這快速增長的柑橘面積,其中一部分就是農民將甘蔗地改種而來的。

根據果農測算,沃柑和沙糖桔種植需要種3年才進入豐產期,估計需投入1萬塊左右,畝產可以達到6000至1萬斤,平均下來每斤柑橘成本1元多點。

按照前兩年的價格,沃柑和沙糖桔每斤3~5塊錢,每畝純收入就可以達到2萬至4萬塊。今年的柑橘價格雖然有所下跌,但仍然比種甘蔗效益要好。

第二,可以改種香蕉。改種香蕉每畝地可以種120~130株,每年收成後再培育長出吸芽苗,每種一次可以保留收成8~10年。

按照每株香蕉可產50斤、每斤1.5元計算,每畝香蕉每年利潤可達2000~3000塊錢。這也比種甘蔗要好得多。2018年度廣西的香蕉價格出奇的上漲到了每斤3元多,預計今年更多的要人將甘蔗地改種了。

第三,可以改種火龍果、百香果等。特別是火龍果,在廣西有著天然的適應氣候,預計到2018年底將已經超過35萬畝,也是全國種植面積最大的一種水果。

火龍果是典型的高投入高產出水果品種,每畝首年種植需要投入3萬塊錢甚至更多,但產出也非常可觀,根據市場的不同每畝產出也有2~3萬塊錢,甚至更高。

除了第1年剛好收回成本之外,剩下的年份就可以坐收漁利了。對比起來,當然也比種甘蔗好多了。百香果也是如此,但據說百香果的管理技術要求更高一些。

第四,就是最普通最粗放的辦法,改種桉樹。桉樹,並非農作物,而是林作物。但農民可不管,只要能賺錢,就會有人種。

目前廣西種的比較多的速生桉,需要種植5年左右才能砍伐有收益,按照目前的市場價格來算,每畝速生桉平均每年收益500元左右。

但是速生桉的管理比甘蔗更便捷,可以說基本不用管理,只是在種的時候下點肥料,以後每年有空的時候再施一次肥,夠了年限就可以砍伐出售了,不僅不愁銷,而且大多數是直接現金支付。

從這一點來看,兩者雖然效益相差不大,桉樹稍多一些,但是種桉樹收錢快、管理容易,比種甘蔗當然有更大的吸引力了。

為什麼現在廣西的農民還有很多不得不種甘蔗呢?其實更多的是一種無奈,想改種別的作物比如水果,需要的投入比較大,一般的農戶真沒有那麼多資本。所以儘管種甘蔗賺不到什麼錢,但還是很多農民不得不種。

更多的三農問題解答,請關注“桂農通”瞭解,謝謝您的閱讀支持!


桂農通


廣西其實主要的農作物還是甘蔗,而且現在廣西近幾年都在大力推廣“雙高”政策,既如果種植甘蔗,會有有關部門的基本補貼以及甘蔗成熟後的簽約收購,但是在合同期限之內不能再種植別的其他的農作物,如果你們那邊有籤這個合同,就不要想著種植其他農作物替代甘蔗,如果是沒有的話,倒是有幾種比較適合廣西的替代甘蔗的農作物,現在來具體說一下,以供廣大朋友參考。

首先我們從廣西的土壤分析來看,廣西地處於亞熱帶南部地區,根據廣西全省土壤普遍資料顯示,廣西沙壤土,衝擊沙土達到了600-800萬畝,這個比較適合種植花生,而且廣西常年溫度都比較適宜種植花生,尤其是我們經常吃的小花生,一年可產兩茬,對比起甘蔗來說,現在花生都是機器種植,機器收割,種植起來比較省勁,而且花生價格也比較穩定,是可以考慮替代甘蔗的農產品之一。

其次就是廣西木薯的種植也是規模比較大的,木薯對比甘蔗來說,種植期間不需要太多的管理,只要種植之前施上底肥,按時噴農藥防止病蟲害就行了,而且現在廣西的木薯種植面積也是比較多,木薯現在也是廣西的重要經濟作物之一,木薯可以加工成澱粉,酒精等系列產品,種植前景非常好,也可以考慮替代甘蔗。



最後我們推薦種植的就是現在比較流行的網紅水果“羅漢果”,隨著現在廣西一些三農自媒體大V的成名,農產品銷售也是隨著這些三農自媒體網紅被帶動起來,我們可以經常在頭條看到他們出售羅漢果,而且價格比較合適,相比甘蔗來說羅漢果更有利於郵寄並且有可食用性,而且羅漢果非常受廣大網友喜愛,現在被稱之為廣西網紅水果,所以如果不種植甘蔗的話,羅漢果也是種植前景比較好的一種農作物。


以上內容純屬個人觀點,如果有異議,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農業經濟第一線


問題:廣西目前有什麼能代替甘蔗的農作物?

甘蔗,是廣西的一張名片,廣西農產品的大老二,廣西有很多糖廠,都是對甘蔗來者不拒,多多益善,給予微笑,付給回報。


想起早幾年,有些蔗區的種蔗戶,毀蔗種林(速生桉),發現有繼續漫延跡象,


政府重視情況,研究分析利敝,甘蔗這張名片,得做大做亮,做出決策,維護種蔗產業,鼓勵種蔗業戶,獎勵退林還蔗,收到成效,蔗區得以向外延伸,我煙墩在早兩年已有蔗老闆承包田地種植成百畝。

至於問題問有什麼能代替甘蔗的農作物,為什麼要這樣問?既然都問了,我來答。速生桉是其中之一,速生桉生長迅速,成效快,所以發展非同小可。但不應與甘蔗爭地盤,要知道甘蔗是廣西的名片。



能代替甘蔗的還有很多,簡單列舉幾種大單的讓你開開眼界,但講定,不能與甘蔗爭寵。
  1. 百香果,這是近幾年才在廣西發展種植的,並得以推廣,有些土地承包戶規模種植,患得患失,有些賺錢,有些賠錢,得失決定經營者的能力和運數。

  2. 香蕉,有很多品種,大蕉,西貢蕉,矮娘蕉等。早十年在煙墩有部分農戶大量種植,有些發了香蔗財,所以當地有”蕉子樓”的戲稱。

    種植發展亦算迅速,連片種植,但後來由於推銷信息連接跟不上,流產了。

  3. 火龍果,也算是新品種,新名牌,有一種與火龍果稱兄道弟,叫霸王花,主要是花穗,掛果產量低,所以種植是收穫花穗。
  4. 甜柑,在廣西發展迅速,增產可算滿意,早幾年好多人發了甜柑財,去年由於做“甜柑夢”的人太多了,出現拋酬現象,所以種植也需要做調查研究。

  5. 芋頭,荔甫芋很出眾,還有幾個品種,就不一一舉例了。去年我們地區幾個老闆各發展種植百多畝,亦是有得有失,得的不知他們賺多少,就知有一戶包地種了估計超過百畝,但可能是經驗不足還是什麼,到中期見長勢不如意,放異不管了。聽說是用政府扶貧款項的。
  6. 就不列舉了,是農民的都知道,非農的想知道也容易,上頭條,去百度,會有很多人給你介紹。

黃創義


廣西,有什麼農作物可代替甘蔗?

種甘蔗,榨紅糖,一直來是廣西的一張農業名片,廣西的糖是在全國早有盛名的。如放棄,真的很可惜,很痛心!

但近年來,農民紛紛表示種甘蔗又辛苦又不賺錢。有網友在評論裡哭訴大年初一就開始種甘蔗了,年底才能收穫,而且價錢又低,糖廠還拖欠蔗款!所以很多人都想放棄種甘蔗,改種其他。

如果,真要改種,那麼,又有什麼可以代替廣西的甘蔗呢?我認為有幾種可考慮:

一,種沃柑。

沃柑,應是柑子中算較優良的品種了吧。味甜好吃,汁多渣少,個大耐留,耐運輸,果期長,成熟期有早有遲,可選擇性釆摘,便於銷售,不容易造成滯銷。


二,香蕉。

可生賣,生食,也可深加工,做成香蕉片,拉長銷售時間,一年都可銷售。可做成各種小吃,零食。



三,竹筍

可生食,做菜,也可深加工,做筍乾,酸筍,鹹筍,銷售時段長,隨時可銷售。個人,家庭,酒店都可以是消費客戶群。


四,種龍眼

也可生食,可深加工,做成龍眼乾,可做各種小吃,也可作煲湯的調料,有補血補氣功效,是養生的好藥膳。

五,種葡萄。

葡萄可鮮食,可做葡萄乾,葡萄酒。

葡萄酒銷量大,又健康又養生,是個不錯的選擇。

但話又說回,蔗糖,是廣西農業的名片,最好還是別放棄了,廣西的糖早已負有盛名,應該發揚光大。但①要政府的政策扶持,提高收購價格; ②要政府 監督和強制糖廠不能拖欠農民甘蔗款,才能讓廣西的糖業發展得更順利,壯大!

大家有什麼更好的建議,請留言,評論,分享!謝謝


2師姐


不懂什麼能代替甘蔗,但是我家裡不種甘蔗幾年了,想想種甘蔗沒錢賺,又都是冬天才砍,想想當年吹風下雨冷的手指頭都疼得去砍甘蔗,早上六點半就出門。現在我們這裡都是種玉米和花生了。種點吃的



走失的秋天


廣西是亞熱帶季風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暖少雨,獨特的地裡位置使得廣西甘蔗產業成為全國最大的蔗糖生產基地。然而這樣的位置,雖說適合種甘蔗,但近些年來由於種植甘蔗需要很多勞動力,90後的年輕人不願意在農村吃苦,選擇出社會打工或創業,使得種植甘蔗的規模一年比一年少。

記得05、06年那時,我們縣城每天運甘蔗的車可以從糖廠往外擺出幾個公里,甚至還堵住主幹道車輛無法通行,知道現在就算榨季到了也不會有多少量運甘蔗的車排隊,由於甘蔗產量急劇減少,我們那裡的兩個糖廠有一個面臨著關閉的可能。說什麼甘蔗農作物不可能有其他農作物代替都是假的。除了速生桉,我覺得中藥也可以發展

大家都知道,在所有農作物中,除了竹筍就是速生桉生長最快,在廣西很多農村地方甘蔗產地不斷減少,速生桉產地變得越來越高,甚至已經超越了甘蔗,成為廣西重要的林業木材資源。速生桉雖然4年就能成材,而且種植速生桉不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去管理,一年只需要除草和施肥一到兩次,等到它比草還高時,就不用去過多的管理,剩餘的時間可以進城打工,收入比種甘蔗還多,人們自然而然不願意去種甘蔗了。

目前為止,雖說廣西沒有大型的中藥材收購公司,也沒有大型的中藥生產基地。但是,廣西的氣候是適合種植中草藥的。中草藥的出售方式精準到克,而且價格不低。我認為未來廣西會有大型的中草藥生產和收購基地。如此,中草藥產地不就可以取代甘蔗產業了嘛?


百色小蜜峰


廣西目前有什麼可以替代甘蔗的農作物?我的答案是,暫時沒有!!

為什麼?

第一,甘蔗是廣西優勢產業。目前,廣西是中國最大的甘蔗(糖料蔗)生產基地,大到什麼程度?官方統計面積1100多萬畝,實際可能更高,佔到全國將近6成。也就是說,全國每10根甘蔗就有6根來自廣西,全國一半以上的人吃的食糖產自廣西,當一種產業“壟斷”式存在,很難想象短時間內有另一種產業可以替代。

第二,甘蔗是廣西的傳統產業。廣西甘蔗栽培歷史悠久,公元一世紀東漢楊孚的《異物志》中,已有廣西出產甘蔗的記載,一種產業幾千年延續下來,還生生不息,怎麼可能說替代就替代得了的?如果說某一種農作物可以替代的話,廣西甘蔗也不會從1949年的24萬畝猛增到現在的1100多萬畝,雖然種植面積也曾有一段時間起落,但總體穩定,至少目前還真的沒有哪種產業保持如此的穩定性。

第三,廣西是最適宜種甘蔗的地區。甘蔗是熱帶、亞熱帶作物,具有喜高溫、需水量大、吸肥多、生長期長的特點,它對熱量的需求量尤其高,溫度低於0°c容易受凍害。放眼全國,最適宜種甘蔗的地區就是兩廣和海南,雲南、福建、四川、湖南等也有少部分地區適宜種植,但廣東、海南臺風災害多,雲南、四川、福建、湖南等地量太小,中國甘蔗還得看廣西,如此情況,怎麼可以說替代就替代得了?

第四,食糖是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物資。甘蔗不會被其他產業替代。過去這些年,糖業經歷過幾次大起大落,但沒有一次因為大起大落就使甘蔗這個產業消亡,是因為食糖的重要性。或許有人說,北方的甜菜可以代替甘蔗,但短期內是代替不了的我國既是食糖生產大國(世界第三),也是食糖消費大國,很難想象,當廣西甘蔗被某一種產業替代後,社會經濟是哪一種景象。

第五,甘蔗產業副產品有眾多經濟效益。很多人只知道為甘蔗可以生產食糖,但很多人卻不知道甘蔗副產品,如蔗渣糖蜜等是造紙、醫藥、發酵、建材等工業重要原材料。就拿蔗渣來說,可以造紙,可以用作餵養肉牛奶牛的飼料,也是種植磨菇的上等發酵原材料。甘蔗副產品還有很大的開發利用空間。甘蔗產業的作用,不是哪一種產業說代替就能代替得了的。

目前,我國甘蔗產業大而不強,還有很多要改進的地方。比如,甘蔗種業遠落後人家,我們的雙高基地產量遠低於其他國家的產量,所以蔗糖竟爭力不強。甘蔗產業副產品開發有限,很多蔗渣還當作廢物處理。因此,我們要思考的是如何做大做強這一產業,而不是討論有哪一種產業可以替代它。


遇見廣西


廣西區的競爭替代作物主要是柑橘、香蕉、火龍果、芒果等水果,近幾年都有一定程度的發展,特別是以沃柑為代表的柑橘,搶佔了不少原來 的蔗地,同時,速生桉近兩年由於政策引導以及經濟效益不理想因素,種植面積有所減少,部分改種了甘蔗,加上雙高基地建設等因素,此消彼長,廣西區近兩年甘蔗種植面積基本維持穩定。

但是,高收益導致盲目跟風,水果市場快速趨於飽和,今年沃柑價格大幅下滑就是一個明顯的信號,同時,水果等經濟作物需要勞動力多,投入大,投資回收週期長,高收益伴隨的高風險也非常突出,因此,經濟效益低,但無銷售風險的甘蔗種植依然會保持相對穩定的面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