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美國為什麼不把2012年退役的企業號航母賣給印度?而印度為什麼選擇不購買?

假慈悲的人


正在“紐波特.紐斯”船廠等待拆解的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企業號”,艦島塗有“E”標誌,美國海軍官兵也親切的稱它為“大E”。

“企業號”核動力航空是在1961年服役的,到它退役的時候已經是2012 年了,從理論上來說由於美國海軍的高完善的維護保養體系,它的艦體壽命還會有15~20年的時間,但是“大E”屬於“核動力航空試驗艦”,內部安裝了8座核反應堆!知道一點核設備運行流程的看官都清楚,反應堆運行的費用是非常高昂的…這也使得“企業號”使用成本非常高!所以,美國海軍也儘量不讓它去參加各種大型戰役,老老實實的在家搞科研和培訓艦員就成。
等待拆除工作的“大E”據說處理時間為15億美元,耗時15年。



在使用了50年之後“企業號”也完成了使命,美國海軍將它退役,由於是核動力航空不宜當成“航母博物館”,唯有對它的反應堆和各種“涉及核”的部分全部安全處理之後,才能進行艦體切割處理,所以耗時非常長…。

“企業號”核動力航母雖然是1960年代初建造的,但是它仍然有非常多的核心機密在裡面,也不宜對外出售,對於印度海軍來說“企業號”也沒啥用處(傳出的是美國打算出售“小鷹號”常規動力航母,售價僅一美元,但是美國要求印度至少要購買50架以上的F/A-18戰鬥機…要價太高印度買不起),僅是“企業號”的8個反應堆的種種技術難題印度就承受不了!如果出現“核洩漏”就是自討苦吃,另外大型核航母不同於印度目前所使用中小型常規航母,怎樣將它開動起來、艦載機用什麼型號、怎樣運作…這一切都沒啥借鑑性,似乎都要重頭再來!在海軍當中選拔5000名高素質的可以駕馭核航母的官兵,到目前為止印度海軍還不具備。


“企業號”核動力航母的文件。

通過上面這些講的這些讓人“頭大的問題”就會清楚的知道,世界上目前為止有能力運營“核航母”的就倆國家,法國的“戴高樂號”核航母也僅是一艘4萬噸的小艦,不可能與“企業號”同日而語,連法國海軍都小心翼翼的“伺候”戴高樂,印度這樣沒一點經驗的國家就更甭想了!


皇家橡樹1972


別說賣了,白送印度都要不起。大家如果沒記錯的話,2008年年底,小布什以總統的身份最後一次訪問印度。在此期間,他提議說要將即將退役的“小鷹”號航母送給印度,結果把印度嚇一跳:哥們,你千萬別提送的事了,我受不了了。而“企業”號比“小鷹”號更先進,印度更玩不轉。

如果印度買了“企業”號會怎樣?

首先“企業”號已經是幾十年前的老艦了,必需得花一筆錢來對它進行升級改造。另外,“企業”號的核反應堆是直接從核潛艇上搬過去的,功率低,所以要安裝了8臺。對這8臺核反應堆進行升級就是個麻煩的事。

買了航母,你還得要買艦載機。畢竟美國的航母只能配美國的艦載機,其它國家的艦載機上不了艦。“企業”號可以搭載各種艦載機80架左右,其中包括50架左右的F/A18E/F“超級大黃蜂”,一箇中隊的E2C“鷹眼”預警機,10架EA18G“咆哮者”電子戰機,還有各型的運輸直升機、反潛直升機、通用直升機等。這80架艦載機折騰下來起碼得要60億美元。另外,你買了飛機還得要買一大堆相關的備用零部件,而它們的價格不比整機便宜多少。

買了艦載機,你還得要買相應的彈藥。美國是不可能向印度公開它的火控系統源代碼的,這麼一來,美國的飛機只能掛美國的彈藥了。這些武器價格也不菲。而且彈藥還是屬於消耗品,先別說打仗了,就是平時演習、訓練都要用。

美國的數據鏈和印度的不一樣。你把航母和艦載機買來了,要是不能將它們整合到自己的作戰體系中去,那航母和護航軍艦怕是連怎麼通信都成問題。所以,要麼你花錢讓美國人幫你將它整合到你的作戰體系中去,要麼再花錢買美國的軍艦來為它保駕護航。無論採取什麼方法,花的錢都不會少。另外,花錢僱美國人幫忙,還存在著洩密的可能。

印度目前用的航母的滑躍起飛,攔阻降落。可“企業”號是彈射起飛,攔阻降落。操作方式不一樣。另外,美軍飛機的操作系統和座艙佈局也與俄製飛機有別,如果印度買了“企業”號,那一切都要從零開始學。當然,印度可以請美軍當教官,但美國人不會免費教你。比這更糟糕的是,從零開始到學會再到熟悉,到形成戰鬥力,到融入本國的作戰體系,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最快恐怕也得要五六年。在這段時間裡,“企業”號是屬於訓練階段,是沒有戰鬥力的。另外,正所謂“吃人嘴軟,拿人手短”,如果印度不聽美國的話,美國一切斷相關的零部件和武器訴供應,“企業”號就變成一堆廢鐵了。印度甘不甘心受美國控制,這也是個問題。

最後,以印度的軍費開支能不能養得起“企業”號也是個問題。大家都知道勞斯萊斯、布加迪威龍、邁巴赫、阿斯頓馬丁等頂級豪車好,可問題是它們的價格,它們的保養、維護和使用成本也非常高,你不是千萬富豪怎麼用得起啊?在印度的眼裡,“企業”號就如同勞斯萊斯般的存在,它這個窮屌絲是享受不起的。


血染戰旗紅


正在“紐波特.紐斯”船廠等待拆解的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企業號”,艦島塗有“E”標誌,美國海軍官兵也親切的稱它為“大E”。

“企業號”核動力航空是在1961年服役的,到它退役的時候已經是2012 年了,從理論上來說由於美國海軍的高完善的維護保養體系,它的艦體壽命還會有15~20年的時間,但是“大E”屬於“核動力航空試驗艦”,內部安裝了8座核反應堆!知道一點核設備運行流程的看官都清楚,反應堆運行的費用是非常高昂的…這也使得“企業號”使用成本非常高!所以,美國海軍也儘量不讓它去參加各種大型戰役,老老實實的在家搞科研和培訓艦員就成。

等待拆除工作的“大E”據說處理時間為15億美元,耗時15年。

在使用了50年之後“企業號”也完成了使命,美國海軍將它退役,由於是核動力航空不宜當成“航母博物館”,唯有對它的反應堆和各種“涉及核”的部分全部安全處理之後,才能進行艦體切割處理,所以耗時非常長…。

“企業號”核動力航母雖然是1960年代初建造的,但是它仍然有非常多的核心機密在裡面,也不宜對外出售,對於印度海軍來說“企業號”也沒啥用處(傳出的是美國打算出售“小鷹號”常規動力航母,售價僅一美元,但是美國要求印度至少要購買50架以上的F/A-18戰鬥機…要價太高印度買不起),僅是“企業號”的8個反應堆的種種技術難題印度就承受不了!如果出現“核洩漏”就是自討苦吃,另外大型核航母不同於印度目前所使用中小型常規航母,怎樣將它開動起來、艦載機用什麼型號、怎樣運作…這一切都沒啥借鑑性,似乎都要重頭再來!在海軍當中選拔5000名高素質的可以駕馭核航母的官兵,到目前為止印度海軍還不具備。

“企業號”核動力航母的文件。

通過上面這些講的這些讓人“頭大的問題”就會清楚的知道,世界上目前為止有能力運營“核航母”的就倆國家,法國的“戴高樂號”核航母也僅是一艘4萬噸的小艦,不可能與“企業號”同日而語,連法國海軍都小心翼翼的“伺候”戴高樂,印度這樣沒一點經驗的國家就更甭想了!





遊戲人超超


2012年12月1日美國海軍為“企業號”航母舉行退役典禮,“企業號”航母在美國海軍服役51年,是在役最長的航空母艦。企業號航空母艦1950年開始設計,1958年2月4日在紐波特紐斯造船及船塢公司開工建造,1960年9月24日下水,1961年11月25日服役。“企業號”航母是美國海軍及世界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是唯一一艘建成的企業級航空母艦。

2013年6月20日,企業號正式退役儀式後,由拖船拖離諾福克海軍基地,同日抵達紐波特紐斯造船廠,接著開始拆解工作。企業號先安全地拆除反應堆燃料棒,然後由拖船向南拖行抵達華盛頓州皮吉特灣。在那裡拆除了8座反應堆,由於拆除核反應堆需要大面積切割飛行甲板,因此企業號無法保留作博物館艦,只能保留艦島,最終企業號船體被拆解成總重9萬噸的金屬碎片。

美國為什麼不把2012年退役的企業號航母賣給印度?首先需要強調的是,美國很少有出售現代化航空母艦的案例。包括他的北約盟友和五眼聯盟兄弟國家。與北約盟友和五眼聯盟兄弟相比,印度在美國心目中的戰略地位較輕,根本不具備購買航母這一戰略級海軍裝備的的資格。而且美國也不缺錢,沒有必要通過出售“企業號”航母換錢。

印度為什麼選擇不購買?印度根本沒有選擇權。上面說了,美國根本不會向印度海軍出售“企業號”航母。即便是2009年退役封存的常規動力的“小鷹號”航母,美國也沒有對外出售的意思。人家不賣,印度只能說不買。另外需要強調一點,印度未必有購買並裝備八到十萬噸級核動力航母的心理準備。

從技術上說,印度海軍基本屬於英國和蘇俄裝備技術體系的,美國海軍裝備進入印度海軍會有“水土不服”的隱患。印度海軍不但沒有使用、維護核動力超大型艦艇的能力和經驗,也無法在快速形成戰鬥力。而且美國即便願意出售“企業號”航母,恐怕也是印度很難接受的天價(包括艦載機、培訓和維護服務)。相比較而言,選擇俄羅斯“戈爾什剋夫號”航母(超日王號),雖然是個坑,但性價比總體還是挺高的。


高峰軍事觀察


倒是確實傳出過美國想要出售企業給印度,而印度也想購買的傳聞,甚至不光是企業號,印度還曾經想過要購買美國海軍的小鷹號航母,這艘航母比企業號航母退役還更早,說句實在話,這兩艘航母印度隨便購得一艘,其海軍實力都會發生質的飛躍。

圖為印度海軍從俄羅斯購買的超日王號航母。


但是為什麼這兩筆交易最後都沒有能夠談成呢?原因有兩個,第一個是對美國的軍事合作,要付出軍事和政治代價,印度並不想就此成為美國的附庸和跟班。第二個原因就是俄羅斯的從中作梗,可以說最不希望看見印度購買大量美國裝備,同時成為美國親密國家和盟友的就是俄羅斯了,長期以來俄羅斯和美國圍繞印度進行了反覆的爭奪,也給印度造就了良好的國際環境。

圖為俄羅斯為印度改造戈爾什科夫號航母時的情景。


俄羅斯出售給印度一艘航母,實際上也不能說是出售給了印度,畢竟俄羅斯是以贈送的名義,把戈爾什科夫號航母送給了印度,這樣就暫時的滿足了印度對於航空母艦的需求,不再需要去追求更加昂貴的小鷹號航母了。俄羅斯只收了印度的維修改造費用,誰知,印度付完錢後,俄羅斯一再漲價,在美國已經不會把小鷹出售給印度的情況下,俄羅斯愣是收了印度23億美元的航母改造費用,這可是一大筆錢。

圖為美國海軍的企業號航母(下)和小鷹號航母(上),這兩艘航母都和印度傳出過聯繫。


印度是一個有大國情懷和大國雄心的國家,雖然其大國夢想顯得非常的虛無縹緲,但是誰也不能阻止別人做夢不是?印度認為自己並不需要完全的依靠和投靠哪個大國,因此印度並沒有選擇購買美國航母,畢竟買了人家的航母,就要買人家的戰鬥機,接受人家的軍事培訓,後期還要和人家搞好關係,給航母進行後勤維護和保養,甚至現代化的升級,可是印度顯然不願意受制於人,於是也最終選擇了放棄美國海軍的航母。


海事先鋒


美國是將“企業”號航母拆解了,也不會將其賣給印度的,而這裡自然是由多方面原因存在的。我們先了解一下“企業”號航母,再看看美國不出售,和印度不購買的原因。


企業號航母“企業”號是美國海軍及世界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於1958年2月4日動工建造,1960年9月24日下水,1961年11月25日服役。從建造到服役僅用了3年多時間。“企業”號航母的退役時間是2012年12月1日,通常來說,一艘航母的服役壽命一般是50年左右,‘企業’號核動力航母整個服役時間達到51年,也算是壽終就寢了。“企業”號航空母艦的拆解工作,可能需要花費超過10億美元以上。

其一, “企業”號航母作為,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航母,美國必然要對其擁有的核動力技術進行保密,這是美國對外絕對控制的。畢竟除了美國以外,世界上還沒有成熟的大型核動力航母。雖然美國在核動力技術上已經發展到了第三代福特級的A1B反應堆,但是作為“企業”號航母的核動力技術美國也不想讓世界其他國家所獲得。那麼,為了保住美國的核動力技術,拆解企業號航母就是最好的選擇。


正在拆解的旗號航母

其二,核動力航母的安全性問題,你看核動力航母在美國人手中玩的如火純青,可是真的要到印度人手中,誰知道會鬧出什麼么蛾子來?畢竟印度在世界上都是出了名的事故強國,就在昨天(12日)印度還發生了米格-27戰機墜毀事故。這是常規軍事武器出現事故還可以承受,如果是核反應堆真的讓印度給搞出來事故,那麼這事兒可能就會很大呀!就是租借一個俄羅斯的核潛艇,印度都能玩出事故來,美國人怎麼敢輕易會將這樣的核動力航母技術交給印度人來管理呢?美國就是沒事兒找事兒幹嗎?


印度墜毀的米格27戰機

其三,印度真的買不起,因為購買航母不僅僅是買了一個航母的艦體,而是要買整個航母的配套系統。也就是說航母上所配套的艦載機,印度都得需要購買,而這個價值恐怕是印度真的花不起的。美國就打算把小鷹級航母免費送給印度,但是前提條件卻是印度要購買50架以上的FA-18艦載機,以及特種飛機等全套的美國艦載機系統。美國在對外武器銷售上,一向都是最黑的。


那麼,美國所銷售的艦載機配套系統,肯定也是貴的離譜,讓印度望而卻步。那麼對於“企業”號航母肯定是要比“小鷹”級航母要造價高得多,美國要白送“小鷹”級,印度都要不起,那麼“企業”號航母,美國根本不會白送,那麼再加上配套的艦載機,你說印度能要得起嗎?

所以,美國只能拆解掉“企業”號航母,這樣核動力技術就不會外洩,雖然耗費時間和金錢,但是不讓某些對手獲得核動力技術還是美國奉為最高宗旨。另一方面就是印度別看這些年,在國際軍火貿易上頻頻出手,真的玩核動力航母,印度還真的玩不起。


淡然小司


如同曾經熱傳的美國“小鷹”號航母出售給印度一樣,美國最終的選擇都是沒有將本國的航母出售出去,美國之所以不賣,印度也沒有追著去買,雙方都有多重考慮。

從美國的角度來說,小鷹號和企業號一樣都有著美國非常重要的技術積累和一些核心機密,根本不能透露出去,尤其是企業號這樣的核動力航母,美國非常明白自己處於核動力航母上的絕對領先地位,航母核動力技術、蒸汽彈射技術、固定翼預警機技術等等諸如此類,其他國家都渴望學到,如果學到了那麼美國世界第一海軍強國的地位還能坐得穩嗎?所以美國寧願退役的航母泡在軍港裡也不可能出售的。



另外美國並不需要這筆軍售收入,雖然美國的“飛機墳場”和很多封存的海軍艦艇時不時就拉出來賣,那都是無關緊要的技術,像F16戰鬥機的技術已經被吃透,美國向印度出售過“奧斯汀”號船塢登陸艦,但是那是服役的真的不能再服役的舊艦了,都是60年代的技術集成,印度拿去了也學不到什麼,何況印度也學不會。


從印度角度來說,印度是很需要航母,但是印度很清楚對於核動力航母這一塊自己根本就學不會,甚至能不能維持運轉都是問題。印度雖然有多年航母使用經驗,但是都是英國轉手的輕型常規動力航母,採用的都是滑躍起飛,對於蒸汽彈射和核動力系統的使用經驗印度為零。買來也是驢糞蛋子表面光 ,說不定啥時候印度人又弄出鍋爐爆炸或者毒氣洩露的事情。

而且,印度現在已經擁有一艘現役“維克拉瑪蒂亞”號中型航母,再加上一艘在建的“維克蘭特”號航母,印度的“雙航母”和“印度湖”之夢的基本要求已經達成,不需要再多此一舉 。



另外再購買一艘6萬噸以上的重型航母的國防費用印度可能不堪重負,需要重新配套艦載機、船塢、軍港、艦載機飛行員、航母編隊,這可不是一筆小費用。畢竟“維克拉瑪蒂亞”號俄羅斯坑了印度50多億美元,印度國產航母砸了那麼多錢也沒個進展,美國比俄羅斯還沒良心,到時候萬一宰印度個一百億美元印度真的是騎虎難下了。


標槍毒刺


美國企業號航空母艦。是美國海軍及世界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是唯一一艘建成的企業級航空母艦,是美軍第八艘以企業為名的軍艦,同時也是美國的一種多用途超大型航空母艦。2012年12月1日舉行退役典禮,在美國海軍服役51年,是在役最長的航空母艦。企業號在服役期間執行過多次軍事行動。世界許多軍事熱點地區都有它強悍的身影。它是美國霸權重要的組成部分。是美帝的方天畫戟。



印度擁有航空母艦的歷史,在亞洲國家是最早的。也是唯一在實戰中,使用過航空母艦的國家。印度的航空母艦前幾艘都是二手貨。都是傳統的常規動力航空母艦。噸位都比較小。這也讓印度摸索了好久的時間來了解他們。一路也是磕磕碰碰。印度在整體軍事工業並不先進的情況下。開始自己建造國產航空母艦。“維克蘭特號”航空母艦。它是印度第一艘國產航母,長260米,寬60米,排水量達37500噸,滿載排水量為4萬噸級,最高航速為28節。滑越起飛沒有彈射器。依舊是傳統的常規動力。這也讓印度無所適從。就算美國白給印度退役的企業號。印度也不會要。企業號是核動力,排水量要比印度以前擁有的航母都要大。在技術上要複雜的多。印度絕對“吃不消”。



印度和美國的關係絕對不是親密無間的。雖然他們軍事,科技,農業,方面進行合作。但是都是有限度。美國絕對不會把退役的航空母艦賣給印度。主要的考量是防止尖端軍事技術的外流。就算印度有能力購買。俄羅斯會不會進行“參觀”中國會不會“瞄一眼”。這是美國人最不願意看到的。所以說一個不會賣。一個也不會買。


洗手盤


說白了美國不可能把這艘核動力航空母艦賣給印度,而印度也沒有那個水平去駕馭他,就是這麼簡單。世界上到目前有能力玩的起9萬噸級重型航空母艦的國家也只有美國自己。況且美國捨得把傳承了好幾代的“企業”交給一個連飛機都保養不利索的國家?Big E對美國的意義可是很大的

從美國的角度去看:美國為什麼不可能賣呢?這麼說吧,企業號雖然是1961年加入美國海軍,距今已經58年。然而在這58的時間裡除了美國之外只有法國成功建造了核動力的“戴高樂”號,然而他一直是處於“半殘”狀態。所以直到現在也只有美國具備成熟的核動力航空母艦技術,幾乎處於技術壟斷的地位。在這種情況下美國要把自己壟斷的核動力航空母艦出售給印度這個“非鐵桿盟友”是根本不可能的。雖然“企業”號使用的是第一代船用核動力技術,但是隻要涉及“核”那麼技術程度都不會低了,需要保密的程度自然也非常高,中國的船用核動力技術也是處於試驗階段而非應用階段。如果美國賣給印度那麼就等於讓更多的國家去掌握這項技術,這是美國不願意看到的,他更願意花幾十億去一點點拆掉這艘核動力航母。

況且印度也並不是美國的“鐵桿盟友”,甚至說只是在利用印度制衡各一些國家,美國並不希望他們中的任何一個有一天真正的崛起。如果美國將這種9萬噸的級重型核動力航空母艦出售給印度,那麼這就等於極大提高印度的海上力量,拉大了印度洋的海上實力差距,最終打破了各方面軍事力量的平衡,出現一個地區的“老大”。

從印度的角度去看:印度根本玩不轉。印度從60年代到現在一直在操作中、輕型航空母艦,雖然最早的“維克蘭特”號在60-70年代使用的是彈射器+阻攔索的模式,然而他80年代已經改造為只能打造英國“海鷂”垂直起降戰鬥機,技術和經驗斷檔已經達到40年。在這種情況下讓一個沒有核動力操作經驗、缺乏彈射器操作經驗的國家突然使用“企業”號?“企業”號退役時艦體已經超過50年,恐怕等印度真正能讓“企業”形成戰鬥力的時候他也快散架了。下圖為“維克蘭特”號的兩個階段,80年代已經移除彈射器和阻攔索

“企業”號的艦員配置為3215船員+2480航空聯隊人員,也就是所印度需要額外再培訓近6000人,加上可替換的官兵可能需要1萬人以上的系統性培訓和訓練。印度還需要採購超過50架F-18系列戰鬥機、至少4架E-2系列預警機、還有SH-60直升機,總的艦載機採購數目不會低於70架。這麼好的機會美國絕對不可能放過印度的,這些飛機總價值毫不客氣的說超過100億美元,而“企業”號航母本體美國的報價也不會低於50億美元。加上超過50年的艦體年齡,印度實際上花了150億美元買了一艘只能用15-20年的航空母艦。開過車的朋友都知道,當我們的汽車超過6年時需要1年審一次,超過15年就需要1年2審,航空母艦也一樣,都已經超過50年的艦齡就需要頻繁的維護和保養才能保證正常工作,每次保養都是大把的美元扔進去。

而且就印度那個做事風格,“企業”的核反應別自己漏了就不錯了,這種高技術裝備印度的各方面水平真的玩不起。


雛菊西瓜Peterpan


在幾年前網絡上的確出現過“美國有意向印度出售剛剛退役的企業號航母”的傳聞,不過經過多方考證,基本上沒有來自官方的確切消息,大概率是一些媒體捕風捉影、應景炒作的產物。單純就事情的本身而言,在理論上是一個不錯的雙贏選擇,一方面美國海軍在2012年退役的企業號航母可以“廢物再利用”,不僅免除了價格不菲的拆解處理費,還能夠倒賺一筆外快,再加上後續的改裝升級費以及配套的航母艦載機轉讓費等等,美國軍火商無異於獲得了一張長期飯票。

2012年退役的企業號航母是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航母

另一方面印度海軍可以一躍獲得世界一流水平的航母戰力,企業號航母比起印度從俄羅斯引進的戈爾什科夫號航母,還有印度國產的維克蘭特號航母,綜合性能遠遠高出不止一個級別,能夠極大地滿足印度打造“有聲有色大國”的虛榮心。

但實際上,這個問題在政治、軍事、經濟等操作層面均存在著難以克服的障礙。首先是政治層面,印度號稱“政治萬金油”,向來在國際社會左右逢源,似乎向誰購買武器都很容易,因此有人戲稱“只要印度自己願意,就可以集齊聯合國五常的武器來召喚神龍”。

印度海軍引進的俄製航母

不過印度與美國的軍購關係卻有些微妙,印度由於開展核試驗的緣故,曾經遭到過美國一段時期的制裁,無法從美國引進軍事技術,結果白白便宜了俄羅斯,一舉囊括了絕大部分的印度軍購訂單。後來美國出於遏制我方的全球戰略考量,主動向印度拋出了橄欖枝,解除了軍購禁令,開始出售一些軍事裝備(比如C17運輸機、P8反潛巡邏機、阿帕奇武裝直升機等等)。然而考慮到印度與俄羅斯的特殊關係,美國始終不放心將自己的一線主戰武器交到印度人手中。

印度從美國購買的P8反潛巡邏機

其次是軍事層面,企業號航母是美國海軍第一代重型核動力航母,雖然是50多年前的產品,但是身為“重核彈”航母的開山鼻祖,其蘊涵的技術價值至今依舊是難以估量的。企業號航母的滿載排水量達到94000噸,配備了8座核反應堆和4部升降機,是從常規動力航母過渡到核動力航母的關鍵性轉變,如果美國將企業號航母出售給印度,印度自己倒是未必能夠折騰出什麼名堂,卻難保不會把核心技術資料外洩,對於某些尚未跨過核動力航母門檻的國家有著至關重要的參考作用。

美國退役航母正在進行拆解

因此為了保持自己在航母領域的絕對領先優勢,美國對於退役航母的處理方式向來都是簡單粗暴,在封存一段時間以後,要麼大卸八塊毀艦滅跡,要麼當成靶子直接擊沉海底,讓有窺伺之心的對手徹底斷絕念想。企業號航母由於裝有核反應堆,既無法封存也不能擊沉,退役以後就直接進入了拆解程序,最終變成數以萬噸級的廢舊金屬(相比之下它的前輩師兄——常規動力的小鷹號航母命運就更加悲催了,捱了自家人的無數航空炸彈、反艦導彈、重型魚雷之後飲恨撲街)。

印度的國力尚不足以支撐重型航母的有效運行

最後則是經濟層面,雖然印度素有“人傻錢多”的美譽,隔三差五都會高調拋出採購武器的重磅訂單,但是最終能夠落實的項目卻是為數不多,比如“126架先進中型戰鬥機”項目,來回折騰了十幾年至今也沒有下文,究其原因很大程度都是由於缺錢。印度一年的軍費不過四百多億美元,維持一艘重型核動力航母的成本極其昂貴,就連一年軍費五六百億美元的英國日本都只能玩中型航母或者輕型直升機母艦,印度就算把企業號航母買回來也很難養得起,並非一件明智之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