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清明祭祀為什麼要帶酒?

清明祭祀為什麼要帶酒?

清明節作為我國傳統最重大的春祭節日,緬懷祖先、掃墓祭祀,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活動。

而在掃墓的時候,大部人好像都會帶上一瓶好酒,就著其他的水果、點心之類的吃食,一同供奉在墓前。之後舉杯將酒灑在墓前,以表達對先人的緬懷之情。

所以今年清明節,您去祭奠先人的時候準備酒了嗎?

清明祭祀為什麼要帶酒?

清明節祭祖掃墓,是我國社會由來已久的傳統習俗。曾任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的楊寬先生認為,從春秋戰國的時候已經有了定期祭墓的習俗,後世稱為“上冢”或“上墓”。

但也有人認為墓祭起源於漢明帝時的“上陵之禮”,而至唐玄宗開元二十年(732年)將寒食(在清明的前二日,兩節相連)上墓編入五禮,從此寒食清明節成為重要的墓祭時節。那麼清明祭祀時用酒,又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清明祭祀為什麼要帶酒?

好像在我們意識到的時候,祭祀用酒寒食飲酒,就已經成為一種“正常操作”了。其實,在我國最早的禁酒令周公《酒誥》中,就已經有了明確的規定:“祀茲酒”,意思就是說,只有祭祀的時候才能用酒,並且勸勉大臣不可耽於宴飲享樂。

可見在先秦時,酒已然成了非常重要的祭品。這一點還可以從我國的考古發現中找到答案:已經出土的青銅禮器中,酒器佔了半壁江山。包括大名鼎鼎的“四羊方尊”也是在祭祀活動中用來盛酒的。

清明祭祀為什麼要帶酒?

所以用酒祭祀的傳統遠遠早於清明節,那麼我們就可以大膽推測,在清明祭祀伊始,酒就已經成為重要的祭祀貢品了。

清明祭祀為什麼要帶酒?

酒為什麼會如此廣泛地用到我國傳統的祭祀活動中呢?除了酒是非常珍貴的飲品之外,還因為在很久很久以前,先民可以藉助酒進入一種迷幻的境界

,在這個境界裡,人能夠直接溝通鬼神先祖和天地自然,然後祈求神明庇護,用酒祭祀的習俗也就由此盛行開來。

我雖然沒親身經歷過這個極其神秘的、令人嚮往的、奇妙無比的迷幻境界,但是結合我在課本上學過的知識,以及18年的人生經驗來看——我覺得他是“醉了”!

清明祭祀為什麼要帶酒?

醫學上認為,酒精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的抑制劑

,酒精進入人體之後會抑制大腦皮層的興奮。

但是,你的大腦皮層是管理你整個神經系統的大家長,大腦皮層的活動受抑制之後,沒有人管的皮層下中樞就開始脫抑制興奮,然後就開始“動次打次”放肆起來,具體表現為:

情緒高漲——

清明祭祀為什麼要帶酒?

興奮話多——

清明祭祀為什麼要帶酒?

控制能力下降——

清明祭祀為什麼要帶酒?

反應遲鈍等等,

清明祭祀為什麼要帶酒?

嚴重的還會出現運動控制能力受損共濟失調等症狀。

所以當旁邊醉倒的大哥控制不住寄幾的時候,說明他已經進入了那個“極其神秘的、令人嚮往的、奇妙無比的世界了”,接下來就是見證友誼的時刻了,

請hold住他,謝謝。

清明祭祀為什麼要帶酒?

如今,不知道清明節祭祀去掃墓的時候還會拎上一壺酒的還有多少人,好像越來越多的人更喜歡捧上一束花。但是不管帶的是酒是花,人們緬懷先人的心情是始終如一的,這便足夠了吧。

參考文獻:

楊寬,《中國古代陵寢制度史研究》

張靜,《先秦酒與祭祀》

李秀均,《酒精對人體調節能力及非致命性損傷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