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孫中山思想是兩岸和平統一的基礎

孫中山思想是兩岸和平統一的基礎

一八八八年十月,孫中山(左二)在香港西醫書院學習時與友人合影

1999年12月,我曾從美國檀香山來到澳門,參加了澳門迴歸祖國的儀式。使我感到最深的是祖國強大起來了,澳門同胞從此真正成為這塊土地上的主人。我的祖父孫中山先生的遺願在逐步實行中。在1892年秋,當祖父畢業於香港西醫書院後,就在澳門設立中西藥局,他是第一位中國籍的西醫在澳門行醫。當時鏡湖醫院是華僑辦的中醫醫院,祖父建議他們兼用西醫,引進先進技術、實行中西醫結合。當時在澳門,祖父的醫術很有聲譽,前來求治的人絡繹不絕,然而卻招來了葡萄牙籍醫生的嫉妒,他們使用各種手段,阻止祖父在澳門繼續行醫,所以今天澳門迴歸祖國,是清洗了我中華民族在殖民統治下所受的恥辱!祖父在天之靈,一定含笑地看著我們。孫中山先生一生救國,他臨終呼喚“和平奮鬥救中國!”他念念不忘的是:一、祖國統一;二、中國在國際上有一定的地位;三、廢除不平等條約。中國現除了臺灣外已達成統一。如何解決臺灣問題?要和平統一!我們要和平,不要戰爭,因為過去一百多年中國人經歷太多戰禍,而歷史交接只有孫中山不用武力,孫中山思想精神乃將來和平統一關鍵。所以孫中山思想是兩岸文化基礎。兩岸要振興一定要以文化為基礎,幾千年的傳統優秀文化是改善人心的,中國文化的特色是王道而非霸道。

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上,江澤民主席提出二十世紀中國三位偉人,第一個是孫中山。“振興中華”是孫中山第一個提出來的。1997年11月香港董建華特首在溫哥華亞太經合會上對我講:“香港迴歸後,還來不及恢復孫中山光輝思想……”,這說明目前中國領導人對孫中山已重新作了極為重要的評價。

此後,許多中外雜誌,美國《生活》雜誌等也將孫中山評選為亞洲二十世紀最傑出的政治思想家、民主革命導師、偉大的民族英雄、亞洲文藝復興創世者,一個開創世紀的偉人和近代中國之父。1986年,當時的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先生參觀了祖父在1896年倫敦蒙難寓所,情不自禁地喊出了“我們的國父”。也是在1986年全中國隆重紀念祖父誕辰120週年,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的萬人大會慶典上,主持大會的當時的政協主席鄧穎超在大會上大聲疾呼:“我們中國共產黨從現在開始要借鑑孫中山的振興中華的偉大思想了。”鄧媽媽並且再三囑咐我要努力繼承祖父、祖母振興中華,為和平統一祖國大業而多貢獻。在北京中山公園的孫中山銅像下,鄧公題了:“孫中山先生永垂不朽”!最偉大的中國人,無過於“德配天地,道貫古今”的孔子,然而如果以近一百年為期,影響最深遠,創業最艱鉅,功勳最偉大的,應以孫中山先生為第一。歷史學者讚揚孔子“天不生仲尼,萬古如辰夜”,對現代中國人來說沒有孫中山就沒有現代中國。因為把中國從封建帶向民主,從黑暗帶向光明的是孫中山,救億萬中國人的是孫中山。

1998年3月我赴香港向董建華特首及民政局藍鴻震局長提出建議,改西區公園為中山紀念公園。因為就在一百年前我的祖父孫中山是在現西區公園室內運動場側被遞解出境的。香港已於1997年7月1日迴歸祖國,因此在祖父一百年前被遞解出境之處的西區公園改名為中山紀念公園,具有深厚歷史意義。此一建議已被香港特區政府接受,並撥四億二千多萬港元來重建中山紀念公園,將於2003年完工。在這裡我代表孫氏後裔向江主席及董特首表示衷心感謝!

當今中國大陸沿著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前進,與孫中山的民生主義是一致的,改革開放與孫中山實業計劃是一致的。1998年3月初,我在泰國曼谷弘揚孫中山思想,當地中國大使館請我赴宴,席間大使館官員先告訴我最近中央黨校副校長來過泰國,提起孫中山時,說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政策與孫中山振興中華是完全一致的。

從1985年開始,為了響應鄧公所作之改革開放,我倡議了在深圳市建立孫逸仙心血管醫院,又倡議在醫院內設立孫中山銅像和中山紀念堂。因為在一百年前,孫中山曾在這裡策劃、領導深圳三洲田的庚子起議,也在珠江三角洲一帶和澳門從醫。

1998年12月17日我在北京大學發起成立孫中山思想國際研究中心,北大希望把該研究中心辦得最大最好。我發動了香港的陳守仁先生捐了十萬元港幣給北大。1999年4月初我赴南京大學及杭州浙江大學,又發起建立孫中山思想研究所及孫中山研究,他們欣然同意,只待款項一到便馬上成立。1999年8月,我在檀香山兩間大學國畫館成立孫逸仙博士中國文物收藏館及孫逸仙博士教育展覽,並邀請我大哥孫治平主持剪綵。

199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門慶祝建國五十週年時,廣場掛起孫中山大畫像紀念他,因為今天中國的改革開放是與孫中山的中國的民主共和革命一脈相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