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阻礙職場發展的6個偏見,你佔幾個?

我們要給大家分享的書是《高效領導力》。

這本書是由寶潔公司資深高管、培訓過700位以上名企管理者的布倫達·本斯所寫。在以往的晨讀中,我們曾介紹過書中的部分內容,這次我們繼續分享書中關於職場偏見的6個內容。


無意識偏見


技術革命、產業升級、行業細分,社會的多樣性發展給我們提供了各種便利和成長途徑,但是同時也增加了工作衝突的多樣性。這些衝突的產物就是無意識偏見。

比如,現在我們遇到一個陌生人跟自己搭訕,可能考慮的問題,包括他是誰?他的目的是什麼?他是否安全?他對我有什麼好處?這在物質匱乏,關係單純的年代則很少出現。

賓納·坎多拉博士的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無意識偏見越來越多了。他認為,這種偏見來源於:環境的複雜。大腦為了適應這種複雜,不得不下意識做很多思考和判斷,而這些基本都是偏見。

確認偏見


手裡拿著錘子,看見什麼都像釘子;心裡有了答案,看什麼都像證據。比如,你覺得某人拿了你的快遞,他所有的言行在你眼裡都像個小偷;誰有過工作上的重大失誤,不管他做什麼,你都會覺得他做得一團糟,這就是確認偏見。

一旦你在心裡下了判斷,或者有了某種傾向性以後,對方不管做什麼,你都會從中摘取對你判斷有利的證據。確認偏見會讓我們為了正確而正確,但卻忽視了事實本身。

確認偏見過重的人,在系統思維、戰略思維上就會比較薄弱,因為它會把其它信息都趕跑,強行解釋發生的一切,只能是自己說服自己。

群體偏見


“他們部門的人就那樣。”“咱們部門的人都是精英。”“你的胳膊肘能不能不朝外拐?”上述常見的三句話,體現的就是群體偏見。

比如,你跟其他部門中的一個人有了矛盾,就會覺得那個部門裡的人都有問題。坎多拉教授曾解釋過這種偏見對績效的影響:對於自己群體內的人,我們會給予更多信任,這意味著相對外人來說,我們對他們的審視更少,更願意用積極的眼光看待自己人。

比如,有個主管喜歡團隊和諧,他鼓勵員工每週聚餐兩次。可因為大多數的團隊員工都喜歡體育,午餐閒談傾向於聊運動的相關話題。這就讓其中一個不關注體育的女員工,很難融入其中。漸漸的,她感覺自己被排除在了團隊之外,最終被調換崗位。而這個主管,也因此失去了一個優秀員工。

能力偏見


如果某個人的良好品質、優秀事蹟,影響了你對他在其他領域的看法,就說明你已經帶著能力偏見在看他了。

在職場,常常存在三種能力偏見。一個是外表越突出、裝扮越整潔的人,越能得到同事的信賴;另一個是業績很突出,往往會被提拔到更高的管理崗位,可後來才發現是個錯誤的決定。比如,一個專業的銷售人員可能擅長開發新客戶和創造收入,所以被提升到更高的職位,比如銷售主管。結果,這個人卻對如何當公司高管一無所知。還有一個是,在職場,一個人的錯誤會被無限放大,這也造成了大多數職場人,都在抱著“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態工作。

知識詛咒偏見


在職場中,常見的知識詛咒類偏見有三種。

一種是量級偏見。高學歷的人往往不信任或欣賞低學歷的人,不管對方身處什麼位置,是否是自己的領導。

另一種是經驗偏見。老員工總是認為年輕的員工缺乏基本的工作技能,而年輕職員則反過來覺得老員工對新技術、新事物無能為力。這都是經驗差產生的偏見,雙方都在用自己的長板和對方的短板比,這種偏見往往會造成很多不必要的職場矛盾。

最後一種是知識差異,它讓我們很難從對方的視角看問題。簡單講,就是你不明白為什麼,你覺得很簡單的事,對方就是無法理解。這會帶來無效交流。

歸因偏見


歸因偏見和確認偏見是相對的。我們會為了證明自己的正確,而找很多外界的原因。

所謂歸因,就是把所有問題都會歸到除了自己之外的原因上。別人被批評,你覺得是他工作不努力;可當你被批評時,你會覺得是制度問題、協同問題、經濟不景氣的問題。

歸因偏見有很多表現形式,比如為問題找理由、給自己的觀點找藉口、為錯誤的行為開脫等等。總之,有歸因偏見的人,總會把成績歸因於內在因素,把失敗都歸因於外部因素。這是職場最常見的偏見,沒有之一。

總結一下,上述偏見不是獨立存在的,它們總會以某種搭配的形式出現。這些偏見相互交織,產生了大量的團隊內耗,如果能減少它們出現的次數,無形中就是在給企業或團隊增添活力。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希望給你帶來啟發,記得給我們點贊鼓勵喲。

參考書目:《高效領導力》[美] 布倫達·本斯

——END——

阻礙職場發展的6個偏見,你佔幾個?


阻礙職場發展的6個偏見,你佔幾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