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朱熹享祀孔廟卻又誘寡扒灰?揭祕歷史真相:讓人嘆息的人性…

在歷史的長河中,頭頂光環的人數不勝數,但有些人品德雖然不如普通人,卻在其榮耀的遮掩下成為了超越普羅大眾的完美之人。我們今天就來剖析一位名貫聖賢書的聖人,來解讀一下其不為人知的一面如何讓人眼鏡大跌,令人咂舌。

​他就是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朱熹,存天理\\滅人慾是其提出的理學概念,這位在理學上登峰造極的大師雖然在古籍中光彩照人,但翻看史書的另一面,就能發現他是一位滿口仁義道德,滿肚子男盜女娼的人。

朱熹享祀孔廟卻又誘寡扒灰?揭秘歷史真相:讓人嘆息的人性…

朱熹是江西人,世稱朱子,出生於公元1130年,十九歲中進士,官途直到寶文閣待制,可謂獲得了雙重高級的社會地位。清康熙稱朱熹:集大成而緒千百年絕傳之學,開愚蒙而立億萬世一定之歸。可見朱熹的歷史評價有多高,堪比孔孟這樣開宗立派的人物,自然聲明遠揚,被元明清三朝尊奉為儒學繼承的大成者,影響了當時社會的方方面面。

​從學問的成就方面來考察朱熹,其自然是一位震鑠古今的人物,但是在理學方面他極端的提倡“存天理,滅人慾”這一套理論,教化人們泯滅人慾,做道德上的完人,自己卻幹著背道而馳的事情,就說不過去了。

朱熹享祀孔廟卻又誘寡扒灰?揭秘歷史真相:讓人嘆息的人性…

朱熹手跡

古籍上面記載,朱子早慧,在五歲的時候,就能看懂《周易》,並且還編撰了一本叫《周易本義》的冊子,足見其對易書的見解之廣博。受易學影響,朱熹也成為了一個風水痴迷者,沉迷其中深信不疑,自古帝王陵寢選地都要風水大師親自勘察山水風貌,地理位置,朱子作為百姓之身,對此事也相當重視,其家人的墓地,都由他親自勘察選定,可見朱子也是一位私心重的人,這與他理學中輕利重義的思想背到而馳的。

​南宋一一八二年,朱熹時任朝廷命官浙東常平使,當時其在臺州巡行,永康學派的關鍵人物唐仲友因為反對朱熹的理學,朱熹遂在朝堂之上連上幾道奏摺要求皇上彈劾他,朱熹不僅陽謀使出,還玩出了下三濫的招數,按照其理學價值觀,抓住了唐仲友的個人生活問題,當時名妓嚴蕊因與唐仲友有寬衣解帶之情,朱熹遂下令逮捕嚴蕊,打入死牢,嚴刑逼供,想利用這個事情來打倒唐仲友,但嚴蕊誓死不招。

朱熹享祀孔廟卻又誘寡扒灰?揭秘歷史真相:讓人嘆息的人性…

嚴蕊劇照

很快這件事,就傳到了民間,且不論唐仲友的生活問題是否清潔,但朱熹用這種招數對付人,很難與其君子形象貼合,嚴蕊一個女子,傲骨錚錚,反而得到了民間的讚許,這件事很快被南宋皇帝宋孝宗得知,一時間朝野沸騰,朱熹被調任其他官職。

​​在訴訟原則中,本不應該引入原告被告的倫理地位,社會地位,只有一視同仁,才能理清是非曲直,但朱熹對訴訟原則有著自己的偏見,認為不管孰是孰非,一律先排輩份和地位再論是非,可見朱熹理學中道德原則的可怕之處,如果人微言輕,那處於底層的人還怎麼申冤呢?

朱熹享祀孔廟卻又誘寡扒灰?揭秘歷史真相:讓人嘆息的人性…

史料記載,在公元一一九六年,也就是宋慶元2年,時任監察御史的沈繼祖向朝廷上奏章彈劾朱熹,列舉了其諸多罪狀,例如帶著姿色非凡的尼姑遊玩,最後讓尼姑還俗,納尼姑為妾;自己的大兒媳在丈夫死後懷孕,懷疑是朱老夫子乾的事情;利用兒女婚嫁之事,大肆收授鉅額錢財;開辦學院,開出高昂學費;指使弟子偷盜耕地的黃牛;看中別人的墓地風水上佳,丟掉自己滿口的理學道德,把墓中骸骨掘出棄於荒野,安葬自己的親人。

​無風不起浪,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雖然有人認為朱熹的這些罪過是朝堂之上政敵打擊他而捏造的藉口,可但凡是臣子提交給皇上的奏摺中的事情都要經過朝廷考察的,沈繼祖作為監察御史,其奏摺陳述的內容,皇上自然要進行詳細考察,可見朱老夫子坐實這些事情的可能非常大。

朱熹享祀孔廟卻又誘寡扒灰?揭秘歷史真相:讓人嘆息的人性…

​南宋慶元二年12月,朝廷對理學展開了前所未有的批判,理學被斥責為“偽學“,朱熹成為了罪魁禍首,甚至有人提出將朱熹處以死刑,朱熹整個家族由此衰落,部分家族成員被流放到煙瘴之地,部分被打入死牢,從此一振不撅。

​朱老夫子風燭殘年,晚景淒涼,變成了半個盲人,足疾使其不能活動,為了使自己的理學道統後繼有人,在加緊編撰了一段時間著述後,朱熹病死於西元1200年。

朱熹享祀孔廟卻又誘寡扒灰?揭秘歷史真相:讓人嘆息的人性…

從朱熹身上我們發現,古代不乏這樣的持雙重標準立世的名流聖人,雖然他們貴為聖賢,但在世俗事務面前仍不能脫俗,而是戴著面具過著雙面人生,如魯迅所言,面具戴的久了就長在臉上了。每個人都逃脫不了自己人性的限制,實在是讓人嘆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