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 《道德经》:悟透这句话,受到人生宠辱,也能泰然处之

《道德经》:何谓宠辱若惊,宠天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我们很多人在生活中都听过这样一句话,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很多人说的就是人生面对宠辱的时候,人生的一个状态。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那些所谓的宠辱到底指的是什么意思?

《道德经》:悟透这句话,受到人生宠辱,也能泰然处之

用我们最通俗的理解,宠辱也可以理解为人生的起起伏伏,别人对于你的从容态度。

在道德经中的第13章宠辱若惊中有这样一个详细的解释:何谓宠辱若惊,宠天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什么叫得失宠辱,都让人感到担惊受怕呢。因为当一个人得到宠辱的时候,地位卑下的时候会感觉惊吓,失宠也会让他惊恐不安,所以说宠辱都会让人担惊受怕。

《道德经》:悟透这句话,受到人生宠辱,也能泰然处之

在我们之前的理解中,很多人认为当人生得到荣幸的时候,是一种开心的事情,得到辱骂的时候是一种悲伤的事情,这个理解是错误的。

其实真正的理解就是无论宠辱,对于一个人来说都是让人担惊受怕的事情,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状态呢?老子在道德经中是这样说的:如果一个人有患得患失的一个弱点,得到宠爱,并不会让一个人感觉到快乐,当他受到别人冷眼轻视的时候,也会表现惊恐不安。

老子在把他提出的世间常人在人生精神追求的普遍弱点中做了解释之后,分析了产生这种心态的原因。就是世间常人还在念念不忘他的一个自身利益,还去为自身利益患得患失。

《道德经》:悟透这句话,受到人生宠辱,也能泰然处之

老子提出他所提倡的人生精神追求观,老子没有直接告诉他人们所提倡的人生精神追求观是什么?而是用可当大任者而不能当大任者的对比来说明,人们应该有什么样的人生精神追求。

这句话是这样的:贵以身为天下,则可以托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乃可以寄天下。

如果用自身患得患失的一种心态去治理天下,那么只能配寄生于做一个普通人,而不配治理天下,如果像爱惜自己身体那样去爱行天下,就可以把天下的事情托付给你,让你去治理天下。

《道德经》:悟透这句话,受到人生宠辱,也能泰然处之

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我们不需要去考虑天下太多的事情。我们需要考虑的是自己的人生,把自己活得精彩,活得从容,活的洒脱,便也是一种本事。

我们很多人其实把荣辱那些事情看得太过于慎重了,很多人重视身外的荣辱,甚至超过自己的生命。这个心态其实是一种错误很多人的一生,都在追求那些所谓的功名利禄,其实这个是很错误的一个状态。完全没必要把功名利禄作为人生的最高理想,如果说你的目的就是为了享受荣华富贵,那就大错特错了。

《道德经》:悟透这句话,受到人生宠辱,也能泰然处之

老子就认为,一个人的生命,远远贵重于自己身边的一些名利富贵。所以要清心寡欲一切,利欲熏心的事情,可以做到无动于衷,仍然可以受天下之重系,受万民之重托。我们没有那么伟大,只需要让自己,更加洒脱就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