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9 全球七大農業強國究竟強在哪?很多和我們想象得不一樣

眾所周知,中國是全球農業大國,但還算不上農業強國。如今排名世界前列的農業強國,大家也都耳熟能詳。今天我們想從另一個小切面看看這些強國究竟強在哪兒?或許有些不太主流的觀點,正是我們真正能夠學習的地方。

美國

機械化的背後是“地區專門化”

至少從農業產值上而言,美國是當今世界上農業第一強國。他們以不到3%的農業人口,養活了全國3億多民眾,還是世界上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

在我們的印象中,美國農業之所以發達,得益於其高度科技化機械化帶來的農業效率。不過這可能只是表象,大規模機械化生產背後,其因地制宜的“地區專門化”才是基礎。


全球七大農業強國究竟強在哪?很多和我們想象得不一樣



所謂的農業生產“地區專門化”,是指在一個區域(地區)內,根據自然氣候等因素,專門生產一種或者幾種農畜產品,從而在全國範圍內形成農業專業生產區。

比如,在中央大平原地區分佈有小麥帶、玉米帶和棉花帶;在五大湖沿岸地區,是美國農業的乳畜帶,其產量佔了美國總產量的一半;位於墨西哥灣沿岸地區,是亞熱帶作物帶;位於美國西南部沿海,是水果和灌溉農業帶。

所以,美國的農場,很多隻種植一種農產品,也就是“專門化”。這種專門化帶來了規模化和機械化的更大空間,也使得生產效率頗高。

加拿大

耕地高度聚集帶來科技革命


在某些農業排名榜上,加拿大的地位甚至超過了美國。從數值上看,加拿大生產了全球25%的芥花籽油、7.2%的大麥、11.2%的燕麥。對一個只有3600多萬人口的國家來說,這樣的成績足以令人刮目相看。

從農業特點上看,加拿大和美國頗為相似,並且農業聚集度更高。西部草原三省農田面積佔加拿大農田總面積的80%以上,這為大規模機械化作業奠定了基礎。


全球七大農業強國究竟強在哪?很多和我們想象得不一樣



在加拿大,世界上最先進的農業技術幾乎都可以在這裡找到,比如土壤實時分析、衛星定位、計算機網絡等。

由於完全自動化,人力操作這些機器並不困難。大部分拖拉機和收割機都是帶空調和GPS的,啟動後手都無須放在方向盤上。並且,最新的機械是遙控的,農民甚至不用坐到機械上。

丹麥

合作社模式的全球標杆


在丹麥,農民是富有的代名詞,平均一個農民的年產值,可供225個普通人的生活和消費。

丹麥農業之強,除了兼具歐洲其他國家的優勢,還有一個特長:他們的農業,不是單純的農業種植養殖,而是通過合作社的專業公司,將農業產業和工商形成產業鏈,從種植養殖的初級生產到生產深加工,再到銷售和售後有效的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條龍的運營模式。


全球七大農業強國究竟強在哪?很多和我們想象得不一樣



比如,全球最大的生豬出口商——丹麥皇冠,就是養豬農民合作社擁有的公司。合作社把分散的家庭農場經營融入整個產業鏈,實現大規模分工和分業生產,最大限度地發揮整體效應和規模效應。

值得一提的是,丹麥農業之強,直接反應是:每年都會有大約2%的青年進入到農業領域。而且要想進入農業領域,需接受初等教育10年,再加上5年農學院的培養。這樣,丹麥農業人口的專業素質越來越高。

荷蘭

人工環境技術笑傲全球


在不少人眼裡,荷蘭才是當之無愧的農業第一強國。

因為,雖然其農產品出口額不敵美國而屈居全球第二,但其國土面積只有美國的1/24。並且,荷蘭的維度跟我國漠河相近,有著漫長難熬的冬天。無論從何種條件講,都不太適合發展農業。

但荷蘭在幾乎不補貼農業的情況下,成為歐盟最大的農產品和種子出口國。更值得一提的是,所有溫室產品,荷蘭的單位面積產量全球第一。比如,中國溫室裡的西紅柿每平米產10-15公斤,荷蘭能產70-80公斤。

全球七大農業強國究竟強在哪?很多和我們想象得不一樣


這種成績的背後,就是荷蘭農業的秘籍——人工環境技術。包括人工環境控制技術(溫溼度控制,二氧化碳補充,全天候生長,精準化),分子生物學,人工生態圈(種植副產品飼養昆蟲,畜禽魚,養殖副產品製作有機肥),精準農業(無人機,機器人巡視,除草,施肥),節水技術,育種技術,大規模人道養殖技術,食品加工與處理技術等等。

以色列

最符合未來趨勢的新技術


人們誇讚其他國家的農業,都喜歡說“強國”。但提起以色列的農業,只有兩個字“奇蹟”。

的確,這個幾乎發跡於沙漠環境的農業,不僅成了農產品出口大國,也成為僅次於荷蘭的全球第二大花卉供應國,同時還贏得了歐洲“冬季廚房”的美譽。

全球七大農業強國究竟強在哪?很多和我們想象得不一樣


全球七大農業強國究竟強在哪?很多和我們想象得不一樣


以色列農業的成功,也可以歸納為兩個字——創新。在“與天鬥、與地鬥”的艱苦農業史上,以色列在育種技術、殺蟲技術、節水技術、灌溉技術、倉儲技術、系統化養殖技術、“土壤”研發技術、溫室技術、無土栽培技術、沙漠養魚技術等十餘項領域,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更為難得的是,在水資源匱乏、大環境持續惡化成為趨勢的今天,以色列的創新技術越發凸顯其借鑑價值。

德國

工業4.0時代的農業機械


也許德國農業從產值上還不算全球數一數二,但其三個典型優點頗為值得稱道:

1、強大的工業體系帶動了強大的農業機械化。德國人在農業機械上的“黑科技”,驚呆了全球的小夥伴:全自動伐木機、全自動牧草收割打捆機、全自動除草機、全自動摘葡萄機……

全球七大農業強國究竟強在哪?很多和我們想象得不一樣


可以說,德國農業,能不用人乾的活兒,都實現了工業4.0時代超級自動化。也實現了2%的勞動力管理和維護全國總面積一半的農業用地,平均每個農民養活140人。

2、現在,有機農業已成為全球性話題。德國作為有機農業最主要的踐行者,一直以來都在這條路上起著引領作用。在德國,無論是在普通超市,還是露天市場,隨處可見帶有“bio”(有機)標誌的商品。

3、有機農業的發展,還帶動德國的循環農業,在全球也佔據相當的地位。

日本

新品種的精細化改良

眾所周知,日本農業的“特長”是精細化。這種精細化分為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我們熟知的管理精細化。日本通過一系列法律來制定農業發展戰略,嚴格控制並平均土地使用,絕不浪費和閒置。同時,嚴格規定農戶的責任和規模,通過分散的家庭式農場,進行橫向協作發展,將精耕細作進行延伸擴展,擴大經營規模。

精細化更重要的其實是另一方面:技術的精細化。他們極為擅長通過新品種的培訓,來提升農業的效率和效益。

全球七大農業強國究竟強在哪?很多和我們想象得不一樣


比如,日本一座農場利用冷凍融解覺醒技術培育出一款可連皮吃的非基因改造香蕉,每根香蕉要價近 40 元人民幣。而且這種香蕉生長迅速,將兩年栽培期縮短至 6 個月。

再比如,日本研究機構採用低魚粉飼料飼養虹鱒,並選別成長狀況良好的個體進行交配後,孵化出次代的稚魚。據悉,經以低魚粉飼料飼養該等稚魚後,成長效率與飼料效率皆大大改善。

全球七大農業強國究竟強在哪?很多和我們想象得不一樣


通過七大農業強國的“特長”分析,我們農業從中能得到哪些啟示呢?

1、糧食安全問題的自信。隨著科技的發展,土地面積不再是制約農業發展的核心問題,新技術將逐步提高單位面積土地的產值,使土地的生產效率一步步提高。

2、農業的發展並不等同於環境的破壞。人工環境農業和精準農業的發展,既可以獲得高額產出,也不會過多佔用和破壞自然資源。

3、農業技術的發展,會帶來從業者價值的提升。“誰來種地”的問題,也會迎刃而解。

4、效率的提升固然能帶來量的增長,但新品種帶來的附加值提升,或許更會帶來彎道超車新機會。

5、農業組織模式的建立,和農業科技的發展同樣重要。當前,我國很多地方的“合作社”名存實亡。未來,基於休閒農業等為基礎單元的合作組織模式,會是農業發展一個新增長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