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有多少人會在人生第二臺車上選擇國產車?

專業燈光解決方案


人生第二臺車,有多少人選擇國產車?多了去了,這很稀奇嗎?第一臺選擇進口或者合資的,第二臺選擇國產車的很多,我身邊有太多太多這種情況了,我見過開著奧迪A6去買哈弗H9的,車主買來自己開,A6給老婆開,類似這種情況非常多,有人說預算充足的情況下不會買國產車,只能說那是你自己這樣認為,每個人的出發點和眼光都是不同的,你的想法代表不了別人,一臺裸車售價24萬的國哈弗H9,不要說一般的合資品牌了,一線豪華的BBA都有得選吧!



為什麼那麼多人選擇國產車,那是因為國人對家用車有了重新的定義,放在以前,國產車的技術確實不值得一提,遠了不說,五年前超過20萬的國產車屈指可數,性能品控經的住考驗的更是沒有,然而近幾年國產車的進步有目共睹,不少品牌積累了豐富的造車經驗,和自主研發能力,有基礎也有能力製造出高品質的產品,更有不少一線自主品牌嘗試突破高端,儘管過程很艱難,但是我們看到的是他們沒有放棄!


另一方面,務實的人越來越多,之前買車或許更考慮面子,不可否認,即使現在品牌價值觀念也深受影響,對於商用車型來說,像是BBA這種豪華品牌依舊優勢明顯,有人買來用做談生意,接待客戶用車,這種車型更能體現價值,不過,多數人都是作為家用車使用,例如一臺10萬級的車型,配置、性能等綜合衡量,合資車的表現都不如國產車,那麼就只剩下品牌溢價了,知名度高一些,二手車保值率高一些,也就這樣了,而對於追求實用的人們來說,依舊會選擇國產車!


我下一臺車,主要也是應對出行問題,準備入手的就是國產新能源,像是比亞迪,還有造車新勢力的威馬汽車,都是在預算範圍之內,當然還有更多的選擇,傳統汽車用做跑長途,可靠性更高,而新能源可以解決所有的市區以及短途出行,用車成本降低,而且還環保!


Ease清風


如今的國產車今非昔比。雖然不能做到皇冠上的名珠。但在B級上可以做到一流。而且穩定性,也不差。跑工地的比亞迪很多人口中的垃圾車可以跑到30多萬公里,連冰種都不用加。就在前兩天在很多人眼裡的豪車奔馳。也就才4年。才剛換了一個有著匠人精神著稱的日本產的導航主機。兩年的時候還換了一個電子駐車電機光這兩樣東西。兒子那裡的報價。就已經夠買一輛比亞迪的f3了。 倒數第2張圖的車了也是我最滿意的國產車。在隔音上雖然不能超越大奔。但在隔音上比很多的國內的合資車好實在是太多了。

奧迪的話因為它是柴油的機械部分都不怎麼壞壞的最多還是門鎖。但最滿意的卻是油耗。想省油的話。德國的柴油機確實是一流的產品。買之前總擔心網絡上所說的中國油品差之類的問題。但實際使用過程中。什麼燒機油之類的奧迪問題在我這裡一個都沒有。下一輛車的話,估計我還是考慮國產的高端。首先在售後和質保上現在的國產車,動不動都是5年十五的質保。誰用誰知道。豪車動一動。不過萬你都別想出門。😭







文明的流氓103112547


我第一臺車是奧拓,我記得沒錯的話,基本上都屬於那種要報廢的車子了。因為是客戶的車,價格嘛幾乎等於白送,沒有過戶就寫了份聲明,自己找人收拾收拾,上下班代步。

因為當時剛畢業工作沒多久,手頭也沒什麼錢,有個小車子能代步已經不錯了,至於交規之類的,就沒太在意,現在想想,問題很多,不建議大家這麼做。


第二臺車是網上淘到的大眾朗逸,六年的車齡,由於初涉二手車市場,踩到坑買到了泡水車,無奈口袋米不多,只能暫時承受,修修補補,陸陸續續一直開了倆年多。

去年8月份換車,按照原來的打算是要上君越,畢竟合資車質量有保證,車價優惠也很大,可惜後來錢不夠,手頭的錢只夠買合資A級車,遂轉換注意,開始看自主品牌SUV車型。






挑了好多對比車型,哈佛H6,吉利博越,比亞迪唐,奇瑞瑞虎8,長安CS75。15萬的購車預算,可以挑選的自主車型SUV比較多,比來比去,買了個從來不是我想象中的車型-魏派VV5

結合我的經歷,我來說一說。

購買自主品牌的人,我覺得大部分應該都是價格因素。自主品牌車型的售價目前大抵定在15萬以內,超過這個價格太多的話,可能選擇自主品牌的人也就不多了。當然,也有個別在車型在20多萬這個價位賣的不錯,比如比亞迪唐DM,至於蔚來我就不提了。


這個價位的自主品牌,車型比合資品牌來的更大,配置上來的更豐富。當前自主品牌的材料做工質量三大件質量也慢慢跟上來了,差距在逐漸縮小。這些都是大家開始願意接受併購買的原因。

就拿我自己來說,在看車的時候,配置實在是太多了,相互比較之下,配置越多優勢肯定就更明顯啦。比較了唐和博越,唐的優勢就很明顯了,可是唐的售價比VV5來的貴,配置卻差不多,最後在預算的限制下,選擇了VV5。

現在距離VV5提車已經過去半年多,這段時間的用車體驗,總體來說還是令人滿意的,比當初下定決心時對車輛的預算差不多。這也更加堅定了,在未來要增購車輛時,我會繼續選擇自主品牌的信心。

我相信,我的感受大部分一線主流汽車品牌的車主們都有過,從購車前對於品牌車型的忐忑,到使用後,車子帶給我們好的體驗,再到堅定換車時,還有勇氣敢於增購。這一系列的變化,都源自於我們真實體驗過。

總結

隨著汽車越來越普及,消費者的購車理念越理性,無論是首次購車還是二次增購,更多的從自身實際情況出發,願意考慮自主品牌的概率也越來越大。


鴻漸談車


第一臺車2004年奇瑞QQ,當時最便宜的車,第二臺車2012年江鈴馭勝柴油越野車,第三臺車2014年北京吉普212,另2018年宗申摩托rt3。均是國產車。因為我窮


自遊自在土匪可愛


我第一臺車的確是國產。但是第2臺車。要麼選擇進口,要麼選擇國產。所謂合資的雜種。還是算了。

首先質量來說,合資車最近幾年不一定比國產更好。甚至部分合資車的質量遠遠不如國產了。用料配置更不用說。關鍵價格還至少要貴30%以上的智商稅。這多出來的30%除了智商稅別的毫無差距。額。如果有,面子算一條吧。



其次。在中國這塊土地上生產的車,可以不叫中國牌,但肯定算國產車。就是中國場地和工人生產的車。和國產品牌就沒區別。因為國產車在國外也叫進口車。

最後。毋庸置疑。純進口車的質量依然稍微比過產好一些。畢竟萬國的月亮比較圓。 有錢就買一輛玩玩。



最後的最後。沒吃過豬肉。還是看過豬跑的。雖然自己是國產車。但是合資車也開了不少。毛病缺點一樣多如牛毛。不比國產好多少。 比較之後。還是自己車開著最舒服。可能是母不嫌兒愁吧。 比較過了,才知道下一輛車買啥。



比如比亞迪唐dm,改進版的領克越野。 捷途x90,星悅系列,cs85,都可以考慮。至於買誰,就看誰性價比高一點。還有。買車我只看性價比。誰高我買誰。比如特斯拉真要是低於20萬。所有國產電動車都滾蛋。 現在所有合資車只要把那30%以上的智商稅去掉。一樣可以PK國產車。 就拿吉利博越和全新的rav4比較。你博越再好也是逆向老款rav4的。只要rav4價格哪怕低於博越一塊錢(配置相同)。那麼博越就可以滾蛋了。



以此類似還有華為。你可以很牛逼。但我還是支持性價比更好的小米魅族,你價格比蘋果都高了。雖然我很討厭蘋果。但我還是買蘋果。因為你比價格最高最討厭的價格更高,你取而代之就變成最討厭的了。

最後的最後。不是買不起。是是否值得。我買的車價格足以買很多乞丐版本合資。但我還是選擇了旗艦版的國產。我把30%智商稅的錢用來買舒適。而不是面子。


築夢文化


我人生的第一臺已經選擇國產車了



宇宙限量款


買什麼車別看網上評論,問一問身邊的老司機,尤其是那些有機會經常開很多牌子的老司機,比如政府部門的司機,今天開帕薩特,明天雅閣,後天天逸,這種開過很多車的司機對各種車的優缺點很清楚,他們如果不撒謊,那建議絕對值!你要是看網上的,越看越迷糊。

至於買國產還是合資還是進口,首先看你自己用車需求和經濟條件,國產配置高但時間一長你會發現,能頻繁使用的配置不多,而且還容易壞!內飾再好看,半年也看膩了。但是油耗總是偏高你卻不會看得慣。尤其市區12個以上的油。另外發動機和變速箱匹配不好開起來肯定不舒服。時間長了你懂得!不過,像哈佛,比亞迪,吉利,長安,奇瑞還不錯。尤其車身鋼材屈服強度一般都很好,比日系韓系德系高很多,跟法系美系差不多!當然缺點也是有的可以接受 。

合資車就是配置低價格高,它們就是三大件好,省油,五年以後底盤松散程度小!!!不容易生鏽!有點自我優越感!賣的時候容易出手。

論毛病看你運氣,合資國產都有讓人特別省心的例子。反之亦然。


後福18


我開馬自達睿翼,8年了。今年給老婆買了個vv7。國產現在真心不錯。給國產點個贊[靈光一閃]



兒女雙全醉幸福


艾瑞澤7,兩年5.5萬公里了。沒有任何毛病,胎噪有點大,高速超級穩,最高時速開過180,別在乎面子,不要在乎別人怎麼說,這車絕對靠譜。。[贊]



此心光明亦復he言


剛提的2020款vv6頂配,說心裡話真不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