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三國時期,統治交州23年的士燮,為何都不反抗就輕易投降孫權?

Devon000


東漢分天下為十三州,交州只是其中一個。但交州無論人口、經濟還是比不上其他州的。交州有南海 蒼梧 鬱林 合浦 交趾 九真 日南七個郡。在三國時交州大約是十萬戶左右。東吳把交州一分為二。晉書:交州戶二萬五千六百。廣州戶四萬三千一百二十。公元241年東吳統計人口二百四十萬,公元280年東吳投降獻戶籍是二百三十萬。說明東吳人口一直無大的變動,而晉書很記錄的人口是在東吳投降那年統計的。所以推測那時的交州人口應該差不多。



士燮原本是北方山東人因西漢末王莽之亂,先祖遷往交州。三國志:其先本魯國汶陽人,至王莽之亂,避地交州。士家就開始在交州繁衍生息,逐漸成為地方豪強。到了士燮的父親做了日南郡太守,進入士途。士燮年輕時曾遊學京師並做了尚書郞,但因公事免官。父母去世後,在荊州巫縣做縣令。不久後升為交趾郡太守。公元195年交州刺史朱符讓少數民族殺了。士燮於是向朝廷上書任命他的弟弟們任各郡太守。說是讓朝廷任命,其實是自己說了算。三國志:燮乃表壹領合浦太守,次弟徐聞令領九真太守,弟武,領南海太守。交州七郡士家兄弟佔了四個,士家兄弟可以說是交州的土皇帝。三國志:燮兄弟併為列郡,雄長一州,偏在萬里,威尊無上。

曹操又派了張津到交州任刺史,張津讓部下區景殺死。區景率軍投了劉表,劉表趁機派賴恭去當交州刺史。當時蒼梧太守也死也,劉表還派吳巨做蒼梧太守。交州治所在蒼梧郡廣信縣。士家沒有跟劉表的手下發生衝。我還是還是忌諱荊州的實力。曹操得知張津死了,而劉表自行派刺史。但遠水救不了遠火,再派人去也是不管用的了。於是利用士家在交州的勢力,對劉表進行牽制。曹操以漢獻帝名義冊封士燮:今以燮為綏南中郎將,董督七郡,領交阯太守如故。劉表當時應該控制著蒼梧郡和南海郡。其他郡在士家兄弟控制中。後來吳巨跟賴恭鬧矛盾,吳率軍攻打賴。賴敗走跑回零陵,後來投了劉備。



公元210年孫權打起了交州的注意,派步騭為交州刺史。公元211年派步騭率四百人去交州赴任,當時吳巨等人阻攔。交廣春秋:建安十六年,吳遣臨淮步騭為交州刺史,將武 吏四百人之交州,道路不通。(這時劉備入蜀了,跟益州相比,交州就是雞肋)步騭到交州后土家兄弟立馬就投降了,吳巨區景等人並不想降。步騭請吳巨前去會見,臨行前告訴區景留守不要去。最終區景也去了,兩人都讓步騭殺了。步騭立馬率軍兩萬攻打據守南海郡的吳巨部下。交廣春秋:騭殺吳巨、區景,使嚴舟船,合兵二萬下取南海。蒼梧人衛毅、錢 博宿巨部伍,興軍逆騭於蒼梧高要峽口,兩軍相逢於是,遂交戰,毅與眾投水死者千有餘人。


士燮不反抗投降原因就在於:1交吳力量對比差距太大。孫權有江東六郡百萬人口,精兵十萬。而交州只有三四十萬,何況蒼梧南海已在東吳手上。如果要反抗,當年劉表派賴恭吳巨到交州時就該反抗了2反抗值不值得?土燮已年近八十,這樣年紀的人會考慮兩件事。但求一死和家族的延續。反抗失敗了,很有可時能一無所有。但投降的話至少能繼續崇遇下去,繼續在交州當土皇帝。

何況投降的待遇也不會差。士燮投降後,東吳給後待遇:權加燮為左將軍。燮、壹諸子在南者,皆拜中郎將。權益嘉之,遷衛將軍,封龍編侯,弟壹偏將軍,都鄉侯。權輒為書,厚加寵賜,以答慰之。

東吳在此之後一直把交州大部分地盤都交給士家兄弟治理。士家兄弟只要定時進貢點東西就好了,但東吳的賞賜也不少於他們的進貢。這種狀態一直維持到土燮去世。公元226年土燮去世,這時東吳想真正撐控交州。把交州一分為二。三國志:乃分合浦以北為廣州,呂岱為刺史。交阯以南為交州,戴良為刺史。又遣陳時代燮為交阯太守。岱留南海,良與時俱前行到合浦。但是士燮的兒子們不滿,士徽自行擔任交阯太守並派兵阻攔戴良上任。三國志:而燮子徽自署交阯太守,發宗兵拒良。呂貸從廣州率軍到交州支援戴良。呂岱跟土壹的兒子土匡有交情,呂岱派他去勸降並講只是免官。士徽兄弟六人投降,赤膊跪迎呂岱。當時呂岱還他們穿上衣服。但是第二天呂岱就突然公佈他們的罪行,並處死。孫盛認為孫權呂岱這事做的不地道:呂岱師友士匡,使通信誓,徽兄弟肉袒,推心委命,岱因滅之,以要功利,君子是以知孫權之不能遠略,而呂氏之祚不延者也。呂岱解決土家兄弟後進軍九真郡。三國志:岱既定交州,復進討九真,斬獲以萬數。



士壹士匡士武士䵋等人,孫權免了他們的罪。但貶為庶人,數年後犯法伏誅。土燮剩下的兒子土廞病死無後。(當年投降時送去東吳做人質)東吳徹底消除了土家在交州的影響力。為了做表面功夫,孫權賞賜土廞的妻子錢四十萬並按月給俸米。三國志:詔在所月給俸米,賜錢四十萬。但是交州的不服一直到東吳滅亡。


小鴻哥


士燮曾經統治交州整整23年,被評價為“雄長一州,震服百蠻”,可見士燮統治交州非常的給力,不是一個庸人。

所以,士燮對投降不以之為恥,但是要說“輕易投降孫權”,那就錯了。

士燮一家如何成為交州豪族?

士燮一家從王莽篡位時遷居交州,歷經幾百年終於在三國時期時期發展到巔峰成為交州豪族。

士燮曾擔任交趾太守近40年,在位期間因為中原戰亂,有很多文人投奔士燮成為交州的居民,由此可見交州真的是三國時期少有的一塊世外桃源。

交州就是現代的廣西、廣東一帶,非常的繁華,但是在三國時期交州地區人口極為稀少,可以說是不毛之地,完全無法與中原地區相比。

年輕的士燮曾在中原求學、任職,對於交州與中原的差距非常清楚,因此在四十年的時間裡,從來沒有生出不該有的野心。

但很顯然士燮也不會輕易“下注”,投降任何一方。

就連懦弱的劉表都曾先後派出賴恭、吳巨圖謀交州之地,可見真的沒有放在魏蜀吳三國眼裡。

天下大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已經很久沒有地方諸侯向天子進貢,士燮為了拍曹操的馬屁,不遠萬里送貢品到許都。

在赤壁之戰爆發後,三國鼎立的局面形成,士燮又向孫權低頭,主動讓兒子前往東吳為質,甚至在孫權派步騭掌控交州時主動配合,圖謀不軌的吳巨卻被步騭所殺。

統治交州近40年的士燮,就因為謹小慎微一生沒有遭遇大難,將士家發展到了一個巔峰。

反而是士燮去世以後,其子士徽看不清形勢背叛吳國,士燮辛辛苦苦幾十年發展起來的士家,在孫權的兵鋒下不堪一擊,一掃而空。

歷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樣的歷史人物。想了解歷史人物,學習歷史知識的可以關注我,感謝大家支持。


歷史公元


▲現代人所繪製的士燮形象

士燮,蒼梧廣信(今廣西梧州)人,祖籍本為山東,王莽篡漢時先祖為避禍舉家搬遷至交州。經過幾代人的發展,士家從初來乍到的外鄉人一躍成為當地豪族,鄰里無不敬重豔羨。比如士燮的父親士賜,就被東漢朝廷重用,官至日南郡(今越南中北部)太守。士燮也很有出息,年輕時就發奮讀書,後來輾轉前往京城以求學問精進。在京城,他認識了經學大儒劉陶,並拜入其門下苦修《左氏春秋》精義。數年之後,士燮被推舉為孝廉,補任尚書郎,但很快就因得罪上司而被免職。

▲東漢交州刺史部轄境

其父死後,士燮在家守孝,並被舉為茂才,再次踏入官場,任巫縣令一職,中平四年(公元187年)升任交趾太守。沒多久,交州刺史朱符因向下轄各郡徵收重稅而被義軍殺害,士燮便抓住機會向朝廷上書,推薦自己的弟弟士壹兼任合浦太守、二弟士兼任九真太守,三弟士武兼任南海太守。由於當時朝廷衰微,對交州的影響力有限,因此最終答應了士燮的請求。就這樣,交州七郡之中,士燮兄弟就控制了其中四郡。雖然士燮在表面上還是歸東漢朝廷管轄,實際上因轄境偏遠,朝廷政令多有不達,士燮已經成為當地的一方諸侯。在嶺南及越南歷史上,士燮的威望之高,絲毫不在南越王趙佗之下。

▲曹操及漢獻帝劇照

在朱符死後,朝廷派遣張津為新任刺史,結果這個行為荒誕的刺史到任不久,又被部將殺死。荊州牧劉表得知後,意圖侵吞交州,於是派心腹賴恭前往接替張津之位,同時派吳巨接替已病死的原蒼梧太守史璜。曹操得知此事後,惟恐劉表勢力擴大,於是以朝廷名義給士燮送去璽信,委任其為綏南中郎將,總管交州七郡併兼任交趾太守。此後士燮並沒有託大,每年準時派人將貢品送往許都,曹操對其非常滿意,以獻帝名義封其為安遠將軍、龍度亭侯,交州地區的太平日子也因此得以繼續維持。

▲“赤壁之戰”形勢圖

“赤壁之戰”後,三國鼎立之勢日漸成型。士燮經過一番考慮,決定投靠離自己最近的東吳政權,於是他將兒子士廞送到東吳做人質,孫權拜其為武昌太守,其餘前往東吳從政的士家子弟也都是清一色的中郎將。為表忠心,士燮還採取一系列行動支持東吳,比如勸說益州豪族雍闓叛蜀歸吳等。對於士燮的所作所為,孫權看在眼裡喜在心裡,拜其為衛將軍、龍編侯。

▲東吳大帝孫權劇照

每年,士燮都向孫權進貢當地特產的明珠、琉璃、犀角、象牙、龍眼、翡翠、玳瑁等珍貴之物,孫權每次都會親自寫回信予以安撫。就這樣,交州地區又在東吳治下平安地度過了十五年光景。東吳黃武五年(公元226年),士燮去世,享年90歲。其子士徽因不滿失去對交趾的統治權而叛吳自立,隨後被東吳大軍平定。東吳隨後將交州一分為二,北為廣州,南為交州,整個士家徹底失去對交州的管理權,昔日豪族至此煙消雲解。

▲越南善感嘉應靈武大王廟

士燮統治時期,使交州地區近四十年都幾乎沒有戰火,堪稱是三國時期唯一的世外桃源。此外,士燮喜歡國學,重視儒學傳播,時常與前來交州避難的儒家學者一起交流儒家學術,掀起了交州儒學興旺發達的局面。晉朝末期,林邑國(今越南中南部)出兵交州,曾發掘過士燮的墳墓,卻發現其面目栩栩如生,宛如活人一般,便又重新封上墳墓焚香禱告,祈求恕罪。消息傳開後,越南百姓認為士燮已經得道成仙,遂稱之為“士王仙”,還專門為他蓋了一間廟宇。越南陳朝時期,朝廷正式追贈士燮為“善感嘉應靈武大王”。此外,士燮還被越南人奉為“南交學祖”,認為他是開啟當地民智的儒學聖祖。就這樣,士燮既入了帝王廟,又入了文廟。越南人對其極為崇敬,廟裡香火旺盛,至今仍是如此。

《三國志·吳書·劉繇太史慈士燮傳第四》《大越史記全書·外紀·卷之四·屬吳晉宋齊梁紀》


趣觀歷史


執掌交州23年,士燮為何毫不抵抗?

交州包括現在的廣東廣西及越南北部,在士燮23年的經營下,遠離戰火,宛若世外桃源。從“士王”一生行止來看,在這亂世裡,他是惟一的智者。抵抗這種事情,他走後就發生了,兒子自立,旋及被滅。《三國志》評價:“士燮作守南越,優遊終世,至子不慎,自貽兇咎,蓋庸才玩富貴而恃阻險,使之然也。”

“玩富貴而恃阻險”,二代終究是二代,太小看天下英雄,世道險惡。

建安十五年,士燮已經63歲,士家居交州已經六世,弟兄分任交州四郡郡守,身為州牧。雖然已經形成事實上的“割據”,但他頭腦清醒,立場堅定,始終“臣事”朝廷。“是時天下喪亂,道路斷絕,而燮不廢貢職,特復下詔拜安遠將軍,封龍度亭侯。”

“士王”及他的兄弟們求官得官,嚴格按程序辦事,先後各方勢力插手掣肘,卻絕無擅動刀兵之舉。“燮體器寬厚,謙虛下士,中國士人往依避難者以百數。耽玩《春秋》,為之註解”。“士王”無意天下,優遊終世,是他的本心。

與士人們交往,也使得他對現狀有清醒的認識。交州的地緣政治決定了,誰佔據蒼梧,誰就扼住了交州咽喉。當然,倘若只求“遺世獨立”,奉誰為主,又有什麼關係?

建安十五年,赤壁之戰後二年,劉備與東吳結親後二年,孫權派出了步騭。在這個時間節點上,交州正面東吳,沒有其他迴旋餘地。(劉表任命的蒼梧太守吳巨據稱與劉備有舊,但劉表已逝,劉備與孫權剛結為姻親)

步騭是個狠人,隱忍之處極類韓信。(篇幅較長,感興趣地可翻看《三國志》)。後來,他當到了東吳丞相。“建安十五年,步騭出領鄱陽太守。歲中,徙交州刺史、立武中郎將,領武射吏千人,便道南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逼迫士燮明確表態。

“劉表所置蒼梧太守吳巨陰懷異心,外附內違。騭降意懷誘,請與相見,因斬徇之,威聲大震。士燮兄弟,相率供命,南土之賓,自此始也。”

“建安十五年,孫權遣步騭為交州刺史。騭到,燮率兄弟奉承節度。而吳巨懷異心,騭斬之。”同一件事的不同視角。

“燮率兄弟奉承節度。”奉承,順從,是士家的既定方針。“權加燮為左將軍。建安末年,燮遣子入質,權以為武昌太守,燮、壹諸子在南者,皆拜中郎將。燮又誘導益州豪姓雍闓等,率郡人民使遙東附,權益嘉之,遷衛將軍,封龍編侯,弟壹偏將軍,都鄉侯。燮每遣使詣權,致雜香細葛,輒以千數,明珠、大貝、流離、翡翠、玳瑁、犀、象之珍,奇物異果,蕉、邪、龍眼之屬,無歲不至。壹時貢馬凡數百匹。權輒為書,厚加寵賜,以答慰之。燮在郡四十餘歲,黃武五年,年九十卒。

一旦臣服,就全心全意,遣子入質,策反雍闓,按時上貢。我有一種感覺,如果能當面請教“士王”這個問題,他很有可能會反問:為什麼要抵抗呢?





70黑板報


士燮,字威彥,是蒼梧郡廣信(今廣西自治區梧州市)人。士燮的祖上原本是魯國汶陽(今山東省寧陽縣)人,因躲避王莽之亂而遠逃到交州,經過六代到了士燮的父親士賜,被東漢朝廷任命為日南太守。士燮年少曾在京師洛陽讀書,師從劉陶學習《左氏春秋》,後被舉薦為孝廉,補尚書郎,因公事被免官。其父去世後,士燮服喪期滿又被舉薦為茂才,被朝廷任命為巫(今重慶市巫山縣)令,又被晉升為交趾太守。原任交州刺史丁宮被召回京師時,士燮的弟弟士壹殷勤相送,丁宮非常感激,臨別時對他表態說:“假如我回京後被晉升為三公,我將徵辟你為掾屬。”後來,丁宮果然被晉升為司徒,遂徵辟士壹。等士壹來到洛陽後,丁宮已被免職,但新任司徒黃琬對士壹依然十分敬重,不久,董卓作亂,士壹逃歸家鄉。

  

天下大亂後,交州刺史朱符被山蠻所殺,交州大亂。士燮遂上表以弟弟士壹為合浦太守;次弟徐聞(今廣東省徐聞縣)令士【黃有】(yi)為九真太守;次弟士武為南海太守。士燮寬厚仁愛,禮賢下士,中原百姓很多都前去投靠。他們兄弟基本上控制了交州,威服南蠻。朱符死後,到建安二年,許都朝廷又任命張津為交州刺史。張津迷信鬼神,經常焚香鼓琴,讀道教的書籍,又與荊州劉表為敵,雙方經常交戰,最後被部將區景所殺。張津死後,劉表遂以零陵人賴恭為刺史。當時,蒼梧太守史璜也去世了,劉表就以吳巨擔任了蒼梧太守(因此,劉表曾說與吳巨是舊相識,想要前去投靠)。為了牽制劉表,曹操以漢獻帝之名任命士燮為綏南中郎將,總督交州七郡,領交趾太守,但士燮兄弟與劉表派來的賴恭、吳巨等人似乎並沒有發生直接的衝突,倒是不久以後,吳巨與賴恭二人產生了矛盾,吳巨派兵將賴恭趕回了零陵。  

 

如今,劉表集團已經土崩瓦解,孫權遂任命自己的鄱陽太守步騭為交州刺史、立武中郎將,率領一千多名武士從小路徑直南下,來到了交州。士燮兄弟率眾歸附了步騭,而吳巨則表面服從,暗中卻懷有二心,步騭假意邀請其與自己見面,將其誘殺,孫權又拜步騭為使持節、徵南中郎將,加士燮為左將軍。士燮派遣兒子來到東吳充當人質,從此以後,嶺南才歸附了東吳。


九州歷史


別說他了,秦末漢初的趙佗比他強悍多了,手下那可是真正的秦軍主力啊,都不敢爭霸中原!為什麼還不是沒後勤,沒基礎,沒兵源!為什麼中國古代王朝中北方的勝面要遠遠大於南方?沒基礎啊!在明朝中頁以前廣東地區的地方政權根本不具備於中原王朝爭霸的能力!請記住是明中頁!在中原王朝的統一戰中少的幾十萬人,多的上百萬你就幾千散兵遊勇怎麼跟人家打?後勤,醫療,教育,兵源,裝備什麼都落後拿什麼和人家打?這也是為什麼孫家用不到一萬人能把當時的東夷幾十萬少數民族同化的原因!拿著木槍皮盾怎麼和滿身鐵葉甲,手拿環首刀的漢軍打陣地戰?別說他們了,北宋科技怎麼樣?夠發達吧?被金穿著冷鍛甲的鐵浮屠打的說出了:你有鐵浮屠,我有天靈蓋的無奈之言!沒我們嶽,韓等幾位戰神北宋早亡了!這就是科技的力量!薩達姆囂張不?在山姆大叔的科技優勢下堅持了多久?


不知離愁


士燮可能因為,避免戰亂,對於吳巨失望,對孫權堅定,戰略聯合,選擇強者等因素歸附孫權。


睜眼扒瞎你男弟


人口極少,交通極差,文化落後,經濟處於原始狀態。也就是啥都沒有,能有一個大國公司收購還不高興死。


轉了三十多圈的驢


交州就是今天的廣東廣西再加上越南這一大片地區,雖然地盤大,疆域遼闊,可是經濟落後,人煙稀少,還沒有得到開發,在那個時期屬於蠻荒之地,而孫權佔據江東地區,雖然還不如中原那樣的發達,但也在交州之上,士燮哪有什麼實力跟孫權抗衡,與其打不過還不如歸順孫權比較划算些,總比做了俘虜強吧。


甲乙丙丁戊


第一,大勢所趨。第二,中國文化的向心力已經逐漸凸現。第三,他本人沒有什麼野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