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潘天壽:缺乏基礎,亂創(篆刻)風格,必徒費時間無所成功!


潘天壽:缺乏基礎,亂創(篆刻)風格,必徒費時間無所成功!


潘天壽的畫讓人感到震動,他一生的奮鬥,正與西方美術思潮對中國美術的起伏衝擊同時,他認為中外美術的混交,可以促進美術的燦爛發展,但他自己的創作卻畢生堅持從傳統自身求出新,不伸手向外來因素藉鑑。他在風格上和吳、齊、黃的差異,並無超出傳統材料工具、表現方式和審美趣味這個統一的大圈。因此,他追求的雄大、奇險、強悍的審美性格,依然未出“壯美”這一傳統審美範疇,沒有由借鑑西方文化精神而轉為崇高性。他是傳統繪畫最臨近而終未跨入現代的最後一位大師。

潘天壽:缺乏基礎,亂創(篆刻)風格,必徒費時間無所成功!


一、世界的繪畫可分東西兩大統系,中國傳統繪畫是東方繪畫的代表

西方的繪畫統系,就是歐洲的統系,由歐洲移植到美洲諸地。東方的繪畫統系,就是亞洲的統系,以印度中國兩國為主體,旁及於朝鮮、日本、越南、緬甸、泰國及南洋群島諸地。然歐洲原始時代的繪畫發展,約略與東方相同,就是以簡單明確的線條勾劃出腦中所要畫的形象輪廓,作為繪畫造型的基礎。這與三、四歲的小孩用簡單的線條畫出魚和蛋的情形相似。依此前進,由簡單到複雜,由低級到高級,是走著同一途程的。

潘天壽:缺乏基礎,亂創(篆刻)風格,必徒費時間無所成功!


到十二、十三世紀的時候,西方自然科學逐漸開始發展,到了文藝復興時期,在繪畫方面來說,也逐步結合透視學、色彩學、解剖學等諸方面的新發現,而形成了西方繪畫的新方向,與東方繪畫分道揚鑣,成立了西方的獨立大系統,與東方的繪畫系統並峙。這兩大系統的繪畫,均由他們成千上萬的祖先,盡他們所有的智慧和勞力,逐步創穫積累而完成。兩大系統各有其獨到之處,也就是各有它獨特的形式與風格,這是我們人類所共有的財富,是至可珍貴的。

潘天壽:缺乏基礎,亂創(篆刻)風格,必徒費時間無所成功!


我們應繼承祖先的成果,細心慎重地加以培養和發展,這個責任,是在東西兩大統系的藝術工作者的身上的。

以東方統系而說,印度與中國相近,也是一個有名的古文化國家,對繪畫來說,有它光輝燦爛的歷史成就,並與中國有相互影響的關係,然而到了近代,以歐洲繪畫的影響,印度繪畫的發展,略比中國為差。日本繪畫在歷史上則全分支於中國,在東方統系中是一支流。因此,中國的繪畫,實處東方繪畫統系中最高水平的地位,應該“當仁不讓”。

潘天壽:缺乏基礎,亂創(篆刻)風格,必徒費時間無所成功!


二、統系與統系間,可互相吸取所長,然不可漫無原則

東西兩大統系的繪畫,各有自己的最高成就。就如兩大高峰,對峙於歐亞兩大陸之間,使全世界“仰之彌高”。這兩者之間,儘可互取所長,以為兩峰增加高度和闊度,這是十分必要的。然而決不能隨隨便便的吸取,不問所吸收的成分,是否適合彼此的需要,是否與各自的民族歷史所形成的民族風格相協調。在吸收之時,必須加以研究和試驗。否則,非但不能增加兩峰的高度與闊度,反而可能減去自己的高闊,將兩峰拉平,失去了各目的獨特風格。這樣的吸收,自然應該予以拒絕。拒絕不適於自己需要的成分,決不是一種無理的保守;漫無原則的隨便吸收,決不是一種有理的進取。中國繪畫應該有中國獨特的民族風格,中國繪畫如果畫得同西洋繪畫差不多,實無異於中國繪畫的自我取消。

潘天壽:缺乏基礎,亂創(篆刻)風格,必徒費時間無所成功!


三、小統系風格、個人風格與大統系民族風格的關係

在東方繪畫統系之下,可分為中國風格、日本風格、印度風格等等。在中國傳統繪畫的民族風格之下,歷史上又有南宗、北宗、浙派、吳派、江西派、揚州派等等許多不同的風格派別。而各派別下的各作家又有各人不同的風格面目。例如南宗下之四大家的黃、王、倪、吳。北宗水墨蒼勁派下的馬遠、夏王圭、戴文進、吳小仙、藍瑛等等。

潘天壽:缺乏基礎,亂創(篆刻)風格,必徒費時間無所成功!


楊州派的鄭板橋、李復堂、金冬心、羅兩峰、高南阜,華新羅等等。上海派的任伯年、吳昌碩等等。這許多作家的面目雖各有異,但仍有許多基本的共同點,這些共同點也就形成了各派別的風格,進而又由派別風格中的共同點匯成大統系的民族風格。因此,大統系的民族風格是通過小派別和個別作家的風格來體現的。故可以說:各民族真正傑出的藝術家,同時亦應該是民族風格的體現者。

潘天壽:缺乏基礎,亂創(篆刻)風格,必徒費時間無所成功!


然體現民族風格不等於同古人一樣,有繼承還要有發展。例如鄭板極傾倒徐青藤,他曾刻有一方印章說:“徐青藤門下走狗鄭燮”,板橋雖傾倒青藤,學習青藤,而能變青藤的風格而成為板橋自己的風格,故至今在畫史上有他相當的地位。近時最有聲望的齊白石老先生,一向極傾倒吳昌碩,他曾詠之於詩曰:“青藤雪個遠凡胎,老缶衰年別有才;我欲九原為走狗,三家門下轉輪來。”齊老先生的繪畫所以被人們重視,就是因為能從青藤、八大、老缶三家門下,轉出他自己的風格來。否則學青藤似青藤,學八大似八大,學老缶同老缶,學列賓似列賓,學格拉西莫夫同格拉西莫夫,這就成了一個繪畫複製人員,而無多大意義了。

潘天壽:缺乏基礎,亂創(篆刻)風格,必徒費時間無所成功!


然而從歷史上看,從事學畫的人,要創出自己的風格來是不容易的事。因為個人往往要受到智力學力功力及各種環境條件的限制。在成千成萬的畫家中,往往只有少數人能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前無古人地創出自己的特殊風格來,併為畫壇與社會所肯定,為歷史所承認。而這特殊風格的成就,進而為其他人所學習摹擬,又由學習摹擬,成一時之風氣,而漸漸造成一種派系了,又由這種所成的派系輾轉學習創造,推動整個民族繪畫逐漸進展,不斷變革,而能推陳出新、不斷前進。這也是各種文藝形式向前發展的共同規律。所以,毛主席在今年《全國最高國務會議第十一次擴大會》的講演中說:“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是促進藝術發展和科學進步的方針。藝術上不同的形式和風格可以自由發展,科學上不同的學派可以自由爭論。”這是發展文學藝術的極正確的原則。

潘天壽:缺乏基礎,亂創(篆刻)風格,必徒費時間無所成功!


四、獨特風格的創成,是一件不簡單的事

吳缶廬曾與友人說:“小技拾人者則易,創造者則難,欲自立成家,至少辛苦半世,拾者多半年,可得皮毛也。”畫家要創出自己的獨特風格,決不是偶然俯拾而得,也不是隨便承襲而來。所謂獨特的風格,在今天看來,一要不同於西方繪畫而有民族風格,二要不同於前人面目而有新的創穫,三要經得起社會的評判和歷史的考驗而非一時譁眾取寵。此之所以不容易也。

潘天壽:缺乏基礎,亂創(篆刻)風格,必徒費時間無所成功!


畫家須獨創風格,在學習繪畫上,是一種不秘的寶貴樞鈕,必須以勤懇學習的態度,學習古人的傳統技法,打好熟練的基礎,並注重寫生的技法,以大自然為師;再結合“讀萬卷書”的豐富學識,“行萬里路”的生活體驗;當然,還要政治觀點正確,作風正派。這樣各方面的因素結合起來,才能漸漸地轉出自己的風格來,才不會“閉門造車,出不合轍”。即不至於脫離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風格,也不至於脫離新時代的精神和要求。中國畫系的同學在校學習期間,主要還是一個打基礎的階段,通過寫生和臨摹的訓練,學習寫生的技能和體會民族繪畫的優良傳統,尚未到獨創風格的階段,這是要加以注重的。否則,在缺乏基礎訓練的情況下,一入手就亂創風格,必然會徒費時間精力而無所成功。

潘天壽:缺乏基礎,亂創(篆刻)風格,必徒費時間無所成功!


潘天壽:缺乏基礎,亂創(篆刻)風格,必徒費時間無所成功!

轉自:耘廬

我們尊重原創,《藝術929》所推內容和圖片若涉及版權問題, 敬請原作者告知,將及時改正並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