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1 【名醫名方】章浩軍:附子四金湯

【名醫名方】章浩軍:附子四金湯

【名醫名方】章浩軍:附子四金湯

章浩軍,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龍巖中醫院副院長、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生導師。第二批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第六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十二五”國家重點中醫專科——脾胃病專科學科帶頭人、福建省名中醫。從事中醫教學、科研、臨床30餘載,善用經方治療久痢(潰瘍性結腸炎)、胃痞(慢性胃炎、功能性胃腸疾病)、胃脘痛(胃潰瘍)、頑痺(類風溼性關節炎)等疑難雜症。主持並參與省、市科研課題8項,主編《傷寒心悟》《六經辨治脾胃病》等專著,並在國家級、省級公開發表60餘篇學術論文。

組成:制附子10克(先煎),茯苓30克,白朮20克,白芍10克,紅參10克,乾薑10克,鬱金10克,金錢草30克,海金沙10克,雞內金10克,炙甘草6克。

功效:溫腎助陽,佐以清熱利溼排石。

主治:中老年人腎、輸尿管、膀胱等泌尿繫結石,證屬腎陽虧虛,膀胱溼熱,日久煎熬成石。臨證多以腰部痠痛或絞痛或沉重,小便頻澀痛,尿色黃赤,或小便短少,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膩或膩微黃,脈沉弦或沉細等為主要表現。

用法:以上諸藥,加水浸過藥面,浸泡1小時,制附片先煎半小時,後納諸藥,武火煎開,文火煎煮20~30分鐘,倒出藥液,加水如上述煎法再煎第二煎,混合兩次藥液,分早晚飯後1小時溫服。

方解:泌尿繫結石是常見的泌尿系疾病,中醫屬石淋範疇,其病因早在隋代巢元方在《諸病源候論》中就曾提出:“諸淋者,由腎虛而膀胱熱故也”。中老年人因勞累過度或年事漸高,腎氣漸虧、腎陽不足,膀胱氣化功能失司,水溼內蘊,日久化熱,溼熱煎熬尿液,結為砂石阻滯尿路。本證若徒清熱利溼排石,則腎陽虧虛日甚,徒溫腎助陽,則膀胱溼熱難去,均不可獲得良效。故筆者以溫補腎陽為主,佐以利清熱利溼排石功效藥物製成附子四金湯。本方由附子湯、甘姜苓術湯、四金湯化裁而成,方中制附子、紅參、乾薑溫腎助陽;茯苓、白朮煨土治水;白芍《神農本草經》記載“主邪氣腹痛……破堅積寒熱……利小便”,取其破堅積、利小便的功效;金錢草、海金沙清熱利溼;鬱金、雞內金行氣化積以助排石;炙甘草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溫腎助陽、清熱利溼排石之功。

臨證加減:根據患者腎陽虧虛與膀胱溼熱程度不同,酌情調整藥物用量,溼盛加車前子、澤瀉;尿血加大薊、小薊、地榆;噁心嘔吐,加大量生薑、丁香。

驗案舉證:沈某,男,38歲。2018年10月24日初診。訴近1周腰部痠痛,勞則加劇,小便頻澀痛,色黃,平素怕冷,舌淡苔白膩,脈沉弦。B超檢查:右腎結石。中醫診斷:石淋病,證屬腎陽虧虛、溼熱內蘊。治以溫腎助陽,佐以清熱利溼排石。方選附子四金湯加減7劑。11月6日二診,患者訴服藥期間腰痛緩解,小便利,停藥後再次出現腰部痠痛,勞則明顯,排尿不利,守原方加琥珀10克、山萸肉30克再服7劑。11月20日三診,訴服藥後排出1粒“黃豆”大小的結石,尿頻痛、腰痛明顯減輕。守方再進7日。隨訪未再腰痛,小便通利。

(福建中醫藥大學喻愛萍整理 章浩軍指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