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腎衰竭,小便可能有3種表現,多注意尿液變化,提防腎衰

許多人身體平時無異,卻突然被診斷得了尿毒症,踏上透析之路。尿毒症偏愛哪些人?又跟什麼疾病有關係?尿毒症要早期發現不容易,形成尿毒症的原因各式各樣,除了糖尿病、高血壓等原因,還有許多不確定的因素;更可怕的是,腎衰竭的過程幾乎不被察覺,患者發現腎臟出了問題時,往往已到透析環節了。既然如此,該如何避免病情加重呢?

腎衰竭,小便可能有3種表現,多注意尿液變化,提防腎衰

尿毒症怎麼來的?

腎臟的功能是排除體內廢物,當某些原因造成腎功能衰竭,代謝廢物無法排出而累積在體內,引發水分、電解質、酸鹼平衡失調,危及身體功能的階段,就是尿毒症。普遍來說,當腎功能只剩下正常的15%,合併嚴重尿毒症狀及徵兆,就該透析了。

透析病人持續增加

除了嚴重創傷、休克、大量出血等造成的急性腎衰竭之外,痛風、藥物濫用等,也都可能使腎臟功能喪失,引起慢性腎衰竭。此外,人口老化也是透析增多的主要原因,因為40歲以後,腎功能持續下降,也就是說,即使沒有任何不良影響,在長壽的情況下,遲早也會引起腎功能衰竭,我們的鄰國日本透析率較高的原因,人口老化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腎衰竭,小便可能有3種表現,多注意尿液變化,提防腎衰

三種疾病與尿毒症息息相關

糖尿病患增加也是透析人口急速上升的原因。目前在國外,糖尿病已是腎衰竭的頭號原因,糖尿病發病率逐年上升,透析人群也隨之增加。目前糖尿病患約佔透析病患的三成左右,與高血壓、慢性腎炎,並列形成尿毒症的三大疾患。

糖尿病患一旦血糖沒控制好,初期會造成腎臟肥大,10幾年後就會引起蛋白尿、血壓上升、腎功能衰退,最後演變成尿毒症;而高血壓則會導致血管硬化,使得腎小球缺氧而硬化,時間久了也會變成尿毒症。

由於糖尿病、高血壓可能引起腎衰竭,所以大部分的腎衰竭病患是由一般內科等非腎臟科醫師來照顧,但是當腎衰竭到了某一嚴重度,需要更專業的照顧,就應轉介到腎臟科。然而,很多患者常常到了需要透析的地步才被轉到腎臟科,因而錯失更專業的治療。正常肌酐約為1.5mg/dl,若高達4mg/dl時就應轉到腎臟專科。

至於另外一個造成尿毒症的主因——慢性腎炎,大多為不明原因造成,有可能是急性腎炎沒有根治,或是免疫功能的疾病引起,也可能是藥物或重金屬傷害,導致腎機能漸漸受損。醫界也高度懷疑鉛、鎘等重金屬對腎臟產生的危害。

水腫、夜尿過多或尿量少,應提防腎衰竭

無論是什麼原因造成腎臟機能受損,過程往往無聲無息,對病患來說也幾乎不痛不癢,醫師提醒,從初期的小便異常開始,就應小心注意。

夜間多尿、尿量過少、水腫等都是腎功能衰竭的警訊。蔡哲嘉說,一般人每天正常尿量約1200-2000ml;腎衰竭早期到中期會夜尿多;到了晚期,心臟功能下降,小便量也減少,通常須以利尿劑治療;病情若嚴重到引起心衰竭、肺水腫,就得透析。不過,有部分病人不會出現水腫症狀,除非做尿液或血液檢查,否則無法得知。

腎衰竭,小便可能有3種表現,多注意尿液變化,提防腎衰

另外,平日感冒、頭痛就亂服止痛藥者,也須特別小心。止痛藥成分對腎功能的危害大,要吃止痛藥得先檢查腎功能,掂掂自己的斤兩,看看是否有本錢亂吃止痛藥。

慢性腎衰竭一般是不可逆的,為避免憾事發生、後悔莫及,最好定期檢查腎功能,40歲以後定期做三高(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篩檢,高危險群須控制好血糖、血壓,避免加速腎病變;有三高問題、腎病家族史者,建議3-6個月進行1次尿液及血液檢查。

通常腎功能衰退到尿毒症的階段,需要藉助透析來維持代謝的機能,一般人認為,踏上透析這條路就是不歸路,不過透析不見得需要一輩子。急性腎衰竭約有1/3可在短期透析後恢復腎功能,但是嚴重慢性腎衰竭就必須進行腎臟替代療法,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是換腎。

透析多數人聞之色變。腎衰竭是不可逆的過程,尿毒症到了某一階段,就可能危害全身器官,影響生活品質,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透析是必要的處理方式,但沒有想象中可怕。如果不想進行透析治療,那就得換腎,但是換腎要憑運氣,不一定每個人都可如願以償,所以平時保養腎臟真的很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