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張作霖為何能在東北搞出中國規模最大的兵工廠?

Camilld


以當時民國軍閥的處境來說,奉軍壓力最大,野心也最大,這些因素都導致張作霖必須要建立一支強大的武裝力量,張作霖深知槍桿子出政權這個道理,因此,張作霖對軍火這件事一支很看重。

張作霖為何要大力搞兵工廠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西方達成對華武器禁售的協議,從1918年到1928年這十年,是中國軍工發展緩慢的十年,能夠偷偷摸摸的購買一些武器就很不容易了,更別提自主研發創造了。

但是日本一向都是不按常理出牌的國家,儘管西方國家一再強調禁止武器售華,日本想要擴大在中國的影響力偷偷摸摸的出售軍火給北洋軍閥。

1918年北洋政府購買了大量的日本軍火,準備用來武裝自己的軍隊,結果皖系的徐樹錚夥同奉系的楊宇霆在秦皇島把這批軍火給劫了,在當時的情況下,能夠得到這麼多先進的武器,張作霖心裡自然是樂開了花,當即武裝了一批部隊,奉系能夠快速發展,跟這一批軍火有著重要的關係。

在此後,隨著張作霖還從日本處購買很多軍火,因為日本要規避直接對華武器輸出,真正到達張作霖手裡的軍火數量並不多。

1921年時,張作霖就有打造奉系軍工的打算,因此將奉天機器局改稱奉天軍械廠,在1922年的第一次直奉大戰中,張作霖被直系打個半死,奉軍也被徹底攆出關內,而這離不開直系背後漢陽兵工廠生產的軍火,使張作霖意識到,奉系想要長遠發展,必須有自己的軍工生產體系。

以第一次直奉大戰後,張作霖整軍經武開始,東北兵工廠的建設走上了日程,可以說,張作霖要搞兵工廠,很大程度上迫於東北的外部壓力,既有沙俄虎視眈眈,又有日本步步蠶食,參加了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的張作霖,深知東北是怎樣的處境,想要在夾縫中生產,就要到關內佔據更大的後方,而當時的東北,如果失去日本人的幫助,別說入關,自保都苦難!

張作霖搞出的兵工廠實力如何

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張作霖父子先後創辦了大量的軍工企業,圍繞東三省兵工廠,開辦了航空工廠,奉天迫擊炮廠等一系列的企業,從1925年楊宇霆擔任總辦期間東三省兵工廠更是得以快速發展,到九一八事變之前,擁有上萬臺機械設備,2.5萬餘工人。

當然東三省兵工廠並不能完全代表東北軍工,圍繞東三省兵工廠,張氏父子創辦了很多相關軍事工業,總結起來就是種類多、涵蓋廣、規模大、設備新、技術強。

跟國內的漢陽兵工廠、太原兵工廠這些老牌兵工廠相比,東北兵工廠起步較晚,但是後發制人,最後成為中國最大規模的兵工廠,也足以說明張作霖對軍工的重視。

東三省兵工廠能夠快速崛起離不開東北經濟實力雄厚。民國時期軍閥混戰,尤其是關內,相互征伐,民不聊生,東北雖然在晚清時期治安不好,經過張作霖多年治理東北社會安定。由闖關東現象湧入的難民為東北提供了大量的廉價勞動力,這個時期日本在東北建立很多企業,大大促進了東北經濟的發展。

有了經濟上的支持,就差技術上的引進了,當時日本人對張作霖建立兵工廠這件事也是積極支持的,日本人提供了大量的技術使得兵工廠能夠快速發展,一躍超過國內的其他兵工廠。

日本人之所以會支持張作霖,從根本上來說,張作霖本身就是日本扶持下的軍閥,張作霖是日本在華的利益代理人,日本幫助張作霖擴張地盤,張作霖為日本提供更多的利益。

正因為如此,威為了規避禁止供給中國武器協定,日本政府決定幫助張作霖建立軍工產生,使得張作霖在國內的軍閥混戰中能夠有更大的作為。

當然,即使東北兵工廠引進了大量的生產線,但也並不完全具備自主研發和生產的能力,只能進行仿製,在選擇仿製武器時,日本積極要求引進日式武器,原因就是引進的生產線必須由外國技師來管理,日本為了控制東三省兵工廠的技術壟斷,因此積極推廣其設備,可以說,外表看起來十分牛叉的東北兵工廠,只要日本將技師一撤,就徹底癱瘓了,說到底還是沒有掌握核心技術。

東北改旗易幟後,張學良聽從老蔣罷兵息爭的建議,主動削減兵工廠的經費,並且大量生產民用設備,兵工廠的發展趨於停滯,直到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佔領東三省兵工廠後,迫於日本對武器的緊缺,開始大力發展東三省兵工廠。


史論縱橫


張作霖能在東北搞出中國規模最大的兵工廠,主要是因為他比較注意軍工建設,其次則是因為當時中國軍閥混戰,總體工業底子薄弱。

張作霖雖然現在對他褒貶不一,不過在民國的軍閥中,他是屬於比較會搞地方建設的一個。他在東北興辦了不少學校、工廠,其中軍工廠自然也是重中之重。張作霖在東北興辦的兵工廠主要有兩個:東三省兵工廠和遼寧迫擊炮廠。這兩個兵工廠裡,東三省兵工廠的規模最大,也是當時國內規模最大的兵工廠。

東三省兵工廠是張作霖在1919年開始籌建的,到1922年基本完工,後來還把奉天軍械廠也併入其中,並從日本、德國等國家購入設備,進行擴建。到1928年時,東三省兵工廠已經初具規模,下設槍廠、子彈廠、炮廠、炮彈廠等十多個分廠,共有大小機械設備8000多臺,工人2萬多。

東三省兵工廠鼎盛時,可以月產步槍4000支,輕重機槍100多挺,各類子彈1500萬發,火炮10多門,大小炮彈15000發,各種炸藥100多噸,其產量在國內各兵工廠裡首屈一指。東三省兵工廠生產的武器加上張作霖從國外進口了大量軍火,使得當時奉軍成為國內裝備最好的軍閥。

當然,東三省兵工廠能取得這麼好的成績,還和國內軍閥混戰,實業不興有關。像湖北兵工廠在1917年生產步槍60000支,子彈6000萬發,產能並不比東三省兵工廠差。不過由於之後湖北多次經歷戰事,加上財政緊張,因此產量後來有所下降。

此外東三省兵工廠的問題也不少,由於很多原料需要進口,所以產能受到限制,很多武器在進口的原件用完以後就無法生產。而且東三省兵工廠所生產的武器成本一直居高不下,自產成本甚至要高於直接向海外進口,這也嚴重影響了東三省兵工廠的發展和壯大。

而且由於不抵抗政策的影響,東三省兵工廠最終被日本人佔領,反而成為了侵華的幫兇,這可以說是一個很大的遺憾。


不沉的經遠


旁邊都是強敵,不建怎麼行?蘇聯和日本都是工業強國,老張必須建,所以說他有魄力也有遠見,兵工也是其立足的根本!東三省兵工廠始建於1919 年,是在原奉天軍械廠基礎上擴建而成,後來老張還弄了奉天迫擊炮廠,其始建於1922 年10 月,張作霖聘用英國人沙敦利用奉天佔地50 多畝的北大營陸軍第27 師修械司及醫院舊址,設置廠房,從事迫擊炮製造。

1926 年6 月,張作霖任命李宜春為廠長,沙敦為總工程師,共同掌管全廠的行政和技術工作。工廠下設工務科、總務科、材料科、會計科、兵器科五個科,炮廠、炮彈廠、裝藥廠、翻砂廠四個工廠和衛兵一隊。除以上機構,廠內還設有木工、油漆和醫務所。全廠職工達到1400 多人。在沙敦時期,每年經費預算約為78 萬元。1926 年,李宜春接任廠長後,常年經費達到130 萬元。新舊兩廠合併後,每年經費增至260 萬元。1928 年,張學良對軍隊進行縮編,迫擊炮廠的經費削至每年100 萬元。

從1922-1928 年該廠所用經費近千萬元。 奉天迫擊炮廠為製造迫擊炮、迫擊炮彈及其附屬品的軍工企業。其產品為:82 毫米迫擊炮、82 毫米迫擊炮彈、82 毫米迫擊炮馱鞍及附屬品,150 毫米迫擊炮、150 毫米迫擊炮彈、150 毫米迫擊炮車、150 毫米迫擊炮彈藥車。在沙敦的主持下,從1922 年開始製造迫擊炮,比上海和漢陽兵工廠早一至二年,造出的炮為英國斯托克斯式,後來國內其他廠的炮多屬82 毫米口徑,該廠出品的炮兼具82 毫米和150 毫米兩種口徑。此炮為滑膛炮,以炮尾底鈑及兩足支地,炮彈自炮口裝入,因擊針擊發底火而射出。構造簡單,重量較輕,運動方便,適於在各種地形上戰鬥。

其初速小,射角在45 度以上,彈道變曲,主要用於殲滅遮蔽物後的目標和摧毀野戰防禦工事。迫擊炮廠製造的82 迫擊炮經過三次改良,1922 年生產的稱為11 年式,1924 年生產的稱13 年式,1926 年生產的稱15 年式;經過改良的82 迫擊炮一個比一個性能好,操作靈敏,在第三次改良時,還製出可拆可裝的炮車和水陸兼用的馱鞍。150 迫擊炮也經過兩次改良,老式為11 年式,新式為16 年式;新式性能良好,不僅射程遠,威力大,每門炮還隨帶炮車1 輛,彈藥車1 輛,每輛彈藥車可載10 發炮彈,炮車和彈藥車使用方便,節省人力。炮彈及其他附屬品、備份件也都經過改良,更符合兵器原理,適合軍用。奉天迫擊炮廠初時產量不大,工廠規模擴大後產量增長,正常情況下,每月可製造迫擊炮80 門,炮彈4 萬發。使奉軍的軍事實力大大增強,在戰爭中發揮巨大的威力。1929 年5月,張學良將奉天迫擊炮廠更名為遼寧迫擊炮廠。 工廠的規模逐漸擴大,廠房增多,設備也不斷增進和完善。擁有車床、刨床等各種金屬切削機械298 臺,鍛壓設備14 臺,翻砂用機械70 多臺,制暖氣爐片機械四部,風扇機九部,水泵五臺,空氣壓縮機三臺,各種檢驗設備300 餘種,地磅、天平等度量衡器50 餘種。


李三萬的三萬裡


這其實是兩個問題,首先張作霖主觀意是否願想建設兵工廠,第二個問題則是,張作霖是否有能力建設出當時中國規模最大的兵工廠。

先回答第一個問題,毋庸置疑,張作霖自身是有建設屬於自己兵工廠的野心的。不同於民國時期大多數“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短視軍閥,1917年,驅逐段芝貴,獨掌奉天、黑龍江、吉林三省軍政事務,成為東三省統治者後,張作霖並不滿足,他野心勃勃的意圖逐鹿中原,成為中國的統治者。

張作霖

但是顯然,作為逐鹿中原的根本,軍隊的軍火,也就是武器彈藥成為張作霖最大的桎梏。此時的張作霖與多數其他軍閥一樣,麾下軍隊所使用的絕大多數軍火都來自於外購。

而外購軍火,一來價格昂貴,而且補充不及時,二來在戰時也有存在被對手切斷供應的危險,十分容易受制於人,這顯然是張作霖不能容忍的。因此,極具魄力的張作霖決定在奉天建立屬於自己的兵工廠。

1919年,在奉天軍械廠的基礎上,張作霖創辦了東北兵工廠。用了十二年的時間,九一八事變之前,東北兵工廠一躍成為當時中國最大的兵工廠。巔峰時的東北兵工廠建有八個分廠、四個處和17個單位。

它擁有上萬臺各類機械,25000餘名工人,佔地3200餘畝,能夠製造幾乎當時中國陸軍裝備的所有種類槍支彈藥。正是依仗東北兵工廠,東北軍成為當時中國軍閥部隊中裝備最先進、設備最完善的軍閥部隊。

東北軍裝備的兵工廠製造的大炮

那麼,張作霖是怎麼從無到有,僅用10年的時間,就將東北兵工廠建設成當時中國最大兵工廠的呢?

第一,重視人才。兵工廠作為現代化工廠,掌握技術的人才才是第一位的。雖然沒怎麼讀過書,但張作霖深知人才的重要性。因此,他首先為兵工廠選擇了最優秀的領導人:他先後委任陶冶平、韓麟春、楊宇霆主持東北兵工廠工作,而這三個人則用事實表明,他們無愧於張作霖的信任。

楊宇霆劇照

而對於兵工廠最重要的技術人員,由於當時中國並沒有專門培養兵工人員的技校,東三省兵工廠專門設立了屬於自己的兵工學校,並分為初中、高中、專門三部,採用三三制,一邊進行專業教育,一邊進行工廠實習。

通過這種最為科學的方式,兵工學校為兵工廠培育了一大批專門技術人才。同時,兵工廠還設立了科學研究會,加強科研和技術攻關工作。比如槍筒鋼最先是由外國進口,但是經過兵工廠科技人員的研究攻關之後,最終攻克了槍筒鋼的技術,替代了價格昂貴的進口鋼,改由廠內自己提供。

日軍佔領東北後獲得的兵工廠武器

同時,兵工廠也培養了一大批既掌握技術,又具有管理能力的人才。最為難得的是,雖然兵工廠也聘請了一大批外籍科技人員,但兵工廠並沒有完全依賴他們,而是不停的培育屬於自己的人才。也因此,在外籍技師不斷減少的情況下,兵工廠的技術卻不斷進步。

第二,捨得花錢。現在實業工廠,尤其是重工業的建設,幾乎就是在燒錢,兵工廠也不例外。中國大多數軍閥並沒有設立自己的兵工廠,除了技術門檻之外,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既不捨得"燒"“,也燒”不起這個錢。

張作霖

而張作霖卻並非如此,在發展兵工廠方面,張作霖不遺餘力的給予了兵工廠百分之百的支持。例如在楊宇霆擔任兵工廠督辦期間,無論是兵工廠想怎麼擴充,需要花多少錢,張作霖都一律支持。

因為兵工廠花錢太厲害,甚至曾將主持東北財務工作的王永江氣走。但張作霖依然不改其志,對於楊宇霆擴展兵工廠的行為繼續大力支持,從中也可看出張作霖的魄力和遠見。

楊宇霆

第三,積極開拓材料來源,用國產代替進口。作為兵工廠,除了資金和技術,最受制約的就是原材料的來源了,同時,這也是最容易受到列強控制和要挾的方面。因此,東三省兵工廠竭盡全力的在國內選取可供替代的供應商。

例如兵工廠使用量極大的生鐵,原本來自日本控制的煤鐵公司供應,後來就用民辦的大冶鐵礦代替;兵工廠原來是用的燃料是由日本控制的千金寨煤礦提供,隨後則採用西安八大壕煤礦產品來代替。其如硝石、硫磺、銅等諸多原材料,都儘可能的選取國內產品,在這種努力之下,兵工廠不但大規模的降低了原材料價格,也使得東北兵工廠不再受制於人。

東北兵工廠

正是得益於張作霖會用人,敢用人,重視人才,捨得花錢,同時經營有方。最終,只用了短短十年的時間,就將東北兵工廠經營建設成中國最大的兵工廠,也使得東北軍成為當時中國最具實力的軍閥部隊。


鳶飛九天2018


這就是個扯談的問題,第一,從來不存在什麼亞州最大的兵工廠。第二,張的兵工廠是在日本人的幫助下建立的,大量採用曰本當時已淘汰的技術,生產出的武器都很落後,大家可以自己看,談及這件事的神文從來不講兵工廠的具體產品,只反覆強調設備數量,產量。因為他們不敢講具體了,否則就無法解釋東北軍當時的裝備並不比其它軍閥強這個現實問題。這件事就是為了黑而編出來的。東北軍要有這麼個規模的兵工廠,在那個有槍就是草頭王的年代早就統一全國了,那個年代所有的軍閥都是隻缺武器不缺人。何況,日本人扶持老張是為了控制東北,它們能允許張建造這樣規模的兵工廠嗎?簡直是奇談。


青竹畫扇


有最大的兵工廠有什麼用,他不排擠日本人也不接受日本人,這樣的軍閥和攮外先安內的蔣介石有什麼區別?日本都打進來了蔣還在打中國人,等到日本人的時機成熟了肯定先除掉張作霖佔領東北,而張學良看清了日本人的動機決定南北統一換青天白日旗來鞏固國力,而少帥張學良將軍沒有看清蔣的真面目,因為蔣不抗日!於是同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


音悅銀行


霸佔東三省,一心阻日夲。開辦兵工廠,就是打日夲。東北固守強,急壞狗日夲。炸死張作霖,東北淪陷深。少帥太懦弱,有兵不去堵。一路再逃跑,到了西京都,想起仇恨深,捉蔣打日本。為時已太晚,工廠丟日夲。民族處水火。少帥人真恨。


乾翰山莊老李66089


我再重複一遍,中國最大規模的兵工廠是河南的鞏縣兵工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