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劉恆的第一個老婆和四個兒子怎麼死的?

我家小臭蟲


這個問題很神秘,恐怕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

據記載,劉恆的第一個王后也是他的髮妻,在他還沒當上皇帝之前就因麻風病去世了,而四個兒子是在他即位之後相繼死亡的。這個結果確實讓人費解,如果他的王后死於疾病可以理解,那麼四個不可能一個也存活不下,而且按年齡推算,他的長子應該比館陶公主劉嫖還要年長。
(劉恆劇照)


有一種說法認為四個孩子被劉恆做了交易。

原因是劉恆的王后很可能是呂家之女,因為劉邦的五子劉恢和六子劉友都被迫娶了呂后的近親,這樣一來,呂后在劉恆身邊安插個眼線也就不奇怪了。所以諸呂被滅後,君臣逼迫劉恆殺了自己的四個兒子。

其實這種說法並不能讓人信服,理由有兩點:

  1. 孩子是劉恆的,即便母親姓呂,但孩子姓劉,所以不會對剷除諸呂的大臣產生威脅,更何況母親死於與事件無關的疾病。
  2. 皇位是眾臣擁護給劉恆的,並不是劉恆處心積慮去爭取的,所以自不存在劉恆拿四個孩子的性命換取皇位的可能。

    (漢文帝劇照)

那麼孩子為什麼會去世了呢?

如果排除疾病死亡,那麼,孩子極有可能被漢景帝的母親竇漪房殺害。

竇漪房原本是劉邦在世時候的宮女,劉邦去世後,呂后就將一部分宮女送給了劉邦分封在外的兒子們。竇漪房原本是趙國人,因此很想回到趙國,結果被送到了劉恆的代國。

劉恆當時已經有了髮妻王后,但對竇漪房非常寵愛,不久就生下了長女劉嫖和兒子劉啟。而劉恆即位後並沒有立竇漪房為皇后,因此將來的太子人選很有可能就從已故王后的兒子中選出。因此,竇漪房將四個孩子除掉,她的長子劉啟就成了唯一的太子人選。

果然,後來劉啟被立為了太子,竇漪房也被冊封為皇后。
(劉恆與竇漪房劇照)


竇漪房是個非常長壽的女人,一生經歷了高祖、惠帝、少帝、文帝、景帝、武帝等朝,另外她還是個很有權威的女人,就連雷厲風行的漢武帝都對其十分敬畏。而《史記》作者司馬遷正處在武帝朝為官,因此極有可能將武帝祖母的不光彩行為用了美顏相機,所以留給後世一個模稜兩可的記載。

感謝朋友們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國史春秋


很多人不太瞭解劉恆,劉恆是劉邦的第四個兒子,漢惠帝劉盈的弟弟,後來當上了皇帝,叫做漢文帝,其兒子是漢景帝,孫子就是最出名的漢武帝。而劉恆的第一個老婆和四個兒子似乎是一個謎,歷史上僅記載劉恆劉恆的第一個老婆是代王妃,為劉恆生了四個兒子,而其與四個兒子在劉恆當皇帝時,先後離世。那麼究竟是怎麼死的呢?下面我為您分析一下。


背景

呂后專權,大肆的迫害劉氏親王,而礙於呂后權勢滔天,諸多劉氏親王都隱生嘆氣,敢怒不敢言。呂后死後,劉氏親王自己朝中親劉勢力來使對呂氏勢力進行瘋狂的反撲,最後更是將呂氏勢力屠戮殆盡。而在此過程中,劉恆一直在邊境修生養息,治理其自己的封地。後來親劉勢力掌權,呂氏勢力被屠戮殆盡,而經過多方商討,將劉恆推上了皇位,這才有了漢文帝。

一、被朝中權貴害死

大家都知道,呂后掌權之後對劉氏,劉邦的兒子們進行迫害,大都難逃其魔爪。而呂后為了控制與拉攏劉氏,紛紛將呂氏的女子嫁與劉邦的兒子們,而劉恆的第一個老婆代王妃就是呂家的人,也因此劉恆與其所生的兒子有也呂氏血脈。

平時還好,而劉恆要作為皇帝就不一樣了,這四個兒子很有可能有一個就做了皇帝,那麼豈不是又使呂氏死灰復燃的了嗎,甚至在向自己進行報復也說不準。所以朝中親劉勢力經過再三商討,包括劉恆,最後決定將其一個個暗殺了,對外就說病死了,史書也不記載。

二、被竇漪房害死

這點從最大收益者來看,竇漪房是劉恆的第二個王妃,其兒子是劉啟,也就是後來的漢景帝。起初劉啟並不是太子,其前面有四個哥哥,也就是相繼死去的那四個皇子。所以他們死後,竇漪房和劉啟是最大的受益者,經過此推測,竇漪房的作案動機最大。

這個竇漪房也不是普通人,其很有手段,漢景帝時期就一直要干預政事,更是想要兄終弟繼,讓漢景帝的弟弟繼位,而不是其兒子。在漢景帝離世後,漢武帝繼位,竇太后更是將其壓制的死死的,甚至要對其進行廢立了,直到其死後,漢武帝才得以施展自己的抱負。




所以,雖然當時的竇漪房還沒有那麼大的權勢暗中害死劉恆的第一個老婆和四個兒子,但是萬一有什麼特別高明的手段,能將其害死而外人不得知也不是不可能。所以有一種可能是被竇漪房害死。

三、病死

劉恆的第一個老婆,代王妃確實天生身體不好,多病體弱,而其兒子也繼承了她的身體,總之體弱。外加劉恆登基做了皇帝之後,由老家搬到京城之中生活,新環境難以適應,有些水土不服,一個個都患病死去了,雖然巧合了些,但是也不是不可能的。



劉恆的第一任夫人和其四個兒子相繼死亡都已經成為了歷史迷案,似乎沒有什麼說法能使其合理。所以我認為第一種說法是最有可能的,親劉勢力為了徹底的剷除呂氏之患,不得已而痛下殺手,這樣也合理的解釋了為什麼史書中沒有記載。

歷史時刻錄,每日一歷史,分享歷史時刻,品味歷史時光,感謝您的觀看,歡迎您的評論,動動手指點個贊呦!

不喜歡吃白菜


漢文帝劉恆當代王的時候,有一個沒留下名字的代王妃,還生了四個兒子。

《史記•外戚世家》記載

〔而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為帝而王后卒。及代王立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

這裡明確寫著,代王有一個王后,在代王還沒有當上皇帝她就死了。她生的四個孩子在代王當了皇帝以後不久也都病死了。

代王的王后沒有姓名,死因也不明。死的時間是在代王稱帝之前,前多少,不明。代王后也沒有追封諡號,不知葬在何處。

我們知道在呂后喜歡搞劉呂配。比如呂嬃的女兒嫁給了營陵侯劉澤,呂產的女兒嫁給了趙王劉恢,呂祿的女兒嫁給了朱虛侯劉章和少帝劉弘。

可以自然推測,代王后也應該是呂家的。因為劉邦去世的時候,劉恆年僅八歲,娶親肯定是在呂后時期。劉恆能在呂后期間活下來(其他兄弟除了呂后養子劉長都死了),他一定對呂后特別恭順,很有可能娶了呂氏女。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代王后沒有得到追封了。

那代王后怎麼死的呢?是被代王所殺嗎?我覺得不太像。因為代王沒有參與誅殺諸呂,也沒有參與其後的皇位歸屬的討論,他聽到要迎自己為帝不敢相信。史書記載,他派了舅舅薄召去探聽虛實,還進行了占卜,得到“大吉”的鼓勵以後才去的。他哪有那麼大的決心,破釜沉舟,先殺了老婆再去?

所以我覺得代王后很可能是自然死亡。

那麼她的四個兒子呢?我覺得是陳平周勃等人逼文帝殺死的。

文帝進京不過幾個月,四個孩子一起病死,太奇怪了。當時文帝從代國帶來的就是薄召、宋昌、張武等六人,朝臣實力遠在他之上。那四個孩子有呂氏血統,朝臣們怕他長大以後報仇,趁皇帝立足未穩先殺了他們也是完全可能的。

文帝自己的性命都在人家手裡攥著,不得已只好答應。


名利不如閒86380201


說起漢文帝劉恆的老婆,很多人第一反應會想到竇漪房,歷史上的竇皇后竇太后也確實有名,經歷了文、景、武三朝,權傾天下,力行黃老之治使天下富足。但在她之前,劉恆為代地時便原有代王后,其人無名無姓,又為劉恆生下四個兒子,在劉恆當上皇帝后全部病死。如果說這是正常事件,可能沒有人會相信,何況母子死亡的原因在史書中沒有絲毫涉及和說明,死後更是毫無追封,本就證明這件事的極不正常。


代王后母子應該是死於人為殺害,謀殺也好賜死也罷。從文帝登上帝位的環境和周圍舉動可以略窺一二。而代王后母子之死,最大操刀嫌疑人是薄太后的弟弟薄昭,姐弟合力推動執行。後來文帝以舅父薄昭犯法為名,堅持要殺掉他而不管不顧母親薄太后的求情,似可為佐證。劉邦死,太子劉盈即位,呂后掌權,諸功臣勢大,呂氏力弱,呂后在封呂祿呂產為王的同時,分賜呂姓女嫁與劉氏諸王,打算以聯姻的方式把劉呂綁在同一輛馬車上,一榮俱榮,以期千秋萬代。(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呂后的聯姻之策表現在,把呂嬃的女兒嫁給了營陵侯劉澤,把呂產的女兒嫁給了趙王劉恢,把呂祿的女兒嫁給了朱虛侯劉章,趙王劉友也以諸呂女為後,少帝劉弘的皇后也是呂祿的女兒等等。(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而劉恆的代王后恰好無名無姓,有人據此推測,也是呂氏女無疑,以薄姬在後宮的卑微,劉恆八歲到代地,親族無力朝中無人,如果不是有足夠讓呂后放心的動作,日子過得不會如此無風無浪。話說回來,如果是呂氏女,為什麼不記載名字呢?這就涉及了本題的要點:死於政治謀殺。(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呂后死後,劉肥兒子齊王劉襄在外舉兵,二位弟弟劉章劉興居在朝呼應,朝中老臣周勃陳平灌嬰結成一黨,合力誅諸呂,把呂氏族人雞犬不留全殺淨。自以為皇位在手的劉襄突然被老臣們繞過,以他的後族橫行不法為由,不讓他當皇帝。而要從其他諸侯王中另選,最後選中代王劉恆,劉恆因母子不受寵,朝中無人,以足夠弱勢因禍得福,進入功臣集團的法眼。

周勃陳平等人便向代地送信表達迎立的意思,突然喜從天降,劉恆母子驚疑不定,與眾臣商議後,張武宋昌都認為可信,說內有朱虛侯東牟侯這些人在朝,外有淮南王齊王虎視,功臣們也不敢玩太過份。(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劉恆便派舅父薄昭前往長安與周勃他們細談長談。回來後薄昭跟劉恆說,事情是真的,大事已定。於是劉恆便收拾行裝車仗啟程到長安。這時史書說劉恆入京前代王王后死。從前後政治事件分析,諸功臣不會無條件擁立劉恆,殺死代王王后及其四子應該是條件之一。薄昭前去談判身份合適,應會約定如何交割和分期。劉恆當上皇帝前先殺王后以表誠意。

到長安前,劉恆又派宋昌先行,前去打探消息,如果雙方真正信得過,何用如此走一步看一步,互相試探?得到確信後進入長安,經過與諸功臣的口頭交鋒,劉恆當上皇帝,大封功臣,大赦天下,卻沒有赦了他與代王后的四位兒子,四人在文帝登基後幾個月內全部死亡。到四人都死後,群臣恰到好處的在此時請文帝立太子,自然而然就輪到竇漪房的長子劉啟,即後來的景帝。以此推之,代王王后之死可以存疑,其四子之死必與薄太后姐弟和朝臣有關,文帝應是默許,竇後嫌疑最小,她不可能避過薄太后和文帝以及眾臣下手,更不可能隻手遮天阻住文帝后來的追封追諡,如果有的話。


南方鵬


《史記》裡有一段史料,可能揭露了劉恆原配王后是呂氏女,也被滅口的秘密。

而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為帝而王后卒。及代王立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孝文帝立數月,公卿請立太子,而竇姬長男最長,立為太子,立竇姬為皇后,女嫖為長公主。

劉恆為代王時的王后,沒有記錄姓氏。在劉恆入長安登帝位前去世,在他稱帝后的兩個月內,王后所生的四個兒子通通病死。電視劇裡被編成漢文帝一生摯愛的竇氏根本就沒有做過代王王后,劉恆繼位的時候她也只是「竇姬」,因為王后的四個兒子都死了,竇姬的兒子劉啟才被立為太子,竇姬才得以立為皇后。

劉邦死後,呂后就掌握了權力。她有充分的時間和機會,把呂氏女們一個個配婚給劉姓王族。嫁給劉氏王族的呂氏女應該更多。劉長和劉襄的王后都沒有記載姓氏,也有可能娶的是呂氏女,因為按常理他們都無法拒絕呂太后的指婚,特別是與呂太后如同親母子的劉長。呂太后也沒有道理只指婚一些諸侯王,另外一些不指婚。


比如劉襄,他的弟弟劉章都娶了呂祿的女兒,劉襄這個貨真價實的繼承了王位的齊王反而沒娶呂氏女?

劉邦第六子劉友娶了呂氏女,因關係不和諧,被呂氏女誣告而死;

劉邦第五子劉恢娶了呂氏女,愛姬被呂氏女毒殺,憤而自殺

劉肥的次子劉章已經是孫子輩的了,還是被呂后配婚呂祿的女兒。後少帝劉弘僅是一小孩,呂后也趕在逝世前給他配婚了呂祿的小女兒。劉澤是劉邦的族弟,屬於長輩,還是得娶呂后的外甥女樊氏。劉章便是從呂祿的女兒處得知呂家的密謀,因此秘密通知自己的哥哥齊王。那個時期,劉氏家族的男人都得娶呂氏家族的女人,代王劉恆怎會置身事外?


也正是因為劉恆正妻為呂氏一族,四個兒子才會被全部清洗掉。


海賊王的第一大劍豪


劉恆的王后可能是他母親薄太后孃家的女兒。是先於竇漪房入代邸前就死了的。她與代王劉恆生養了四個兒子。其時薄太后還在,四個孩子一定會得到照顧。至少薄太后作為祖母不會允許別人虐得這四個王子的。他們相繼死去,很可能就是因病或者母親死後,憂鬱而死。這在帝王宮中普遍,因為母親無寵或者死亡,留下的子女少有長大成人的。即或活著,他們的未來一般比較淒涼。

漢景帝劉啟的皇后,也是薄太后的後家的女兒。漢景帝做太子的時候,薄太后就給了這個太子妃薄姬。劉啟繼位後,就稱薄皇后了。後來薄太后死了,漢景帝馬上就廢了自己的皇后。從這件事可以看出漢文帝母親的勢力有多大。至於她的才幹和機智,從她這房人能逃開呂后的殘害,說明這女人不簡單。那麼,竇漪房這個媳婦兒要害這四個娃兒,恐怕就不那麼容易了。如果不是生病而死,這老太后肯定會出手,至少文帝聽話,也不能不對加害者有所動作。顯然說是竇漪房害死這四個娃兒,這是行不通的。這個時候的竇漪房是沒有膽子來幹這件事的。她不敢在自己的力量不夠時去幹傻事。

劉邦的兒子們,有三個都死在趙王位上。也難怪,自秦後的歷任趙王都是非死則亡,不得善終。劉如意劉友劉恢都死在趙王任上。這回趙王位又空了。呂后派人去代國,讓劉恆回去當趙王。劉恆不去,說願意為太后守邊。呂后沒法,心裡也不勉強。就沒再為難這房人了,趙王位讓呂祿坐了。這些都是薄太后出的主意,謝拒長房的關愛。要不,劉恆早被呂后收拾了。

竇漪房到代國後,劉恆從喪妻之恢復過來,一下子喜歡上了這女人。這女人也爭氣,接二連三地生產一女二男。這就很討婆婆的歡心了。從劉啟被立為皇太子,以及立竇漪房為皇后這件事上看出薄太后的態度,她不認為竇漪房對那四個孩子動了手腳。也就是說,四個孩子恐怕病死是主要原因。


劉一千五


劉恆在做代王的時候,有過兩位王后,第一位王后為劉恆生下了四個兒子,後來就莫名其妙的死去了,第二位王后叫竇漪房,也是劉恆的摯愛,為劉恆生下一女兩兒,劉恆即位稱帝后不久,前王后生下的四個兒子就相繼去世,劉恆立竇漪房為皇后,她的兒子劉啟為太子,劉恆的這第一個老婆和四個兒子是怎麼死的呢?與竇漪房有關嗎?


漢高祖劉邦去世後,朝政大權被太后呂雉掌控,她獨斷專行,大肆殘害劉氏宗親,扶持呂氏家族竊取朝中大權,呂氏外戚干政引起朝中大臣非常不滿。

公元前180年,呂后去世,丞相陳平聯合太尉周勃等大臣把諸呂一網打盡,並擁立代王劉恆登基為漢文帝,劉恆即位之初也是誠惶誠恐,天下初定,各方勢力蠢蠢欲動,自己也是被別人臨時抱佛腳推上來的,隨時都有可能被推下去,因此他必須仰仗這些朝中的當權者。


漢朝時期的藩王王后身份和地位都很高,姓氏籍貫、生卒年月、封號等都會有詳細的記載,可是史書上關於代王劉恆的第一位王后的記載只有短短的一句話“代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立為帝而代王后卒,代王立為帝,代王后生四男皆病卒”,意思是說劉恆在登基稱帝之前,代王后就已經去世,之後她生下的四個兒子也全部病逝了,其他的信息幾乎一無所知,史書這樣記載似乎在刻意隱瞞代王后的身份,這是怎麼回事呢?
有歷史學者結合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推測代王后的真實身份很有可能是呂氏女子,因為呂雉掌權後便通過聯姻的方式安排呂氏女子嫁給各地的藩王,以此來監視、控制他們,她把她的外孫女張嫣嫁給自己的兒子漢惠帝劉盈,將呂祿的兩個女兒分別嫁給她擁立的傀儡皇帝劉弘和朱虛侯劉章,將自己妹妹呂嬃的女兒嫁給營陵侯劉澤等等。

呂雉去世後,朝中大臣立刻發動政變,誅殺呂氏黨羽,這些掌握實權的大臣非常仇視呂氏家族的勢力,他們首先誅滅在都城的呂氏家族勢力,接下來就是誅殺在給諸侯國的呂氏,包括代王后在內的所有諸侯王的呂氏王后,因此劉恆也無法保全他的王后,誰叫她姓呂。


劉恆登基繼位後,這些權臣又開始清除所有帶有呂氏血脈的後人,防止他們秋後算賬,必須將他們斬草除根,所有那些呂氏女子所生的子女都在劫難逃。

漢文帝劉恆剛登基,皇位都是別人給的,在朝中又沒有什麼政治根基,要想坐穩皇位,還得依附這些掌權的人,因此不得不進行利益交換,犧牲自己與前王后所生的四個兒子,來換取皇位,他雖說是皇帝,但保護不了自己的兒子,不得不說是可悲和無奈。


至於說劉恆的第一個老婆和四個兒子的死是不是竇皇后所為,這個可能性應該不大,她雖說是最大的獲利者,她有皇后之位,她的兒子成為太子問題不大,沒必要冒風險去殺死劉恆的四個兒子,這個動靜未免太大了,何況劉恆一點也不昏庸,他肯定不可能容忍她殺死自己的兒子,更何況上面還有薄太后。

這一切的始作俑者都是呂后一手造成的,再加上劉恆當時根基不穩,使得這場宮廷慘劇讓竇皇后母子成為意外的受益者。


為了成就劉恆的名聲,史書不得不隱去代王后的身份,來斷絕漢武帝與呂氏黨羽的關係,只能說是用心良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