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果郡王中毒去世甄嬛都不在乎,為何浣碧殉情卻徹底激怒了甄嬛?你怎麼看?

Mrs_Ma


浣碧這個人物很多觀眾都不喜歡她,丫頭命卻老是端出一副小姐的架子。就覺得她太小家子氣,動不動使性子,沒有什麼格局,目光短淺,也沒有什麼氣性,別人給點利益就背叛主子,還處處給甄嬛惹是生非,盡然想勾引皇上,真是日防夜防家賊難防。



說她是丫頭吧,沒有流朱機靈忠心,沒有槿汐穩重管的住自己的嘴,天天看不上這,瞧不起那的,對宮裡的主子各種評頭論足,簡直眼高於頂。說她是小姐吧,沒有小姐該有的端莊和涵養,也就她自個兒心裡認為是甄家二小姐,其實也就是個見不得光的私生女,外人都只當她是個普通丫頭。


不過話說回來,她也是個苦命人,一輩子沒過過什麼好日子。自小失去母親,父親也不能明目張膽認,缺乏母愛與父愛。從小當個下人,沒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去到宮裡跟在甄嬛身邊也受到不少強主的欺壓,後來甄嬛出宮去甘露寺,她也一路跟從吃了不少苦。自己通過自己的手段嫁給了自己心目中的如意郎君,只可惜夫君心裡從沒有她,還被孟靜嫻先得子,差點在果郡王府都沒有威信了。自己的夫君為了自己的姐姐甘願冒險,犧牲自己,全然不在乎她和幼子。


很多人整部劇看下來,都對她沒什麼好感,直到她為了與果郡王選擇撞棺而亡的那一刻才讓人動容,覺得她也有這麼決絕剛毅的時刻。

果郡王愛了甄嬛一輩子,護了她一輩子,最後為了保全甄嬛和雙生子,自己喝了原本甄嬛自己打算喝的那杯毒酒,毒發生亡。甄嬛看著被自己辜負一輩子,又想要極力保全的這個愛人,最後死在自己的懷裡,她整個人都垮塌了,重重的從臺階上摔下來,雙膝受傷,再也跳不了驚鴻舞了。驚鴻舞是跳給心愛的男子看的,這個人沒有了,確實不用跳了。



後來浣碧死的消息傳來,甄嬛徹底爆發了,就連佛珠都扯斷了。為什麼在這個點爆發?這是人之常情,這也是一個境界點,這也是一個由頭!


先是死了愛的人,現在又加上自己的親妹妹,而且是一路跟著自己吃了不少苦的妹妹,這樣的雙重打擊,任誰都是痛上加痛,情緒壓抑不了是人之常情。

如果先前對皇上的恨還沒到達極點,那現在這個點就是臨界點了。是皇上派人盜取果郡王的書信害死自己的親弟弟,是皇上幹了壞事還要掩人耳目,居然要秘不發喪,不準有哭聲,這樣的絕情直接逼死浣碧,這一切都是皇上的傑作。從這一刻甄嬛對皇上再無半點情面,決意與之決裂,手刃仇人!


之前甄嬛雖然傷心,可是為了不讓皇上再懷疑什麼,再來對她和孩子動手,不讓果郡王的犧牲白白葬送了,她只能裝作若無其事。即使她很想去送果郡王最後一程也無濟於事,只能壓抑自己的情感。直到蘇培盛告訴她,浣碧選擇隨果郡王一同去,撞棺而死的消息後,甄嬛彷彿變了個人,悲憤欲絕,再也壓抑不了自己,整個人的情緒都爆發了。

從那以後,甄嬛一步步的執行自己的復仇計劃,始作俑者的皇上也沒能逃脫,死在她面前。


歡迎關注我,帶你跟著甄嬛走進雍正王朝,看盡後宮的紛繁複雜、爾虞我詐!


姒莞萱


允禮死的時候一樣,全府上下不能哭,不能辦體面的葬禮。浣碧自盡,全府就可以福晉逝世為由慟哭,操辦體面的葬禮。所以浣碧自盡,不僅僅是殉情,也是為允禮爭取到了哀傷而浩大的葬禮。

同理,甄嬛不是不在乎,是不能表現出在乎。要是表現出來,皇帝不會放過她。而浣碧死的時候,她終於可以藉著這個理由把心中的悲傷憤恨一併爆發出來。


冰硯齋


果郡王去世甄嬛怎麼可能不在乎?畢竟是自己龍鳳胎的親爹啊!只不過是皇帝下旨誰都不準哭,所以甄嬛才一直隱忍。但是浣碧是自己名義上的妹妹、事實上的親妹妹、和自己同甘共苦的人,浣碧死了,甄嬛哭兩聲,皇帝也不能不讓吧。

皇帝多疑,早就懷疑甄嬛和果郡王了,只是一直都沒有證據。直到甄嬛被假送出關,果郡王帶兵追了上去,坐實了皇帝的懷疑,皇帝也借這件事情除掉果郡王。

在除掉果郡王之前,皇帝見過甄嬛,甄嬛願意用命來換果郡王的命,同樣果郡王用自己的命保住了甄嬛,一來二去,皇帝也看清楚了兩個人的心意。只是現在整個後宮都在甄嬛手裡,沒有人能和甄嬛抗衡。皇帝也不得不保住甄嬛。

可是皇帝厲害的地方在於誅心。因此果郡王死後一切從簡,什麼都沒有,就是在果郡王死後極盡羞辱,這些都是做給甄嬛看的,而且還不許人哭。這不是擺明了一點臉面都不留給果郡王嗎?

因此甄嬛心裡苦也不能發洩出來。

可是皇帝萬萬沒想到浣碧是個烈性子,聽到果郡王死後,浣碧想都沒想直接在出殯當天一頭撞死在果郡王的棺材上。傳出去都是熹貴妃義妹死了。別人不僅知道浣碧是甄嬛的義妹,還知道浣碧跟著甄嬛出生入死,感情就像是家人。

而對於甄嬛來說,是親妹妹死了!因此甄嬛痛哭、控制不住自己也理所應當。皇帝可以不讓人給果郡王送葬,不許哭果郡王,但是不能不讓熹貴妃悼念亡妹吧!

也正是因為甄嬛一下子失去了兩個重要的人,她才下定決定要查清楚為什麼皇帝起了殺心。假如只是果郡王死了,甄嬛要自保,要在這個宮裡生存下去,這件事她或許真的就這麼忍過去了。

甄嬛恨皇帝,果郡王的死讓她的恨變得直接;浣碧的死更加加深了這樣的恨,她把這兩個人的死全都歸結到皇帝身上,她不能忍受一下子失去兩個重要的人,她心裡報仇的火焰熊熊燃燒。

回宮時甄嬛復仇是星星之火,果郡王的死讓這把火點燃,浣碧的死則讓這把火熊熊燃燒。甄嬛不能再選擇裝聾作啞,她必須要查清楚,為了死去的人,更是為了自己,她要知道皇帝這把火何時會燒到自己身上,甄嬛要自保。


入行娛樂


太后曾經親自蓋章,皇帝多疑。

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回宮後春風得意,步步為營的甄嬛豈會不知?

甄嬛和果郡王有私情是真,就是因為“真”才要隱藏,需要遮掩。

皇帝賜毒酒給果郡王,讓甄嬛親手了結他倆的感情。如果兩人沒有私情,那麼甄嬛作為宮中妃嬪,對於宮中害人的手段以及從保護皇帝的權利出發,甄嬛都不應該對果郡王的死做出過大的反應。如果兩人有私情,那麼只要甄嬛想繼續活下去,那麼就要裝作若無其事。當然,甄嬛不是怕死而是怕果郡王白死,怕皇帝不死。心思玲瓏剔透的鈕祜祿·甄嬛當然能忍。

所以,果郡王死,甄嬛只能表現得是“憂思過度”受到驚嚇而“憂愁不適”,一切的苦楚都要打碎了牙和著血往肚子裡咽,無論如何都要忍。

可是,這一切的忍耐都在浣碧死訊傳來那一刻有了掩飾,一切的痛苦都有了宣洩的出口,所有情緒的表達都有最合理不過的解釋。

浣碧是她的親妹妹,親妹妹死了,作為長姐甄嬛當然心痛難當,也哭的理所應當。當然甄嬛面對皇帝還可以有另一種解釋,那就是自己親妹妹的夫君死於她手,於情於理都對不起親妹妹,出於懺悔和內疚也是可以說得清的。

所以,在浣碧死訊的演示下,甄嬛一是為果郡王的死而傷心欲絕,二是為親妹妹的死而疼惜。

也許她也是感激浣碧給了她和所有人一個可以為果郡王哭的機會。


墨亓白


一直很納悶,甄嬛那麼聰明的人,怎麼就沒想到她去關窗戶的時候允禮會調包酒杯呢?

是真不知?還是裝無知?

而浣碧雖然是去世了,卻也是永遠跟允禮在一起,此時甄嬛心裡應該是各種糾結吧!

嫉妒、後悔、悲傷

各種心情集結在一起,最終轉化為淚水,奔騰而出……





七月七月5666


果郡王中毒去世,甄嬛非常悲痛但她只能在心裡默默地哭,浣碧地殉情使甄嬛徹底爆發了。

1、果郡王為真愛奮不顧身,甄嬛痛在心底卻只能默不作聲。

皇上逼迫甄嬛親手用毒酒毒害果郡王,企圖一石兩鳥,趁這件事驗證甄嬛和果郡王是否有私情。果郡王斷定甄嬛會捨生取義,所以調換了那杯毒酒,一飲而盡,保全了甄嬛。看到最心愛的人死在自己懷中,甄嬛悲痛至極。但她知道皇帝的用意便強忍著悲痛。一方面皇帝也下令秘不發喪不許有哭聲,皇命不可違。

2、只差一根導火索,浣碧地殉情讓甄嬛地痛哭合情合理。

甄嬛是一個聰明人,她不會讓果郡王白白地犧牲了自己的性命,她要留著命復仇。但是當浣碧殉情的消息傳來時,她知道自己可以名正言順地哭出來了。一方面不管怎麼說浣碧畢竟是她的妹妹,無論她有怎樣的缺點,都是她的至親,她是真的痛。另一方面果郡王是她一生最愛的人,果郡王死前也說過他這一生唯一的愛是甄嬛,兩個兩情相悅的人陰陽兩隔,甄嬛終於將壓在內心的痛苦哭了出來。

所以說,果郡王中毒去世,甄嬛不是不在乎,只是當時的形式所迫,無法表達出來,浣碧的殉情讓甄嬛地爆發合情合理。


歲月品人生


甄嬛是皇帝的女人,從名義上來說,是果郡王的皇嫂。皇帝已經疑心她與果郡王的關係,那麼她在做出與果郡王有任何關係的舉動,無疑是在自尋死路。皇帝賜毒酒讓甄嬛毒死果郡王,她原本打算獨自喝下,讓果郡王活下來,但是果郡王看透了她和皇帝的心事,把毒酒換了,自己服毒死去。甄嬛的這條命,是果郡王用自己的命換來的,豈能不好好珍惜?能夠為心愛之人赴死,這種深情,又怎會不在乎?

果郡王死後,甄嬛從屋裡出來。她不能哭,她必須故作淡定,周圍佈滿了皇帝和後宮的眼線。此時,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她去完成,就是替果郡王報仇,所以自己絕對不能出事。

果郡王出殯那天,宮裡是悄悄辦的喪禮,皇帝下旨不許哭出聲音。浣碧情深,隨果郡王去了。甄嬛得到了浣碧死去的消息,皇帝不允許給果郡王哭,但是自己的妹妹死了,總可以哭一哭吧。於是甄嬛藉著浣碧的名義,終於放聲大哭,以表哀思。


怕水的小烏龜


在《甄嬛傳》中,果郡王一開始見到甄嬛就心生愛慕之心,還將甄嬛剪的小象放在囊腫隨著佩戴,並將此物視若珍寶。但當時甄嬛是真心喜歡皇上的,將所有真情也託身與皇上,但隨著後來甄嬛地位越來越高,皇后設計讓甄嬛認清皇上喜歡甄嬛的原因,僅僅是因為她長的像純元皇后。甄嬛知道後傷心欲絕,覺得真心錯付,她性子倔強,不肯向皇上低頭,在生完朧月公主後被送到甘露寺中思過。

甄嬛到了甘露寺中可以說日子非常艱辛困苦,甘露寺離果郡王生母太妃的住處很近,果郡王會經常來看。在此期間,果郡王多次幫助甄嬛,隨著時間長了,期間皇上也沒有任何要召其回宮的意願,甄嬛漸漸接納了果郡王。甄嬛一是被果郡王多年深情所感動,二也是出自真心喜歡,她們兩個在一起也是情投意合。

之後,果郡王被皇上派去邊疆打仗,之後卻等來果郡王戰死沙場的消息,所有人都認為果郡王死了。甄嬛悲痛欲絕,這時卻發現自己懷有身孕了。加上,甄家被害,父母流放寧古塔。甄嬛為了父親和孩子,必須要回到宮中。因此她叫來蘇培盛幫忙,以至於促成了皇上攜皇后和妃嬪去甘露寺祈福。

甄嬛牢牢抓住這次機會,使皇上臨幸了自己。也有就為回宮做好了準備。

甄嬛藉助懷孕成功封妃回宮,之後果郡王卻安然無恙歸來。可以說是命運捉弄,讓兩次彼此錯過,這是不得已的。

後來隨著一步步皇上發現了果郡王覬覦甄嬛,皇上設局讓甄嬛親手用毒酒害果郡王。想真正驗證兩人是否有私情,他們二人都想用自己的死成全對方,可皇上早已吩咐,若是甄嬛死了,果郡王也不能活著出來,要是果郡王死了,甄嬛可以活著。果郡王其實心裡深知這一點,用自己的死保全了甄嬛。兩人都明白皇上的用意,所以甄嬛就算再悲痛也得忍。她不能讓 心愛的果郡王白白死去,她此刻除了悲傷更多的是恨,恨命運捉弄,恨皇上的狠心薄情,她要努力活下去,為允禮報仇。

對於果郡王的死,皇上秘不發喪,不許所有人哭出聲音,皇上是憤怒的,薄情的。

也就是果郡王的死,讓甄嬛有了真正要動皇上的心思,而聽到浣碧殉情的消息,甄嬛崩潰悲傷的心才得以徹底釋放出來,她此刻不僅是為浣碧哭,更多的是為果郡王,浣碧的死讓她可以光明正大的發洩自己內心的悲傷。

這也是甄嬛一生感情的悲哀之處,甄嬛開始是真心愛著皇上,而皇上卻把她視為替身。是皇上把甄嬛一步步逼的更加強大,可是當皇上發現自己愛上甄嬛時,甄嬛卻已愛上果郡王,對皇上只有失望、憤怒與仇恨。

她要讓皇上痛苦,在一步步痛苦憤怒中走向死亡,為她們之間的感情陪葬,更為了果郡王報仇。。。。。。







YAMI兔子


在電視劇《甄嬛傳》74集中,皇帝看見六阿哥與元澈長相十分相像,心生懷疑,便讓甄嬛以毒酒親手殺死果郡王,甄嬛不忍愛人死去,想要喝下毒酒,不料毒酒被果郡王調換,口吐鮮血而亡!

甄嬛在愛人死後很是悲痛,此時她的心裡對皇上已然全是恨意,但是她不能表現出來。而這個時候浣碧又跟著殉情了,這對甄嬛又是一大重擊。接二兩三的打擊也讓甄嬛接近崩潰,果郡王死後皇上秘不發喪,果郡王府禁止哭泣,所以甄嬛也不敢在宮中哭泣,不敢顯露悲傷之情。但是在浣碧死後,甄嬛徹底崩潰,也徹底激發了甄嬛復仇之心,隨後她便開始反擊皇帝,可見當時她有多恨皇帝!

若是說甄嬛對果郡王的死不在乎,那是不可能的,她很在乎,她心裡傷心的不能自己,只是她不能表現太過明顯,因為她畢竟是皇帝的皇貴妃,是果郡王的皇嫂,當時的她雖然恨皇上,但她還可以等,等一個時機,等皇帝自然老去。這個時候浣碧的死正是個契機,兩天之內,至親至愛都不得善終,這讓甄嬛對皇帝的恨意徹底爆發,她等不了了她夥同寧嬪直接讓皇帝提前見了老祖宗!





白襯衫銀杏樹


知道果郡王死的那個時候,甄嬛不是不在乎,是不能表現的在乎。

皇帝的心腹就是跟前,她能做什麼,敢做什麼。好吧,即使她可以為他去殉情,那兩個孩子呢。

如果是這樣,果郡王不就白白的死掉了嗎?

逝者已去,更是為了保全她而去的。重要的是或者的人,況且這兩個活著的人是他的骨肉。

所以,即使,再傷心,再難過,她都要裝作不在乎。

怎麼可能不心痛,怎麼可能不在乎。

不傷心,怎麼可能摔壞膝蓋,怎麼可能此生都再跳不了驚鴻舞。

也對,驚鴻舞是跳給愛的人看的,現在他都已經不在了,她此生想必即使能跳也不會再跳了。

所以,即使說不在乎的話,也是對自己摔壞膝蓋不在乎,而不是對果郡王的離去不在乎。


而浣碧就不一樣了。

浣碧是她的親妹妹。

好吧,即使名義上只是她的義妹。

但她們從小一起長大,相互扶持到今天,

再這人情冷漠的皇宮,

也算是她的最親的人了。

她走了,她自然是最傷心的。

也理所當然的可以表現出她的傷心。

至於她的憤恨,皇帝最多也以為她是為其妹的殉情怒其不爭吧,

很少會想到,她是對皇上的恨。

對皇帝的冷漠的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