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校長們陪了沒有

——專家建議—— 還要引入第三方機構協同監督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保障校園食品安全需要綜合施策,包括供應商挑選、食材採購、社會監督等多個環節,陪餐只是其中之一。此外,要防止陪餐流於形式,發現問題後要採取實際行動解決。應該引入社會第三方專業機構,與校方、家長協同監督,並將監督結果向社會通報。“還要著力規範食品市場,這是大的前提,如果食物源頭有問題,問題食品終究會通過某個環節或漏洞進入校園。”儲朝暉說。 (據央廣)

據新華社北京4月1日電 教育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衛健委共同發佈的《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規定》1日起開始施行。其中要求,“中小學、幼兒園應當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每餐均應當有學校相關負責人與學生共同用餐”“有條件的中小學、幼兒園應當建立家長陪餐制度”。

施行首日,各地落實情況如何?記者隨機對上海、江蘇、安徽一些中小學校進行了走訪。

“你同桌今天沒來嗎?那我坐你旁邊吧。”“陪餐制”施行的第一天,在上海世界外國語小學一年級3班教室裡,該校副校長閔燕端著一份學生餐來到座位上,與孩子們同進午餐。

為落實規定要求,上海世界外國語小學確立了校領導、班主任、食堂管理員三級陪餐制度,即校領導全校輪流陪餐、班主任和任課老師班內輪流陪餐、食堂管理員開飯前試吃學生餐的規定。4月1日起,該校陪餐校長和教師還利用就餐間隙,將學生們反饋的用餐建議記入記錄表。徐彙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如今,全區要求的中小學建立與食品安全相關的臺賬已有8本,除了陪餐檯賬之外,還包括倉儲、運送貨、例行檢查等臺賬。

“本來吃的飯菜就和孩子們一樣,陪餐也只是換個地方吃飯而已,還能增進和孩子們的溝通。”一年級3班班主任劉鑫說。當天班裡輪到她陪餐,飯前她戴上口罩,給包括閔燕在內班裡所有用餐人打湯。

在江蘇南京,南師附中仙林學校校長朱永剛告訴記者,作為一所創辦不久的新校,該校2017年9月開始,組織學生家長加入義工輪值,對學校的食品安全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學校每個教學周都會有一名家長輪值,每天由兩三名家長全程參與監督,並陪同就餐。這樣家長就放心多了。”二年級一班學生家長鬍靜表示。

南京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南京市中小學已普遍實施“家長義工制”,成立膳食管理委員會,邀請家長志願者走進食堂後廚全面參與驗貨、加工、分餐等環節,南京市教育局還在推廣食堂信息化系統,將食堂管理情況和孩子用餐情況上網公示。“孩子們今天吃多少,多少錢,一目瞭然。”

在位於大別山腹地的安徽省金寨縣,中午11點剛過,花石中心小學食堂就飄出了陣陣飯香。“中午的菜單是千張燒肉、韭菜炒雞蛋、玉米炒火腿腸和西紅柿蛋湯。”正陪餐的校長汪文質介紹。

金寨縣教育局副局長呂斌表示,4月1日起,全縣各中小學校每天的陪餐校長和教師名單,必須上報縣教育局彙總存檔;而在此之前,教育部門已會同市場監管部門,對全縣300多所學校食堂、村級標準化食堂和教學點伙房進行了摸底檢查。

他表示,由於金寨縣地處大別山區,存在大量父母外出務工的留守兒童,因此家長陪餐制將在試點基礎上逐步進行探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