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近代江西窮歸窮,但出了個媲美胡雪巖的大富豪,他就是周扶九

話說明清時期,號稱“江右幫”的江西商人一度與晉商、徽商齊名。

其中,晉商以經營茶葉、銀號匯兌為主,主要靠做口外(蒙古、俄國)的生意起家;徽商則以鹽商為主;至於江西商人,當時被稱為“江右幫”,以糧食、百貨等為主。

1842年鴉片戰爭結束後,清廷在英國的壓力下宣佈上海、廣州等五口通商。

之後,隨著上海的迅速崛起,傳統南北向的贛江水道隨之被長江東西向航道所取代;此外,加上綿延十餘年的太平之亂,江西人口死亡大半,遭遇重創。

在此沉重打擊下,江西商人由此一蹶不振(類似情況的,也包括了安徽),再無往日之雄風。

近代江西窮歸窮,但出了個媲美胡雪巖的大富豪,他就是周扶九

當然,凡事皆有例外。晚清時期,在“江右幫”整體衰落的大背景下,有一位江西商人卻異軍突起,其身價一度可以與紅頂商人胡雪巖相媲美,這就是鹽商周扶九。

關於周扶九的發跡,目前的傳說很多,但歸根結底,終究是以鹽票、鹽業起家。

自從漢朝實行鹽鐵專營後,官方經營食鹽實際是通過控制食鹽向老百姓收取壟斷稅,是謂專營。

而在明清時期,鹽業專營更是程序化、規範化,那就是所謂的鹽引制度。

鹽引也稱鹽票,說白了鹽運部門(如兩淮鹽運使)在鹽商繳納鹽稅後的憑證,然後可以憑此票買入相應官鹽到指定區域銷售。

周扶九介入鹽業生意時正值長毛之亂,官鹽銷售運輸與銷售體系完全被打亂不說,就連清廷是不是能保住也很難說。

近代江西窮歸窮,但出了個媲美胡雪巖的大富豪,他就是周扶九

在此情況下,很多鹽商一方面受到戰亂的直接衝擊而傾家蕩產,另一方面其手裡持有的鹽票也急劇貶值,一時兵荒馬亂,無人可以預測未來會如何。

這時,周扶九大膽介入並以極低的價格收購了一批鹽票,而正如其預測的,長毛之亂不會長久,最終清軍仍舊回將之剿平,社會秩序仍舊回恢復如常。

如此,在熬過了最艱難的幾年後,曾國藩領導的湘軍果然壓制並最終消滅了太平軍,鹽業生意也再度恢復,周扶九也由此掘得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明清時期,最賺錢的生意莫過於販鹽,最有錢的人也莫過於揚州鹽商。

近代江西窮歸窮,但出了個媲美胡雪巖的大富豪,他就是周扶九

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食鹽是官營的,說白了就是壟斷,而鹽是每個人都要吃的;

其次,揚州鹽商的行鹽範圍是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四省(所謂淮鹽四岸),而這四省人口最多,當時也最為發達(農業時代嘛!)。

那麼,經營鹽業生意如何賺錢呢?據估計,當時每引鹽約400斤,其中鹽場可以獲利2兩銀子,而鹽商的利潤大概在4兩銀子左右。

當時,已經做大做強的周扶九直接介入了鹽場,他兩頭的利潤都沒落下,因此,其每引的利潤可高達5-6兩銀子。

據統計,當時兩淮鹽場年銷鹽約180萬引,而周扶九是當時揚州八大總鹽商之一,其在大豐草堰場鹽場(兩準最大的鹽場)中佔了15%的份額,其每年利潤至少120萬兩白銀。

近代江西窮歸窮,但出了個媲美胡雪巖的大富豪,他就是周扶九

正所謂,無商不奸。鹽商為了賺錢,各種手段也是很多的。比如“大桶中鹽”,就是用規格不同的桶多收灶戶的鹽;

再有就是壓價收鹽或者給灶戶放債,高利盤剝,令灶戶叫苦不迭。但灶戶也是沒辦法,因為他們生產的鹽只能賣給鹽商,如果私賣,被發現是要被治罪的。

此外,鹽商在售鹽時也是詭計多端,如故意讓鹽船晚到以造成鹽價上漲,之後又放出謠言,說食鹽緊缺,令百姓哄搶;再如在食鹽中摻雜泥土、增加重量,以牟取暴利等等。

據統計,周扶九先後在揚州、漢口、南昌等地開辦裕通和、裕康等多家鹽號;而為了資金流通,他又在行鹽地兼開錢號,如湘潭裕通源、常德裕孚、吉安裕長厚等錢號。

此外,周扶九還經營當鋪、紗號、米廠甚至輪船公司等實業。據說,在光緒中期時,周扶九的財產可能超過了“紅頂商人”胡雪巖。

更主要的是,胡雪巖畢竟倒了,而周扶九卻是堅持到了最後。

如今,在揚州仍可看到周扶九當年的豪宅,其南北長74米,東西寬50米,房150餘間,佔地面積3700平方米。

可謂豪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