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滁州日報:改革發展普惠民生 生態宜居大美鳳陽

鳳陽哺育了一代農民皇帝朱元璋,造就了“敢為天下先”的小崗人,被稱為“改革之鄉”,其變革改革基因深植鍾離大地,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鳳陽人。

滁州日报:改革发展普惠民生 生态宜居大美凤阳

鳳陽“南是山,北是灣,中間丘陵夾平川”,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林業資源較為豐富,境內擁有曹店、白雲山、大銀山三個國有林場,總面積近20萬畝。自2016年3月份我省全面啟動國有林場改革工作以來,鳳陽縣林業局在縣委、縣政府關心指導下,積極聯動各級部門,抓細抓實國有林場改革,打破傳統體制機制,創新工作模式,穩步推進我縣國有林場改革,目前三大國有林場改革工作如期完成,截至2017年底,國有林場森林覆蓋率已達91.1%。

建章立制 澆築改革發展路

國有林場改革是全國生態修復和建設的重要部署,是各級林業部門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來,鳳陽林業局從強化組織領導、制定實施方案、明確各方主體責任等方面將國有林場改革做到實處。

滁州日报:改革发展普惠民生 生态宜居大美凤阳

強化組織領導,層層壓實主體責任。2015年2月以來,鳳陽縣根據《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印發和的通知》和《中共安徽省委 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的通知》要求和省政府會議精神,將國有林場改革列為全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內容和重要任務。

組織成立了縣長為組長,常務副縣長、分管縣長為副組長,政府辦、農委(林業局)等部門為成員的“鳳陽縣國有林場改革工作領導小組”。與此同時,縣林業局和三大國有林場也分別成立了國有林場改革工作領導小組,明確了專門工作人員,進行了責任分工,確保改革任務和目標如期實施。

滁州日报:改革发展普惠民生 生态宜居大美凤阳

制定實施方案,落實國有林場改革。為有效推進國有林場改革進程,鳳陽縣政府各級領導深入研究討論,徵集各方面意見,於2016年9月27日正式下發了《鳳陽縣國有林場改革實施方案》,該局在該實施方案的基礎上,印發《鳳陽縣國有林場改革實施細則》和《國有林場改革工作推進方案》等等,三大國有林場分別制定了國有林場操作細則等。

破舊立新 開創管理新格局

近兩年來,隨著國有林場改革不斷推進,鳳陽縣林業局在創新體制機制、森林資源規範化管理、基礎設施等多個方面取得很大進展,進一步鞏固國有林場改革成果。

打破傳統,創新體制機制。在國有林場改革中,該局打破傳統思維方式,創新開展森林資源經營管理,完善了財務管理制度、林地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經營管理制度,精心編制了國有林場森林經營方案,推進森林資源規範化管理,形成了一套科學有序的森林經營管理體系。

滁州日报:改革发展普惠民生 生态宜居大美凤阳

此外,該局進一步健全了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制度、勞動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形成了用制度管人管事的良好格局;大膽啟用一批政績突出、幹部職工公信度高的幹部走上重要崗位。目前,已有3名原林場副場長提拔進入縣局重要業務崗位,1名副科級幹部提拔任用,1名副場長內部交流。這種“以實績論英雄、憑實績用幹部”的用人導向,進一步激發了林業幹部幹事創業的熱情。

創新引入市場機制,鞏固國有林場改革成果。國有林場改革後,該局從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提供優質生態服務等多個方面出發,在國有林場日常性森林管護中創新引入市場機制,通過合同、委託等方式面向社會購買服務。目前國有林場在確保森林資源管護安全的情況下,先後完成S95森林長廊、鳳凰山森林城市公園、東南外環等多處綠化造林、管護。

滁州日报:改革发展普惠民生 生态宜居大美凤阳

夯實基礎,國有林場生態保護和經濟建設齊頭並進。保護國有林場生態環境的同時,該局切實加強國有林場基礎設施建設,順利將國有林場水、電、路等基礎設施納入地方公共建設規劃,實現了通訊全覆蓋、水電供給有保障、林區道路循環暢通。

經營管理更加科學,資源管護管理更加規範,生態安全保障更加堅實,森林質量大幅提升,生態功能更加突出。近3年來,全縣3家國有林區沒有發生一起森林火災、一起毀林事件、一起生產安全事故,森林覆蓋率、活立木蓄積等森林資源實現持續增長。

重點突破 凝聚人心促發展

“前些年在林場這邊工作的人崗位編制都不是很明確,有的人做事多、拿錢少,有的人不做事也能拿錢,走了不少人,自從新政策出來了,職能、崗位羅列的清清楚楚,不少林場老人員又回來了,工作熱情比以前高了不少。”一位因國有林場改革後再次回到林場的工作人員介紹道。

滁州日报:改革发展普惠民生 生态宜居大美凤阳

穩定人員收入是凝聚人心的重要保障,職工穩定才能保證經濟穩定健康發展,近年來,該局從各方角度出發,以保障職工權益為出發點,做到落實定性、確保定編、科學定崗,很好的激發在職員工的工作熱情,有效的推動了國有林場經濟發展。

落實定性,準確核編保穩定。鳳陽縣國有林場經營面積大、生態區位重要,但是在職職工人員較少,針對這些特點,該縣保留鳳陽縣曹店、白雲山和大銀山國有林場經營範圍和隸屬關係不變,為縣農委(林業局)下屬事業單位,公益二類,財政差額供給,副科級建制。

現有編制中,每場設場長1名、副場長3名,下設辦公室、業務股、資源保護股3個股室,每個股室設股長1名、副股長2名,在編在崗人員全部編制到人,並納入“五險一金”社會保障。

優化結構,科學設崗定人心。根據《鳳陽縣國有林場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三定”方案)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國家林業局《關於印發的通知》要求,該縣國有林場改革後共核定財政差額供給編制170名,經2015—2017年退休自然減員,目前在職職工165名。該縣曹店國、白雲山和大銀山三大國有有林場分別設置崗位總量50個、50個、70個,其中管理崗分別有8個、22個、9個;專業技術崗分別有22個、8個、33個;工勤技能崗分別有20個、20個、28個,目前實際在職職工分別有46人、50人、69人。

值得一提的是,為切實保障職工在改革中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維護職工的合理訴求,保護信訪人的合法利益。該局嚴格按照《國有林場信訪工作制度》等相關工作制度,積極化解職工矛盾,及時解決職工問題,建立好信訪問題臺賬和矛盾糾紛化解臺賬,處理好每一宗信訪事件,國有林場改革期間,沒有一件信訪事項。

科學經營 林業發展惠民生

“說起我們林場,最有名的就是這個狼巷迷谷了,之前沒有利用好,白白浪費了一塊這麼好的旅遊資源,這幾年有好政策,這裡逐漸發展起來,保護好植被的同時還帶動森林旅遊。”一位大銀山林場職工介紹這狼巷迷穀風景區的情況。

狼巷迷穀風景區於2000年被授予“中國歷史文化遺產”稱號,2003年正式對外開放,2007年被評定為“中國縣域旅遊品牌百強景區”。

趁著國有林場改革的東風,僅2017年該縣就投資1.05億元,實施S312宋集至韭山洞、狼巷迷谷交通旅遊兩用公路改建工程,同年計劃總投資10.2億元,對“十里畫廊”景觀道路、狼巷迷谷、韭山洞科考步道等進行改造建設,聯動提升韭山國家森林公園整體形象。

滁州日报:改革发展普惠民生 生态宜居大美凤阳

森林旅遊項目是近年來該局林業產業發展的一大成果。

創新林下經濟發展模式,在不改變生態環境、不建雞舍的情況下以涵管養殖方式進行林下養雞;集植物觀賞、生態康養為一體的旅遊佳地鳳陽神仙谷櫻花生態農莊;景色宜人的生態旅遊大道“十里畫廊”……在該局的科學經營之下,國有林場改革順利推進,國有林場發展前景一片大好。

近年來,該縣國有林場分別就各自林場實際,編制了2018—2027年一個經理期《森林經營方案》。林場將按經營方案要求,科學經營,合理利用,全面提升森林資源總量,全面提高森林單位面積產量,全面優化森林資源結構,全面增強森林生態系統工程,實現林場職工美好生活改善,實現林場環境面貌改善,實現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統一。

落實林長制,融合深推國有林場改革。國有林場是林長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一批好林場”也是國有林場改革和落實林長制的重要目的之一。鳳陽縣林業局融合推進國有林場改革和林長制工作,劃定生態功能區,落實責任範圍,三個國有林場共設林長9個,豎立縣、鄉級公示牌6塊,並出臺了《國有林場林長制工作方案》。

同時,依據國家林業局《國有林場管理辦法》,該局緊緊圍繞圍繞保護生態、保障民生兩大目標,林業發展模式由木材生產為主轉變為生態修復和建設為主,由利用森林獲得取得經濟效益為主轉變為保護森林提供生態服務為主。建立有利於保護和發展森林資源,有利於改善生態和民生、有利於增強林業發展活力的《國有林場中長期規劃2016—2030年》,圍繞中長期規劃,林場在生態建設、民生建設、示範和引領建設、林場現代化建設等方面逐步落實,實現森林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協調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