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貴州是不是軍事要地?

開心的弼馬溫


在雲南和東南亞經濟還沒有開發的年代,貴州在戰略上的地位是不重要的。隨著南宋以後,西北和中原人口大量南遷,南方少數民族也相應南遷,雲南和東南亞人口、經濟發展很快。到明朝,雲南、越南和中原王朝爆發戰爭。從那以後,貴州在中國的整體戰略上就顯得非常重要,就相當於漢唐時期的‘’河西走廊‘’。漢唐歷界朝庭皆知:‘’失河西走廊,則西北方向盡失‘’!因為貴州是中原、華東到雲南、緬甸、老撾等地的必經通道,又居高臨下地遏制著從中原、華東經廣西至越南、泰國等地的必經通道的最狹窄段。而且中國的其他地理天險均只適合短期的戰略防禦,運輸困難且給養無法就地解決,不適合長期駐軍(如秦嶺、巫山等)。而貴州卻有很好的水、土等耕作條件,人口也較多,既是一個巨大的天險又適合大量駐軍作為前進基地。中原王朝控制貴州,即可威懾雲南、廣西和東南亞。而反之,貴州一旦被西南軍閥控制,就會很麻煩。歷史上吳山桂叛亂、蔡鍔的護國運動,都是因為先控制了貴州,而形成了大氣候。事實上,孫中山的兩次‘’護法運動‘’失敗,都與未能爭取到雲貴兩省軍閥的支持有直接關係。即便是北伐戰爭時期,如果貴州事先沒有響應革命,廣西革命軍進入湖南就無法保障側翼安全,還得先去攻佔難啃的貴州,那就會嚴重影響北伐戰爭的進程。明朝時候,明軍因為先佔據了貴州而取得先機,戰爭直接進入雲南和越南,結果是打敗雲南納入管轄,越南接受冊封嚮明朝稱臣。如果反之,雲南和越南聯合起來先佔據貴州後重兵佈防,其後方又有巨大的人口和經濟支撐,戰線就極可能會長期膠作在廣西、貴州、重慶一線,明朝同時還要和北邊的蒙古勢力作戰,那麼明期西南的歷史就很可能要重寫了!由於雲南在唐朝滅亡後直到明朝建立,約400多年裡,都不是中原王朝管轄,加上此時越南和東南亞人口、經濟發展很快,力量快速崛起。明朝對這一片的安全和管理始終是個重大問題。因此,明朝決定把貴州這片專門建為一個省,目的就是中央政府要直接控制這個戰略要地。貴州現在有兩個縣城地名,一個叫”鎮遠“,一個叫”鎮寧“,都是明朝軍隊奔赴雲南時的重要兵站,而留下的名稱,貴州的各條交通線上帶有‘’鎮‘’字的地名比比皆是,大多來自明朝,意即‘’平定遠方“。小一點的兵站就很多了,貴陽城郊著名的”青巖古鎮”就是明朝軍隊的一個補給兵站。由於當地盛產黃豆,軍隊的長期大量採購還催生出了著名的‘’青巖豆腐‘’而流傳至今。貴州安順至今還留有許多”屯堡”,都是明朝駐軍留下,很多人還留有明朝時候華東漢人的語言、生活習慣和服裝。他們就是當時明朝駐軍的後代。這些駐軍和屯堡,主要目的就是作為大軍前出雲南和越南等地的前進基地。而不是針對當地少數民族的。

抗日戰爭時候,日軍佔領桂林後,向北派兵佔領了沒重兵佈防的貴州獨山縣城,但之後向北前進,雖沒發現大軍。卻被這裡的叢山峻嶺所震懾。回到獨山縣城後,隨即撤回了桂林,主動放棄了獨山縣城(獨山縣城位於貴州山區南部邊沿、朝南的一個喇叭口上,此地隨時會在遭到來自西、北、東三個方向的攻擊,自己卻無法進攻)。因為貴州的特殊地形和有眾多的少數民族為依託,在整個抗戰期間,日軍從未做過進佔貴陽和從南面進攻重慶的戰略計劃。據傳,抗日戰爭期間蔣介石曾到貴陽視察時,到弘福寺上香祈福。日軍得到情報,從佔領區派出飛機去轟炸,卻在貴州一望無際的叢山峻嶺上空幾乎迷路。好不容易找到了貴陽,卻根本找不到黔靈山和宏福寺,於是派出飛機下降高度去尋找,但很快就回報:沒有防空炮火。但山間氣流極強,而且方向混亂、變化多端,飛機低空飛行將極易墜毀(那時候的日軍戰機是很小、很輕的,也沒有導航)。無奈之下,日軍飛機在高空毫無目標地扔下炸彈飛回去了。沒造成大的破壞。之後,日軍飛機從湖北或湖南起飛,寧願高空飛越貴州去轟炸昆明,也不敢去轟炸貴陽了。這也是抗戰期間,貴陽沒遭受大規模轟炸,成為重要的、最安全的抗戰基地的原因。

桂林失守後,白崇禧曾想光復家鄉廣西,調集了二十餘萬部隊,準備收復桂林,連作戰計劃都已擬定。而蔣介石卻突然命令白崇禧放棄。其實蔣介石早有運籌:諒他日軍不敢進犯貴州!讓它佔著廣西,還可拖住他幾個師團。因貴州的防守堅固,日軍戰線被迫越拉越長,形不成進攻重點,成了到處都薄弱的”一字長蛇陣“,為此付出了慘痛大的代價。

日軍在太平洋上節節敗退,本土受到海上威脅,決定撤退在西南和華南的陸軍保衛本土。由於日軍已喪失制海權,日軍計劃居然是隻撤退在廣西的10萬部隊,繞開貴州,從貴州、廣西、湖南的交界處的狹窄地帶(桂林--永州),偷偷撤退到湖南,再撤退到湖北武漢上船,通過過長江到華東,然後再北撤。如果聯同駐守緬甸、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的20萬部隊,30萬大軍將很難迅速通過那個狹窄地帶,而在貴州東南部、南部、湘西這一帶,有上百萬中國軍隊,一旦出去,那後果將不堪設想。於是,日軍放棄了駐守緬甸和越南的部隊,讓其自生自滅。當然,那些部隊的結局沒有懸念,最後十分的悲催!很多人再也沒有回到日本!而駐廣西日軍的最終行動時還是被中國軍隊識破,在三省交界處遭到大軍追擊、堵截,日軍死傷慘重,幾乎被全殲。中國軍隊順勢收復了廣西。事實上,如果日軍不撤退,只要等日軍喪失制海權,中國的大軍就可以從貴州直撲廣西(廣西內地無險可守),把區區10萬廣西日軍逼到越南或逼下海。那全部東南亞日軍的陸路退路就會被徹底截斷,也只有等死的份。這個策略也許才是蔣介石堅決佔據貴州、卻又不準白崇禧過早收復廣西的原因,一步好棋!但可惜日本海上戰局惡化太快,先決定撤退了。

順便說下筆者的另一個觀點:1944年初,美軍在太平洋已經開始進攻塞班島、關島,攻取後,美軍就可以掌握西太平洋的制空權和制海權,截斷日軍的海上運輸線。日本知道這個後果多嚴重,於1944年春開始長衡會戰,目的是急於打通從華北到廣西、廣東、並連接越南和東南亞的“大陸交通線”,準備從東南亞撤軍。而這一交通線在貴州東南面、在南嶺和雪峰山脈之間,只有一個缺口可以供大軍通過。而蔣介石在長衡會戰中一開始就想保存實力投入不多,戰鬥的關鍵時候又下令撤退,放棄了長沙、衡陽和湘中大片土地,為此飽受歷史學家詬病。但之後蔣介石把把大量部隊佈置在湘西和黔東南,象一把尖刀,同時威脅著貴州東南面的這個咽喉缺口(全州、興安)、南面的桂林、柳州和南寧。這也許可以說明蔣當時就已經看清日軍狂攻長沙的真實目的是要收縮東南亞兵力的大戰略,即便日軍佔據長沙和湘中平原,也不敢向湘西方向進攻進入貴州,對西南大後方和重慶不會構成威脅。而且長衡會戰中廣西日軍按兵不動,沒有乘機從後方夾攻中國軍隊的企圖,仍據守廣西當然是為接應東南亞的日軍撤退。所以蔣決定放棄長沙那一片,正是要撤兵去扼制南面那個日軍交通線上的最薄弱環節,準備截斷日軍。決不能讓南洋那一大片的日軍通過廣西撤回到中國來,那中國抗戰損失會很更巨大,勝利的日子會更遠(當然,那時誰也不知道美軍在搞原子彈,會用原子彈結束戰爭。而當時在東南亞、南洋各島國上日軍尚有總計約50萬部隊可以通過越南迴撤)。應堅決將其困死在東南亞。所以,筆者認為長衡會戰中,不與日軍的機械化部隊在湘中平原廝殺,避免消耗,回兵佈防南面是完全正確的。最後的事實也說明,蔣的這一重點佈置,加上美軍進展順利,最後直接逼迫日軍廣西軍由撤退變成了‘’偷渡‘’,並放棄了東南亞的部隊。而後來圍堵廣西日軍撤退的戰役也正是在有中國軍隊重兵佈防的三省交界處(廣西東北角)打響,並取得全勝,輕鬆收復廣西。為國家民族利益計,學術界應給蔣的長衡戰役“逃跑”的罪名平反。

也許是日軍駐湖南、廣西的數十萬部隊,為與貴州對峙數年,卻從未進入較量下而耿耿於懷。在1945年4月,日軍已全面開始潰敗的時候,駐湖南日軍組織約8萬人發動了湘西會戰,進攻湘西雪峰山(這裡是和貴州連成一片的喀斯特地形區)。其實在戰略上,這一仗即便打贏對日軍結局也已經沒有任何意義。所以可以理解為日軍失敗之前的“洩憤”!中國軍隊投入約18萬人,以地形為依託,節節抵抗,誘敵深入,分割包圍,各個擊破。這一戰役不僅以日軍徹底失敗告終,日軍還創下抗戰期間和中國軍隊戰鬥傷亡的比例之最,日軍傷亡近2萬多人,而中國軍隊傷亡只有日軍的一半。日軍之後再沒有大的進攻戰役直到投降。通過這一戰役,日軍終於相信瞭如果進攻貴州一定是場噩夢。所謂行軍,其實是不斷的爬山、下山、再過溝道、河流,再爬山......所謂推進,其實是一個山頭、又一個山頭去攻擊,一個溝壑、又一個溝壑地攻擊再爬過去。推進10公里,也許要攻擊數十個大小山頭、數條溝壑。所謂戰鬥,是隻聽見槍聲和身邊人倒下、卻看不到敵人,只能尋著槍聲瘋狂射擊。所謂佔領,是好不容易攻上山去,人影都沒有了,還不敢去追擊。(到處是溶洞、山間小路,斷崖、當地人可以利用來運動,但你日軍卻不知道是不是死路)。日軍每每攻下視線內的最高峰都以為苦難終於結束了,可登上山頂抬眼一望前方,又是一片溝壑和山峰等著自己去奮鬥!沒有多少人能承受這種精神折磨(要知道貴州可不是象美軍打得最慘烈的硫磺島,畢競那只是個小島。貴州可是十七萬平方公里幾乎一樣的複雜地形!)......經過湘西戰役,估計能活著回去的日軍,也才對一直沒進犯貴州而“心安理得了”!

從幾部關於湘西剿匪的電視劇,你就可以看出再精銳的部隊,在這種喀斯特山區與熟悉地形的一方打游擊戰簡直是場災難。而當時解放軍是依靠當地群眾才取得勝利的。如果是日軍進犯貴州,那貴州幾百萬少數民族和軍隊會同仇敵愾開展大規模游擊戰爭,那麼”貴州之戰“一定是日軍戰後最不願想起的噩夢。

貴州就像一顆巨大的釘子釘在大西南的東南部。易守難攻,卻又適合隱蔽駐軍。為中國贏得抗戰勝利,發揮了巨大作用。蔣介石把貴州這把地理尖力,巧妙地運用到了極致。

紅軍長征時,毛主席帶領中央紅軍,巧妙地利用了貴州的複雜地形。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徹底甩掉薛嶽的十萬中央軍的追擊。還有更神奇的事情,賀龍率領二、六軍團本試圖和中央紅軍會合,但一直被國軍追擊,而無法實現。到達貴州烏蒙山區時,賀龍毅然將一萬部隊帶進烏山區,國軍四萬大軍尾隨進入山區。此時,烏蒙山區正值雨季,綿綿細雨始終不停,道路泥濘不堪,無論軍官如何催促,部隊就是追不上紅軍。最諷刺是:紅軍繞了一個多月後,安然無恙地、竟然從進山的地方走了出來,卻把國民黨軍四萬大軍扔在茫茫烏蒙山區的山間小路上、苦苦掙扎!又過了10幾天,他們才從烏蒙山區走出來。而紅二、六軍團早於不見蹤影。大步向雲南進軍了。

真是天佑中華,抗戰時日軍對以重慶為核心的西南抗戰大後方,完全是束手無措。不能不說,蔣介石國民政府選擇重慶作為戰時首都,經營大西南長期抗戰,正是考慮了重慶南面有貴州這個天然屏障來保護安全,日軍無法撼動。筆者認為:蔣的這個決策是經過深思熟慮、非常成功的!也許正因為蔣介石曾親赴貴陽指揮追擊紅軍,卻在貴州吃過大虧而得到的啟示!這真叫“實踐出真知”!而兩大紅軍長征,都是在貴州徹底擺脫了追兵,輕鬆北上了。更重要的是:紅軍的重生是在貴州召開的遵義會議之後,毛主席也正是在貴州重新開始領導黨和紅軍,領導中國革命的。也許是上天的安排,貴州就是這樣一個平時默默無聞,卻總在關鍵時候為華夏民族發揮巨大作用的地方。

(需要說明的是:雲貴高原東部的喀斯特山區絕大部分地屬於貴州,與貴州相鄰的省也有一部分,和貴州是連城一片的同樣地形,在軍事戰略上是不可能分開的,都是國家對這片喀斯特山區地形的軍事、戰略運用。用行政地界去推敲一些戰鬥到底屬不屬於貴州地界是沒有意義的。)

歡迎參與留言討論,民間的各種傳說、依據、觀點均可。只談歷史,不談現在!謝謝!


秋宜聲


貴州省從地形上看是一個內陸省份,並不與外國接壤,但是他所處的地理位置還是相當重要的。他可謂是處在四川,廣西,雲南,湖北湖南,還有重慶6省市之間,有很大的戰略意義。

在抗日戰爭的時候,日本人從正面一直無法突破重慶的防禦,所以當時還想方設法曲線走其他的地方去威脅重慶。在豫湘桂戰役的時候,日軍從北打到南,最終一直打到貴州的獨山。當時對重慶的蔣介石政府造成了極大的震動,美國的軍事顧問甚至建議蔣介石再遷都。不過由於貴州的複雜的地理形勢,最終日軍也只是打到獨山為止,沒有再敢深入。

因為貴州有非常險要的十萬大山,卻又有比較知名的雲貴高原,再加上其他的崇山峻嶺,所以地形非常險要。抗日戰爭的時期,蔣介石雖然遷都到重慶,但是當年雲南和貴州也是大後方,擁有很多戰略要地,很多軍事武器基地,機場都是建在這幾個省。在解放後,毛主席面對複雜的國際形勢,也把很多戰略基地,放在雲南,貴州,四川這些省份,就是因為他們的地理形勢和重要的戰略位置。

但正是因為貴州的戰略位置非常的重要,主要是靠他的險要的地理位置來形成的,所以貴州的經濟自然也相對的落後。比起東部和中部一些交通便利的省份來說,貴州的經濟實在是差得很遠。不過近年來,國家在也意識到了貴州的重要性,在貴州等偏遠省份建立了很多改善交通的工程,例如一些盤山大橋之類的。在交通方面得到改善之後,貴州今後的經濟發展應該會有一席之地。

總之貴州作為中國歷史上和現在的一個戰略要地,本身也是非常重要的。雲貴高原作為一個天然的屏障,保證了貴州作為重要戰略地位的優勢。

我是冰哥聊史論古今,期待您的關注和點評!


冰哥聊史論古今


回答貴州是不是軍事要地,那麼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指軍事要地。

軍事要地,指對國防建設和軍事行動有重要影響的地點或地區。包括對戰爭全局有重大影響的戰略要地,對軍事行動進程產生影響的軍事目標,為保障軍事行動和軍事設施安全而劃定的軍事禁區等。通常指國家或一定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中心,以及重要的高地、關隘、海峽、島嶼和交通樞紐、軍事基地等。

貴州地處我國西南,是西南夷文化與中原文明交界地帶。東可進兩湖達中原,西可出滇中下緬越,南可下兩廣通南海,北可順長江達川渝,有五省立交之稱。可古代好像並沒有聽說過貴州有什麼著名的軍事行動,這是為何呢?

今天的貴州交通基礎設施是其閃亮的名片,世界高度排名前十的大橋貴州能佔一半,光鮮的外表背後也說明貴州的地形環境極其惡劣,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現代文明超強的改造自然的能力能讓貴州的天塹變通途,但在古代面對貴州這樣的地理環境,怕也無力迴天。況且古代貴州全是原始森林,瘴氣密佈,士兵們不知道走到哪裡就毒發身亡。當年蒙古大軍南下時就繞道雲南,從雲南去廣西,就是不過貴州。這就可以看出至少在元之前,貴州不能算軍事要地。

明之後狀況出現了改變,因為貴州建省了,此後貴州的軍事戰略地位開始凸顯,明平定播州楊氏、南明與清、康熙帝平定三番等重大軍事歷史事件,都提現了貴州作為西南立交橋的重要戰略地位。紅軍長征期間毛主席在貴州盡情施展其軍事才華,四渡赤水由為著名。抗日戰爭期間,貴州作為戰略大後方為支援前線做出過巨大貢獻。建國後貴州又作為戰略大後方,承接了無數轉移軍事民用物資,很多山洞都被掏空做軍事用地。可見現在貴州雖不是軍事要地,但戰略地位不容忽視!



兔子懶吃草


貴州是中國內陸的一個省份,地處比較偏遠,處在西南雲貴高原上。很多時候人們對貴州省都已經遺忘,但在有些關鍵的時刻,貴州省還是一個非常關鍵和重要的戰略要地。


首先在解放後,貴州是大後方重要的基地進行了相關的建設。

在解放後,由於複雜的國際形勢,中國當時判斷第3次世界大戰終究要到來,所以在全國建立了很多的軍事戰略基地。由於中部和東部地理位置的原因,在戰爭的時候不大保險,所以這些基地很多都建立在西部。像貴州這樣地理形勢險要的地方,自然也就建立了很多這方面的軍事基地,還有一些重要的生產武器的兵工廠。這一切都是為了在戰爭來臨的時刻,能夠讓中國有一個好的大後方來支持。同時一旦前方打不過,也有一個大後方能夠讓政府和軍隊撤退到這裡繼續進行抵抗。

其次,在抗日戰爭的時候,貴州作為戰略要地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抗日戰爭的時候,由於日本軍事力量強,過中國實在是太多,所以國民黨節節敗退,最後中央政府退到四川,以重慶為臨時首都。雖然中央政府暫時在四川,但是雲南貴州廣西等省份,同樣也是當時國民黨重要的基地。在這些省份都修建了很多的軍事基地飛機場,美國很多援助通過駝峰航線,最終運到這裡,並且美國也幫助中國在這裡訓練軍隊,貴州省也是其中的重要的一個。由於有10萬大山雲貴高原的天險,所以貴州作為大後方一直非常的安全,可謂是重慶天然的屏障。在抗日戰爭末期,日本發動日相對戰日,從北打到南,中國多個省份都投降,最後一直打到貴州的獨山,如實讓蔣介石的中央政府驚動,蔣介石的美國軍事顧問魏德曼甚至建議蔣介石趕快遷都。不過因為地理形勢的險要,最終日軍也只是打到貴州獨山,再也無法向前。

還有在古代的時候,貴州地理位置也是比較重要的。

在古代的時候,貴州雖然不及其他省份有那麼重要的戰略位置。但是它地處湖南,四川,雲南,貴州,廣西等省包圍,處在這幾個省的中間。一旦佔領了貴州,就能對這幾個省進行威懾。同時在中國和西南等外國例如緬甸進行戰爭的時候,貴州也可以作為後方的後勤基地進行支持。

總之貴州作為一個偏遠省份,雖然有一定的戰略位置,經濟是比較落後,交通也不便利。不過現在國家也重視了貴州的經濟發展,修了很多的高速公路,盤山大橋,還有高鐵,努力改善貴州的交通狀況,希望貴州明天會越來越好。


平安讀歷史


在古代,貴州這片區域,作為從中原到滇藏的重要通道,有很多古驛道,為什麼貴州和湖南、雲南之間的疆域交界處形成的犬牙交錯的齒輪狀交叉?有一種觀點認為,是為了讓貴州牽制雲南,緩解西南邊疆對湖廣(湖南)等地的緩衝,也就相當於隔離帶的作用。

從區位上看,確實,貴州的位置算得上很樞紐,北接川渝,西控雲南,南下廣西,東鄰湖廣,特別是在高鐵時代,有人甚至把貴州的省會貴陽,稱為“西南板塊的鄭州”,也就是說,貴陽之於西南,猶如鄭州之於中原,可見,地理區位上,貴州也是很具有優勢的。

△明朝的貴州

還有就是其他省可能沒有的一個條件,貴州的十萬大山,當年日本人打到了貴州的獨山,就沒有敢深入貴州更遠的腹地,因為崇山峻嶺的山地和險要,形成了天然的屏障。貴州地勢西高東低,大山起伏連綿,很多山洞裡面,是非常天然的防空場所,當年抗戰,雖然是以重慶為陪都,但是很多戰略儲備的腹地,就在雲貴地區,比較著名的,比如運輸給養的駝峰航線,現在貴州都還有“七十二道拐”等遺址。

△貴州深山

如果不是貴州最近幾年交通基建設施發展迅速,那麼多大橋建好,進入貴州才能像今天這麼方便,比如世界最高的大橋北盤江大橋,全世界排名前十名的高橋,貴州幾乎佔據了半壁江山,可想而知,如果沒有這些橋,從不同方向進入貴州,可能需要翻山越嶺,溝深崖峭。

△貴州橫跨溝壑大橋

總之,貴州的軍事戰略意義,不一而足,既有歷史上的延續,也有現實中的自然地理,況且,如今貴州還是很多大數據產業的重點佈局區域,數據安全,往往關乎著信息的傳遞和安全,今後的戰略競爭,肯定離不開信息的傳遞,所以,貴州這片區域的軍事地位,就不言而喻了。


貴陽小數據


樓主提出的這個問題挺有意思。

貴州是不是軍事要地?

是不是呢?顯然不是。

貴州與川滇湘桂毗連,處四省當中,從元代鐵騎踏入黔境局部時,就視貴州為戰略要地。

明代朝廷認為:“黔蕃襟川帶粵、枕楚距滇,”,是戰略要地。在無力掌控全境的情況下,以軍屯方式建“營、哨、關、堡二百八十一處”,駐軍“一十五萬八千七百零七名”。明代封疆大吏將朝廷掌控的範圍,形象的稱為“一線地”。

滿清入黔後,也意識到貴州的戰略地位,以大量殺戮原住民、移民建屯建堡的方式掌控了貴州大部份地區,在雍正至乾隆時期,還辟設了新疆六廳。

新中國成立後,主席高瞻遠矚,開始以“支黔”方式,將北方及中原的企業遷入貴州,而“三線建設”,更不隱晦貴州的戰略地位,在貴州建設了大量的軍工企業,而且還配置了作為戰略縱深的軍力。

一直覬覦華夏的倭寇,從1887年起,就開始編制軍事地理書籍,在《支那省別全志》中,給貴州下了“滇楚鎖鑰、蜀粵屏障”的定語。

可以肯定說:貴州不是軍事要地,而是戰略要地。









郭正輝521


這個問題不能隨便討論,因為從目前的貴州發展形式來看,每個縣市要求有飛機場,大山基本都會修機動車道上去,還有一些所謂的人工降雨炮臺,加上各種信息產業都把數據轉移到貴州,算上貴州實現的道路覆蓋,那麼貴州即使不是軍事要地,也能成為非常重要的軍事後方。

當戰爭來臨:

飛機場換上軍機,那就是戰鬥機群

道路覆蓋,強大的後援保證

數據轉移,應對網絡戰爭

降雨炮臺,換炮就是打擊空軍的利器

加上貴州眾多的軍工企業,那麼貴州的軍事能力不言而喻了!


南城冷巷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貴州的戰略位置是很重要的。

表面上貴州處於內陸,不和任何國家接壤。

然而,它地處四川、廣西、雲南、湖北、湖南五省之間。

自然,如果中國是統一的,貴州的意義不大。

如果在當年的戰亂期間,貴州就有很大的意義。

只要能夠控制貴州省,就能對周圍5省起到巨大的控制力。

所以,當年蔣介石藉助紅軍長征驅虎吞狼,第一個收復的就是貴州省,消滅了地方軍閥王家烈。然後,蔣介石讓他的老朋友吳忠信管理貴州。

事實上,控制貴州以後,蔣介石很快搞定了湖北、四川、湖南,剩下雲南在抗戰後搞定,只有廣西一直堅持到最後。

在抗戰中,貴州作為大後方,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8年貴州的徵兵計劃為58.3萬人,實際徵兵67.5萬人,超徵9.2萬人。從人口數來看,四川是全省人口平均14人中便有1人直接參戰,雲南是全省人口平均20人有1人參戰,貴州是全省人口平均12人中便有1人參戰。從出兵人數與全省總人口的比例看,貴州位於各省出兵人數的前列。

日軍攻打中國,最遠也不過打到貴州的獨山。

所以,夜郎國從軍事上來說還是非常重要的。

當年毛主席也把雲貴川當做軍事決戰的後方大基地,將我國部分重要的軍工企業西撤。

由此一些兵工廠也在貴州紮根,可見貴州的重要性。

不過,貴州最大問題是經濟不好,歷史上就沒富裕過。

解放之前,貴州鴉片飽和,人民不但窮且抽大煙,身體素質低下,出現了所謂的雙槍兵。

如果貴州經濟能有很大發展,軍事上的意義就更大。


薩沙


貴州不可能成為軍事要地,裝甲車,機械化部隊在貴州根本就無用武之地。貴州到處都是山,而且大部分都是石頭。貴州天然的山洞又多,在貴州實行大轟炸都不會有多大的效果。如果貴州有專業的山地部隊的那麼進攻貴州的話,很難成功的。貴州是一個易守難攻之地,當年元軍被明軍追殺逃到貴州,在晴隆用一千多人,就讓明軍十萬人殺不進城。






弖弖GG


這有點不敢亂說,貴州就是一個需要保密的地方,那麼多的大數據企業的進入,包括騰訊,也包括美國的蘋果公司,他們的進入難道不引起人們的懷疑嗎?大數據是近年才熱起來的新生事物,人們只看到它的表明,沒有誰能夠說清楚,大數據究竟是幹什麼的,世界上沒有一個人能夠說過一清二楚。不過大數據服務人類卻是不爭的事實,人們無法想象大數據時代已經究竟是幹什麼的,還不到十年功夫就把貴州搞成這樣的繁華,這樣的讓人們思考,貴州能夠藉助大數據,實現騰飛的夢想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