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為什麼殲20要裝龍勃透鏡?

雨中飛鷺


作為一款隱身戰機,殲20裝龍勃透鏡有2個考慮:一、滿足民航空管一次雷達的監測需求,能夠掌握殲20的空中位置,避免與民航客機軌跡交叉造成惡性後果;二、在出海或邊境作訓時,帶上龍勃透鏡掩蓋自身RCS特徵。



首先看看龍勃透鏡是啥。電磁波入射到物體表面有五種效應:鏡面反射、邊緣衍射、行波、爬行波與邊緣波。能構成任意角度鏡面反射的結構叫角反射器。龍勃透鏡與角反射器起到的效果一樣,但體積更小,外形更利於減阻。龍勃透鏡內部是由變介電常數的多層介質構成,通過介電常數的改變不斷改變電磁波的波陣面方向,將其聚焦於金屬表面,再在按原路徑反射回去。所以它可以把體積做的比較小,同時滿足各個方向射來的電磁波都能垂直反射。有了它一次雷達可以輕易發現它的蹤跡。

角反射器結構十分簡單,但體積太大

龍勃透鏡原理

龍勃透鏡真實結構如右

由於龍勃透鏡對電磁波的反射相當強烈,而且在各探測方向都分佈均勻。因此可以輕易掩蓋掉殲20自身的RCS特徵。這相當於當你用手電筒去照一個人的時候,那個人身上掛滿了鏡子,這時候你的視野是這樣的:

那這個人長啥樣你怎麼知道呢?

實際上不裝龍勃透鏡的時候,殲20自身各角度的RCS是不一樣的。出於實際作戰情況考慮,隱身戰機通常都是在+/-30°範圍內RCS最小,也就是機頭正向隱形效果最好。但電磁波入射了就要散射,隱身戰機為了不讓雷達探測到這部分散射信號,除了自身吸收掉一部分外,要儘量設計成把電磁波往特定幾個角度上散射,散射角度與入射角度偏差很大,這樣雷達接收機就沒法接收到。但如果這時候在這個特定角度恰好有一臺雷達接收機,那麼此時戰機就會暴露無遺了。我們來看一下模擬出來的F22的RCS全向分佈:

國外機構模擬的殲20RCS角度分佈圖
可見隱形飛機在不同方向的RCS分佈是不一樣的。比如F22在機頭+/-50°,+/-90°小角度範圍內RCS超過了30dbsm。一旦被其他國家摸清楚真實的RCS分佈,就會將殲20的電磁信號編入數據庫中,這在今後的作戰中對殲20是不利的。

F-35掛的龍勃透鏡更多


宣仔


大家好,我是小葉。

龍勃透鏡,簡單來說就是一個球形的多面折射鏡,當光線通過透鏡後,會在透鏡兩側相互折射,形成一個放大的鏡像,這樣,當雷達波通過該裝置時,就會以球心對稱的方式折射到空中並放大,採用這個原理製造的天線,能以較小的功率達到較大的效果。龍勃透鏡的作用和角反射器一樣,只是龍勃透鏡體積更小,其內部是由變介電常數的多層介質構成,通過介電常數的改變不斷改變電磁波的波陣面方向,將其聚焦於金屬表面,再在按原路徑反射回去。

龍勃透鏡原理圖

由於龍勃透鏡對電磁波的反射相當強烈,而且在各探測方向都分佈均勻,因此可以輕易掩蓋掉殲20自身的RCS(雷達散射截面積)特徵,RCS是雷達隱身技術中最關鍵的概念,它表徵了目標在雷達波照射下所產生回波強度的一種物理量,通俗地說,RCS就是雷達能看見的面積大小。由於隱形飛機在不同方向的RCS分佈是不一樣的,比如F22在機頭+/-50°,+/-90°小角度範圍內RCS超過了30dbsm。一旦被其他國家摸清楚真實的RCS分佈,就會將殲20的電磁信號編入數據庫中,這在今後的作戰中對殲20將十分不利。龍勃透鏡的另一個主要作用是“隱真示假”,如果需要則龍勃透鏡可做到讓反射的雷達信號和自身的信號完全不同,從而達到達到欺騙敵方雷達的目的,這對於需要充當“刺客”的殲-20來說非常重要。所以,龍勃透鏡是一個“雙面鏡”,不但能增大自身雷達信號,也能隱藏自身的雷達信號,主要看它需要發揮哪方面的作用。

殲-20、F-22、F-35都加裝了龍勃透鏡

俄羅斯的SU-57卻沒見其加裝過龍勃透鏡

目前F-35、F-22和殲-20掛載龍勃透鏡的畫面都曾見過,但一直未見到蘇-57掛載龍勃透鏡的畫面,這也從側面印證俄羅斯的蘇-57在隱身性能上可能不如中美兩國的飛機。

總的來講,作為一款隱身戰機,殲20裝龍勃透鏡有三個原因:一、滿足己方雷達的監測需求,能夠掌握殲20的空中位置,避免與其它飛行器軌跡交叉造成惡性後果;二、在出海或邊境作訓時,帶上龍勃透鏡掩蓋自身的RCS特徵;三、在一定程度上隱藏自身的雷達信號。

以上就是我關於“為什麼殲20要裝龍勃透鏡?”的觀點,如果您關於這個問題還有其他的看法和見解,歡迎您在下方留言和小葉一起討論,圖片來源於網絡,歡迎關注小葉,感謝您的閱讀。

小葉談軍事


這裡有一個誤區,殲-20並沒有在雷達屏幕上“隱身”看不到,而是雷達系統沒有與之對應殲-20的RCS(Radar cross-section,雷達截面積)“指紋記錄”!使得殲-20夾雜在雷達系統的雜波中被過濾掉,達到“隱身”的效果。

如果某國一旦掌握了殲-20的RCS,那麼我們的殲-20即被“破功”。

注意W君給大家標記的那條藍線,當飛機延一定路徑飛行時RCS的角度會有一個持續細微的變化,從而形成一定的規律。這就是這架飛機的RCS數據線,依靠這條信息,雷達系統比對數據庫中的數據,從而判斷出飛機型號。

記得有一期娛樂節目中(最強大腦),局座說參賽的選手記憶力驚人可以參軍當雷達兵,說的就是分析上邊這些細微曲線的變化後,研判飛機型號。

隱身飛機同樣有這樣的雷達簽名RCS數據。只是比較弱,看上去是背景上的其它雜線,一定記住這不是不能識別!

清楚這點後再說龍勃透鏡

龍勃透鏡很貴;製造很精密;專門用來反射電磁波;並且每一個龍勃透鏡的反射信號圖形固定。(因為它是用來校準微波天線和雷達信號的)

那麼網上傳播隱形飛機帶龍勃透鏡是因為隱身特性讓雷達找不到,必須藉助“透鏡”才能讓雷達找到的說法是顛倒黑白,本末倒置的!

真正的原因就是因為目前我軍還在收集殲-20的RCS信息(這個工作時間很長),帶龍波透鏡可以定位殲-20後在雷達“雜波”中尋找殲-20的RCS進行多次的比對用來確定!

一旦收集完成,龍勃透鏡的功用就只剩下“暴露”飛機位置的存在了。那時中國軍用雷達數據庫中對殲-20的識別已經完成,殲-20可以隨便飛。

以色列接受的F-35I機背處是龍勃透鏡(目前處於收集RCS狀態)

那麼,這裡W君搞一個保密培訓。就是如果軍迷們看到我們的新型號飛機在天上飛行,還想在互聯網上發佈。一定要注意塗抹背景!不要發出明確的時間、地點等信息!!國外的情報機構會根據這些信息拿回去比對同時間、地點的雷達數據,記錄下這款戰機的RCS數據!!這種監聽雷達會無時無刻的接受著這些重要機場起飛的空域信息的!!

歲月靜好,只是有人負重前行啊!

接下來W君說這樣一件趣事,收集這樣信號的雷達站官兵。如果發現一個新的信號並確認成功,那時要記戰功的喲!

還有人會說這樣如何能預防這樣的監聽呢?很簡單,新型飛機在日間飛行時往往會有其它高速戰機貼身緊密伴飛。這種伴飛機除去護駕外,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干擾機場周圍的監偵!


軍武數據庫


主要還是為了隱藏自身的“諧振頻率特徵”,防止被敵方探測到殲20各角度姿態下的“諧振特徵信號”,以建立反隱身“目標特徵數據庫”。


首先還是要糾正大家的一個認知誤區,那就是很多人都認為隱身戰鬥機掛載龍勃透鏡,是為了放大隱身戰機的雷達探測截面積(RCS),隱藏其真實的(RCS)數據。這個觀點只能說有一半正確;

因為根據龍勃透鏡的原理:“球形多面折透鏡在覆蓋金屬反射層後可以相互折射並放大電磁波”來看,掛載龍勃透鏡的戰鬥機確實可以放大其自身的雷達反射信號。
圖注:F22所用的“龍勃透鏡”
,它表面是透波材料,裡面是多層半球形的雷達反射材料,可以將雷達波平行反射回去,雷達反射信號特別強。

但是其作用,並不是為掩蓋真正的戰鬥機雷達(RCS)反射數據,因為隱身戰鬥機的真實雷達反射截面,並不是靠龍勃透鏡可以藏的住的而且也沒有必要;

隱身戰鬥機的隱身性能,只是相對普通戰鬥機來說,雷達反射截面(RCS)更小,比如普通三代機例如蘇27、F15的雷達反射截面在3㎡-5㎡左右,而像F22這種四代機就可以做到0.01㎡,這樣在同等雷達功率下,隱身戰鬥機就可以大幅縮短雷達的有效探測距離,利於隱身戰鬥機的突防,所以隱身戰鬥機的隱身並不是讓雷達“看不到”,而是讓雷達“看的近”。

所以只要隱身戰鬥機執行作戰任務一次,或者被對方雷達照射過,對方就可以大致估算出這個隱身戰鬥機的雷達反射截面(RCS)的數據,比如原先可以在5000米高度下探測100公里範圍內雷達反射截面1㎡目標的雷達,在30公里還沒發現F22,那F22的雷達反射截面就肯定<1㎡,以此類推就完全可以推出F22的實際雷達反射截面(RCS)了。
圖注:毛子反導系統雷達對各型“雷達反射截面面積”目標的探測距離,可見雷達反射截面(RCS)越小,雷達發現距離越近,並不是看不見。

其次飛機的隱身性能與飛機的氣動外形設計是有極大關係的,它要比隱身材料所佔的比重還要大,一般要在80%-85%之間,所以很多時候僅根據隱身飛機的氣動外形設計,經過建模測算,也能將隱身飛機的雷達反射截面(RCS)推算的八九不離十。
圖注:澳大利亞鬼子根據殲20氣動外形,在150MHz(VHF波段)下測算的殲20各部位雷達反射截面積,其中顏色越冷雷達反射信號越弱,可見殲20機頭正面的雷達反射截面積(RCS)還是很低的。

所以隱身飛機掛載龍勃透鏡,並不是為了掩蓋隱身飛機的真實雷達反射截面(RCS),但是龍勃透鏡卻可以起到遮擋隱身飛機自身“諧振頻率特徵的效果”。

正如前文所說,隱身飛機可以讓同樣功率的雷達探測距離變近,那麼現代雷達想要有效探測隱身飛機,除了用“笨辦法”佈置大量的地面雷達外,就是要加大雷達的功率孔徑積,但是這樣做雷達的成本又受不了。

根據監視雷達方程:

當雷達散射截面積(RCS)σ下降2-3個數量級後,若雷達的工作頻率和其他條件不變,要使雷達獲得同樣的作用距離,就需要增大雷達的功率孔徑積2-3個數量級,假如一部同等的平板陣列天線雷達,在接受與發射共口徑且單元數都相等的條件下,增大功率孔徑積2個數量級,相應的雷達單元數就要增加1-1.5個數量級,而根據雷達成本與列陣雷達單元數量的關係,雷達的整體成本就要上升一個數量級,而且耗電量也要上升一個數量級。

這個成本就太龐大了,而由於雷達電磁波的“瑞利”和“諧振散射模式”對飛機外形不敏感,而隱身吸波材料吸收電磁波效果,又要受到其厚度與波長關係的限制,所以雷達採用米波長甚至更長波長的地頻段來反隱身,是最直接、最高效的手段,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麼目前反隱身雷達都是米波雷達的關係。
圖注:中電科38所的YLC-8B反隱身雷達。

但是隱身飛機的雷達反射截面(RCS)在米波雷達工作的高頻段(30MHz-300MHz)的諧振區大小,是成“波峰-波谷”震盪變化的,所以米波諧振雷達的反隱身關鍵,就在於尋找適當的頻率點,使雷達工作頻率與隱身飛機的諧振在“波峰”相遇,所以米波雷達就需要“自適應的頻率選擇系統”,專門從備選的頻率中選擇與隱身飛機相關的“諧振頻率”,來作為米波雷達當前的工作頻率探測隱身飛機。


圖注:目標RCS在米波雷達諧振區
的大小,是隨雷達工作頻率呈“震盪變化”

而米波雷達光有“自適應頻率選擇系統”還不行,因為它只能提供覆蓋各種隱身飛機目標的諧振區“頻率點”,並不能直接提供準確的諧振頻率探測隱身飛機。

而由於隱身飛機的不同、隱身飛機在空中飛行姿態的不同,其諧振頻率也不同,所以就需要對各隱身飛機目標諧振頻率範圍建立龐大的“諧振頻率數據庫”,而要想建立完備“諧振頻率數據庫”,就需要對隱身飛機目標進行多次的探測統計。



而殲20掛載龍勃透鏡就可以放大自己的雷達反射截面(RCS),這樣別人就很難統計殲20真實的“諧振頻率數據”,無法建立有效的“諧振頻率數據庫”,這樣即使別人也能研發出類似“YLC-8B”這樣的先進反隱身米波雷達,它也沒有辦法有效探測出殲20。

當然啦,殲20掛載龍勃透鏡在轉場的時候也可以方便我們自己雷達“發現”它,便於我們引導,但這個原因就相對小一些了。


武備趣科普


殲20,是新型隱身戰鬥機,雷達反射面積極小,在高空高速飛行時,可能地面雷達都捕捉不到其信號特徵,這絕對是好現象,證明了殲20隱身效果非常好。

但凡事都有利有弊兩個方面,正因為殲20隱身效果太好了,所以就又有了不利的一面,譬如平常在飛行訓練時,已方地面雷達卻看不到它的綜跡,指揮所不掌控其飛行狀況,那就比較麻煩了,萬一發生空中故障等險情呢,就不利於地面指揮所採取應急應對措施了。

為便與地面指揮所能及時掌控殲20的飛行狀況,就在機上加載了一套龍勃透鏡,此鏡一般裝載在機腹位置,便與地面雷達捕捉到殲20飛行信號。

所謂龍勃透鏡,是一個球形的多面折射透鏡,在透鏡兩側形成兩個相互折射,並無限放大的影像。

(龍勃透鏡工作原理圖)

殲20上安裝的是圓柱形龍勃透鏡,裡面有兩個球型透鏡,不論雷達波從機頭還是機尾部射來,都會被折射放大後,沿原軌跡反射回去,讓雷達可以收到反射波。

龍勃透鏡本身是物理原理,但在當代被引入了電磁領域,給透鏡的部分表面塗敷金屬反射層後,讓其可以折射並放大電磁波。

殲20隱射效果太好了,地面雷達很難探測到,戰時不但敵方找不到,而且己方也找不到。

但平常飛行訓練時,地面指揮所卻找不到殲20飛哪裡去了,終歸不是很妥,所以都給殲20機腹處裝上一個龍勃透鏡天線(戰時可拆除),讓其反射雷達波,以方便地面指揮所掌控殲20飛行狀態。

2018年7月9日於杭州。


國平軍史


因為要防止敵軍知道我方戰機的底細。

什麼叫龍勃透鏡?簡單說,就是一個雷達信號反射器。

下面這種概念圖就是龍勃透鏡的原理圖。這種裝置可以最大限度上反射照射過來的電磁波,所以說任何東西只要裝上了龍勃透鏡,在雷達面前都是一個巨大的信號。

下面這幅圖的紅圈裡面就是殲20裝備的龍勃透鏡。一般來說,現在殲20都是要隨時裝備著龍勃透鏡的,無論是訓練、演習還是什麼時候。

殲20戰機不要要隱形嗎?裝上龍勃透鏡還怎麼隱形?

確實,裝上了龍勃透鏡的殲20戰機在雷達面前是無法隱形的,但是這也迷惑住了一切雷達,因為任何雷達發現了殲20的蹤跡之後,根本沒有辦法判斷這家戰機實際上隱身能力有多強。

殲20是國之重器,屬於最先進的那種武器,任何敵人都想知道殲20具體的隱身能力並且研發應對方法。一般來說,在殲20的飛機駐地,周圍可能就是無數的間諜,有些間諜就負責彙報殲20什麼時候起飛、什麼時候降落,大概是什麼方向,如果這個時候配合上敵方雷達的掃描,在沒有配備龍勃透鏡的情況下,殲20的雷達信息就都暴露給敵人了。

比如說今天J20起飛了,敵人的雷達沒有跟蹤到J20,那就換一個雷達方案,明天還沒有追蹤到,那就再換……直到有一天,發現雷達可以追蹤了,那麼敵人自然也就知道對付J20的辦法了,到真正開戰的時候,這件大殺器就相當於不戰自敗。

所以在和平時期,這種隱身飛機都是要配備龍勃透鏡的,正所謂是國之重器,不可輕易示人。不僅僅是殲20,F22和F35這樣的隱身戰鬥機同樣要裝備龍勃透鏡。下面的兩幅圖就分別是F35上的還有F22上的龍勃透鏡。

所以說,隱身飛機真正的雷達反射面積數據屬於絕密資料,所以必須要通過龍勃透鏡這種“能而使之不能”的裝置來隱藏真實的實力。


航小北的日常科普


中國研製的殲-20戰鬥機是一款具備雷達隱形的戰鬥機,是繼美國F-22A,俄羅斯蘇-57,美國F-35之後第四款五代戰鬥機。五代戰鬥機的標準是美國的F-22A制定的,隱身能力,超音速巡航能力,超機動性和超視距打擊能力。美國的F-22A出現之後建立了一個與其他國家的優勢技術代差,這是相當具有威懾力的一款裝備,其最大的優勢就是雷達無法發現,或者很難發現。

目前世界的防控系統基本都是依靠雷達來進行探測,F-22A之類的戰鬥機的出現使得這類系統幾乎無法對付隱身戰鬥機。中國裝備的殲-20戰鬥機也是如此,其外形設計已經充分考慮戰鬥機的隱身,而且還在表面塗敷了雷達隱身塗料。

F-22A的雷達反射截面積有多小呢?其實按照美軍的說法,其反射面積都沒有一隻小鳥大。普通的雷達根本就無法對隱身戰鬥機進行探測。


在平常的訓練中,如果雷達無法獲知隱身戰鬥機的動向是一個麻煩事。為了增強戰鬥機的雷達反射能力,於是就有了龍勃透鏡這個裝置,其實這個原理很簡單,就是把雷達波經過透鏡進行放大集中反饋,這樣雷達就能捕獲信號了。包括現在的F-35閃電II戰鬥機也是如此。

殲-20戰鬥機安裝龍勃透鏡說明隱身效果好,而俄羅斯的蘇-57就是反例,因為沒有安裝類似的裝置。日常訓練中安裝龍勃透鏡是為了讓地面人員可以看到殲-20的飛行狀況,不然真隱身了。


DS軍美


不僅殲-20,隱身戰機安裝龍勃透鏡的原因都一樣,就是便於己方雷達的實時觀測、避免麻煩,沒有其他理由。

至於”隱藏匿蹤能力“、“隱藏諧振頻率”,全都是外行的臆想。

龍勃透鏡是什麼,和角反射器有什麼不同,有些回答裡連這一點都分不清楚,才會弄的貽笑大方。

如果殲-20要隱藏自身的RCS,掛載角反射器才最簡單,由三個相互垂直反射面構成的角反射器,可以將任意角度、任意頻率的雷達波原路奉還,等效RCS十分巨大,掛載到隱身飛機上,在雷達眼中就像一個黑夜裡的電燈泡般晃眼,可以很好的遮蔽隱身飛機自身的雷達反射特性。

而龍勃透鏡呢,則是一種加工難度較高的微波器件,核心部分是一個介電常數漸變(變化率決定了工作頻率)的球體,在電磁波面前,相當於一個透鏡,可以將任意角度、特定頻率的電磁波原路奉還,提供非常巨大的等效RCS值,便於觀測。

看了上面的說明,馬上可以發現,龍勃透鏡和角反射器的根本區別,在於頻率。

後者可以反射任意頻率的電磁波、什麼頻段都能工作,而前者只能反射一個特定頻率的電磁波,其他頻率的電磁波概不理睬!

殲-20掛載龍勃透鏡,透鏡的工作頻率顯然是絕密、僅供己方雷達探測使用,敵方的雷達對這一工作頻率懵然不知、根本發現不了掛龍勃透鏡的殲-20(頻率不對應,沒有反射波),還用得著“隱藏匿蹤能力”、“隱藏諧振頻率”?

當然,敵方雷達如果採用掃頻方式、逐一嘗試不同的頻率,長年累月的探測,早晚可以獲得龍勃透鏡的工作頻率。

但,透鏡只是一個掛件,殲-20隨時可以換其他工作頻率的透鏡,迷惑敵方雷達,事實上空軍也是這樣安排的,就是讓敵方雷達找不到規律、也拿不到數據,我方雷達則事先知道龍勃透鏡的工作頻率,可以很容易的觀測殲-20,我方能看見,敵方卻看不見,達到一種“單向透明”的效果。

龍勃透鏡的工作頻率唯一,殲-20掛載,是為了方便自己人,敵方則連透鏡的工作頻率都不清楚、根本探測不到殲-20和龍勃透鏡。

既然都沒敵方什麼事,又談何“隱藏特徵”、“隱藏RCS”呢!

——


炎黃軍武


針對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先了解一下什麼是"龍勃透鏡",對於龍勃透鏡而言,其實它真實的作用是雷達反射器,其中它的原理是通過對平面波光束進行聚焦,進而產生非常大的雷達截面積,體積很小重量很輕的它,雷達截面積卻是很大。方向圖和頻譜寬度大,它的發明並不只是為隱身戰機放大雷達反射截面積,其實它更廣泛的用途是用於靶標,導航,測量等,也可以用來作為假目標來欺騙雷達,或者用於電子對抗中,對真假雷達進行試探。

殲20裝龍勃透鏡,第一個原因是它的隱身性能出色,但是它需要在正常飛行中,需要讓己方雷達發現它,第二個原因是出於對殲-20真實雷達反射面積數據的保密,因為在邊境地區飛行,或是出海飛行,殲-20經常被進行跨區域針對訓練,這個時候,其他國家雷達就會看到一個不太真實的殲-20雷達反射面積數據,這是為了避免真實數據被別國掌握,這個有利於殲20在今後作戰中發揮它的隱身性能。

我們有時候也可以發現即使是殲20在掛有4個副油箱的時候還仍舊掛著龍勃透鏡。這也是一種保護方式,為了避免殲20被其他國家使用技術推測手段將殲20的真實的隱身數據而得到。F-22和F-35平時也都掛載龍勃透鏡飛行,其實他們的目的都是隻有一個,去隱藏真實的自己。

殲-20隱身戰鬥機安裝龍勃透鏡,總結來說主要有以下兩個作用:1.避免該機的隱身特性暴露。2.提高飛行安全。安裝了龍勃透鏡的殲-20隱身戰鬥機,是一種增大隱身戰鬥機雷達散射截面(RCS)的設備。其中它由好幾層電容率不同的材料製造,在平時就是一個球形多面折射透鏡。但是千萬別小看它,它能把入射的電磁波通過透鏡聚焦在金屬反射內表面,在放大後反射回發射源方向。所以說安裝了這些相對來說戰鬥機安全多。


沐風談兵論道


作為中國第一款第五代全隱身重型戰鬥機,其最大的特徵就是全機身都做過了隱身化的處理,這也使得該機型在平常的飛行訓練與演習時,會遇到一個尷尬的情況,其機場航跡雷達,面對只有0.0001不到RCS的殲-20,實在是捕捉不到也極難跟蹤,這本身戰時殺敵的利器,但在眼下這麼多戰鬥機飛行在同一個空域裡,保證其自身殲-20的安全,也保證其它戰鬥機安全飛行的前提下,殲-20只好給自己帶上一個特殊的身份指示牌,告訴機場的雷達自身時刻的方位,以避免該機型在空中發生撞機事故。

這個身份指示牌,就是由美國人首先發明的龍伯透鏡,該裝置安裝在其戰機的機腹下,其形狀類似於一個小球,其內部有多面的折射透鏡,地面或空中的雷達發出的電磁波,通過其透鏡兩側,可以形成兩個相互折射並無限放大的電磁影像,讓其搜索的雷達能捕捉到,從而來判明與掌握其戰鬥機的高度位置與方向,確保其它戰機不與它在空中不發生碰撞。

攜帶龍伯透鏡可以說是其世界上五代戰鬥機顯示隱身能力的標配,其美國的F-35與F-22就經常攜帶該裝置出現在大眾媒體的鏡頭裡,但同樣是五代機的俄羅斯的蘇-57卻至今未見過,該機攜帶過這樣的裝置,出現在公眾的視野裡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