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4 經濟觀察:非常挑戰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非常”出手

(經濟觀察)非常挑戰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非常”出手

中新社北京2月5日電 (記者 李曉喻)冬將盡時,一場意外嚴寒侵襲美國中西部和東部地區,多地氣溫逼近或刷新當地歷史上最低氣溫紀錄。

经济观察:非常挑战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非常”出手

資料圖:北極寒流將襲擊美國,數以百萬計居民面臨可能破紀錄的危險低溫。

從去年罕見熱浪席捲北半球,到如今美國遭遇嚴寒,極端天氣頻出折射當前全球氣候變化加劇。此前,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已發佈報告警告說,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所有國家採取“前所未有的緊急行動”。

但應對氣候變化之難,恰恰就難在行動上。用英國《金融時報》的話說,有人否認全球變暖,有人“只是做出要解決問題的樣子”。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已經採取行動。這個過往採暖主要靠煤炭的國家正大力發展清潔能源,風電、光伏發電裝機規模和核電在建規模均居世界第一,清潔能源投資連續9年位列世界第一,累計節能量亦為世界第一。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不僅“自善其身”,還在積極推動各國共同應對氣候變化。

中國是“維護者”。在美國宣佈退出《巴黎協定》後,為維護全球氣候治理“大氣候”,中國高層多次表達支持《巴黎協定》、推進全球氣候治理進程的態度。

2018年聯合國卡托維茲氣候變化大會前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二十國集團(G20)布宜諾斯艾利斯峰會上號召各方繼續為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提供政治推動力。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亦在峰會期間與法國外長勒德里昂、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共同舉行氣候變化問題三方會議,呼籲各國體現擔當、採取行動、加強協作。

在氣候大會舉行的領導人峰會期間,中方代表、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再次表達了中方推動落實《巴黎協定》、支持大會取得成功的積極意願。

在國際社會多不看好卡托維茲氣候大會前景之際,中方的堅定態度無疑為各方注入了信心。

此外,中國還積極推動“基礎四國”共同發聲,主動與小島嶼國家、最不發達國家、非洲國家溝通,共同維護髮展中國家整體利益。

中國是“搭橋者”。中國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對中新社記者回憶說,卡托維茲氣候大會期間,圍繞《巴黎協定》實施細則談判,主要締約方立場分歧很大,談判多次陷入僵局。

彼時有觀察人士認為,全球氣候治理正面臨《巴黎協定》達成以來最嚴峻的挑戰。如果此次氣候大會無果而終,不僅《巴黎協定》可能失靈、失效,多邊主義和全球氣候治理也將遭遇重大打擊。

在此情況下,中國代表團一邊勸說對實施細則某些技術性問題不滿的發展中國家從大局出發,避免在最後階段重開談判;一邊與美歐等發達國家磋商,推動他們在國家自主貢獻、透明度、資金等議題上照顧發展中國家合理訴求。

李高透露,在大會最後階段,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受聯合國秘書長、《公約》執行秘書和大會主席委託,就關鍵問題展開斡旋。經中方推動,各方終於在大會延期近30個小時後形成了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使本次氣候大會取得成功。

中國的努力受到國際社會讚賞。用古特雷斯的話說,中方在卡托維茲氣候大會達成解決方案過程中“發揮了中心的作用”。

今後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步伐將進一步加快。生態環境部稱,眼下正在加緊落實2030年應對氣候變化目標,研究到2035年應對氣候變化目標和到本世紀中葉的長期低碳發展戰略,推動應對氣候變化工作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統籌融合,並紮實推進國內碳市場建設。中國還將繼續參與全球氣候治理,為2019年聯合國氣候峰會做好準備。

“這是中國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需要,中國不會因為暫時的經濟下行壓力而放鬆對應對氣候變化的要求。”李高說。

在美國二氧化碳排放量不降反升、巴西環境部長乾脆不對減排做出新承諾的情況下,中國依然堅定走低碳發展道路,不僅有利於自身和全球經濟轉型,也將為全球氣候治理注入持久動力。(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