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8 我們愛《寒號鳥》,但我們絕對不能當“寒號鳥”!

我們愛《寒號鳥》,但我們絕對不能當“寒號鳥”!

今天在二年級語文書上冊(人教版)看到《寒號鳥》這個故事,如同他鄉遇故人一樣,覺得非常親切。我一邊讀一邊回憶自己小學課文的那個《寒號鳥》。

[山腳下有一堵石崖,崖上有一道縫,寒號鳥就把這道縫當作自己的窩。石崖前面有一條河,河邊有一棵大楊樹,楊樹上住著喜鵲。寒號鳥和喜鵲面對面住著,成了鄰居。

幾陣秋風,樹葉落盡,冬天快要到了。

有一天,天氣晴朗。喜鵲一早飛出去,東尋西找,銜回來一些枯草,就忙著做窩,準備過冬。寒號鳥卻整天出去玩,累了就回來睡覺。喜鵲說:“寒號鳥,別睡了,大好晴天,趕快做窩。”

寒號鳥不聽勸告,躺在崖縫裡對喜鵲說:“傻喜鵲,不要吵,太陽高照,正好睡覺。”

冬天說到就到,寒風呼呼地颳著。喜鵲住在溫暖的窩裡。寒號鳥在崖縫裡凍得直打哆嗦,不停地叫著:“哆囉囉,哆囉囉,寒風凍死我,明天就做窩。”

第二天清早,風停了,太陽暖暖的,好像又是春天了。喜鵲來到崖縫前勸寒號鳥:“趁天晴,快做窩,現在懶惰,將來難過。”

寒號鳥還是不聽勸告,伸伸懶腰,答道:“傻喜鵲,別囉嗦,天氣暖和,得過且過。”

寒冬臘月,大雪紛飛。北風像獅子一樣狂吼,崖縫裡冷得像冰窖。寒號鳥重複著哀號:“哆囉囉,哆囉囉,寒風凍死我,明天就做窩。”

天亮了,太陽出來了,喜鵲在枝頭呼喚寒號鳥。可是,寒號鳥已經在夜裡凍死了。]

我們愛《寒號鳥》,但我們絕對不能當“寒號鳥”!

我們愛《寒號鳥》,但我們絕對不能當“寒號鳥”!

故事內容完全一樣,至於有沒有個別字眼修改過,真不可而知,畢竟我的小學時代是20世紀80年代,而我的小學課本早已“化作春泥更護花”了。

不過它的寓意肯定不變:通過該故事,旨在教育學生勤勞自勉,抓住大好時光勤奮努力,不要懈怠懶惰,得過且過,荒廢大好年華。

我曾經就是受教於它,一直記得它“因為懶惰不去造窩而凍死”的可悲。一直以來,它讓我事事不敢苟且。

一句話,千萬別當“寒號鳥”,千萬別以得過且過的心態來對待工作學習生活,否則到最後落得可憐至極。

我們愛《寒號鳥》,但我們絕對不能當“寒號鳥”!

我們愛《寒號鳥》,但我們絕對不能當“寒號鳥”!

最近,網上流行一段子“可悲人生由60歲開始”。它是說在年輕的時候不努力奮鬥,到60歲也沒有金錢積累的人,在60歲各種身體慢性疾病開始出現,沒有經濟來源,生活清貧不用說,沒錢看病是最可悲的處境。

它反映的事實是真切的。我們周圍確實生活著這樣貧困無助的老人,他們現在想奮鬥已經有心無力了。他們的生活唯有“見一步行一步 ”了。

我們愛《寒號鳥》,但我們絕對不能當“寒號鳥”!

我們愛《寒號鳥》,但我們絕對不能當“寒號鳥”!

網上另有一段子“如果不努力掙錢,你的孩子的生活將不如狗。”

當然,現在很多普通人家的生活也比不上富人家的寵物狗,甚至連看門狗也不如。但,這說明了一個現實:未來貧富差距將更加大。我們必須趁有能力奮鬥的時候盡力奮鬥,否則隨著貧富差距愈演愈烈,我們將以什麼立足於世間,我們的孩子將以什麼生存?

我們愛《寒號鳥》,但我們絕對不能當“寒號鳥”!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我們必須未雨綢繆,而不是得過且過!

這就是為何幾十年,跨越幾代人了,小學語文經過好多次改版了,而《寒號鳥》依然入選其中的最好解釋吧?

我們愛《寒號鳥》,但我們絕對不能當“寒號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