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0 中國5G走向世界,不容易

2020年是5G全面商業化的目標年,早在2009年就開始相關技術研發的華為,如今已成為5G技術的領跑者之一,然而這位中國通訊巨頭在國際市場上並非一帆風順。

在今年11月28號,作為新西蘭最大電信運營商的SNZ發佈公告表示,由於新西蘭政府通訊安全局(簡稱GCSB)擔憂華為可能對國家安全構成重大風險,所以SNZ拒絕在其網絡中使用華為的5設備。

而在前不久12月5好,英國的最大電信運營商BT也發佈公告表示,其準備在以後的兩年的時間中全部移除在其4G網絡中的所有華為設備,並且也表示不考慮華為參加其5G網絡設備的供應商競標。但在其其他次要網絡中仍會使用華為的設備。


中國5G走向世界,不容易


西方多國因為某些政治原因“圍剿”華為,但華為突破包圍獲得22份商業合同

事實上,華為進軍海外市場遭受的“抵制”並不止於此。今年,美國主要移動運營商AT&T、Verizon先後放棄與華為的合作,而作為美國忠犬的澳大利亞也決定在政府機構中分階段的排除中國華為和中興兩大品牌的手機。8月,經過國會通過《國防授權法》,從法理和行動上禁止所有美國政府僱員在工作中使用華為、中興等中國企業的設備進行關於用戶數據查看和傳輸等操作。而在同月澳大利亞就宣佈全面禁止華為、中興公司參與澳洲的5G網絡計劃。

就在前不久,《華爾街日報》披露,目前美國政府正在試圖說服德國、意大利、日本等盟國,讓無線和互聯網提供商棄用華為的各種電信設備、產品。

未來還有哪些國家宣佈禁止華為入駐本國5G市場,不得而知。

這些“禁令”和“抵制”皆以安全問題為由。可是,對於安全問題,5G技術實際上比現在的4G還要安全。根據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介紹,5G加密數據的方式非常先進,要想攻破,需要一臺“量子計算機”才有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華為在新西蘭的4G服務商中就已經佔據了主導地位,一直以來並未出現過什麼隱患,如今新西蘭卻以無任何具體證據的“安全問題”為由限制中國企業入駐5G市場,其背後真正的原因耐人尋味。

以英國為例,其一貫的立場便是利益至上,所以英國的表現也是說多方影響,Neil McRae作為BT的首席網絡架構師在今年11月21號的全球移動寬帶論壇上還表示:“現在只有一家真正的5G供應商,那就是華為。”對華為的讚美溢於言表。但僅僅十多天後,英國便轉變了態度。英國軍情六處的局長Alex Younger表示:“我們需要決定,在我們的一些盟友已經採取非常明確的立場後,我們需要在多大程度上接受中國對這些技術和平臺的所有權。”

無論這些國家是出於真心,還是迫於無奈,有一點是確信無疑的:這種“抵制”嚴重違背了自由貿易的公平競爭和非歧視原則。

徐直軍表示:“有一個問題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裡。美國政府作為一個國家當局,為什麼要一直針對作為一家商業公司的華為?是因為我們在5G方面做得太好,還是有我不確定的原因?如果說5G會帶來網絡安全問題,我認為這些說法完全是沒有任何事實依據的捏造,完全違背了國際市場經濟的原則,全部是出於政治目的。”

雖然有著各種各樣無端的阻擾和質疑,但是華為仍然在5G領域取得了非常亮眼的成績

據有關統計現階段世界各地的開展5G測試的運用商共有150餘家,其中50家已與華為達成了合作。同時華為已經為歐洲、中東等市場批量發貨5G設備超過了1萬多套。此外,華為還獲得了包括中東、東南亞、美洲等在內的22個5G商用合同,達到了全球的一半份額。

別有用心的限制並不能掩蓋一個出色企業的光芒。


中國5G走向世界,不容易


夯實基礎,5G技術可行性高,使華為擁有爭霸全球的底氣

華為在國際市場上的矚目表現,表明這家中國企業在5G上的實力並不一般,而多國對一家企業進行“封殺”,也為此輔以了良好的佐證。

為了在5G領域中擁有話語權,華為早在2009年就已經開始著力研發5G設備和相關協議。多年以來的臥薪嚐膽逐步取得回報,更成就了今天的華為。

2016年11月17日,以華為為首的中國通訊方推出Polar Code(極化碼)方案,與美國乃至世界科技巨人高通同場競技,最後其極化碼方案成為了5G控制信道eMBB場景編碼最終方案,這一次勝利是我國通信核心技術首次站在了世界的高點。

2018年2月,華為向業界發佈了Balong 5G01,這是首款基於3GPP標準的 5G 商用芯片,能夠支持全球主流5G頻段,包括Sub6GHz(低頻)、mmWave(高頻),從理論上來講這一技術可實現最高2.3Gbps的數據下載速度,這意味著5G技術正真的可以到達商用程度,同時也是華為5G終端戰略打下的堅實基礎。

而早在2018年4月16號,歐盟頒發了全球首張5G產品的CE-TEC(歐盟無線設備指令型式認證)證書,而獲得這一證書便是華為,這表示華為產品正式擁有向歐洲市場銷售和商用的資質。

到目前為止,根據公開資料顯示,華為5G專利共有1481項,在5G領域的佔比達28.90%,為全球之首。

技術只是華為一方面的優勢,另一方面,由於能夠提供通信設備、相關工程以及運營支持等一系列服務,華為可以憑藉“一己之力”解決網絡建設中的多個環節的問題,對於運營商而言建設成本將大大降低,這是其他通信設備公司都難以比擬的。

作為全球網絡安全權威的保羅蒂姆斯更是稱讚道:“華為是5G的全球領導者,其技術是世界上最先進、最便宜的技術之一。歐洲的替代企業只包括愛立信和諾基亞,這意味著在建設5G上將花費很多錢,你必須考慮它是否現實以及能否負擔得起。”

華為作為我國的民族企業,作為世界500強企業,能在國際中佔得一席,背後付出的都是真金白銀。從2015年開始,華為的研發費用佔營收的比例便從之前的10% 提升到了 14%以上。2015年,華為投入的研發費用接近 600 億元;2016年,華為投入了118億美元,而與此同時,位居國際5G設備製造商前四的愛立信和諾基亞,研發資金僅為38億和59億美元;2017 年華為研發費用更是高達 897 億人民幣,佔當年收入的 14.9%。

華為這樣的研發投入遠超業界水平,這樣的投入比重在國際上也是屈指可數。能下如此“血本”,沒有理由成就不了一家全球通信產業的龍頭。當然,華為的決心和努力並不止於此。

中國5G走向世界,不容易


5G技術是未來技術,眾多巨頭入局,競爭只會愈加激烈

1G時代,美國成為主要的引領者,本土的摩托羅拉和北電在彼時得以發展,併成為了全球的頂級設備生產商。

2G時代,歐洲領先世界,誕生出了愛立信、諾基亞這樣的2G手機巨頭。與此同時,作為領先者,2G還為當地帶來了數十萬個就業崗位和數十億美元的經濟影響。

到了3G和4G時代,依然還是以美國為主。其中,4G為美國的無線產業帶來了超過470萬個工作崗位,每年為經濟貢獻達4750億美元。

通信產業的發展不僅會為國內設備生產商帶來更加廣闊的發展機遇,還會帶來巨大的經濟優勢。而根據中國信通院發佈的《5G經濟社會影響白皮書》預測,5G時代的來臨(到2020年),將間接拉動GDP增長超過4190億元;到2030年,5G帶動的直接產出和間接產出將分別達到6.3萬億元和10.6萬億元。因此,成為一代通信技術的領導者,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從整個通信產業鏈來看,通信設備是移動通信系統的核心環節,它包含著傳輸、無線、業務承載等核心系統設備。在5G產業中,通信設備總體的投入佔5G整體投資佔比為40%以上,居於整個產業鏈投資的首位。

目前,全球通信設備製造已經形成了以國外的愛立信、諾基亞、三星和國內的華為和中興為代表的五大廠商的競爭格局。其中,中興作為中國另一個通信設備商的巨頭企業,到目前為止,已經完成了基於3GPP標準的系列化產品包括5G NR的系列產品、5G承載網解決方案、融合4G和5G核心網的解決方案等。

在通信領域擁有多年沉澱的三星,猶如一條“沉睡的巨龍”,從網絡設備到終端以及芯片上都具備不容小覷的能力。其在手機、足汽車、重工業等多領域的佈局也更有利於促進5G與垂直領域的融合;愛立信則在尋求更多工業合作伙伴和科研合作伙伴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截止目前,已經與22個工業合作伙伴、45個大學和研究單位達成合作關係,意圖在5G應用案例上發力;諾基亞在搶佔5G市場時,則更加註重廣泛聯合中國和歐美市場的通信上下游企業,意圖開創一條5G的巨幅路線。

儘管中國的企業在5G設備市場中奮起直追,脫穎而出,但面對龐大的市場空間,各個設備商們都竭盡所能,其面臨的競爭相當激烈。

而在5G芯片領域,中國企業還存在一定差距。手機仍然是5G的主要場景,因此手機內的芯片至關重要,它主要包括存儲芯片和各類處理器,其中處理器又主要包括射頻芯片、基帶調制解調器和核心應用處理器。從目前市場份額來看,射頻芯片主要由歐美廠商把控。而在智能手機基帶芯片(基帶芯片是用來合成即將發射的基帶信號,或對接收到的基帶信號進行解)市場中,高通、intel、海思和三星佔據了技術實力的第一梯隊,儘管海思如此,但海思與高通和英特爾相比仍有差距。

5G全面商用化指日可待,距離這一天越近,競爭也將越激烈。中國雖然具有領先的趨勢,但還有許多方面需要保持追趕的姿態。同時,相信華為、中興等遭遇國外政策限制只是中國通信企業走向國際所遭遇的一時的阻礙,未來的大趨勢並不會因此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