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為什麼感覺學校老師的專業水平普遍沒有社會輔導班老師水平高?

伊萬琪


這可能是一種“錯覺”。

(1)在校大學生。這個我在大學的時候就去幹過,當時也是一腔熱血,但現在來看當時的自己還是稚嫩。

(2)有教師資格證但是沒有考上當地的教師編。這個見過很多,社會輔導班大部分老師應該是這種情況。

(3)因各種原因從公立學校退出的老師,這個實際還是非常較少的,如果有的話可能就會很強,只聽說過一位高級教師辭職幹輔導班,因為常年在教學一線,對考試把握很準,又少了公立學校的一些約束,辦的班很強。

(4)大學畢業的創業人員。這個現在越來越多。師範畢業一天公立學校沒有呆過,直接自己開店,當校長。辦各種託管輔導班。這些人的教學資源有時候很大部分來自於一些自己進了公立學校的朋友同學。身邊的一個同事,有個輔導班老闆是他朋友,天天追著他問題,問考試方向。

再來看看大部分公立學校的師資力量:

(1)校園直招的大學生。有的大學生畢業可以在校園參加中小學招聘,直接進入學校。但是,有這樣機會的大學很少,基本僅限於教育部直屬的全國五所重點師範校,當年能考入這些學校的學生也都是學霸。而且現在校園招聘,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如果是名校來招聘,或者是大城市的教育局來,基本都要借用學校的體育場,或者大會議室,一般的教室根本容不下那麼多求職者。

(2)參加當地教師編招聘考試。這個也越來越難了,每次教師編老師都是競爭較大。畢竟屬於事業編,工作相對穩定,近年來國家又逐步提高公立學校待遇。所以能走到最後,進入學校的也都是過五關,斬六將的人才。

(3)最後說一下,現在很多大城市的中小學都開始只招碩士研究生,本科畢業都很難進入學校了。

從以上對比我們可以發現,論專業水平,公立學校的教師肯定要高於社會輔導班,只不過有時輔導班的老師受到的一些約束少一些,和學生的關係可能一時比較近,公立學校老師相對威嚴,讓一些學生和家長產生了錯覺。其實輔導班說來說去還是為了錢,公立學校的老師大部分都是承擔著傳道授業解惑多種任務。



海島教育人


一線教師中有一個共識:如果只需要上課,就是最大的幸福。

一個當班主任的一線老師每學期需要做什麼呢?

1、至少兩個班的教學任務。包括並不僅限於常規上課,各級別公開課,撰寫教案、改作業,出試卷,批試卷,分析學情,找學生談心,針對學困生的額外輔導,針對優等生的額外輔導,迎接各級各類教學檢查……

2、一個班的德育和管理任務。包括並不僅限於班級日常管理,撰寫班主任計劃、小結、案例,班級文化建設、班幹部隊伍培養、設計並召開常規班會課,設計並召開公開班會課,盯緊班級衛生,家訪,接待家長,接家長電話,針對問題生的額外輔導,撰寫品德評語(每人兩百字起),組織學生參加各級各類活動並進行指導和管理,隨時準備向學生和家長髮布各類通知,迎接各級各類檢查……

3、各級別業務進修和科研任務。包括並不僅限於教研組、學校、區、市組織的教研活動和教師培訓,參加職稱評審,參加各級別科研課題或項目並撰寫論文……

4、其他行政任務。

上述事項究竟會給教師帶來多大的負擔,相信所有一線教師都感同身受。而我們每學期實際面對的工作和上述所列相比只多不少。

那麼專職補課老師日常需要做什麼呢?

備課,上課,然後數錢。

補課老師是要備課,但有人查教案嗎?

一線老師周課時量平均15+,補課老師周課時量有多少?需要開公開課嗎?需要評職稱嗎?需要改作業嗎?需要改卷子嗎?

補課老師需要做德育嗎?需要進行班級管理嗎?需要做科研嗎?需要應付各種行政任務嗎?需要家訪、寫評語嗎?需要參加各種評比嗎?

如果一個老師只需要上課,還上不好,那真的不適合這行。


如果您認同本文,請“點贊”、“評論”或“分享”,以讓本文被更多人看到。謝謝。


非著名語文教師王振寧


很多時候,這只是一種“感覺”,並非實情。整體上來講,公立學校的師資水平不會比輔導機構的差,特別是名校的老師,不管是教學還是教研,總體水平都是很高的。可為什麼總是感覺輔導機構的老師更牛呢,可能有如下方面的原因:

第一,市場化的力量。公立學校的老師屬於體制內,他們研究得更多的是學校的要求。會按照學校的規定去實施教學,即使有獨特的創意,也不能隨意使用,必須守規矩。輔導機構的老師屬於體制外,市場化運作,相比而言就沒有這麼多限制,為了贏得生源,他們研究得更多的是學生的需要。學生喜歡什麼,他們就展示什麼,只要不是宣揚負能量就行。兩相比較,顯然是輔導班的老師更有趣,其教學方式也更受學生的歡迎。而這些,構成了感覺水平更高的基礎。

第二,教學目標不一樣。人們口中的學校,如無特指,一般是指公立學校。公立學校的教學目標涵蓋範圍較廣,比如傳授知識、培養興趣,甚至為人處世的道理。雖然中國現在唱主角的依然是應試教育,不過在學校裡學到的東西,可不僅僅是知識。輔導班則不然,它的教學目標僅有一條,提高考試分數。輔導班的老師想在圈子裡站穩腳跟,必須對考試有足夠的瞭解,能迅速幫助學生找到提分的方法,否則根本待不下去。因此,相比於公立學校,輔導班的教學內容更加緊湊高效,在精通考試的輔導老師的指引下,學生更容易快速提分。面對這樣的結果,自然而然就會形成輔導班的老師更厲害的印象。

第三,師生關係不一樣。公立學校裡運行的是傳統的師生關係,老師就是老師,學生就是學生,彼此之間有明顯的界限和壁壘,那種能“跟學生打成一片”的老師是很少的,鳳毛麟角。輔導機構裡流行的是寬鬆的師生關係,老師與學生之間亦師亦友,很少有老師會板著一張臉語重心長地去教訓學生,更別說動不動就懲罰學生了。在學生眼中,公立學校的老師很威嚴,像一個執法者,不易親近。而輔導機構的老師很親切,像一個指路人,很好相處。在類似這種整體印象的前提下,學生就容易覺得輔導機構的老師更好,也就是水平更高。

當然,任何事情都不能說得太絕對,這件事也是。造成輔導班老師水平更高這種“感覺”的原因其實有很多,眾口難調,無法面面俱到。有時候,這感覺可能是實情,有時候,又可能是錯覺。關鍵在於,學生時代務必要保持對學習的熱情,遇到的老師水平高不高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還是自己,這一點必須明確而堅定。


陳向東


培訓機構老師的六大優勢

看到這個題目,不禁讓我想起一個故事:一個獵人一槍將一隻兔子打傷。然後便放出獵狗去追,兔子想我必須拼命地跑,不然就沒命了:獵狗想:我儘量追,追不上也不要緊,最多主人批評我兩句。結果兔子拼命地跑掉了,保住了性命,獵狗沒追到受傷的兔子,只被主人批評了幾句。

公辦學校的老師教不好,每月的工資還是那麼多;培訓機構的老師教不好,下個月就沒了飯吃,你說培訓機構的老師,能不像兔子一樣買力氣嗎?

我的意思並不是說培訓機構老師的專業水平普遍就比公辦學校的老師高。我認為,雖然整體來看,培訓機構老師的專業水平還趕不上公辦學校學校的老師,但在某些方面培訓機構的老師還是有自己的獨特優勢的。



優勢之一:老教師多

現在,培訓機構除了招聘一些大學生進行培養之外,他們還有一個重要的師資來源,就是從每年的退休教師中招聘一部分人員。這部分老師大多數都在公辦學校幹了30多年,有不少都是原來公辦學校的骨幹,有的還是各科主任,甚至有的還當過校長。這些老師可是培訓機構的寶貴財富。他們也是培訓機構的教學帶頭人。

優勢之二:時間多

公辦學校的老師雜事比較多,比如開會、學習、教研、迎接檢查等。在培訓機構,有的老師也不用坐班,主要精力就是備課、講課、批作業。有課就去學校講課,沒有課,學校都不用去,工作效率比較高。所以授課質量就會得到提升。由於時間比較充足,作業批得也比較細緻。有人調侃說:培訓機構的老師就兩件事,一是講課,二是數錢。

優勢之三:耐心多

在耐心方面,培訓機構的老師真的比公辦學校的老師要強。公辦學校學生比較多,老師有些顧不過來的感覺。而培訓機構的老師,一般一個班都是五六個、七八個學生,甚至還有一對一。所以,培訓機構的老師由於學生生少,聽一遍不行,就講兩遍,甚至三遍,直到聽明白為止。有一個三年級的孩子數學不好,公辦學校的老師告訴家長,你孩子數學跟不上,你想想辦法吧!家長最後在培訓機構給他報了個數學班,這是一位老教師,非常有耐心,最後輔導的很好,那個孩子在班裡能跟上了。



優勢之四:和藹多

公辦學校的老師嚴肅多一些,往往繃著臉訓學生;而培訓機構的老師往往是和藹多一些。因為培訓機構的老師不能過於嚴厲,要有親和力。為什麼呢?培訓機構的老師如果繃著臉去訓學生,學生不喜歡你,就會造成學生流失,學生沒有了,你的飯碗也就沒有了。有一所培訓學校招來了一位老師,要求嚴格,特別嚴厲,經常訓學生,學生都很害怕她。結果一個學期,她帶的學生就流失了一半,校長趕快把她換掉了。所以,培訓機構的老師更需要和學生交朋友,更需要親和力。

優勢之五:溝通多

公辦學校的教師和家長溝通比較少,只有開家長會的時候,才能見到老師,而見到的僅僅還是班主任,其他老師一年都難見到一面。而培訓機構的老師就不同了,家長每次接送孩子基本都可以見到培訓機構的老師,溝通很多,便於家長和的配合。

優勢之六:快樂多

這個快樂多是指學生快樂多!公辦學校的老師教學要按大綱教,要按教材走。培訓機構的老師不同,沒有那麼多要求,主要是拾遺補缺,哪塊弱就補哪塊,教學內容安排比較靈活。所以,有時想搞個遊戲,就來個遊戲;想搞個活動,就來個活動。學生學得快樂,玩得也開心,時不時還能從培訓機構領到一個小獎品。在教學內容和環節上,公辦學校就沒有培訓機構靈活。所以,孩子在培訓機構可以得到更多的快樂!

總結:

公辦學校的老師也有自己的優勢,比如教師隊伍管理更嚴格,人員比較穩定,培訓機制健全,生源比培訓機構固定些,等等。

公辦學校與培訓機構的老師,各有各的優勢,也各有各的劣勢。目前,總體情況看公辦學校老師的優勢能稍微大一些,培訓機構還暫時處於劣勢地位。題主說培訓的老師普遍比公辦學校老師專業水平高,我是不贊成你的說法的。

閆老師簡介:

我是一名作文老師,業餘時間喜歡寫作、曾經發表短文300多篇;著有《新聞漫話》《閆老師教作文》《中考作文衝刺》等書。有喜歡作文與寫作的朋友請關注我!謝謝!


閆老師教作文


你說的話不敢苟同。。我好賭好吸好喝,現在還是這樣。當我上高中時,由於某種原因不想上了,我的班主任三番五次到我家鼓勵我上。我記得很清,距高考還有七十六天。結果我真考上了。每年我都看望他,直到他死!據聽說,那個一中就因他而紅!有一年我教了個六年級,我本身不想教,但非教我教。我本身不帶小學,其實我啥都不會帶。但我看那個成績,賣個生瓜犁棗也不會啊!這時想起了我的班主任。我教啊!沒三月,一半學生秒殺小數。你可知我怎教的?基本不教課本。而且不要補課費,但學生給我拿酒。連帶幾級!其實我根本沒教他們,只是激發他們的興趣罷了!


bdb6089


校外培訓輔導機構老師絕大多數都是拿到了教師資格證而未考到編的人,有的水平不是一般的差!我女兒今年四年級,上過的有的輔導班中,老師居然經常把作業教錯了!特別有一個最讓我氣憤,輔導教師也偷偷買了一本我女兒她們班相同的單元測試卷,每次都提前在輔導班裡講,每次學校裡搞單元測試,我女兒都考的很好,期末考試卻一般般,後來還是女兒一次無意中說漏了嘴,我才發現了其中的貓膩,氣得我,果斷離開了那家輔導班!


仁者無憂心忡忡


我的切身經歷!學校老師一般經驗更為豐富,孩子也見得多!經驗更為豐富,但一個班級孩子眾多,老師不可能每個學生都照顧到,很難顧此失彼!雖然教學質量是教師的考核標準,而且一些年紀大的老師,精力也有限。而社會力量由於市場競爭都很拼質量和服務細節。這暑假一過,下學期的知識在託管班學的差不多啦!老師講課,你要是沒學過,很難跟上。對於暑期沒有補課的學生很不公平。現在家長尤其成績不好學生的家長就更要依靠社會力量啦!另外,公辦老師多強勢,我兒子成績不好,我都不好意思溝通,感覺就是家長沒做到位,給老師添麻煩,拖後腿啦!孩子總是留校,罰寫,讓別的同學看不起!而社會力量老師會一直陪我兒子學會,時時鼓勵,需要家長配合,溝通非常積極!我挺感謝這些社會力量老師的,我兒子沒有自卑厭學!


高人一半


有一個成語叫做“譁眾取寵”,還有一個成語叫做“色厲內荏”,有一個俗語叫做“驢糞蛋表面光”,用在部分社會輔導班的老師身上還是比較貼切的。

社會輔導班的老師與街頭賣藝的、賣狗皮膏藥的、祖傳秘方治療疑難雜症的那些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具有良好的推銷能力。咋咋呼呼、兇兇險險、神神叨叨,大有蘇秦轉世、諸葛輪迴的感覺。但是,實際上就是程咬金的功夫,全靠開門三板斧。

你帶孩子去,幾句話就能讓你把一個學期的輔導費幾萬元乖乖的從兜裡掏出來交給他們,這全靠的是“話術”,學校老師當然沒有這樣的高招。

然而,你要是比講課的能力,比學識的高低,輔導班的老師與學校老師相比,那是一個在地下,一個在天上。

這是因為:

首先,學校的老師是擇優選用的優秀人才

學校招聘老師,都是要經過考試、面試、試講等多個環節後,擇優選擇優秀人才成為老師。而培訓機構的老師往往是不需要遴選的,學歷的要求也不是很嚴格,新入職的老師經過簡單培訓後就可以上崗了,這樣的老師很難保證質量的。

這些天安徽網曝出一些非法的輔導機構竟然是今年的高中畢業生,三個人都是19歲,什麼都教。這些沒有經過訓練的培訓機構的老師能勝任工作嗎?顯然是讓人懷疑的。

其次,學校的老師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和管理經驗

學校的老師大都是專業師範院校畢業,讀大學期間就學習了大量教育教學方面的知識,學習了心理學和教育學,上崗後,學校還要進行培訓,進行教研教改。老師們在一起工作的時候自然是互相學習,取長補短。

多年的教學工作經歷,使得他們更容易摸清楚孩子們的底細,更明白不同層次的孩子應該如何對待和教育。

第三,學校的老師更敬業、責任心更強

相比於私立學校的老師和培訓機構的老師打一槍換一個地方,誰給的錢多給誰幹的工作態度,公立學校的老師更能夠留得住人,也留得住心 ,全神貫注、一心一意,為了工作廢寢忘食、鞠躬盡瘁。

學校與學校之間,學校內班與班之間,同學科的老師之間存在著相當激烈的競爭關係。成績上不去,就不能評先評優,職稱的晉升就很難,由此也使得老師們“不待揚鞭自奮蹄”,兢兢業業完全是一種自覺的狀態,而不是強制的管理。

而輔導機構就不涉及到成績問題,只要能夠將學生忽悠進來,把課程忽悠完就完事大吉。因為你很難弄清楚輔導的效果到底是怎樣的。

經過上面的對比,明白了吧,希望樓主和像樓主一樣思想的人,千萬不要被輔導機構給忽悠了啊。


愛河北人


能人流向專業的企業是近代大勢所趨。公辦校和民辦校教學團隊差異就已經很大。大型民辦課堂教育機構,好比北京的巨人,高思,學而思,差異更大。高科技創投的網校,好比學而思網校,VIP一對一網課,等等,又有更多差別。我家熊孩的經驗是在校學習效率不足30%,教育機構 50%,網課 80% - 90%。

高速網絡視頻,遠程互動學習,不論是 W3C,網易雲課堂之類孩子自主學習,學而思1對幾千網課堂,還是 VIP一對一手把手演練,顯然更能把學習個性化,給孩子帶來不只是更高的學習效率,還有學習的自由,學習的樂趣。

而這些市場競爭主題的企業,它們顯然更能組織資本人才與科技,給孩子們帶來更好的價值與經驗。雖然有些代價不菲,但也有些甚至是免費的。

如果最好的教師都流向效率最高的教育企業,應該說是一種進步,是一件好事。反之就是一個社會國家的悲劇。


用戶5556034300796


提出這個問題的人,要麼是故意用偽命題誤導民眾,要麼是典型的“燈下黑”主義者。

為什麼感覺學校老師的專業水平,普遍沒有社會輔導班老師水平高?錯覺!



之所以會導致很多家長和社會人士產生這種錯覺,據我分析大概是由以下幾種情況造成的:

第一種:這是一種“以葉障目,不見泰山”的現象。

很多家長由於種種原因,以致他們去學校的次數少,對學校和各學科老師瞭解不夠。而由於經常需要去接送孩子,以致於他們對輔導班的老師接觸比較多。兩下對比,他們就認為輔導班的老師,比學校的老師水平高。其實他們是遮住了,瞭解學校的那隻眼睛。

第二種:典型的美式主義雙重標準在作怪。

還是由於種種原因吧,導致某些家長喜歡帶著有色眼鏡看老師。再肥的草地也有瘦馬,那麼多優秀的老師他看不見,他偏偏喜歡抹黑少數幾個有問題的老師。就像田忌賽馬那樣,老是喜歡用上等馬去和下等馬去比,這不是典型的傲慢與偏見嗎?



第三種:兩者體制不同,個性也不同。

在職老師屬於企事業單位編制,因此行事大多比較低調,說實話,高調了容易受到打壓,或者工作量加大。而輔導班的老師為什麼大多比較高調呢?因為他越高調,他招生越多,補課費相應也就越多,這就導致了兩者個性的不同。

第四種:激勵不同,動力也不同。

校外輔導機構的老師,收入與效益相掛鉤,收入肯定比在職老師高,因此工作的積極性比較高,幹勁比較足。而在職教師呢,幹多幹少一個樣,幹好幹壞一個樣,幹得越好活越多,有時幹得越多過錯就越多。再加上,老師一週上五天課,輔導班老師一週上兩天課,因此,會讓人認為老師的幹勁有所不足。

第五種:課程設置的缺乏,才是導致外來和尚會念經的主因。

校內不足校外補嘛!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那為什麼校內會不足呢?這就和義務教育的課程設置有關了。20年前,我上師範校的時候,師範校是沒有英語班的,那時候小學也沒有英語課程,小學英語課程是近些年才開設的。因此,全國很多中小學校的英語課程一直處於尷尬的地位,所以才導致了校外英語輔導機構的有機可乘。從這個角度實事求是地講,確確實實,很多校外的英語輔導班老師的水平比學校的老師水平高,比如新東方英語,這一點我們不得不承認。



其實,校外輔導班的老師和參賽的運動員是一樣的,只有名次最靠前的人,才會獲得金牌。你拿獲得金牌的人,去和一幫人比,然後說這一幫人多數水平不高,這是不是有點太偏頗了?和全國1600萬專任職教師比,你所說的那幾個社會輔導班老師,只不過是滄海一粟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